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腺掌突蟾(學名:Leptobrachella flaviglandulos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掌突蟾屬的動物。
黃腺掌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腺掌突蟾
- 拉丁學名:Leptobrachella flaviglandulosa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科:角蟾科
- 屬:掌突蟾屬
黃腺掌突蟾(學名:Leptobrachella flaviglandulos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掌突蟾屬的動物。
黃腺掌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黃腺掌突蟾(學名:Leptobrachella flaviglandulos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掌突蟾屬的動物。黃腺掌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胸腺齒突蟾(學名:Scutiger brevipes)是角蟾科、齒突蟾屬兩棲動物。頭較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瞳孔縱置;無鼓膜和鼓環,多無耳柱骨或耳柱骨短小;上頜無齒,無犁骨齒。正常個體背部疣粒多而扁平,有的沿背側排列成行;腹面光滑,腋腺遠小於胸腺,無股後腺;變異個體周身滿布大小瘰疣,體腹面瘰疣大...
腹斑掌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形態描述 本種胸腹部有深色斑,股後腺至膝關節外側間距約與吻長相等;蝶篩骨前部超過鼻骨前端,篩軟骨小;蝌蚪尾部深色斑點甚明顯,唇齒式多為I:4+4/3+3 :I。雄蟾體長26~28 mm。頭長略大於頭寬,吻高,瞳孔縱置; 鼓膜圓而清晰,...
掌、蹠腹面光滑;無股後腺。生活時整個背面灰橄欖色,一般兩眼間有一褐色三角形斑,有的達肩部即消失,有的延伸到背中部與背疣部位之褐色斑相混雜;雌蟾三角形斑較為顯著。吻棱及顳褶下方色較深,體側疣粒色淺;四肢背面無橫紋或很不顯著。咽喉和胸部米黃色,腹部色咯淺。瞳孔縱置,周圍金黃色,有棕色小點。...
雄蟾前肢內側3指(趾)有黑色婚墊,無聲囊。口內無鋤骨齒,上下頜亦無齒。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對。眼大而凸出,後方有圓形的鼓膜。頭頂部兩側各有大而長的耳後腺。軀體短而寬。在生殖季節,雄性背面多為黑綠色,體側有淺色的斑紋;雌性背面色較淺,瘰疣乳黃色,有時自眼後沿體側有斜行的黑色縱斑;腹面不...
紫棕掌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形態特徵 體型小,雄性體長25.0-27.5mm;背部皮膚粗糙,散布細小的、圓形的紅色疣粒;鼓膜明顯,幾乎完全黑色;無指蹼和側緣膜;趾間微蹼並具有寬的側緣膜;胸腺比指端和股腺大;腹側腺明顯;活體時,背面紫棕色;體側有明顯不規則的...
皮膚腺的分泌物為白色乳液。生活時體背為橄欖、棕褐色或灰褐色,上面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並有分散的土紅色斑點;從棺部至肛上方有一藍灰色寬縱脊紋,腹面淺黃或棕黃色,其上有黑褐色支紅色斑點,腹後沖有一深灰色大斑塊。第二性徵:蟾體形較雌蟾略小,前臂較粗壯,內側三指及內掌突上有黑褐色婚墊;無聲...
前肢背面綠色,指端具吸盤及橫溝,指間有微蹼,掌部有小疣粒,後肢背面綠色,股部內側黃色有一些小黑點,趾端也有吸盤,趾間有半蹼。內跖突卵圓形,無外跖突。養殖技術 蟾蜍俗名癩蛤蟆,過去在農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隻母蟾蜍每年可產卵3000~5000粒,經過人工飼養一年後,每隻蟾蜍可達75克左右。人工養殖蟾...
圓疣齒突蟾(學名:Scutiger tuberculatus)是角蟾科、齒突蟾屬兩棲動物。雄蟾體長68-76毫米,雌蟾體長64-79毫米。體形肥碩。頭寬扁,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略突出於下唇。鼻孔位於吻眼之間。眼間距略小於上眼瞼寬,與鼻間距等寬。無鼓膜。顳褶寬厚,其外側高厚而內側邊緣不清,後達肩部。上頜無齒突。舌...
