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明堂(1870—1939)壯族。字德新。欽縣(今欽州)人。年輕時不滿清廷腐敗,常與人議論時弊,抨擊權貴,立志救國。遂入洪門,統領會眾和散兵游勇100餘人舉旗起義,反清抗法,常年活動於桂滇與越南邊境。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
河內加入同盟會。八月孫中山決定發動
鎮南關起義,被委為
中華革命軍鎮南關都督。與
關仁甫到鎮南關聯絡運動防軍,得炮台台長李德旺同意選3人入營充炮兵,做內應。九月二十日率
革命軍100餘人從越南星夜入關,至次日黎明占領右輔山3座炮台,繳獲大炮14門,步槍400餘支。二十三日孫中山與
黃興、
胡漢民等抵關視察,犒賞革命軍。清軍5000餘人反撲合圍,革命軍堅守炮台,歷戰7晝夜。由於孫中山接濟的餉械不能依期運抵,不得不率革命軍於二十九日晨撤離炮台,退入越南。
三十四年三月,受命與關仁甫、
王和順組織領導
雲南河口起義。二十九日與王和順指揮革命軍猛攻清軍汛營,清河口督辦王玉藩負隅頑抗,為守備熊通擊斃。汛營管帶
蔡元貞在革命軍政治攻勢之下首先反正,清軍6個營相繼投降。革命軍占領河口後乘勝北進,占領
南溪。黔、川、桂3省清軍包圍河口,革命軍浴血奮戰,相持20餘日後,終糧盡彈缺,其率餘部600多人撤離河口,退入越南。後遭法國殖民當局迫害,其退走
東興,轉往新加坡。
宣統二年(1910)冬回香港同盟會支部工作,參加
黃花崗起義。三年
武昌起義後,派其妻歐陽麗文到
陽春,活動防軍統領黃輔文率部起義,然後親至黃輔文部指揮作戰,先後光復
恩平、
開平、
台山、
新會等地,九月進駐江門。廣東獨立後任
瓊崖招撫使,率部移駐
海南島。1913年孫中山發動“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派
龍濟光率軍入粵。其不肯附逆,被迫出走澳門,從事倒袁活動。1914年秋,因龍濟光勾結,被
葡萄牙殖民當局逮捕,一年後獲釋。被兩廣都司令
岑春煊委為討賊軍司令,會同
桂軍林虎、滇軍
李烈鈞等分路討伐龍濟光。1918年與桂軍
沈鴻英配合出兵
瓊州,終將龍濟光部全殲。後被廣州軍政府委為瓊崖
道尹。不久陸榮廷統治廣東,排除異己,被免職,出走福建漳州,依附
陳炯明。
1920年參與
粵軍驅逐陸榮廷桂系勢力的作戰。次年陸榮廷欲再次發兵攻粵,受命任粵軍西南路司令,由欽州發兵追擊桂軍至
龍州,大獲全勝,被任命為廣西邊防督辦,駐防龍州。同年秋入桂粵軍返粵,其奉命移駐欽廉。1922年任南路討賊軍司令,進占
廉江,生擒陳炯明部支隊司令
鄒武。1923年後歷任欽廉綏靖處處長、中央直轄第二軍軍長、建國第二軍軍長。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密令陳章甫部攻打,敗走連灘,被陳部包圍繳械。晚年閒居廣州,1938年廣州淪陷,返鄉避難。
黃明堂早年入洪門,以鎮南關那棋村為基地,組織反清抗法武裝從事反清鬥爭。後接受孫中山領導,成為革命軍重要將領,1907年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受孫中山委派,在越南太原府左州設立革命機關,聯絡革命志士,準備回國發動武裝起義。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9月,指揮
鎮南關起義。因後援不濟失敗,退入越南。光緒三十四年(1908),受任為革命軍指揮,參與發動雲南南開起義和
河口起義。因寡不敵眾,退入越南。後去香港同盟會支部工作,到粵桂邊境組織武裝。1911年配合武昌起義,率所部明字順軍從粵桂邊境東進。1911年9月廣東省獨立,被任命為瓊崖鎮統。後又任瓊崖道尹(招撫使)、駐防海南島。1920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討伐桂系軍閥戰爭。1922年,在討伐
陳炯明叛亂中任南路討賊軍總司令、建國第二軍軍長粵軍西南路司令。1925年
蔣介石上台,憤然辭職,晚年閒居廣州。1938年日寇進占廣州,回家鄉欽州組織民眾抗日,不料途中病發逝世,時年72歲。葬於欽州市大寺圩以東的龍狗嶺上。
人物概述
