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大統籌城鄉力度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台階的意見

中共阿壩州委 阿壩州人民政府
關於加大統籌城鄉力度 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台階的意見
阿委發〔2010〕2號
各縣委、縣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門:
2009年,州委、州政府帶領全州廣大幹部民眾,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農業和農村工作部署,堅定發展信心,把握髮展機遇,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積極應對汶川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努力克服自然、氣候、市場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農牧業生產平穩發展,農牧區面貌煥然一新,農牧民收入大幅增長,全州呈現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當前,我州農村改革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災後恢復重建、牧民定居行動計畫、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和推進藏區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機遇,總體形勢向好。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近年來農牧民增收幅度雖然較大,但持續增收的難度將會更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力度雖然加大,但產業的規模仍然較小;產業化經營雖然有所發展,但龍頭企業的規模和帶動能力不強;農村基礎設施雖然有較大改善,但水電路、通信等問題仍然沒有全面解決;農村公共事業雖然有所發展,但城鄉差距仍然較大;農業農村發展環境雖然有所最佳化,但促進特色產業上規模的制約因素越來越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和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確保農牧業生產不滑坡、農牧區發展不停步、農牧民收入不徘徊,夯實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完成災後重建任務的決勝年,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台階的關鍵年。全州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州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堅持加快發展的總體取向,抓住實施災後農業恢復重建、牧民定居行動計畫、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推進藏區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把農牧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重大任務,著力抓好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和“三百”工程,按照穩糧調結構、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台階。2010年的主要目標是:農業增加值增長保持在4%以上,實現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26元、增長15%。
一、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牧業發展方式轉變
1.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21號檔案和州政府關於加快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意見精神。確保糧食播種面積,調整最佳化糧食生產結構,積極開展高產創建示範活動,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全州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7萬噸。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最佳化區域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重點發展優質蔬菜、特色水果、馬鈴薯、道地中藏藥材、高原中低溫食用菌等5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5大基地建設,逐步壯大其規模。全力推進茂縣現代農業基地強縣建設。積極發展特色林產業,重點發展核桃、花椒、沙棘、木本藥材種植和野生動物馴養等產業,加快培育後續產業。加快特色農業和林產業恢復重建,最佳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挖掘增收潛力,提高品質和效益。
2.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走“產業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產品市場化、人口集鎮化、環境生態化”路子,促進傳統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向養殖小區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效益化的現代畜牧業經營方式發展。全州發展現代畜牧業優勢在牧區,潛力在半農半牧區。牧區要千方百計改變飼養方式,大力推行種草養畜,積極推行補飼、舍飼和半舍飼。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高原純牧區氂牛、藏系綿羊基地建設。半農半牧區要大力開展健康養殖小區建設,大力推進優質生豬產業基地建設,加快發展優質肉牛肉羊、禽兔、特種養殖業。切實抓好紅原縣現代畜牧業示範縣建設。在保持草原合理載畜量、適度規模養殖的前提下,抓好畜牧業恢復重建。全州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分別達到33%和23%,肉、奶產量分別達10萬噸、10.8萬噸。
3.切實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圍繞“八大基地”建設,支持引進和培育一批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各類特色產品都有龍頭企業帶動,農牧戶與龍頭企業之間都能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對帶動農戶面廣、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重點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產品和管理創新,爭創知名品牌,搞好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龍頭企業良性發展,建立州縣農業產業化信貸擔保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原料基地,帶動周邊區域原料基地發展。強化利益聯結機制,繼續抓好小金縣農產品風險金試點示範工作,不斷完善“訂單保護”、“二次返利”和“風險保障”等利益聯結模式,積極推廣“六方合作+保險”、“股份合作”等更為緊密的聯結方式。
4.大力推進農牧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畜產品生產、貯運、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標準,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無公害基地認定和環境保護,確保農畜產品質量、產地安全。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基地農畜產品生產管理制度、生產記錄檔案和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實現產地環境優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產過程規範化、產品質量優質化。加快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農牧業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在全力推進無公害農牧產品生產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牧產品。支持建設生豬、奶牛規模健康養殖場(小區)。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完善撲滅補貼政策,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健全工作經費保障機制。
