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黃旗堡街道面積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它地處安丘市北部,交通條件十分便利。膠濟鐵路橫穿全鎮,鐵路電氣化改造和安丘
火車站在該鎮的設立,使境內鐵路沿線由3.9公里增加到6公里。濰膠公路、下小路在境內交匯,與安黃路、景(芝)黃路組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另外該鎮還加強了小城鎮建設的步伐,鎮總體規劃是在省市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編制而成的。同時,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
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城鎮規劃。確立了“南延西擴”的小城鎮中長期規劃,即向南拓寬鎮區到逄王路段,使鎮區向南延伸2.1公里,鎮區面積由原來的4.5平方公里擴大到7平方公里,與逄王連成一體。子2005年來,新修硬化鎮區道路2條,其中鎮區至逄王段,長2100米,建設紅線60米,
柏油路面寬20米,成為鎮區連線省道下小路的景觀大道。為進一步完善鎮區供排水系統,去年投資360萬元,更新了鎮區的供排水系統,新修了鎮區至逄王路段的排水工程,為沿路開發建設打下了基礎。還投入資金310萬元用於鎮區路燈安裝維護,使鎮區內8條主要街道全部安裝了路燈,路燈總數達到380盞(組),其中2006年在鎮區至逄王路段新安裝110盞。目前,鎮區內已有水沖式公用廁所2處,設垃圾集中處理點2處,垃圾箱50個。三年來新增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實現了主街兩側的綠化、美化,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鎮區內工業小區、商業小區、居民小區、文化娛樂小區規劃合理,設有一處高中、一處國中、8處國小及成教中心,擁有200多個床位和先進醫療設備的中心衛生院一處,投資350多萬建成了全省鄉鎮一流的文化中心。黃旗堡鎮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先後榮獲安丘、濰坊市級文明鎮稱號;1994年,被評為山東省文明鎮;1996年,被評為省級經濟強鎮;1997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建設示範點;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2月,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省級中心鎮。
歷史沿革
黃旗堡街道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夏朝時為斟尋國,西周屬淳于國,春秋為杞國,戰國屬齊,秦屬琅琊郡,西漢時在此建淳于縣,唐初併入輔唐,北宋歸安丘至今。相傳
楚漢戰爭時,漢將
韓信率兵與楚軍決戰於
濰河,插黃旗於埠頂以樹軍威,遂取名黃旗堡。夏朝時為斟尋國,
西周屬淳于國,春秋為
杞國,戰國屬齊,秦屬
琅琊郡,西漢時在此建淳于縣,唐初併入輔唐,北宋歸安丘至今。清朝末年,安丘縣分為交區54社,今黃旗堡鎮轄區,當時設逄王、杞城、
安泰三社,社內設社長。民國初期,仍沿襲清末的分社編制。1927年後,國民黨政府下令分社制改為區鎮制,全縣分54個分鎮,黃旗堡鎮屬安丘二區。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安丘縣人民政府指示,縣以下設區,分村三有政權機構,黃旗堡鎮一帶設逄王區,後改為安丘縣第四區,區政府設在逄王村,1948年設立逄王區,1957年撤區建立逄王鄉,1958年9月成立逄王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為黃旗堡人民公社,1982年建黃旗堡區,1984年設立黃旗堡鎮。
2007年,《
濰坊市人民政府關於坊子區和安丘市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經市政府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同意將安丘市黃旗堡鎮劃歸坊子區管轄。2010年,坊子區撤銷黃旗堡鎮,設立黃旗堡街道。
交通條件
黃旗堡街道地處濰坊市坊子區東南部,膠濟鐵路橫貫鎮區北部,省A級濰膠公路、下小路在此交匯、景黃公路、安黃公路四通八達。黃旗堡鎮距濟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濰萊高速公路10公里,距濰坊機場18公里,東距青島港100公里。
鐵路
膠濟鐵路1900年修建,次年全線貫通,橫穿鎮境並設黃旗堡、南流兩個火車站。黃旗堡境內鐵路長3、9公里,這裡東臨濰河,西接汶水,四座鐵路大橋雄偉壯觀,鐵路有彎有直,穿鎮區而過,是膠濟線上風景最為秀麗的一段。2004年開始,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全面展開。黃旗堡段由原站址取直改道,途經
柏台、付家莊科、
高東、
高西、半截樓,從東樓村東越過濰河直奔
昌邑,全長由原來的3.9公里延伸到6公里。火車站將進行擴建,由原站址取直改道並升格為三級車站。改造後客流量和貨運量將大幅度增加,特別是
石油、
煤炭、沙河運輸以及農產品外運等儲運量急劇增加,年接發貨量可達170餘萬噸,年傳送旅客9萬人次。將有力帶動小城鎮建設和三產服務業發展.