【黃明堂】(1866——1938) ,廣西欽州人。壯族,清代壯族農民起義首領之一。初以鎮南關那棋村為基地,組織反清抗法武裝。後接受孫中山領導,成為革命軍重要將領。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受孫中山委派,在越南太原府左州設立革命機關,聯絡革命志士,準備回國發動武裝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9月,指揮鎮南關起義。因後援不濟失敗,退入越南。光緒三十四年(1908),受任為革命軍指揮,發動雲南河口起義。因寡不敵眾,退入越南。後去香港同盟會支部工作,到粵桂邊境組織武裝。1911年配合武昌起義,率所部明字順軍從粵桂邊境東進。1911年9月廣東省獨立,被任命為鎮統。後又任
招撫使,駐防
海南島。1920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討伐
桂系軍閥戰爭。1922年,在討伐陳炯明叛亂中任南路討賊軍總司令。1925年蔣介石上台,憤然辭職,晚年閒居廣州。1938年日寇進占廣州,回家鄉欽州組織民眾抗日,不料途中病發逝世,時年72歲。國民政府以中將待遇安葬。
與孫中山
光緒末年,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加緊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全國各地反抗鬥爭風起雲湧。欽州是“會黨”鬥爭活動最激烈的地區之一。1900年明堂加入當地的農民革命組織三合會(三點會),入會者達3500多人,做了掌管文牘的先生。1996年3月,筆者採訪了黃明堂長孫黃理強還講述了祖父傳給的暗號歌:“此刀不是非凡刀,乃是員工義氣刀。斬盡清朝文武將,不犯洪家一條毛。”由於他有文化,有膽識,為人忠厚,作戰勇敢,好打不平,富有號召力,被推為三合會“天王”(首領)。不久,明堂帶領游勇數百人,在中越邊境鎮南關一帶進行反清抗法鬥爭,一時威震祖國南疆。
從會黨領袖到同盟會員
1907年3月,孫中山到越南策劃組織發動南方各省反清武裝起義,從法國駐越南總督得知明堂革命活動情況,即派革命黨人聯絡明堂傳達孫中山的話:“我輩皆漢族子孫,自
滿清入關,占據我土地,奴役我同胞,於今二百餘年。吾黨奔走革命,志在光復。望君等協力同心,共建大業。滅清非難,避免外國干涉難,幸勿再擾越境,致召干涉,則大事成矣。”明堂明理,即達河內,接受指揮。1907年3月下旬,孫中山在河內甘必大街62號,設立指揮粵、桂、滇三省起義領導機關,派明堂在太原府的左州設立革命機關。從此,明堂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忠實信徒,反清倒袁(
袁世凱),討陸(
陸榮廷)伐陳(陳炯明),無役不與,百折不撓,努力革命,卓著勳勞。
受命指揮反清武裝起義
1907年至1908年,孫中山在粵、桂、滇邊境領導了著名的欽州
王光(崗)山(又稱欽防之役)、鎮南關、欽州馬篤山(又稱欽廉上思之役)和雲南河口四次武裝起義。1907年孫中山委任黃明堂為鎮南關都督,指揮鎮南關起義。是年12月1日夜,明堂率部百餘人從背後襲取鎮南關,一舉攻占三座炮台,大敗清軍。孫中山在
河內得到捷報,翌晨即偕黃興、胡漢民和日本人池亨吉等親赴鎮南關,明堂列隊鼓樂歡迎,全軍深受鼓舞。孫中山在炮台親自點炮,激奮地說:“反對清政府二十餘年,此日始得親自發炮擊清軍耳!”後因彈盡援絕退入越南燕子大山。1908年2月,鎮南關起義黨人黃明堂、
李福南等到河內向孫中山報告起義經過,孫中山勉勵他們說:“此次起義,我們以少數同志占領了三個炮台,顯示了我們革命軍人的大無畏精神。此次起義已震撼了滿清王朝,中國專制政體不久一定會被我們革命黨推翻。”鎮南關起義後,孫中山被迫離開越南。在“離河內之際,一面令
黃克強籌備再入欽廉,以圖集合該地同志;一面令黃明堂窺取河口,以圖進取雲南,以為吾黨根據之地。” 1908年4月29日夜,明堂任總指揮,奉孫中山之命發動雲南河口起義,率領500多義軍和投誠巡警攻入河口城,占領4座炮台,擊斃清督辦王玉藩,隊伍發展到3000多人。明堂即整編隊伍,分路出擊,與清軍激戰近一個月,清廷為之大震。在河口起義中,明堂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發布革命文告,軍紀嚴明,連外國人也讚嘆不已。孫中山在新加坡
聞捷大喜,急調黃興入滇督師,但由於寡不敵眾,率領義軍600多人退入越南,後投奔孫中山。幾次反清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點燃了“傾覆滿清,建立民國”的火把,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鼓舞了粵、桂、滇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鬥爭。