5.增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套用能力。加快傳統作物優良品種的篩選與培育步伐;積極引進、推廣優良品種,更新改造傳統品種及基地。進一步健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繼續開展牲畜改良。抓緊完善多層次的農牧業科技推廣服務網路,充分利用基層農技和畜牧獸醫站、專合組織、科研院、龍頭企業和科技示範戶等技術力量,大力推進科技入戶工程。加強農牧民技術示範引導,推廣適度規模種植、養殖配套技術。加強現代科技知識的更新、普及,對基層農技人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業務培訓,並建立培訓長效機制,提高技術人員服務能力。著力強化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深入開展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努力提升農牧民對新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轉化能力。全年完成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30萬人次。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科技人員技術入股、創辦企業、承包項目,鼓勵科技人員參與特色農業產業的重建與發展。對在基層和一線從事基地建設與科技推廣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機化發展水平,切實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在新農村建設示範片、現代農牧業產業基地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6.加強農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實施“雙百市場工程”,興建規模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步伐。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建設,抓好農超對接試點,培育農產品經紀人、行銷組織和大戶。大力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服務工程”,加快建設農資連鎖經營網點和農副產品現代購銷網路。支持農村郵政物流發展。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直銷配送和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引導和鼓勵農畜產品流通企業在國內省內各大中城市開設農畜產品展示直銷店,建立具有阿壩特色的農畜產品長期外銷平台。推進在對口援建省開拓農畜產品市場的行動,繼續開拓廣東、山西、湖南、吉林、江西和安徽等省農產品市場。推進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認證,搞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大力培育地域品牌。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
7.努力促進農牧民就業創業。積極開展農牧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增強農牧民科學種田、科學養畜和就業創業能力。對現有特色產業潛力進行有效評估的基礎上,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挖掘農牧業內部就業潛力,積極發展觀光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加大農牧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輸出。建立對口援助勞務輸出基地,拓展州外勞務市場。抓住災後恢復重建機遇,增加符合農民工特點的就業崗位,盡最大努力使用本州農民工,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大力開展萬名農民工技能培訓,推廣訂單、定向培訓,打造阿壩勞務品牌。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全州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6.4萬元。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
8.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水利災後恢復重建進度,基本完成水利災後恢復重建任務。按照“大中小型並舉、灌溉飲水並重,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加快以灌溉渠系管道、蓄水池、提灌設施、小型移動灌溉設施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加強半山、河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有效灌面3000畝,恢復改善灌面7000畝,實施節水灌溉2000畝。繼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確保農村牧區飲水安全,解決8萬名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結合水電開發,搞好規劃設計,著力解決水電站壩後可灌地區的農業灌溉、人畜飲水。加強水源保護、管理、水質監測和工程運行管理,搞好災後水資源監測設施規劃和重建工作。落實防汛工作責任制,做好全州雨情、水情的預測分析,加強防汛工作薄弱環節的建設和管理。加強水資源管理。
9.加大土地整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實施以農發項目為重點的土地治理工程、以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行動為重點的育土工程,以“金土地”為重點的土地整理工程。圍繞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切實加強以土地平整、土層增厚、坡改梯地、地力培肥、測土配方施肥為重點的耕地質量建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力度,有計畫分片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新機制,確保建設進度和質量。探索土地整理和耕地建設與管理新機制,鼓勵農民參與造地和土地整理,加快推進重災區造地和災毀耕地復墾工程。
10.加快農村道路交通建設。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全年建成通鄉油路46公里、通村公路770公里。編制並提前啟動“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發展。啟動交通扶貧項目。加強以農村田間耕作道路、幹道連線基地道路和牧區奶源公路、牧道為重點的農村牧區路網建設。新建機耕道98公里、牧道50公里,通機耕道村民小組、自然寨達到50%以上。
11.切實抓好農村能源建設。抓緊農村電氣化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實施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試點工程建設,做好2011年至2020年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規劃。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沼氣等新型清潔能源,加快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繼續實施藏區炊用能源節約利用示範項目,開展“太陽能利用科技示範工程”試點,支持農村開發利用新能源,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化、清潔化利用。全年新建農村戶用沼氣3000口,發放生物質爐5000台。
12.切實加強生態恢復建設。本著“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先易後難,切實可行”的原則,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加快大熊貓棲息地修復、森林植被恢復、林地生態監測、自然保護區重建等生態恢復重建項目建設。全州完成植被恢復封山育林102.56萬畝、人工點撒播20.19萬畝、人工造林17.65萬畝,大熊貓棲息地修復13.19萬畝。鞏固69.3萬畝的退耕還林成果,兌現糧食折現、運費、醫教等補助政策。加強森林、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防沙治沙和濕地保護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1萬畝、封山育林64.5萬畝,管護森林資源365.4萬公頃;完成退牧還草270萬畝、種植優良牧草6.8萬畝、草原鼠蟲防治365萬畝、防沙治沙2.9萬畝。落實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政策。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繼續推行禁牧休牧輪牧,搞好人工飼草地建設,加大草原鼠蟲害防治力度。加強森林、草原監理和防火體系建設,強化森林、草原執法監督。科學推進江河、乾旱河谷綜合治理,治理重大地質災害200處,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平方公里,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874戶,有效防範次生災害。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
三、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13.加快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畫。按照“四年任務三年基本完成”的思路,根據“統籌兼顧、科學選址、整合資源、全力推進”的要求,加快實施以定居新村、村民活動中心、民房建設、公共設施和特色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牧民定居行動計畫。全州完成366個村、2.57萬戶、12.78萬人的定居新村建設,新建和改建村民活動中心256個,完成配套公共設施、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帳篷新生活行動。在完成定居任務的同時,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實現“家家有固定住房、戶戶有新帳篷、村村有活動中心,牧民居住條件、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有較大提升,畜牧業經濟有新發展”的目標。