公路
黃旗堡街道公路交通四通八達,主要道路有景黃路、濰膠路、商場路、安黃路、
青年路、田柏路、田莊路和西門口蔬菜方四縱四橫等道路。其中,市級柏油路有景黃路、濰膠路,市級普通道路有安黃路,鎮區道路柏油的有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西環路;商場街、政府街、教育街、陽春街。鎮村公路主要青年路、田柏路、田莊路、汶河路以及西門口蔬菜方的四縱四橫八條道路。1、景黃路。從安丘市景芝鎮駐地,經王家莊鎮、趙戈鎮、到鎮駐地全長40公里,路面寬8米,在鎮轄區內從趙戈入我鎮車埠、經逄王到鎮區。2、安黃路。從安丘城經賈戈、趙戈韓吉入我鎮西門口,經官莊、車埠、逄王到鎮區,全長30公里,路面寬8米。3、
濰膠路。從濰坊經坊子區南流鎮入我鎮西安太,經鎮區、逄王、東樓入昌邑到膠州,在我鎮全長11公里,路面寬8米,全部柏油。4、青年路。從鎮區向西至於家,南至景黃路。5、商場路。從鎮區一馬路向西至顏家,全長3公里,路面設計紅線60米,路面寬35米,兩側栽植
雪松、
白玉蘭、
黃玉蘭、紅葉小棠等綠化樹木,設有三葉草綠化帶,安裝了高標準的蓮花路燈。6、下小路。從昌邑下營到臨朐小關,在我鎮全長6.8公里。
經濟歷史
黃旗堡鎮1991年以來,鎮委、鎮政府堅持改革開放,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有12項工作受到濰坊市表彰, 3項工作跨入山東省先進行列,是濰坊市的經濟強鎮。1994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0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人均純收入2018元,比1991年增長105%;年末儲蓄餘額8050萬元,人均1550元;地方財政收入1150萬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鎮”稱號。 該鎮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噸糧田開發鎮。1991年以來,重點抓了農田水利和機械化建設, 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23項水利工程,解決了中部缺水的矛盾,5萬畝糧田旱澇保豐收。1992-1994年,糧食畝產年年超噸,被評為農業生產先進鄉鎮。養殖業發展迅速,相繼形成了23個養殖專業村。1994年養殖業總收入達到1.5億元。 1991年開始調整種植業結構,到1994年,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達到1∶1,形成了“北果南蠶,西油東煙、中間蘆筍和菜園、西瓜種在兩河灘、 成方連片噸糧田”的農業經濟發展新格局。有農業生產基地5個,其中桑蠶產量占安丘市的?1/3。?有實心芹菜、雪韭等農業名牌產品10個。 鎮、村企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1994年,鎮村企業達到1664個,從業人員1.5萬人,契約利用外資182萬美元。形成了建築建材、食品加工等6大行業,產品達500多個花色品種,創省、部優質產品4個,20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其中“汶畔粉筆”暢銷13個國家和地區。1994年,鎮、村企業共完成產值13億元,實現利稅1350元,是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 鎮區面積擴大到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1萬人,比1991年增加5000人。 鎮內建成寬30米的街道9條。1994年新建了東埠、逄王、杞城3個第三產業開發區,形成了沿公路9公里長的三產長廊。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達到8000人,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億元,分別是1991年的2倍和1倍。
黃旗堡鎮1995年在鎮委、鎮政府堅持改革開放,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總產值18.5億元,比上年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2568元,比上年增加550元。 全鎮共有糧田面積3.5萬畝, 1995年糧食總產3811萬公斤,畝產1089公斤,連續4年保持了噸糧鎮稱號。 該鎮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正確處理帶與聯的關係,推動農業產業化不斷上水平,形成了優質蔬菜、出口花生、桑蠶、蘆筍、林果、畜牧養殖六大專業生產基地,糧經作物種植比例調整到1∶1。建成了肉製品加工、 糧食及莊稼秸稈加工、出口食品加工、果品加工、蔬菜服務總公司5處“農”字號龍頭企業,面向本鎮豐富的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值,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基本形成。鎮村企業發展迅速,現已形成了建築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械鑄造等八大系列、18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5種產品被評為部、 省優質產品。