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面對複雜激烈的競爭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突出工業,強化農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奮力開拓,搶抓機遇,埋頭苦幹,克服了許多經濟社會矛盾的制約和影響,全面實現“十五”目標,超額完成縣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縣經濟社會事業取得較大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本溪縣政府工作報告
- 語言:中文
- 類型:工作報告
- 發表單位:本溪縣政府
- 發布時間:2008年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發展,全縣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預計:200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1億元,比2002年增加32億元,年均遞增1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02年增加1.8億元,年均遞增2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億元,比2002年增加15億元,年均遞增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億元,比2002年增加10億元,年均遞增19.4%。
——工業強縣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突出工業經濟的主體地位,加強企業改制、改組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冶煉、鑄造、化工、機械加工、礦業開發和農產品加工六大產業體系。國企改革取得重要成果,五年完成企業改革88戶,基本完成改革任務。通過改革,做大做強了一批骨幹企業,本溪冶煉集團、北方曲軸有限公司、東方氯鹼有限責任公司改制後,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啟動了本溪電纜廠、草河口鑄造廠、益升木業等26戶多年停產企業,盤活資產7.6億元。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五年投入14.5億元完成技改項目126項。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本溪永祥羊絨加工、錫城森秀五味子加工、東華制鐵、華聲擴建、參鐵鑄造、雨潤集團肉食雞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我縣,五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990個,實際到位資金52億元。小市工業園區建設實現突破,投入7000萬元完成一期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四通一平”標準,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支持的縣域工業園區之一。名牌產品有所增加,五年新增市級以上名牌產品20個。200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預計實現118億元,比2002年增加2.2倍,年均遞增26%;規模企業發展到67戶,比2002年淨增43戶。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以建設農業特產縣為目標,發展特色產業,農業和農村經濟較快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比重提高到65%,五年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25萬畝、優質米8.6萬畝、山野菜7.8萬畝、冷水養殖面積100畝、乾堅果經濟林30萬畝、絨山羊等標準化小區52個。“城鄉共建”三年達標任務圓滿完成。“雙結雙帶”協作區活動逐步深入,吸引投資5.5億元,帶動農戶2.1萬戶,本桓沿線產業帶建設初具規模。農事龍頭企業發展到43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43個。五年完成農建投資3.4億元,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8.13”水毀水利工程基本修復,連續五年奪得“大禹杯”。五年造林34萬畝,林業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新建秸稈氣化工程7處、沼氣池2000個,完成節柴改灶6.5萬鋪。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順利完成。理順了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體制,有效防控了重大動物疫情。
——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日益繁榮。按照“科學規劃、加快開發、創建品牌”的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旅遊大縣建設。關門山森林公園二期改造等重點工程順利完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建成開放。新增國家2A級以上景區3處、省級森林公園3處,被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為“楓葉之鄉”。五年接待遊客82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5億元。商貿流通領域改革全面完成,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新增配送中心2家、連鎖店鋪110家。2007年,全縣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1423個,比2002年淨增7871個。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21億元,同比增長21%。
——財稅金融快速增長。加大財源建設力度,實施綜合治稅,地方稅收增長較快,2007年兩稅總額完成5.6億元,比2002年增加4億元。進行部門預算、政府採購、鄉財縣管和國庫集中支付等財稅改革,財政管理績效明顯提高。建立公共財政,最佳化支出結構,加強財力整合,在保證工資發放、政權運轉的同時,集中財力支持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建設,五年來投入重點項目資金近6億元(含上級專項)。累計投入教育、衛生、文化、社保、扶貧、人畜飲水等資金5億元,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百姓。預計:2007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上年增收7000萬元,同比增長34%。金融部門各項貸款餘額實現22億元,比年初增加4億元,增長22%。