14.全面實施扶貧開發和大骨節病綜合防治試點。繼續在我州病區實施易地育人、易地搬遷、更換糧食、飲水安全、社會保障、移民安置、調整結構、衛生防治和科技攻關等九項措施。啟動120個村易地搬遷項目,兌現2.64萬人易地育人學生生活補助、完成病區11.82萬民眾口糧供應,在11縣144個村實施整村推進和產業結構調整,分類實施集中供養大骨節病患者3144人,實施農村低保3.80萬人、醫療救治4.11萬人,加快推進大骨節病科技攻關、病情監測等項目建設。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以工代賑等各項扶貧工作力度。把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圓滿完成《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
15.推進高半山“四改兩建”工程。按照“統一規劃、整村推進,四改兩建調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要求,結合牧民定居行動計畫、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等重點民生工程,把高半山作為重點支持、加快發展的地區之一,完成非地震重災區113個村、1.21萬戶“四改兩建”,改善高半山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爭取國家在政策資金上的扶持。按照“統一規劃、一村一策”的要求,著力調整高半山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切實解決民眾因災返貧、因災致貧問題。
16.繼續提高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水平。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完善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制度,爭取對口援建優勢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實施校舍安全工程,消除中國小校D級危房。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確保國小、國中入學率分別達99%、98.5%以上。建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和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加強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學生管理。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績效工資和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搞好農村地區婦幼衛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強農村食品和藥品監管。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繼續推進新農村新家庭計畫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農村計畫生育制度和管理,繼續抓好災區再生育服務。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農民健身活動。
17.努力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標準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政策銜接。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範圍,積極引導試點地區適齡農村居民參保,確保符合規定條件的老年居民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確保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推行分類施保,做到應保盡保。全面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和集中供養率。搞好農村養老院建設,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優先覆蓋殘疾人。做好農村防災減災工作。
四、以“三百”工程為載體,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8.切實抓好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以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為支撐,切實抓好汶川縣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建成標準化獼猴桃基地6800畝,出欄優質生豬4萬頭;全面完成交通、水利、能源、文化體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26個村3802戶村落民居風貌改造,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
19.以“三百”示範工程為載體,推進城鄉發展創新。抓住加快災後恢復重建、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畫和大骨節病綜合防治試點等歷史機遇,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在全州範圍內集中建設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的100個特色魅力鄉鎮、100個精品旅遊村寨和100個幸福美麗村寨,進一步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奮力奪取重建發展新勝利,又好又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好新家園。
20.深入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村鎮規劃引導,引導農牧民建設富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傳統風貌的安全舒適型住房。推進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設,啟動馬爾康、金川、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6縣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大力整治鄉村環境,建立環境綜合治理入戶承包制度,與有關利益掛鈎。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著力治理較大規模農家樂、牧家樂的環境污染,搞好垃圾、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造林綠化為載體,以庭園、鄉村道路和渠係為重點,完善農村“四旁”綠化,加快荒山荒地綠化。
五、完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牧區改革
21.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現有土地、草原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繼續做好土地、草原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承包地塊、面積、契約、證書“四到戶”,擴大農村土地、草原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範圍。加強土地、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規範土地、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嚴格執行土地、草原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加快構建農村土地、草原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按照權屬明確、管理規範、承包到戶的要求,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
22.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用3年時間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確保復墾耕地質量,確保維護農民利益。按照嚴格審批、局部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原則,規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
23.積極推進林業改革。深化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重點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年內完成主體及配套改革。規範集體林權流轉,支持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深化集體林採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採伐管理新機制和森林可持續經營新體系。扶持林業產業發展,促進林農增收致富。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支持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國有林區管理體制和國有森林資源統一管理改革試點。
24.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構建權責一體、運轉高效的鄉鎮管理新機制。繼續探索放權、讓利、減壓和明責等措施,增強鄉鎮經濟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激發鄉鎮活力。創新投入機制,進一步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鼓勵和支持縣級整合支農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完善“鄉財縣管”體制,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和經濟發展能力。落實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基層社建設,強化縣聯社服務功能。深化水務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繼續支持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的清理化解,防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
