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三聯書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三聯書店一般指本詞條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簡稱三聯書店) 是一家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鄒韜奮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創立的生活書店新知書店讀書出版社

歷史沿革,機構設定,出版業務,圖書,雜誌,書店文化,店徽,題字,經營狀況,社會評價,

歷史沿革

三聯書店的前身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中國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發行機構——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
上海辣斐德路生活周刊社(1926)上海辣斐德路生活周刊社(1926)
生活書店成立於1932年7月,創辦人是鄒韜奮、胡愈之、徐伯昕等,前身是創辦於1925年的《生活周刊》。讀書出版社成立於1936年,創辦人是李公朴艾思奇黃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創刊的《讀書生活》半月刊,1937年更名為讀書生活出版社。新知書店成立於1935年,創辦人是錢俊瑞徐雪寒華應申等,前身是《中國農村》月刊。
從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開始出版圖書,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併為止,三店共出版圖書2000餘種,先後共編輯出版期刊約50種。三店先後在上海、漢口、廣州、西安、香港等地開辦過百餘家分店。
生活書店重慶分店(1937年)生活書店重慶分店(1937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慶的生活、讀書、新知三店合併。1948年10月三家書店全面合併,在香港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管理處。1949年3月,總管理處遷至北京。
1951年8月,三聯書店併入人民出版社,仍保留“三聯”名義出書,按需要出版“非馬列”或“力圖運用馬列但還不純熟”的著作。1954年4月,三聯獲中央批准有了自己的編輯室,下轄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地理等六個編輯組。
香港九龍彌敦道三聯書店(1957年)香港九龍彌敦道三聯書店(1957年)
1979年,《讀書》雜誌創辦起。
1986年1月1日,三聯書店恢復獨立建制。
80年代以來,出版界面臨著巨大的市場誘惑,書店始終保持三聯版圖書的品位和特色,同時對開拓和發展市場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成立了三聯讀書俱樂部,恢復了《讀書》雜誌和《生活周刊》,創辦了《愛樂》雜誌。
自2003年年底以後,三聯書店的運營出現了與“三聯傳統”不協調的聲音,為了經濟利益大量出版教材教輔圖書,違反國家規定,以一號兩刊形式發行《三聯財經競爭力·人才與財富版》、《讀書·中國公務員》兩本雜誌,與雜誌原有的學術品位大相逕庭。三聯書店主要領導人的行為引起了公憤,眾多員工為此聯名起草公開信,表達了他們對“三聯”現狀及前景的憂慮。
2004年3月一號兩刊的違規操作及員工公開信經媒體報導後,三聯風波在學術界、出版界引起巨大震動。楊絳、陳樂民、許紀霖葛兆光陳平原、資中筠、邵燕祥等作家學者先後不約而同地寫文章回憶老“三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對“三聯風波”的看法和關注。
2004年4月,北京萬聖書園、上海季風書園等全國42家民營書店聯名遞呈《致三聯書店暨中國出版集團的公開信》,要求對三聯書店總經理兼總編輯進行“彈劾”,此舉引發了中國文化界的“三聯保衛戰”。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9月14日三聯書店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正式宣布總編輯汪季賢調離,歷時180天的“三聯保衛戰”宣告結束。

機構設定

三聯書店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為法定代表人。設副總經理、副總編輯若干名,履行總經理委託的相應職責,協助總經理工作,並對總經理負責。
設黨委,其主要職責是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參與店內重大問題的決策,負責黨的建設、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等方面的工作。
內設學術出版中心、文化出版中心、大眾出版中心、綜合編輯室、三聯書店旅行出版中心五個圖書編輯部門和《讀書》、《三聯生活周刊》、《愛樂》、《競爭力》四個期刊編輯部門,以及總編室、美編室、出版部、發行部、市場推广部、圖書審讀室、信息技術與數字出版部、著作權部、總經理(黨委)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行政部、韜奮圖書館。下設一個二級單位韜奮圖書中心。