——城鎮面貌和城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五年投資15億元,完成縣城房地產開發100萬平方米。長江路、迎賓路等縣城主要街巷路改造完成;張家堡大橋、抗聯大橋竣工通車。縣城中心客運站、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自來水管網改擴建等工程建成使用。五年投入6000萬元實施縣城熱源改造。完成縣城東西出入口改造和濱河路整體開發,城鎮面貌有較大變化。新建了濱河路帶狀公園、財富廣場、迎賓廣場、抗聯廣場及張家堡廣場,實施了城鎮綠化、亮化工程,居民休閒空間更加廣闊,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鎮容鎮貌有所改觀。城鄉交通快速發展,五年投資10億元,基本完成了本溪—鹼廠一級路建設,一級路里程位於全省縣區之首,黑色路面通車裡程五年增加481公里,全面完成“村通油路”建設任務,連續五年獲得全省“公路建設文明縣”殊榮。五年投資1.4億元進行電力設施改造,完成了小市一次變電所和高官、草河城、法台二次變電所建設,城鄉電網改造基本結束。郵電通信迅猛發展,長途光纜線路長度五年淨增272公里,程控電話容量達到11萬門,寬頻網際網路用戶突破3000戶。2007年,全縣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比2002年增加5.8倍;五年累計完成投資48.7億元,年均遞增81%。
——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落實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在全省率先實現鄉村教育經費縣統籌、教師工資縣統發。加快教育布局調整,投資1.5億元改造危房10萬平方米,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國小寄宿制學校8所、學區中學5所。投資330萬元配備10輛寄宿制校車,“兩免三補”政策全面落實。控輟保學成效顯著,素質教育紮實推進,基礎教育課改經驗在全省推廣,“提高普九”通過驗收。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成果。理順衛生院管理體制,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完成縣一院傳染病區建設,投資1600萬元新建、改造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和村醫補助納入縣統籌,縣財政出資為鄉鎮衛生院配備了專業大學生。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流行性疾病和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紮實推進食品藥品放心工程,衛生監管切實加強。計畫生育工作完成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計畫生育項目,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科技創新五年投入3.4億元,承擔各級科技項目179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3項。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民眾性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廟後山古人類遺址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全民素質不斷增強。
——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抓好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加強天然林和水資源保護,森林覆蓋率五年提高2.7個百分點。啟動小康環保行動計畫,農村面源污染整治不斷加強。加大重點污染源治理力度,投資4000萬元搬遷縣城一熱源,投入2000萬元關閉小市水泥廠,縣城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嚴格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環保監測,企業達標排放率提高到85%。堅持項目環保準入標準,支持企業推廣節能技術,依法關閉了一批小冶煉、土法提金等污染嚴重企業,降低資源和環境消耗。五年關閉不合格煤礦292家。投入治理資金1.8億元,削減二氧化硫排放1900噸、煙塵2000噸、粉塵3300噸。
——民生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堅持“以人為本”,加大財力投入,努力改善民生。五年新開發公益性崗位6034個,完成城鎮勞務輸出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7.7萬人。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五年發放城鄉低保金7300萬元,對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實施醫療救助,投資1200萬元為農村特困戶、受災低保戶及“三老戶”建房1100座,完成養老中心一期工程建設。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參合農民9.7萬人次,總額達到1460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城鎮居民合作醫療,100戶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醫療保險。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五年投資3400萬元,完成人畜飲水工程69處,解決了5.9萬人的吃水難問題,自來水普及率處於全省縣區領先水平。20戶以上村屯全部開通有線電視。投資1.3億元的田師付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基本完成,1827戶居民順利回遷。投資5000多萬元完成3萬平方米解困房工程,583戶貧困戶先後入住。扶貧開發實現新進展,累計投資1600萬元為740戶貧困戶實施了整體搬遷。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全面啟動,1.6萬移民享受到資金直補政策。農村全部取消農業稅,按時足額調整公務員工資,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認真辦理勞動爭議案件,切實維護了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5750元,比2002年增加2385元,年均遞增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900元,同比增長15%。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加強。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領導包案、信訪接待和聯席會議制度,解決了一批突出的信訪問題。整頓國土資源開發秩序,查處非法採礦630起,清查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60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五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401件,辦理率達100%,代表、委員滿意率達95%以上。強化公務員培訓管理,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提高,認真辦理各類行政複議案件,政府行政行為日趨規範。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審計、監察力度,五年查處各類違紀案件56件,行政處分112人。圓滿完成鄉鎮區劃調整、縣鄉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和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民族區域自治工作不斷加強,社區建設和服務水平逐步提高,雙擁工作連續五年獲省“雙擁模範縣”稱號。