25.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強化統一經營服務和銷售服務等功能,參與農產品加工和行銷,逐步向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轉變。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領頭人、骨幹成員和業務輔導員的培訓力度,造就一批經營人才。鼓勵、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自身的資金、資產和資源,以入股、合作、租賃和承包等形式發展聯合與合作經營,增強服務功能。
26.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工作力度。落實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和增量獎勵等政策,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三農”信貸投放。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增加涉農信貸投放。及時落實對邊遠地區新農村金融機構費用補貼等辦法。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建立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對農戶開展評級授信。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建立由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參與的風險補償機制。
六、強化責任落實,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27.切實加大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履行職責,在深化思路、制定規劃和工作舉措上切實把統籌城鄉發展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在工作安排、財力分配和幹部配備上充分體現“重中之重”的要求,著力解決“三農”工作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的綜合協調職能和推進重點工作的牽頭作用、農口各部門的主體責任作用、涉農部門的支持推動作用,形成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各部門、各行業都要主動服務“三農”,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增加資金時切實向農村傾斜。堅持和完善“三農”工作考評和激勵機制。各級幹部要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密切聯繫民眾,創造性開展工作,形成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合力。
28.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多項補貼和獎勵政策,確保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不得將補貼資金用於抵扣農牧民交費。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農業補貼的政策依據、補貼對象、補貼金額等,增強農業補貼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對農業補貼對象、種類、資金結算的監督檢查,確保補貼政策落到實處。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切實落實中央提出的“三個優先”要求,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就業增收、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整合金融資本、工商資本和民間資金投入現代農牧業發展,鼓勵多種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
29.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紮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結合全州“三百”示範工程,緊扣助農增收根本任務,著力打造一批示範基層黨組織。認真落實 “定崗位目標、工作有待遇、乾好有前途、離任有保障”的“一定三有”要求,切實加強以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為重點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選好配強基層領導班子。繼續抓好基層組織集中整頓建設工作,整頓好“問題村”黨組織。把年度發展黨員工作作為鄉村基層黨組織的考核內容。深化“雙同,感恩報國”教育活動,結合惠民工程實施,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和民眾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真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幹部”計畫,完善下得去、呆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加大從農村基層選拔幹部和考選公務員的力度。紮實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確保今年覆蓋全部行政村。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和幫扶機制,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親和力和凝聚力。深入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活動,探索建立基層幹部服務責任制,切實轉變幹部作風,進一步抓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30.積極完善農牧區依法治理機制。發展和完善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規範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程式。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制度,全面推進本村重大事項由黨支部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做法。推進鄉鎮政務公開、黨務公開,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建立健全黨員旁聽基層黨委會議制度,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新機制。加強對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領導和指導,防範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等勢力干預換屆選舉和農村公共事務。深入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
31.切實維護農村、牧區社會和諧穩定。嚴密防範敵對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堅決打擊分裂祖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犯罪行為。充實基層維穩力量,全面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寺廟清理整頓成果,健全警寺聯防機制。完善軍警聯建、聯防、聯動、聯治機制,提高維穩整體協防水平和機動處置能力,全力維護農村牧區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邊界穩定和治安穩定。深入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農村宗教事務管理。深入開展“愛國愛教、持戒守法、助民為樂”主題活動,廣泛團結愛教人士和信教民眾,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和改進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創建活動,堅持群防群治、依靠民眾,進一步鞏固農村“1221”工程建設,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完善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工作機制。妥善處理農村征地拆遷、環境污染、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強農村法制教育,暢通農村信訪渠道,引導農牧民民眾依法理性表達合理訴求、維護自身權益。
做好2010年全州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全州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建設“一強一地兩區”的要求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台階的戰略部署,堅定信心,爬坡破難,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再創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佳績!
中共阿壩州委
阿壩州人民政府
2010年3月23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