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漯河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創新,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漯河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漯河市
  • 主辦方:漯河市政府
2003年工作回顧,簡介,工業發展勢頭強勁,項目建設紮實有效,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成效明顯,對外開放再掀高潮,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特色更加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就業再就業新突破,社會保障能力新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抗擊非典重大勝利,經受秋澇災害的考驗,2004年主要任務,簡介,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2003年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簡介

2003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創新,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初步測算,全市生產總值2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6.9%,實現利潤14.2億元,增長2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6.3%,居全省第1位。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7%。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02億元,增長25.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新增27.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新增31.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8.4元,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2625元,增長1.7%。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項目建設紮實有效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6.2%,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1.1%。重點工業300億振興計畫深入推進。52家重點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03.4億元,增長22.1%;雙匯集團實現產值和銷售收入雙雙超百億元,居全省工業企業首位。工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食品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產品結構繼續改善。“項目建設年”活動卓有成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9億元,增長20.9%,創“九五”以來最高水平。7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6.6億元,占全年計畫投資的101.3%。雙匯集團、匯通公司、豫匯公司、南街村集團新上項目和恆達公司生產擴建項目等順利投產;仁和公司60萬噸高速線材項目、雙龍紡織新增8萬錠擴改項目即將形成生產能力;舞陽縣閔原電器擴建項目、郾城縣方惠和藥業建設項目、臨潁縣南街村集團熱電聯供項目和源匯區王牌砂帶等一大批生產性項目都已開工建設。全市新的?濟增長點不斷涌??發展後勁日益增強。

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成效明顯

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雙匯集團國有股成功減持;已改制企業進一步規範;全市51家未改制企業,26家完成改制任務,8家進入破產程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精簡審批項目154項,精簡比例達53.7%。市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順利推進,首批60個部門和單位實行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增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3300多家,昌達、仁和等6家企業進入全省非公有制工業企業綜合實力百強。非公有制工業發展迅速,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0.2%。

對外開放再掀高潮

利用外資增長勢頭強勁。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4家;契約利用外資8066萬美元,增長51.6%;實際利用外資4981萬美元,增長45.8%;引進市外資金1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項目建設。對外貿易大幅度增長。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503萬美元,增長82.3%;出口創匯6234萬美元,增長99%;其中,肉製品出口5.3萬噸,占全省的83%。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全市新增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50家,總數達231家。雙匯集團、藝麗抽紗公司在境外新設立5個辦事機構。豫滬合作成效顯著,簽約項目10個,金額11.7億元。成功舉辦了小商橋特種郵票首發式暨首屆中原食品節,提高了漯河的知名度,展示了漯河的良好形象。

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特色更加突出

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17.3萬畝、優質專用玉米74.8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99.7萬畝。雙匯產業化工程深入推進,一批規模化畜禽養殖基地相繼建成,新增萬頭豬場3個、千頭豬場25個,全年生豬出欄300萬頭,增長13.2%。無公害食品基地建設步伐加快,被省政府確定為“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在全省率先實行了無公害蔬菜市場準入制度。農業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充分肯定。林業發展迅速,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82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3倍;順利通過省平原綠化達標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驗收,被確定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候選市。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明顯。

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

漯平高速公路、漯阜鐵路改建工程開工建設,七蟻線、逍白線竣工通車。西氣東輸漯河支管線全部建成;鋪設城市燃氣管網17公里,新增用戶961戶。以創建生態宜居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為載體,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建、擴建、改造城市道路17條,完善了城市路網。新安裝路燈3700盞,是前5年的總和。嵩山路、解放路大排水工程按時完工,確保了大雨之年城市無積水。大力實施經營城市戰略,全年完成城建投資9.5億元。加大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為徹底解決城市垃圾出路問題,征地558畝,開工建設垃圾處理場。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10個重點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20萬元;全市城鎮化率28.04%,提高1.84個百分點。

就業再就業新突破,社會保障能力新提高

進一步落實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扶持政策,加大了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8784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594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2.9%,低於省控目標1.6個百分點。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基本建成。“兩個確保”全面落實,按時足額發放率達100%;全市34442名應保對象,全部納入了低保範圍,實現了應保盡保。注重解決城市特困居民生活問題,為部分雙困職工提供了廉租住房。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