同時,人防、檔案、武裝、老幹部及縣誌等工作五年來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即將過去的2007年是縣第四屆人民政府施政的最後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克服各種困難,團結奮進,真抓實幹,全面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實現歷史最好水平。一批對全縣經濟具有巨大拉動作用的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小市工業園區達到項目入駐標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深入開展“兩項大排查”,努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全面完成擴大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鎮村交通、采沉治理、人畜飲水、扶貧開發、文化建設和增加居民收入等十項民生工程建設任務。通過全縣共同努力,本屆政府全面實現了當初向全縣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我們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艱辛和努力,我們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和碩果。這五年是全縣經濟發展效益最好、速度最快的五年;是項目建設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五年;是社會各項事業投入最多、全面繁榮進步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顯著、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是積極推進依法行政、法制政府建設全面加快的五年。這些成就來之不易,是縣委正確領導,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第四屆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向奮鬥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本溪縣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五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切體會。一是必須堅持走工業強縣之路。我們把工業強縣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進企業改革和招商引資,做大做強重點企業和主導產業,工業已經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支撐。二是必須通過發展和改革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千方百計謀求發展,增加財力,加大民生投入,不斷深化改革,解決各種體制機制性問題,使一批社會矛盾得到化解,保持了社會穩定。三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了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四是必須高度關注民生,切實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縣民眾。我們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為著眼點,實施了一批民生工程,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支持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熱情空前高漲。五是必須依靠縣委的正確領導,人大、政協的有力監督和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我們經受了“非典”疫情、“8.13”洪災以及“7.04”爆炸案等自然災害和突發性特大刑事案件的嚴峻考驗。在這些困難和挑戰面前,縣政府緊緊依靠縣委的堅強領導,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全縣廣大幹部民眾,不畏艱辛,敢於勝利,發揮出了人民民眾的巨大智慧和強大合力,取得了全縣經濟事業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建設上,縣域經濟總量小,對外開放水平不高,增長方式轉變不快,重點項目建設缺乏大的突破,農民增收渠道仍需拓寬;財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部分鄉鎮經濟比較困難。二是社會建設上,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不高,信訪矛盾依然突出,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壓力較大,重特大治安案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社會保障水平比較低,部分民眾生活困難,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精神文明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政府自身建設上,科學發展及依法執政意識有待提高,特別是駕馭經濟發展、處理突發事件、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地區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個別幹部作風虛浮、為政不廉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構想和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全縣小康社會建設至關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關鍵的加速推進期。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已經明確了今後五年全縣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奮鬥目標,我們必須肩負起這一重大歷史使命,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科學的行政方式、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開創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堅持“突出工業,強化農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著力抓好縣域經濟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本溪縣三項重點任務,努力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面。