出版業務

圖書

建國以後,三聯書店一度和人民出版社合併,主要出版哲學、經濟、歷史著作和翻譯讀物以及內部參考書。在出版家范用的帶領下,一批膾炙人口的書籍出版,他策劃出版的巴金的《隨想錄》,楊絳的《幹校六記》等,在當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1981年出版的《傅雷家書》反覆重印,印數已超過百萬。
1986年,三聯書店恢復獨立建制,沈昌文成為總經理。在他接掌三聯書店以後,三聯書店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改善,一部《情愛論》印了120萬冊。後來出版的《金庸全集》、《蔡志忠古籍經典漫畫》等港台版書籍更是讓三聯走上了一條更為多元的道路,改變了被主流文化不恥的武俠小說、漫畫等書籍的狀況,使這些說逐漸流行起來。金庸作品被大量出版,三聯版的《金庸全集》也成了讀者希望收藏的最佳版本。三聯書店業出版了諸如《陳寅恪的最後20年》《黃仁宇作品系列》等大量優秀的人文書籍。
董秀玉是沈昌文之後的三聯的出版人。在她的主持下,《陳寅恪文集》《錢鍾書集》和楊絳的《我們仨》等一系列高水準的書籍得以出版。

雜誌

三聯書店自成立之後,發展越來越多元化,但最初三店共同辦雜誌的傳統仍然延續著,1979年創辦《讀書》雜誌,《讀書》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十分鐘愛的一本雜誌之一,始終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是同類刊物中當之無愧的帶頭刊物。此外三聯還出版了不少有影響力的雜誌。
三聯書店《讀書》雜誌三聯書店《讀書》雜誌
1995年出版的《三聯生活周刊》,定位在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有中國的《時代周刊》之稱。1993年創刊的《愛樂》,為國內頗負盛名的唯一一本古典音樂評論雜誌,擁有高素質的音樂評論撰稿人,深受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創刊於2002年的《競爭力》月刊,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創立的第一份財經期刊,以獨家調查、深度分析、客觀評述為辦刊宗旨,創刊之初已頗具影響力。

書店文化

店徽

從1948年“三聯”在香港組建起,直到如今“三聯”出版的書仍在用著同一個出版標記。三聯店徽的原型來自生活書店店徽:1936年,美工鄭川谷據蘇聯宣傳海報(《打擊懶惰工人》1931年 佚名 )移植過來,設計了店徽。 圖案外圍作齒輪形,中間是立足點一致的三個揮動鋤鎬的築路工人,沿著三柄鋤鎬橫穿有一條弧形光芒。40年代後期,還有一幅與店徽相仿的方形圖案,作為出版標記印在部份出版物上。
1949年3月曹辛之重新設計的三聯書店店徽1949年3月曹辛之重新設計的三聯書店店徽
1948年10月,為迎接全國解放的新形勢三家書店負責人在香港宣布合併,成立三聯書店總管理處。總管理處遷入北京後,由曹辛之先生根據生活書店店徽進行了重新設計:三聯店徽仍用圓形圖案在一個上下橢圓的圖案中,三個勞動者揮鋤揚鎬,同心協力開墾著知識的處女地。三個站在一起的勞動者更顯示三家書店的正式聯合。畫面上略去原來的弧形光芒,而在勞動者的斜上方增加一顆光芒普照的五角星,使整幅小圖在動態中趨於穩定,動靜結合,有一種穩重感。這一小星的喻意就更為明顯了:既是晝夜勞作的象徵,也是黎明與進步的隱含。在勞作者下方是一條橫線,代表著大地。橫線下寫著“三聯書店”。整幅小圖構圖清新雅致,留白處給人以想像,圖案的線條流暢簡潔,也可見設計者的功力。
“生活·讀書·新知”題字“生活·讀書·新知”題字
新設計的店徽,解放初期曾作為書店工作人員佩帶的證章,同時它也作為出版標記一直印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書刊上。

題字

“生活·讀書·新知”雖然只是三家書店名字的組合,但卻巧合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個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熱愛生活,好好生活;然後是讀書,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最後是新知,新知從讀書中來,從生活中來,又讓讀書和生活更美好。
生活書店店徽生活書店店徽
“生活書店”四個字原也是請黃炎培先生書寫的,但新寫出來的“生活”二字卻同原來周刊提名“生活”二字的字形出入較大,在幾經躊躇之後,由當時擔任生活書店經理的徐伯昕仿照黃先生筆體,摹寫出“生活書店”四個字。
“讀書生活出版社”的店名,據說是由沈鈞儒的叔父,民國年間的老名士沈衛所題,1934年11月《讀書生活》半月刊創刊,沈衛先生寫了“讀書生活出版社”幾個字。沈衛所題的店名,後被製成白底紅字的搪瓷招牌,曾掛在出版社的門口。
“新知書店”為隸書體字,是廖承志的岳父經亨頤先生手書。