1995年,全鎮520處鎮村企業完成產值15.5億元,利稅8000萬元。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全鎮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達到8000多人,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億元。 以鎮區為中心,以車埠、逄王、杞城為次中心,沿安黃、濰膠兩條公路10公里的三產長廊已初步形成。 該鎮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 已連續3年保持了省級文明鎮稱號,是全省的經濟強鎮和新型小城鎮。
黃旗堡鎮2002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3億元,比上年增長6%; 財政收入6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6元。是省級中心鎮和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黃旗堡鎮地處汶、濰兩河沖積平原, 土地平坦肥沃, 地下水資源豐富, 素有“安丘糧倉"之稱。通過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 糧田面積逐漸減少,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達到4.8萬畝, 形成了2萬畝大棚瓜菜、萬畝蘆筍、萬畝林果的種植格局,是濰坊市聞名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生產基地。畜牧業、特種養殖發展迅速,現已擁有藍狐、水貂、鸚鵡、馬鹿、金絲熊、獺兔等珍稀動物十幾種, 共有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36處, 養殖專業戶2000多個,全鎮完成畜牧業產值5587萬元。工業基礎雄厚,共有民營企業118處,其中限額以上企業4處,民營經濟業戶2568家,從業人員1.28萬人,完成產值1.74億元,實現利稅2758萬元。全鎮形成了以食品和農產品加工、建築建材、紡織服裝、紙業包裝、裝卸運輸和鑄造等為主的八大生產系列、4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亨利爾肉製品、汶橋山楂系列產品、有機出口蔬菜在全省享有較高的聲譽, 鑄鐵電機殼、汶畔粉石筆和出口蔬菜等產品出口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黃旗堡鎮新規劃了占地2000畝的工業園, 配套建設了道路、電力、通訊、有線電視和供排水系統, 並最佳化發展環境,制訂優惠政策,吸引了杜高家居、隆利食品、華奧服裝、齊民思肉製品等十幾家客商進園開發, 總投資1.2億元,園區載體招商功能大大增強。
黃旗堡鎮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258億元,比上年增長24%; 地方財政收入793.9萬元, 比上年增長24.1%; 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54億元, 實現銷售收入4.65億元,利稅4323萬元,分別增長65%、54%和55%;農民人均純收入4258元。 全鎮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 高效經濟作物面積達到4.8萬畝,形成了萬畝大棚瓜菜、萬畝出口蔬菜、萬畝蘆筍、萬畝林果的種植格局;畜牧業形成了以新康農牧公司為龍頭的肉鴨養殖產業,以亨利爾、美斯特肉製品為龍頭的生豬養殖產業,以昌茂特種養殖公司為龍頭的蘭狐、水貂特種養殖產業,以綠洲奶業為龍頭的奶牛、肉牛養殖產業,建有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36處,專業戶2000多家;工業基礎雄厚,共有民營企業989家,限額以上企業8處,形成了以食品加工、農產品加工、建築材料、紡織服裝、紙業包裝、裝卸運輸、機械製造和鑄造為主的八大生產系列,4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粉石筆、有機蔬菜等出口日本、韓國、北美、東協、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小城鎮建設起步早,發展快,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的原則,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投入,先後被命名為省級文明鎮、中心鎮和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範點、 先進單位。 位於鎮區西部,占地2000畝的工業小區,達到了“六通一平”,吸引了隆利食品、榮鑫鑄造、九洲焊材、杜高家居等10多家客商進區開發,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