到2012年,全縣經濟發展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52億元,年均增長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億元,年均增長2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億元,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億元,年均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1500元,年均增長15%,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以上。
圍繞五年奮鬥目標,我們要著力抓好五項重點工作:
(一)突出發展重點,加快工業強縣建設步伐
以企業集中區和主導產業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和工業增長極。充分發揮地區工業發展比較優勢,著力建設小市、高官、草河口、田師付、鹼廠五個企業集中區,加快形成冶煉、鑄造、化工、機械加工、礦業開發及農產品加工六大主導產業,培植小市、高官、草河口、草河城、田師付、南甸和鹼廠七個工業產值超15億元、地區稅收超億元的工業強鎮。從高官鎮沿太子河上溯,調整儲備工業用地,打造“沿河工業走廊”。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將工作重心由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向引導企業建立更加科學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轉移。重點解決好制約工業經濟發展的土地、電力、資金等問題。加強環境保護,抓好節能減排。擴大招商引資,抓好大項目建設,力爭每年新增投資超億元項目2個以上。到2012年,全縣規模企業戶數發展到120戶,培育出產值超10億元企業10戶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00億元,總量翻一番以上。
(二)培育地方特色,推進農業特產縣建設
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以特色產品開拓市場、創建品牌、增創優勢、提高效益。五年內,形成種植業、養殖業等特色產業,加快培育林下參、五味子、刺五加、紅松果、榛子果、山核桃、絨山羊、肉食雞、林蛙和冷水魚十大特色產品。全面推進林業“五個一”工程,大力實施專業村建設,發展壯大農事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化步伐。爭創特色鮮明、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大的農產品品牌,申報和註冊一批特色農產品原產地商標。到2012年,全縣特色產業規模要增長一倍,農業產值翻一番。
(三)發揮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旅遊大縣
以建設中國旅遊強縣為目標,打造“楓葉、水洞、溫泉、宗教”四大旅遊品牌,建設大中城市居民休閒度假、觀光娛樂的後花園。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新建一批度假村,力爭建設高爾夫訓練場、滑雪場等大型遊樂項目。加強資源整合,建設楓葉觀賞精品線路,實施鐵剎山整體開發,發展宗教旅遊。強化旅遊配套服務和附屬設施建設,提高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力爭到2012年,全縣年接待中外遊客29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
(四)創建園林縣城,進一步改善城鄉基礎設施
以創建“環境秀美、最適人居”的國家級山水園林縣城為目標,做好山水文章。完善縣城風貌規劃,精心打造觀音山和濱河休閒公園,改造提升老城區,加快建設新城區,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縣城品位。圍繞縣城中心鎮,加快建設形成一批衛星城鎮。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縣城與沈本一體、鄉鎮與縣城相融”的思路,打造以縣城為中心的“半小時交通網”。最佳化路網布局,縮短各中心鎮與縣城的距離,搞好小市—高官、小市—草河掌新交通幹線建設,實現東、南、北三個區域中心鎮到縣城的交通用時在半小時以內的目標。提高公路等級,鄉鎮間連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標準。增加農村黑色路面里程,實現“組通油路”。圍繞五個企業集中區建設,做好電力規劃設計,滿足工業發展需求。
(五)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安居樂業、富裕健康、文明和諧”為目標,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使全縣人民業有所就、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學有所教、住有所居。繼續擴大就業。五年開發公益性崗位5000個,新增固定就業崗位1萬個,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加強勞動力技術培訓,擴大勞務輸出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完善城鄉保障救助體系。提高新型城鎮合作醫療、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加大財政對醫療保險的投入,逐步提高報銷比例,五年內與社保標準接軌。順應社會老齡化趨勢,擴大養老保險,三年內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系。加強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東營坊養老中心和縣城福利院建設,新增床位1000張。積極開展醫療救助、災害救助和求學救助活動,奉獻愛心,扶貧濟困。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實現“雙高普九”目標,初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以技能培訓為重點,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力爭進入國家重點職業學校行列。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將縣一院建成三級乙等醫院,確保鄉鎮衛生院全部達到國家一級醫院水平,村衛生室全部達到國家甲級標準。抓好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實現“村通自來水”目標,徹底解決吃水難問題,保障城鄉飲水安全。努力改善民眾住房條件。實施縣城和田師付地區棚戶區改造,降低工程造價,逐步解決低收入民眾住房問題。
各位代表,力爭到2012年新一屆政府任期屆滿時,全縣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目標,縣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教育科技等社會事業更加發展,衛生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發展可持續性和協調性進一步提高,初步完成“工業強縣、旅遊大縣、農業特產縣”的建設任務,基本實現小康縣奮鬥目標,步入遼寧省經濟強縣行列。
二八年政府重點工作建議
