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道是西安鼓道打擊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以積極宣傳推廣現代音樂為宗旨,以培養音樂人才為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鼓道
- 外文名:DrumTao
- 所屬行業:音樂
- 創立時間:2018年11月14日
- 創始人:劉暢
- 所屬公司 :西安鼓道打擊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地點:中國西安
鼓道是西安鼓道打擊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以積極宣傳推廣現代音樂為宗旨,以培養音樂人才為目的。
鼓道是西安鼓道打擊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品牌1。以積極宣傳推廣現代音樂為宗旨,以培養音樂人才為目的。2品牌介紹鼓道(DrumTao )集合西方現代樂器教學,組合孩子樂隊編排歌曲及演出,樂器考級,樂器大師課,提供學員舞台表...
鼓道打擊樂音樂學校成立於2017年6月21日,登記機關是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雁塔分局。經營範圍 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舞台道具租賃;樂器的銷售。鼓道為西安市架子鼓培訓學校,鼓道7年,專業從事架子鼓教學研究。教師團隊有十多人,全是音樂學院打擊樂系畢業,並持有rockschool4級以上證書。每個級別所包含的音樂...
西安鼓道打擊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7年06月2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朱阿豪 ,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一般項目:企業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文藝創作;文化用品設備出租;信息諮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諮詢服務);諮詢策劃服務;企業形象策劃;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策劃;會議及展覽服務;翻譯服務;廣告設計、代理;計算機系統服務;軟體...
漁鼓道情又稱道情、漁鼓,是一種河北省的漢族戲曲藝術。主要流行於冀南、冀中地區,在石家莊市及元氏、贊皇、高邑、趙縣、欒城、寧晉、藁城、柏鄉一帶曾一度盛行。在明末清初傳入河北,興盛於清代中期。在太行山麓,渤海之濱,長城內外,冀中平原,流傳著千千萬萬的河北民歌。這些蘊藏在民間的口頭創作,源遠流長,內...
漁鼓道情又稱梆梆筒子,是一種安徽省的漢族戲曲劇種。敲打漁鼓配上說唱,就成了漁鼓道情這種演藝形式。漁鼓從清末開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一人邊演唱邊伴奏,右手拍擊漁鼓,左手敲擊竹板作為伴奏。流行於中國民間社會,作為一種...
吉安道情,又稱“吉安漁鼓道情”,鄉村民間俗稱為“打嘣嘣”,是一種起源於吉安本土、還在傳唱的古老曲種。簡介 吉安道情,又稱“吉安漁鼓道情”。鄉村民間俗稱為“打嘣嘣”。於明朝萬曆47年前在廬陵縣(吉安縣)養濟院(聖恩堂)形成,並向吉水、永豐、峽江等地流傳開去,是一種起源於吉安本土、還在傳唱的歷...
踢鼓子秧歌的表演,是以鼓道的鼓點為規範進行的,即聞鼓開踢。鼓的擂數與戲曲中的板名相似,是改變踢法和陣式的要領。踢鼓子的主要陣式有五雷陣、梅花陣、單掏雲、雙掏雲、天地牌、跳四門、溫場、海釣魚、拉山子等陣。拉花的動作特點是旋身、跌針、靜走,行動必須迅速、敏捷,如果遲緩,一方面會延誤她...
咽鼓管是溝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為中耳傳音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管功能對人體適應飛行有密切關係。Armstrong於1938年最先闡明咽鼓管在航空性中耳炎發病中的意義。結構與功能:國人咽鼓管的全長為31~35mm。此管的走行方向是自鼓室前壁向前、向內、向下至鼻咽部。管分“骨部”與“軟骨部”,均略似錐體形。...
鼓韻是一種傳統鼓舞。“鼓”在中國人的歷史文化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更由於時代不同、地域不用途同、部族和民族不同、用場不同,在鼓的製作材料和形制上,出現了許多不同鼓形與名稱。諸如土鼓、木腔鼓、牛皮鼓、蟒皮鼓、羊皮鼓、牛皮鼓、銅鼓、竹鼓、骨鼓等等,都屬於制鼓原料之別。屬於形制和不同的,...
《鼓車道:鄉愁記憶與傳承保護》是一本202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若光。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歷時九年,通過深入田野,蒐集了全面、翔實的材料,完整地勾勒出民俗文化個案——鼓車賽會所承載的地方民眾的鄉愁記憶與傳承願景,以及這種社會情感記憶背後的現代困惑。本書通過田野資料與既有的學術觀點展開...
其後是張維鴻先生,他在《蘭州古今注》一書中寫道:“鼓子以鼓為名也,蘭州鼓子俗訛為鼓子,其曲牌爾雅而多繁聲,以一人獨唱,猶有南曲餘響”。但這兩位學者均談的是“鼓子詞”,並未明確道出:“鼓子詞”就是蘭州鼓詞或者蘭州鼓子,提法也就較為含混,而真正提出這一定論的是李海舟先生。他認為:“蘭州民間...