黃旗堡鎮2005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 地方財政收入389萬元, 比上年增長1.8%;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5.7 億元,利稅2.47億元,分別增長56.4%和47%。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5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80元。 黃旗堡鎮特色農業突出,工農互促,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有萬畝蘆筍、萬畝林果和2萬畝大棚及有機蔬菜基地, 擁有肉鴨、肉雞、生豬和藍狐等特種養殖業戶3000多家。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圍繞紡織、鑄造、食品三大主導產業,建有鎮工業小區和車埠紡織、 鑄造,西門口蔬菜加工,杞城機械、木業加工等4處民營經濟小區, 已發展起紡織企業14家, 鑄造企業6家,蔬菜加工企業12家及 “亨利爾” 火腿、“汶橋”山楂、“新康”肉鴨、“美斯特”肉製品等4個知名食品品牌,工業水平明顯提高,全鎮共有民營業戶1260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13 處。依託膠濟鐵路和安丘火車站、下小、濰膠公路等交通優勢,以建設園林工貿型小城鎮為目標,不斷完善規劃,加大投入,強化管理,促進城鎮建設規模膨脹,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是省級中心鎮、文明鎮和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農業概況
黃旗堡街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12℃,年降水量900mm,年均無霜期208天,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再加上該鎮屬汶、濰兩河沖積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地下水源豐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農業生產一直保持了快速發展,是旱澇保收的著名“糧倉”和“錢囤”,曾有安丘的“金三角”之稱,而且是濰坊市重要的水源地。農業種植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到2007年,形成了優質蔬菜、西瓜、蘆筍、林果等為主的現代化農業格局,其中蔬菜、牛蒡、元蔥、胡蘿蔔等種植規模發展,歷史悠久,有較高的種植技術。
工業發展
截至2007年,該街道在鎮區西側規劃建設了占地2000畝的工業小區。相繼投入資金1000萬元,新修拓寬西環路,完善了交通、供排水、通訊、供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大了綠化、美化的力度,使小區全部實現了“六通一平”,並實行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
該鎮在鎮區西側規劃建設了占地2000畝的
工業小區。相繼投入資金1000萬元,新修拓寬西環路,完善了交通、供排水、通訊、供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大了綠化、美化的力度,使小區全部實現了“六通一平”,並實行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山東省安丘市鑫利達食品有限公司是創建於1995年的集生產、加工、儲藏、出口於一體的私營企業,現擁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占地60000平方米,職工600餘人。廠內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先進的生產設備,有
恆溫庫八座,低溫庫六座,儲藏量達5000噸,可根據客戶需求生產和加工保鮮、速凍、鹽漬蔬菜。主要產品有:保鮮大姜、風乾大姜、胡蘿蔔、大蔥、青筍、芋頭、
白菜、牛蒡、
大蒜、圓蔥等各類蔬菜。該公司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治廠方針,公司產品現已覆蓋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並打入日本、美國、南亞、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濰坊新康農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禽繁育、商品苗孵化、飼料加工、家禽宰殺、食品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一條龍民營企業。公司擁有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註冊資金560萬元,總占地面積10餘萬平方米。種鴨場、孵化廠、飼料廠、冷藏廠、羽絨加工廠、熟食加工廠使公司發揮出最大的產業鏈效應,公司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食品QS體系認證。公司生產的“新康”牌
鴨苗、飼料、凍品、熟食等系列產品多次榮獲市級職能部門表彰,產品遠銷全國各大城市,部分產品遠銷海外。