2008年是新一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規劃建設最為關鍵的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實現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對於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8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4億元,同比增長21%;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3億元,同比增長22%;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2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億元,同比增長17%;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00元,同比增長15%。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8年縣政府將做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促進工業經濟再上新台階
緊緊圍繞“五個企業集中區”、“六大主導產業”和“七個工業強鎮”建設,加強企業改革、改組和改造,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本溪冶煉集團上市,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做好蓬海化塑、火柴廠等企業破產收尾,全面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任務。抓好骨幹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北方曲軸鋼軸、鑄造項目全線開工,抓好東方氯鹼四氯化鈦、富比生電石擴建項目建設,扶持鐵剎山酒業擴大規模,推進“兩紡”實施重組,確保在建鑄造項目全部達產,初步形成鋼鐵深加工產業鏈條。抓好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7.4%。200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要實現143億元,同比增長21%;規模企業達到77戶。
抓好企業集中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小市工業園區,吸引企業入駐。加快高官、草河口、田師付、鹼廠企業集中區規劃建設。重點建設田師付集中區基礎設施,達到“四通一平”標準,完成高官集中區土地整理和道路建設;抓緊進行其它企業集中區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完成土地儲備。按照園區產業發展定位,組織精幹隊伍,開展專項招商,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落戶園區。
努力擴大招商引資。繼續實行招商引資獎勵政策,強化服務意識,形成更加濃厚的招商引資氛圍。以鋼鐵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和旅遊開發為重點,開展項目策劃、包裝和推介。堅持“政府搭平台,企業唱主角”的招商方式,組織小團組、多批次、針對性強的專業招商活動,提高實效,爭取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進農業特色產業實現新發展
按照“突出特色、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的思路,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新發展以林下參為主的中藥材7萬畝、以刺五加為主的山野菜4萬畝、以紅松為主的乾堅果8萬畝,完成紅松嫁接2萬畝,改良絨山羊2萬隻,新建市級標準化畜牧小區16個以上。圍繞雨潤集團加工項目,擴大肉食雞飼養量。繼續發展林蛙、虹鱒魚等冷水養殖業。深化林業改革,加強資源管護,發展林下經濟。加快十大特色農產品開發,推進“一村一品”,培育30個典型示範村。以“雙結雙帶”協作區活動為載體,加快本桓公路、小草公路沿線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增強示範帶動作用。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落實扶持政策,促進錫城森秀五味子加工、永祥羊絨公司等龍頭企業建成達產,擴大規模,提高企業輻射農村、帶動農戶的能力。同時,新建和改造省級龍頭企業2個、市級龍頭企業5個。進一步完善農村服務體系,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關門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搞好河道治理,完成防洪堤建設20公里,新增節水灌溉8000畝,治理水土流失3.5萬畝,力爭再奪“大禹杯”。加強農村新型能源建設,新建秸稈氣化站4處、沼氣池1000個。整合支農資金8000萬元投入新農村建設,重點支持示範村和達標村,鞏固“城鄉共建”成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
(三)加快旅遊業發展,促進第三產業邁出新步伐
多方籌集資金,加大財力投入,打造旅遊品牌,提升綜合競爭力,推進旅遊業快速發展。
加強旅遊資源整合開發。整合關門山森林公園、關門山水庫和湯溝等旅遊資源,增強整體競爭優勢。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抓好鐵剎山、大石湖、楓葉之路沿線景點開發,發展冰雪旅遊、紅色旅遊項目。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旅遊星級賓館。精心設計兩日游、三日游,以法定假日調整為契機,擴大短線旅遊,形成獨具本溪縣特色的旅遊精品線路。
強化旅遊宣傳管理。最佳化宣傳促銷載體,提升“燕東山花節”和“滿鄉楓情節”的舉辦質量;積極參加旅遊交易會和促銷會,拓展區域協作範圍。加強旅遊行業管理培訓,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好“A”級景區申報評定工作。明年力爭接待遊客2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2億元。
大力發展商貿流通和現代服務業。最佳化商業網點布局,建設縣城商貿中心和旅遊接待服務中心。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城鄉物流配送,帶動第三產業發展。2008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要實現27億元,同比增長27%。
(四)抓好城鎮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實現新改善
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重點,完善專項規劃,加快建設步伐,努力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和鎮村面貌。
加強城鄉建設管理。以“一山一水、兩個市場、三條道路和四個小區”為重點,抓好縣城建設。開工建設觀音山公園,完善濱河路休閒帶。改造繁榮商場和春光路建材市場。打通濱河路、春光路,抓好觀音山公園環路建設。實施向陽街、棋盤街、濱河西路張家堡段、觀音閣小區整體開發,開工面積20萬平方米。加強城市綠化,完成6處垃圾轉運站、2個停車場和縣城自來水管網配套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改善鎮村基礎設施。組建城管綜合執法大隊,理順管理體制,堅決清理“六亂”。深入開展“建文明縣城、做文明市民”和“百里文明帶”活動,加強鎮村管理,改善城鄉衛生環境。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田師付—鹼廠一級路工程,做好小市—高官、小市—草河掌新線設計,開工建設部分重點路段。抓好城鄉道路養護,對險橋險段進行徹底維修改造,保障道路暢通。做好“組通油路”前期工作。完成電力城網改造工程,制定企業集中區電力長遠規劃,完善小市、田師付企業集中區電力配套,為發展經濟提供電力保障。