追隨孫中山為革命終身
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發動領導的武昌起義(史稱
辛亥革命)爆發,各地革命黨人紛紛回響。明堂聞風而動,在廣東新會等地組建“明字順軍”,自稱
大都督,光復恩平、台山、江門、新會等地。1912年任瓊崖督辦。辛亥革命果實落到袁世凱手後,1913年秋,與當時因討袁受挫的國民黨要員一起逃往日本。12月,明堂在日本東京會見孫中山,並加入其在東京重建的“
中華革命黨”。1914年奉孫中山之令回國,密謀在欽縣、廣州同時起事被泄露。明堂避居澳門,被袁的黨羽
龍濟光誣加罪名,囚於獄中一年多,經孫中山等人多方設法營救才得出獄。1916年護國軍
兩廣都司令部成立後被委為
肇慶軍務院第二混成旅少將旅長,1918年任兩廣巡閱使,後隨同桂軍討伐龍濟光駐防海南島,任瓊崖道尹兼瓊崖要塞司令。1919年任粵軍第四路軍司令。1921年隨孫中山入桂討伐陸榮廷,任粵軍西南路軍總司令,後任邊防督辦,移駐
廉州。 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的前夕,派親信黎金廷到
北海收買黃明堂,要黃明堂保守中立,不要出兵反對陳炯明,並以二十萬元為酬報。明堂立場堅定,嚴詞斥責:“你們背信棄義打國父,我不能跟你們一起打國父。”說完,令黎金廷立即離境。同時,即派妻子歐陽麗文赴粵,“到
白鵝潭停泊的
永豐兵艦,謁見孫中山先生。”歐陽麗文未抵北海,明堂已誓師討陳。6月,陳炯明叛變,孫中山任明堂為南路討賊軍總司令,與陳炯明叛軍激戰於廉江、
電白、欽縣、
靈山、
廉州、北海、四塘和五塘。是年11月14日,黃明堂之子黃日權上書孫中山,得函批示代答:“函悉,先生甚為嘉慰,囑轉致明堂堅持以待,得款則各路籌備,齊發討賊。”1923年1月,粵、滇、桂討賊聯軍進占廣東,明堂仍率部駐防欽廉地區,任欽廉綏靖處處長。1923年2月孫中山領導平息了陳炯明的叛亂,回到廣州重建了大元帥府。此間,孫中山對黃明堂的討賊軍給予嘉獎和犒賞。是年2月上中旬,孫中山致函黃明堂:函中說,“憶自陳逆倡亂,兄即首先討賊,不幸
北江軍退,兄乃崎嶇於粵桂之交,困苦艱難,猶日以殺敵自勵。此次滇、桂軍尚未東下,而兄已率部先出靈山。兄之熱心毅力,誠令人傾倒……故兄將來之責任仍屬最重,望益加努力為禱。”是年6月5日孫中山親
書手令一紙:“著會計司發給黃明堂軍費貳萬元。”此外,孫中山還寫了一些條幅和對聯贈給黃明堂,以示勉勵和信任。1923年12月24日,孫中山任命黃明堂為中央直轄第二軍中將軍長,1924年6月改任建國粵軍第四軍軍長。
黃明堂對孫中山忠貞不渝,而其親屬也是孫中山的忠實信徒。妻子
歐陽麗文女扮男裝參加革命,1911年在香港與黃明堂結婚時,孫中山為這對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侶主持婚禮。歐陽麗文在黃明堂部下任職,歷任炸彈隊副隊長、別動隊司令、警備司令、旅長等職,身經百戰,出生入死,陣上分娩,不下火線,屢立戰功,被尊稱為“辛亥革命女傑”、“雙槍女英雄”。大兒子黃日權在反叛軍鬥爭中犧牲;養子黃日安在黃明堂部下任團長,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後,1923年夏在
廉州被叛軍圍攻時殺害。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明堂聞耗,如喪考妣,哀痛欲絕。蔣介石玩弄陰謀手段上台,不久,所部被蔣介石下令繳械。黃明堂憤然辭去軍職,說:“你(蔣介石)上台,我下台;你乾,我不乾!”堅決不與違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蔣介石合作。此後,閒居廣州。國民政府念其勳勞,給予“上將年俸與國同休”的待遇。1938年10月日軍入侵廣州,黃明堂即回欽縣大寺招募
義勇軍抗日,不幸槍傷復發(頸、背兩次受傷),11月29日在欽州大寺寓所病逝。彌留時,仍頻呼“抗日救國”,終年72歲。 黃明堂將軍的陵墓現為自治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碑刻有對聯一副:“遺愛豈獨桑梓,勛名不讓劉馮”,以之永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