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海南生態省建設工作意見》2007年生態省建設工作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於解決當前生態省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加快文明生態示範點創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完善生態省建設法規和制度,加強宣傳教育,促進生態文化建設。
印發信息
《2007年度海南生態省建設工作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做好各項具體落實工作。
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意見內容
2007年生態省建設工作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於解決當前生態省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加快文明生態示範點創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完善生態省建設法規和制度,加強宣傳教育,促進生態文化建設。今年生態省建設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22項工作。
一、加強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著力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完善自然保護區體系。開展俄賢嶺、陵水海草特別保護區等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完成吊羅山等2個自然保護區升級申報工作,完善鸚哥嶺、猴獼嶺、黎母嶺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建設(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國土環境資源廳)。
(二)繼續推進“三邊”防護林工程,完善生態公益林體系。按照路邊防護林建設規範加強路邊林建設,新增路邊林800公頃;完成海防林現狀調查和建設規劃,加強斷帶和受破壞海岸的防護林恢復;各市縣所在地城鎮和重要集鎮要大力開展城邊林建設,逐步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景觀格局(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省交通廳,各市、縣政府)。
(三)加快礦山復墾和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態退化區域生態環境。
推進海口、三亞、文昌、屯昌、昌江、儋州等市縣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完成采空礦區復墾面積800公頃(責任單位: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市、縣政府)。
完成儋州市螞蝗嶺生態公益林劃定工作,落實保護措施,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責任單位:省林業局、儋州市政府)。
完成三亞、儋州等市縣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00公頃(責任單位:省水務局,有關市、縣政府)。
(四)加強水源保護工作。 編制與實施《海南省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完成全省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00宗,解決2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責任單位: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省水務局,各市、縣政府)。
(五)治理城鎮生活污水、垃圾污染。 重點推進海口、東方、白沙、瓊中、定安、澄邁等市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東方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責任單位:省發展與改革廳、省水務局、有關市、縣政府)。
推動文昌、儋州、白沙、澄邁、瓊中、定安等市縣垃圾處理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省建設廳,有關市、縣政府)。
(六)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工作。 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加強對煤電、化工、漿紙、制膠等重點行業的排污監管,實現年度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單位: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各市、縣政府)。
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構建特色生態經濟體系
(七)推進燃氣汽車工程。在總結CNG汽車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國家863計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課題(LNG汽車)前導性試驗,實現全省新增公車、計程車中的60%以上使用天然氣的目標(責任單位: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有關市、縣政府)。
(八)大力推廣使用新型牆體材料和套用太陽能。限制和禁止新建建築使用實心粘土磚,使套用新型牆體材料的建築比例達到50%以上。新建和改建十二層及以下住宅建築(含別墅)和賓館酒店套用太陽能的比例達到90%以上,十二層以上住宅建設及其他公共建築套用太陽能達到50%以上,全省太陽能熱水器集熱總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省建設廳、省發展與改革廳、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有關市、縣政府)。
(九)繼續推進農村沼氣工程。推進沼氣建設由小型戶用沼氣池向大型整村集中建池供氣方向發展,新建“一池三改”的農村戶用沼氣池5?3萬戶,新建大中型沼氣示範工程20個(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發展與改革廳,各市、縣政府)。
(十)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型農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耕作面積20萬公頃,滴灌、噴灌面積1?7萬公頃;推進無公害生產基地、生態養殖小區和環保型加工項目建設,新增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10個,面積1萬公頃,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00個、綠色食品認證10個;加快推進優質熱帶水果、優質瓜菜、熱帶作物、良種繁育、珍貴用材林、熱帶花卉基地,以及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和貝類底播養殖等高效水產品養殖基地建設。(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林業局、省海洋與漁業廳,各市、縣政府)。
(十一)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建設。編制實施洋浦經濟開發區、東方化工城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在老城工業區、昌江工業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東方化工城和羅牛山禽畜養殖基地推進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省發展與改革廳、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市、縣政府、省洋浦管理局)。
(十二)加快發展生態旅遊業。推進神州半島、鹿回頭等大型旅遊項目配套設施建設,開發熱帶森林游、運動探險游、民俗風情游等具有自然生態景觀特色的生態旅遊專線,在銅鼓嶺、石梅灣、香水灣、海棠灣、棋子灣等13個重點風景旅遊區開展生態旅遊區創建工作,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旅遊局,有關市、縣政府)。
三、推進文明生態系列創建工作,提高人居環境質量
(十三)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結合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推廣文明生態村連片創建模式,提高綜合建設水平。新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3萬人,新建農村衛生戶廁3000戶,新建文明生態村1000個,使全省文明生態村總數達到75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精神文明辦,各市、縣政府)。
(十四)推進“安全文明生態學校”創建工作。建成50所省級安全文明生態示範學校,在增強校園安全、提高校園文明、最佳化校園環境方面為全省學校樹立典範(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各市、縣政府)。
(十五)開展文明生態集鎮創建工作。制定實施文明生態集鎮創建標準和評定辦法,在海口、三亞、瓊海、儋州等市縣各創建1-2個文明生態集鎮示範點(責任單位:省生態辦、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省建設廳,有關市、縣政府)。
四、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十六)做好計畫生育工作。 全面實施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責任單位:省人口和計畫生育局,各市、縣政府)。
(十七)繼續做好就業再就業服務工作。新增就業崗位8萬個,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萬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責任單位:省人事勞動保障廳,各市、縣政府)。
(十八)加強和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成剩餘的46個鄉鎮衛生院改造項目,全面實現“一無三配套”改造目標;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使全省參合農民達到430萬人,總體參合率達到85%以上,基本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覆蓋全省農村居民的目標(責任單位:省衛生廳,各市、縣政府)。
五、加強法制建設和宣傳教育,完善生態省建設推進機制
(十九)開展多種形式生態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開展以“倡導綠色生活、消除白色污染、樹立可持續消費觀”、“綠色消費、節約能源、消除污染”、“綠色青春、綠色海南――保護母親河”等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社會團體開展“生態省知識和環境教育”環保宣傳教育活動(責任單位: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省生態辦)。
(二十)加強生態省建設立法和制度建設。推進《海南省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管理規定》、《海南省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規定》、《海南省沿海防護林管理條例》、《海南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立法工作;落實節能降耗責任制,將節能降耗指標納入各市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考核體系(責任單位:省法制辦、省審計廳、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局)。
(二十一)落實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加強對位於中部山區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市縣生態補償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國土環境資源廳)。
(二十二)推進綠色GDP核算體系研究和實踐工作。繼續開展森林、礦產、水、土地實物量核算工作,研究制定資源價格調查方案和計算方法,開展資源價值量核算工作;研究完善環境統計和環境經濟核算制度;開展海南綠色GDP核算,逐步建立完善海南綠色GDP核算框架體系(責任單位:省統計局、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省林業局、省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