(五)做強縣鄉財力,促進財稅建設實現新突破
加強稅源建設,千方百計增加縣鄉財政收入。深化鄉財縣管鄉用、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體制改革,完善管理體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最佳化支出結構,在保證剛性支出的前提下,重點支持經濟發展和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規範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有效運行。做大中小企業擔保中心,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推動金融部門改革,增強信貸投放能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2008年,全縣地區稅收總額要突破7億元。
(六)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啟動“雙高普九”達標工作。加快教育布局調整,完成東營坊、鹼廠、草河口國小寄宿制學校建設。抓好第四中學、鎮南幼稚園以及鄉鎮標準幼稚園建設。加強控輟保學,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教育“兩免三補”政策。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強教師隊伍活力。提高城鄉醫療水平。抓好縣中醫院、二院、三院業務樓建設,確保縣一院醫療綜合樓明年10月投入使用。投資120萬元新建和改造38個村衛生室。加大醫療裝備建設投入,強化鄉鎮衛生院專業大學生配備和村醫培訓管理,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進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建立人口計畫生育新機制,做好第六周期項目縣工作。以創建國家級文化先進縣為目標,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培訓農村文藝骨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啟動縣城有線電視數位化轉換工程,全面提高電視信號傳輸質量。廣泛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繼續做好人防、檔案、武裝、僑務、縣誌和老幹部等各項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提高公民法制意識。認真貫徹《信訪條例》,及時解決重點、難點信訪案件,維護社會穩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深入開展礦業生產開發秩序整頓,嚴厲打擊非法採礦行為。強化“平安縣”創建工作,完善群防群控網路體系,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全國“兩會”及北京奧運會期間全縣的社會穩定。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街道、社區和村部辦公條件,落實基層幹部各項待遇政策。進一步加強基層幹部培訓,提高為人民民眾服務的水平。加強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八榮八恥”為宣傳重點,倡導和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社會新風,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七)努力改善民生,促進人民民眾生活達到新水平
擴大勞動就業,全年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000個,新增固定就業崗位4000個,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完成“普惠制”培訓6000人,“雙百工程”培訓2000人,實現實名制就業再就業1.2萬人。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完成城鎮勞務輸出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1.5萬人。完善社會保障救助,進一步提高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吸納社會零散人員加入城鎮合作醫療。籌資1000萬元用於扶貧濟困,實施特困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求學救助。投入300萬元為全縣80歲以上老人發放營養補助金。完成縣城福利中心和東營坊養老中心二期建設,新增床位500張。改善民眾居住條件,抓好田師付采沉治理收尾,啟動城鄉40萬平方米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農村特困戶建房任務。完成38處人畜飲水工程,解決4.6萬人吃水問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投資140萬元完成100戶貧困戶整體搬遷。進一步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做好直補資金髮放和扶持項目建設,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貫徹《勞動法》,落實企業用工“三險”保障政策,維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八)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要實現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為此,我們將以“勤政、務實、廉潔、高效”為目標,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堅持改革創新,建設勤政高效的政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創新。深化機構人事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式。加強公務員培訓管理,強化宗旨意識和公僕意識,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民主法制的政府。建立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加強對公共權力的約束。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提高執政透明度,擴大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堅持親民務實,建設廉潔為民的政府。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糾正不正之風,努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各位代表,以本次大會為標誌,本溪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即將拉開新的序幕。展望未來五年,目標宏偉,藍圖壯麗,我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埋頭苦幹,加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縣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