雄體具胸腺一對,其外側有一對小的腋腺;上臂、前臂及1~3指內側有小黑刺團;無聲囊及雄性腺。生活時體背為深橄欖綠色,散有不規則的橘黃色圓斑點。生物學資料 該蟾生活于海拔2 100~2 200 m的山區。成蟾多在植被茂密的小型山溪及其附近森林中,白天常隱匿在溪內石下或岸邊土穴內;夜間棲於岸邊或溪內石...
生活時背部橄欖灰、綠灰或褐灰色,上面有不顯灰黑斑點;體側具黑色與淺色相同的花斑,有的具黑色線紋,自眼後沿耳後腺下方斜伸胯部。腹面具乳黃或污白色與黑色或棕褐色形成的花斑。腹後部多有一深色大斑。第二性徵:蟾體形略小,皮膚鬆弛,背面瘰粒少且較光滑;前臂較粗壯,內側三指及內掌突上具有黑褐色婚...
瞳孔周圍為金黃色環,眼球上半雜以金黃色,下半深橄欖棕色。整個腹面有灰棕色的細麻斑和金黃色及銀灰色細點。液浸標本棕褐色,深色斑紋均可見到腹面深淺相間的麻斑顯著。第二性徵:雄蟾體較小後肢前伸脛跗關節達鼓膜部位,趾蹼較發達胸腺較腋腺略大,均有細黑刺,上臂及前臂內側和第一、第二指上有細黑刺,第...
雄蟾體長49~61mm,雌蟾體長57~60mm。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閉,瞳孔縱置;無鼓膜和鼓環,耳柱骨為短突起;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背麵皮膚粗糙,滿祈i大小刺疣,頭背面和肩部疣少、較小而稀疏;體後部刺疣大而密;腹面光滑,腋腺圓,股後腺小或不明顯。前臂及於長大於體長之半,掌突2個,外側耆略小;...
本種與西藏齒突蟾Scutiger (S.) boulengeri和六盤齒突蟾Scutiger (S.) liupanensis相近似。但本種雄蟾體長52.7-58.2 (55.5)mm,雌蟾體長64.3mm左右;背部疣粒小,背側光滑無疣粒;脛部疣粒小於背部疣粒;肛部周圍光滑;趾間具微蹼;雄性腹部刺群位於腹中部呈帶狀,腋腺略小於胸腺等特徵可分別與後...
後肢短,脛跗關節前達肩或不到肩,左右跟部不相遇;除第一趾外,趾側均有緣膜,基部相連成半蹼;內蹠突較大,無外蹠突。皮膚粗糙,頭部、上眼瞼及體背面滿布大小不等的疣粒,雄性更甚;耳後腺大,四肢及腹麵皮膚較平滑。雄蟾背面多呈橄欖黃色。雌蟾多為淺綠色;疣粒灰色,上面有紅點;雌蟾背呈綠灰色,...
繁殖期5-6月,雌蟾產卵108-130粒。繁殖方式 在地處四川省洪雅縣的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錄取了鋤足蟾科 6種的繁殖期求偶鳴叫聲。它們分隸 4屬 ,即角蟾屬 (Megophrys)、齒蟾屬 (Oreolalax)、齒突蟾屬 (Scutiger)和掌突蟾屬 (Leptolalax)。在IBMPC上用“SIGNAL”軟體 (EngineeringDesign ,USA)對獲取的鳴聲...
雄性前臂內側、內掌突及內側3指的婚刺粗大呈錐狀;胸部疣上剌密集;無聲囊。卵徑2.5~3.0mm,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灰白色。第25期蝌蚪全長15mm,頭體長5.4mm左右;體黑褐色,尾鰭褶色淺;唇齒式為Ⅱ/1+1:Ⅱ,齒棱上有2排小齒;口周圍均有乳突,口角部無副突。生物學資料 該蟾常見於靜水池塘及其...
雄蟾體長49~60 mm,雌蟾體長49~57 mm。頭體較扁平,頭寬略大於頭長; 吻端圓,瞳孔縱置; 無鼓膜和鼓環,耳柱骨為短突起; 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背麵皮膚甚粗糙,滿布大疣粒,體側和前肢疣少而小; 腹麵皮膚光滑,腋腺小而圓,有股後腺。四肢較長,前臂及手長略大於體長之半,內、外掌突幾相等; ...