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成功申報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11個,新上高新技術項目39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高新技術產品達37個;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2%。南街村集團博士後工作站獲國家正式批准;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個。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試點工作取得新進展,電子政務工程全面啟動。“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高考進線率和萬人參加高考率位居全省前列,職業教育全省領先,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申辦工作通過國家專家組驗收。全面啟動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改造了5所省定中心鄉鎮衛生院;積極探索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取得經驗。廣播劇《希望的田野》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4部戲劇榮獲文化部金獎和省“五個一工程獎”。民眾性體育活動深入開展,成功舉辦了市第四屆運動會;首次承辦國際體育賽事,得到了中國足協的充分肯定。殘疾人工作成效顯著,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無白內障障礙試點市”。駐漯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在參加重點工程建設、搶險救災、維護社會穩定中做出了積極貢獻。“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取得新成效,臨潁南街村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稱號。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和信息化管理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國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取得了新成效。審計、統計、民政、旅遊、氣象、工商管理、檢驗檢疫、質量監督、藥品監督、史志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民防空等工作健康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掀起新高潮;繼續選派幹部駐村,積極推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紮實開展“三講一樹”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大幹部民眾精神風貌和城鄉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繼續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依法治市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和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最佳化經濟環境年”活動成效明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信訪接待、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加強,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依法穩妥地處理了銀鷹典當行案件,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民眾的利益,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抗擊非典重大勝利,經受秋澇災害的考驗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市政府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及時進行研究和部署,把防治非典工作當作頭等大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迅速採取了一系列非常舉措,進行了多年來最廣泛的社會動員。全市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科學防治,打贏了一場抗擊非典的人民戰爭,取得了無非典病例、無疑似病例的顯著成績,確保了全市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面對嚴重的秋澇災害,我們及時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周密部署,全力做好倒房重建和生產自救等工作,確保了“七有兩杜絕”目標的全面實現。
各位代表!在過去的一年裡,市政府在做好10項重點工作的同時,採取市長負責制,目標責任制,跟蹤督查制,組織專門力量,克服重重困難,下大力氣狠抓了16件實事的落實。雙匯工業園三期工程14個項目,13個已竣工投產;銀鴿工業園建設進展順利,15萬噸包裝紙項目正式開工。南環路、濱河路兩座鐵路立交橋建成通車,海河路、遼河路、嶗山路、舟山路全部打通,黃河路東段拓寬工程已接近尾聲,4個入市口改造成效明顯,沙河購物廣場、勤儉街商業步行街拆遷任務全部完成;漯河中學、新聞大廈、市中心醫院病房樓、市腫瘤治療中心已開工建設,市體育館投入使用。漯河500KV變電站建設進展順利。淞江新區、開源住宅小區全面開工建設;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主體工程竣工。16件實事的落實,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改善了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了漯河的整體形象,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各位代表!一年來各方面的顯著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辛勤勞動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漯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還不盡合理,經濟運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強,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三是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就業再就業壓力增大,社會保障能力需要不斷加強;四是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04年主要任務

