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關於整合資源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

整合資源是實現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的重要手段,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要求。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州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關於整合資源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
  • 類型:政府檔案
  • 地區:黔西南州
  • 內容:整合資源加快經濟發展
基本簡介,思想指導,

基本簡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整合資源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綜合運用經濟、市場、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科學合理配置資源,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
整合資源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籌兼顧、公平公正的原則。
通過整合,使資源配置更趨合理,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增長方式得到轉變,經濟總量不斷壯大。
二、內容和範圍
資源整合工作的重點是礦產、農產、文化旅遊。
礦產資源整合主要是煤炭資源及其他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礦種的整合,對初級礦產資源延伸如普安、興仁、興義煤化工,安龍重化工產業鏈上的資源整合。重點整合影響大礦開採的小礦,政策不允許小礦密集區及地質環境脆弱區範圍內的礦區。要科學制定開發規劃,建設一批安全、高效、低排污的大中型骨幹礦井,依法關閉破壞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礦山。具體工作由國土資源局牽頭,發改局、經貿局、監察局、財政局、環保局、工商局、安監局、鄉企局、煤炭局、黃金局、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制定實施方案,報州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實施。
農業資源整合重點是圍繞優質糧食、畜牧、烤菸、茶葉、甘蔗、蔬菜、中藥材、林產、水產等資源,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以安龍滿口香基地為龍頭,整合優質糧食資源;以晴隆波爾山羊基地和普安雜交黃羊基地為龍頭,整合優質畜牧業資源;以全州優質烤菸基地為龍頭,整合烤菸資源;以晴隆、普安茶葉基地為龍頭,整合茶葉資源;以貞豐、望謨甘蔗基地為龍頭,整合糖業資源;以冊亨、望謨蔬菜基地為龍頭,整合早熟優質蔬菜資源;以冊亨、望謨、貞豐桉樹基地為龍頭,實施林漿紙板一體化,整合林業資源;以冊亨、望謨油桐、油茶基地為龍頭,整合油料資源;以興義、興仁、貞豐、安龍金銀花基地為龍頭,整合中藥材資源;以貞豐花椒基地為龍頭,整合花椒精深加工資源;以天生橋庫區、龍灘庫區等水面資源為龍頭,開發漁產業,整合水產資源。其他農特產品資源要科學規劃,制定方案,加以整合。具體工作由農辦牽頭,農業局、水利局、林業局、畜牧獸醫局、農科所、農業區劃辦、菸草局、發改局、財政局、鄉企局、招商局、監察局、環保局、工商局、物價局、商務局、國稅局、地稅局、質監局等部門配合,制定實施方案,報州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實施。
文化旅遊資源整合主要是以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貞豐雙乳峰、安龍招堤等景區景點為核心,著力打造世界喀斯特精品旅遊目的地。發展工業、農業、度假、休閒、購物、美食、文化、科考探險、體育參與式、體驗式等新型旅遊,形成長線、短線、環線互補的旅遊產品。加強跨區域旅遊合作,構建無障礙旅遊合作區,形成產品互補、客源互流的多贏發展格局。加強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打造布依文化品牌,發掘民族民間文化,發展以黃金為主的有色金屬旅遊飾品,強化旅遊產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建設文化旅遊基地,利用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民族風情等優勢,建設南北盤江文化旅遊長廊。具體工作由宣傳部、旅遊局牽頭,文產辦、文化局、廣電局、體育局、民族局(宗教局)、發改局、財政局、招商局、監察局、環保局、工商局、物價局、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配合,制定實施方案,報州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實施。
其他資源整合由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力量,深入調查,摸清現狀,明確範圍,制定措施,開展工作。
三、政策措施