鬼地方的鼓村人,卻倔倔地活著,生活了一輩又一輩。鼓村人,戀土,愛土,也想改土。做夢都想把那土種綠,把那山鋪青,把那水澄淨,更有痴兒竟想把那翻臉不認爹娘的西北風堵死!鼓村人不善說,不會道,卻最擅長擂鼓。逢年,擂鼓;過節,擂鼓;娶媳婦迎親,擂鼓;發喪埋人,也擂鼓!鼓擂得比風大,比雨...
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為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鼓在非洲的傳統音樂以及在現代音樂中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樂器,有的樂隊完全由以鼓為主的打擊樂器組成。除了作為樂器外鼓在古代許多文明中還用來傳播信息。簡介 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按《禮記·明堂位...
排鼓是鼓類樂器的新品種。出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蔡惠泉、楊競明等根據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製作而成,以後又不斷有所改進。樂器簡介 排鼓由五個大小不同、發音有別的鼓組成一套。鼓身高29至33.3厘米,上口面直徑16.7至37厘米,下口面直徑11.7至37厘米。每個鼓的兩面鼓框外徑相同...
鼓 由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著作的漫畫《火影忍者》及其作品中的角色-鼓。鼓 登場於“不忍篇”,不忍中的其中一員。
南朝·梁·沈約《齊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揚悲笳而啟路。”宋·梅堯臣《送王道粹學士知亳州》詩:“金鼓鳴兩旁,壺漿擁通逵。”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二回:比及平明,吳主孫亮聽得宮門外金鼓大震,內侍慌入奏曰:“孫綝引兵圍了內苑。”明·何景明《送季公從地官》詩:“城邊金鼓花時...
中州大鼓以鼓為主,並配以鐃、鑔、鑼等打擊樂。樂隊無固定編制,根據演出場所的具體情況而定。少者十幾人,多者上百人。一般比較大型的場面必須有身強力壯的男演員參加。鼓隊的樂器構成,有大鼓40面,饒15副,配音鑔16副,舞鑔40副,開道鑼2面,鼓的重量為45公斤。其中特大鼓直徑約1.5米,舞鑔變化很多,...
大奏鼓原名“車鼓亭”,是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一帶流行的一種漁村傳統舞蹈。福建《惠安縣誌》和《琅軒陳氏宗譜》記載,箬山陳姓為17世紀中葉由惠安遷入,大奏鼓(當時叫“大典鼓”)亦隨之帶入,距今有360餘年歷史。 在民間傳說中,箬山人的祖先還居住在福建惠安時,大奏鼓是女人們演的。移民之後,風俗發生了變化,...
《漢書·酷吏傳·尹賞》: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枹鼓不絕。《後漢書·酷吏傳·董宣》:(董宣)後特徵為洛陽令……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宋·曾鞏《福州上執政書》:亭無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樂。士氣始奮,而人和始洽。至於風雨時若,...
高平鼓書的演唱以唱為主,間以道白,坐場表演。唱詞結構以七字句居多,也有十字句和五字句的唱詞,演唱者用的是方言土語,盲人演員,民風淳厚。後來吸收了女性演員和明眼人,表演內容有民風民俗、戲曲曲目等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故事和傳說。表演時演唱者在桌上放一隻矮木架支書鼓,操挎板、鼓鍵擊節,另一人操三弦或...
鼓樓是古代放置巨鼓的建築,用以擊鼓報警,或按時敲鼓報告時辰。佛寺亦有鼓樓,與鐘樓相建於正殿的左右,用以懸鼓報時,或於典禮時敲擊。中國保存比較完整的鼓樓有:西安鼓樓、北京鼓樓、南京鼓樓。歷史溯源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封置鼓樓》原文記載:“ 齊 李崇為 兗州刺史,州劫盜, 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
牛筋琴出現之前,鼓詞的伴奏樂器只有一個扁鼓,單調乏味。牛筋琴發明之後,由於其高音清脆,低音渾厚,再加上拍板、抱月、扁鼓,雖然只一人演奏,但運作巧妙,配合默契,故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音樂效果豐富多彩,加之演唱者的精彩演唱,把鼓詞推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
三河大鼓是一種傳統鼓樂。以其鼓形古樸大方,聲音渾厚洪亮,套路花樣繁多,鼓隊聲勢浩大等獨特風格而獨樹一幟,聞名於一方。半壁店同善太平大鼓會的特點與其它大鼓會比起來除氣勢恢宏,隊伍嚴整,場面熱烈,表演火爆,催人奮進以外。簡介 三河大鼓以其鼓形古樸大方,聲音渾厚洪亮,套路花樣繁多,鼓隊聲勢浩大等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