經營狀況

三聯書店始終以鄒韜奮先生創辦生活書店的宗旨——“竭誠為讀者服務”為店訓。鄒韜奮先生強調“服務精神是生活書店的奠基石”,強調經營管理,長期以“讀者的一位好朋友”自視,還早在1935年就開辦了電話購書業務,以方便讀者,這在全中國是首開先河。
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三聯書店在鄭州設立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分銷店,嘗試恢復三聯書店原來的前店後坊經營模式,即出版及行銷一體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鄭州讀者購買學術文化圖書的困難,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網上售書的快速發展與網路資訊海量增長,城市的獨立書店銷售量銳減,三聯鄭州分銷店也遇到了經營困難,因為學術文化圖書較一般圖書的銷量更少。
廣州首家三聯書店停業
2010年7月20日,廣州購書中心的三聯書店裡,圖書架上貼滿了“打折”的條幅。一位工作人員甚至還在把“1折”的標籤往圖書上貼。牆壁上的告示寫著:“本店因故經營至2010年7月31日結業,為答謝廣大客戶對廣州三聯書店的厚愛,從2010年7月15日起,全場圖書優惠銷售。”
這是廣州第一家三聯書店,早在1994年就落戶於此。10多年之後,在許多讀書人心目中有極高地位的,倡導生活、讀書、新知的三聯書店,已落得關門的結局。在這之前,三聯書店在廣州已有五羊分店、環市東分店先後關閉。廣州只剩下流花店和增城店兩家分店。
廣州中心城區高昂的店鋪租金,讓利潤稀薄的實體書店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堅守人文出版精神的三聯書店也不會為迎合讀者,賣一些所謂的暢銷書,同時,網上免費的電子書籍和書價低廉的網上書店對實體書店的衝擊也使得他幾乎走向窮途末路。
香港三聯書店轉型求生退出廣州
隨著兩家書店的集體關門,在廣州紮根17年的香港三聯書店正式退出廣州市場。
1988年,從老牌的三聯書店獨立出來後,香港三聯成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成員,陸續在內地布局,高峰時期,曾在廣州開設5家店,上海和北京各一家。如今廣州5店已全部關閉,而其在上海的書店也傳出經營困難的訊息。
作為老牌名店,香港三聯書店僅僅是傳統書店命運的一個縮影。由於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商務書城分流市場以及各類成本的攀升,圖書終端市場都在加速鳥槍換炮。
汕頭三聯書店歇業
位於汕頭市長平路丹霞莊的三聯書店始於90年代中期,在經過16年運營後終難以為繼。2012年8月,汕頭三聯書店爆出即將結業,隨著網路書店的發達以及盜版書的衝擊,實體書店的經營日益困難,市民們到書店大多只是“逛書”而非“買書”,是導致三聯書店結業的最大原因。
汕頭三聯書店汕頭三聯書店
為了書友,為了品牌,必須嘗試更有效率的售書方式,三聯書店鄭州分銷店從書店進酒家的方式得到啟發,於是嘗試在連鎖超市中開設圖書專櫃。經過幾年不懈的堅持,截止2011年,在大型品牌超市內設圖書專櫃60家後才盈利。與此同時,由於開闢超市圖書銷售,現金流量增大,使得三聯鄭州分銷店文化學術圖書的採購不受影響,雖銷售不暢,但超市經營帶來的效益能保證其正常經營。由三聯書店鄭州分銷店供應圖書的銷售終端已有110多個,有學術文化獨立書店、百貨公司店、社區書店等類型,其中超市圖書專櫃近100個,分布在華北、西北的10省區,走出了一條圖書銷售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社會評價

三聯書店以出版社會科學讀物為主,其出版物有專業性很強的學術著作,也有中等程度的知識讀物,還有大眾普及讀物。三聯圖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紮實的學理功底、豐富的人文關懷和思想智慧。三聯以其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學專業圖書和社會科學的譯著圖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牌,受到讀書界的廣泛尊敬,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三聯書店在中國已不僅意味著一家出版社,而且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公共的知識精神。
“一部三聯的歷史就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三聯最輝煌的歷史是這改革開放的二十年。倘若沒有了三聯,這二十年的思想啟蒙和知識分子的歷史很有可能要改寫。在中國出版界,具有標誌鮮明的標誌性出版風格的出版社是不多的,三聯書店就屬於其中的鳳毛麟角。“
季羨林曾在一篇名為《我心中的三聯“店格”》的文章中寫道:“我,作為一個老知識分子,經過了多年的觀察與思考,把我心目中三聯書店的“店格”歸納為八個字:清新、莊重、認真、求實。”“這個‘格’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地形成的,而是要經過長時期的培育和醞釀才逐漸被廣大民眾所接受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