簡介

今年,是我市實現“十五”計畫目標十分關鍵的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四屆三次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圍繞建設開放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漯河在中原城市群中經濟隆起、提前5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突出抓好結構調整、改革開放、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重點工作,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服務型政府,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以上,外貿出口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新增就業崗位2.3萬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強力發展主導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進一步強化“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意識,繼續營造“關心工業、支持工業、發展工業”的濃厚氛圍。按照“壯大主導產業,膨脹支柱企業,培育骨幹群體,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護資源和環境,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最佳化工業結構,不斷提高工業整體素質。
要立足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工業。以肉類產品加工、糧食精深加工、功能飲料加工為重點,以雙匯、匯通、南街、北徐等骨幹企業為依託,深入實施名牌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食品工業。依託銀鴿公司,引進高新技術,擴大生產規模,振興造紙工業。抓住煙廠重組機遇,加快技改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做優菸草行業。依託雙龍、百花、銀海化纖等龍頭企業,擴大紡紗生產能力,提高精梳紗比重;加大對仁和、世林、匯鑫等冶金鑄造企業的支持力度,促其壯大規模,力爭紡織、冶金等傳統工業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培育醫藥、化工、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企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依託特色工業,發展規模經濟。要認真落實發展園區經濟的扶持激勵政策,積極創造優良環境,引導新上項目向園區集中,使園區經濟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大力支持雙匯工業園、銀鴿工業園的同時,加快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步伐,“兩區”都要新上1—2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3—5個投資超千萬元的項目。各縣區要重點抓好1—2個特色工業園區,實行集約化經營。有條件的鄉鎮,特別是重點鎮,要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積極發展各具特色的工貿小區。雙龍、仁和、匯通等企業和臨潁杜南木業加工小區、郾城孟南工業園、舞陽風帆創業園、源匯民營工業園等園區要加快發展,膨脹規模,形成特色。
繼續大力實施重點工業300億振興計畫。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創造寬鬆發展環境,力爭年底實現產值超15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5家,超5億元企業5家,超億元企業35家,提前1年完成振興計畫。
(二)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採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農業、支持農業、保護農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用經營企業的思路經營農業,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優質農產品,擴大訂單農業、品牌農業種植面積。依託南街、雪健、金源等糧食加工企業,進行糧食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依託雙匯、匯通、北徐、金運、豫匯等畜禽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抓好生豬、家禽養殖和加工基地建設,培育出3個年出欄10萬頭以上的養豬場,力爭全年生豬出欄350萬頭;抓好肉牛、奶牛、肉用山羊基地建設,推動養牛、養羊業朝著優質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市財政拿出100萬元,大力扶持畜牧養殖業。依託龍雲集團等企業,發展無公害蔬菜,實施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努力實現優質無公害蔬菜出口。市財政拿出補貼資金300萬元,鼓勵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購買大型農業機械,逐步實現耕種、收穫機械化。繼續做好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採取秸稈還田、發展沼氣等多種措施,切實解決秸稈出路問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進一步完善農田林網,充分利用“四旁”、“四荒”,積極發展林果業;加速綠色通道建設,努力完成縣級公路綠化建設任務。
加快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建設,積極創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市,健全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體系,建成農產品、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及時做好無公害產品、基地、企業的申報認證工作。大力發展信息、流通等中介服務組織和農產品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的市場化水平。
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努力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外出務工收入。進一步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全面落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按照國務院的規定,今年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除菸葉外,取消農業特產稅;要全面落實調高增值稅起征點、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等政策,讓農民不折不扣地得到實惠。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稅費改革成果,全面取消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加強農民負擔管理,堅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各級政府要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加強鄉村道路、農村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搞好農村扶貧開發,多渠道增加扶貧資金投入,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要加強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的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三)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
堅持市區、縣城、小城鎮“三位一體”的城鎮化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創建生態宜居城市和國家文明城市目標,加快城鎮化進程,在內陸地區率先實現農村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
著力搞好市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開工建設新北環路及沙河大橋、鐵路立交橋;加快市區新修道路供電、供氣、供熱、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防洪、消防、人防等防災減災體系;搞好背街小巷、居民小區的路燈安裝,爭取全部實現亮化。繼續走經營城市之路,進一步加大城市改造力度。搞好新區規劃,加快淞江新區、開源新區、高新區東擴工程建設步伐;力爭完成4個入市口和火車站廣場改造;加快推進沙河購物廣場、勤儉街商業步行街建設和光明路市場改造;穩妥推進老城區和城市村莊改造。更加注重城市生態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不斷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提升廣場、遊園景區綠化檔次,逐步提高城市林木覆蓋率。
突出城鄉一體化發展,搞好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按照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實際,發揮優勢,明確發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加快發展步伐,爭創全省經濟強縣。進一步消除城鎮化的體制性障礙,完善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農民向城鎮轉移。對市定重點鎮繼續實行以獎代補、動態管理。鼓勵發展各具特色的帶狀經濟、塊狀經濟。繼續抓好縣鄉道路建設,加速形成順暢快捷的城鄉交通路網,加快市區、縣城、小城鎮的融合與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