加強基礎工作。對全州資源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摸清底數,建立資源儲備檔案。編制資源開發中長期規劃,建立資源開發項目庫。進一步做好土地、交通、供電、供水、通訊等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聯手打造產業集群。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現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鼓勵和支持州內外企業通過聯營、兼併、參股、收購等形式整合企業,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形成企業集團。建立起區域之間資源科學合理配置,產業相互協調,資金相互融通,技術相互滲透,人才相互流動,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在全州區位中心布局一個工業園區,輻射全州園區經濟。要做好安龍重化工基地為代表的工業園區規劃,發展園區經濟,聯手打造產業集群。
推進農業產業化。按照“著力培育一批掌握一定生產技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農村適用型人才隊伍,著力培育一批農特產品經濟中介合作組織,著力培育一批農特產品銷售的‘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著力培育一批立足資源、面向市場的勞動密集型農特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著力培育一批適宜本地種植、順應市場需求的農特產品生產基地”的要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搞好農業資源整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主導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做大做強名優品牌,壯大特色優勢農產,推進農業現代化。
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全州統一的利益協調機制,協調好政府與企業、縣市與縣市、民眾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做到資源共享,利益均沾,化解矛盾,實現多贏。按資源輸出地、項目建設地等組合情況,確定相應的財政稅收和生產總值劃分比例。對關係到區域經濟全局、非一個縣市所能解決的若干重大經濟問題,如能源、交通、土地、環境治理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統一安排部署,協調各方利益,實現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目標。
共享資源整合收益分配。按照資源共享、利益均沾、化解矛盾、實現多贏及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原則,堅持財權與事權相統一,充分調動各級政府當家理財的積極性,培育支柱財源,做大做強財政蛋糕,大力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斷壯大縣級經濟實力。加強州級巨觀調控,確保州級既得利益。從2007年起,按照存量不變、增量分享、要素界定、比例協商的辦法調整有關稅收、產值分享比例:1、新建項目(企業)投產前在建期間的全部稅收和產值歸項目(企業)建設地所有。2、新建項目(企業)建成投產後的稅收和產值按照項目(企業)建設地60%、資源輸出地40%的比例進行分配。3、州級新辦企業按照州級40%,項目(企業)建設地20%,資源輸出地40%的比例進行分配;各縣市、頂效開發區為異地引進外資投資、州級參與投資的州內大中型企業,採取“一廠一策”的辦法確定分配比例;4、對州人民政府《關於完善我州分稅制財政體制的通知》〔州府發(2004)48號〕有關問題明確如下:黃金所得稅按照中央級60%、州級10%、縣市級30%的比例征解入庫;電力稅收除上交中央、省部分,州與各縣市共同分享,其中州級分享30%,縣(市)級分享70%;資源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州級分享20%。耕地占用稅按當年實現的收入,30%入州級財政,70%入縣(市)級財政;煤炭稅收各縣(市)按2元/噸煤的綜合稅收上解州級財政;興義市體制上解州級繼續執行州人民政府《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州和興義市財稅體制的決定》〔州府發(1997)20號〕;頂效開發區繼續從2004年起,以200萬元為基數,每年遞增10%,上解州級財政。州發改局、財政局、經貿局、統計局、國稅局、地稅局、人民銀行州分行等部門按照州人民政府明確的比例,作好劃分稅收入庫、劃分產值等工作。稅收徵收管理入庫的具體辦法由州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人民銀行州分行聯合行文明確。

思想指導

樹立全州一盤棋思想。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全州一盤棋思想,深化對整合資源加快區域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大局意識,自覺服從州委、州政府的整體部署,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安排,有關職能部門要通力協作,具體組織實施,確保整合任務落到實處。各縣市、頂效開發區對區域內整合資源工作要做到底數清楚,思路明晰,工作主動,確保政令暢通。
強化考核監督。各級各部門要把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具體措施,分解目標任務,抓好工作落實,確保取得實效。要注重運用法律、市場、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進資源整合工作,確保整合工作依法有序進行。進一步完善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建立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機制,把整合資源加快區域經濟發展作為重要考核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