腹麵皮膚光滑,腋腺小而色淺;股後腺大,低平而不明顯。雄蟾胸腺上有刺,腹部兩側有細密刺粒。生活時背面橄欖綠色,體側黃色均綴有醒目圓黑斑,疣粒正好位於黑斑中央;四肢背面橫紋較寬大,黑色與淺黃綠色相間,前臂有2—3條,股部有3—4條,股部的更為醒目;當四肢褶起時,覆蓋部位的顏色與體側相同。腹面淺...
產婆蟾屬(學名:Alytes):無尾目、盤舌蟾科兩棲動物。共有6個物種,該屬物種頭較大,體型矮胖。體長30-55毫米。眼睛很大,有一個垂直的狹縫狀瞳孔。腮腺很小,鼓膜大部分可見。皮膚長疣。有三個掌骨結節。皮膚顏色從黃色、棕色到橄欖色或綠色。腹部是污白色。雄性比雌性略小。棲息於各種生境,如山區、峽谷、...
該蟾分布區較寬,中國為次要分布區,其種群數量少。受脅等級: 易危VU。分布 西藏(聶拉木、亞東、錯那); 國外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梅加拉亞)、錫金。習性 錫金齒突蟾主要棲息于山間流溪上游及其附近的泉源處、沼澤地石塊下或倒木下以及落葉下。形態描述 趾間無蹼;上頜有齒突;雄蟾胸腺、腋腺各一對,後者略小。
生活時背面棕褐色或暗橄欖色;體背面疣粒部位色深,多形成圓形斑,有的背面有深色帶紋,且帶紋由疣粒周圍的深色斑形成;四肢背面無橫紋。腹面灰黃色,無斑;指、趾端,掌、趾突黑棕色。九龍貓眼蟾 - 第二性徵 雄蟾前臂粗壯:第1、2指具椎狀黑色角質刺;胸部刺團2對,內側1對大,其上刺粒在10mm2內有刺...
蟾蜍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濟動物。其全身是寶!蟾酥、乾蟾皮、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藥材。蟾蜍的耳後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乾燥品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內含多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輻射等功效,可治療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
蟾蜍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濟動物。其全身是寶,蟾酥、乾蟾、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名貴藥材。 蟾蜍的耳後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乾燥品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內含多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輻射等功效,可治療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
黑斑側褶蛙(拉丁學名: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是無尾目蛙科側褶蛙屬兩棲動物,又名為刺雄齒突蟾、黑青蛙。 頭長大於頭寬;吻部略尖,吻端鈍圓,突出於下唇,鼻孔在吻眼中間,鼻間距等於眼瞼寬;眼大而突出,眼間距窄,小於鼻間距及上眼瞼寬;前肢短,前臂及手長小於體長之半;背麵皮膚較粗糙,背側褶...
前臂及手長小於體長之半;指纖細而長;後肢長約為體長的1.5倍;內、外蹠突小,內者長卵圓形,外者圓形;有不明顯的跗褶。皮膚粗糙。自眼后角至胯部有極明顯的背側褶,在後端常斷續成疣粒,整個背側褶寬窄不一;背面有稠密的小刺粒;體側的疣粒較大;雄蛙的上臂基部前方有不十分明顯的臂腺。生活時體背面...
雄性第1指有發達的乳白色婚墊,自內掌突基部沿拇指背、內側,於關節下瘤處變窄止於指末端吸盤的基部;下頜口角處1對咽側下外聲囊;背面具粉白色雄性線,腹面咽胸部和腹部滿布細小白刺,前臂內側面和上、下頜緣亦布細小白刺。雌性腹內成熟卵動物極棕褐色、植物極米黃色,卵徑2.6mm左右。雌性個體遠大於雄性,頭...
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較細長,指端鈍圓;掌突3個,內掌突較大,外側2掌突基部融合。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關節達鼻孔前後;左、右跟部明顯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之半;足與脛幾乎等長。雄蛙趾蹼較雌蛙的發達,雌蛙的蹼略遜。皮膚較光滑,背部及體側有少數小圓疣;口角後方的頜腺細窄。腹面光滑,僅...
短頭蟾科Brachycephalidae 有2屬2~3種,分布於巴西東南部的海岸森林中。短頭蟾科是體型最小的兩棲動物,其中最小的一種不到一厘米,其它的也只是剛剛超過一厘米。短頭蟾的身體為明亮的金黃色,四肢細小,每肢只有三個有功能的腳趾。短頭蟾生活於森林地面的落葉層中,在陸地上產卵,卵直接孵化成小蛙。多指節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