濰坊耀春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產品種植、田間管理、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為一體的一條龍民營企業。公司擁有大型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現代化專業田間管理設備,農業現代化灌溉工程,擁有農村現代信息化網路平台,實現農產品生產、管理、加工、出口。主要產品有:大蔥、大姜、胡蘿蔔、青筍、芋頭、白菜、牛蒡、大蒜、圓蔥等作物。
歷史遺蹟
杞城故址
杞城故城位於安丘城東北18公里的黃旗堡鎮杞城村周圍,故城遺址呈長方形,地勢平坦,西北部偏高,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800米,總面積360萬平方米。現
城牆蕩然無存,根據附近村:東門口、西門口、城北、城裡村的分布,故城面積的確不小。在杞城村西約200米處有一面積約300平方米的高台地,當地傳為皇城所在地,台地北側有斷崖,文化層厚達1.5—2.0米,
漢代灰坑及
春秋、
戰國及漢代磚瓦陶器殘片皆有,出土的
文物有戰國至漢代的
筒瓦、
瓦當、
陶罐、陶盆、陶瓮、鐵钁、銅劍、
錢範及
硯石等。該遺址1984年安丘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杞城
夏商屬斟尋國地,
周武王滅斟尋,封淳于公於此,為淳于國都城。
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起,杞國為免遭諸侯吞併,從
雍丘(河南杞縣)東遷,周旋於列強之隙,處境維艱,於
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被迫遷至淳于國境內(今安丘杞城一帶)。周桓王十一年,杞與魯結盟。周桓王十四年,杞借魯之力來
淳于國,設都城於淳于國都處,至
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被楚所滅,歷時260餘年。西漢初又在此設淳于縣治所,屬
高密國,為高密侯
鄧禹食邑,北齊天保年間併入高密,城遂廢圮。相傳當時杞國有一人,怕天塌下來,吃飯睡覺都感到不安,“
杞人憂天”的典故源於此。後人在此建村時,遂以“杞城”命名,流傳至今。
漢盤龍三足石硯
1976年黃旗堡鎮杞城村出土。
石硯呈圓形,通高12厘米,直徑15厘米。表面灰色,質地堅硬細膩,由硯身、硯蓋、研石三部分組成。硯身高4厘米,硯面平坦光潔,墨跡尚存,周邊刻三條屈曲盤旋的龍,龍首下伸形成三足。研石雕成一隻蹲羊形,高4厘米。硯蓋高8厘米,表面雕刻5條龍,正中的一條形體較大,昂首挺立形成蓋紐,周圍刻出
波浪紋,襯托出
蛟龍出水的雄姿。其餘4條較小,刻在蓋紐四周的斜面上,恰似在水中遊蕩,形象生動自然。整個硯蓋的雕刻採用
高浮雕和
淺浮雕相結合的方法,線條流暢,稜角分明。頗具匠心的是,在蓋底面與蓋紐對應處,刻有一個略大於研石的圓形凹槽,研石恰好藏於其中。這件石硯的年代為漢代。它的出土,不僅為硯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而且也為我們了解杞城遺址的內涵提供了依據。1991年12月,經山東省文物鑑定組鑑定為
國家一級文物。
歷史故事
楚漢相爭時,漢將韓信率兵與楚軍戰於濰河,樹黃旗於埠頂,以振軍威,遂取名黃旗堡。
濰水之戰,是韓信大破楚將
龍且(ju),攻占齊地的關鍵戰役。
公元前203年10月(漢高祖四年),漢大將韓信率軍由歷下東進,輕易地占領了齊都
臨淄。齊王
田廣敗退
高密。韓信領兵東追齊王。項羽聽到韓信東進的訊息,便命龍且率20萬楚軍到高密,與齊軍會合,決戰漢軍。韓信得知龍且率兵救齊,便在濰水下游(今
趙戈鎮、
王家莊鎮一帶)集中兵力,準備迎戰。
龍且在高密安營紮寨後,有人為其謀劃曰:漢兵遠斗窮戰,其鋒不可擋,我軍應深避堅守,四處宣傳齊王在此,齊地之民聽說齊王尚在,必然反漢,韓信不戰而敗。但龍且素來瞧不起韓信,決心攻而勝之。時值11月,漢楚兩軍隔濰水對峙。韓信知龍且兵多,硬拼會敗,遂夜令軍兵備萬餘沙袋,在上游把濰水堵住,親自引兵涉水向龍且發起進攻,然後佯敗後退。龍且見韓信軍敗,不知是計,大喜曰:我早知信會敗。他一馬當先,率軍追韓信。韓信見楚軍近一半已渡河,急使人掘開沙袋,濰水暴漲,楚軍大半被水隔在對岸,正渡河者被水沖走淹死。韓信乘機猛烈反擊,全殲渡河楚軍,擒楚將
周蘭,殺死龍且。隔岸楚軍見主帥已亡,不戰而潰散。漢軍乘勝追擊,俘虜了齊王田廣。至此,齊地全被漢軍占領。不久,劉邦封韓信為王。
小城鎮建設
該街道面積4.5平方公里,“六橫四縱”構築了小城鎮主體框架,截至2007年,該鎮主要街道全部柏油硬化,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鎮區內工業小區、商業小區、居民小區、文化娛樂小區規劃合理,設有高中、國中、國小及成教中心,擁有200多個床位和先進醫療設備的中心衛生院,投資350多萬建成了全省鄉鎮一流的文化中心。
該鎮抓住強鎮擴權機遇,以道路硬化、排水管網、綠化亮化、居民園區等8項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大城建投入,著力打造設施齊全、服務配套、適宜人居的環境,有力地推進了小城鎮建設提升工作。
截至2009年7月,該鎮加強道路建設,投資1050萬元,新修全長8.6公里的東環路,實現與新濰膠路的連線,拉近了與中心城市的距離。全面實現“村村通”油路工程,方便民眾出行,城鎮居民人均道路面積達35平方米。按照“高、大、密、厚、多、彩”、“一團一簇、紅綠相間”的綠化模式,改造提升主要街道的綠化檔次和水平,完善橋頭公園和濰、汶兩河生態林帶建設,補植完善農田林網4萬畝,打造生態靚麗、和諧優美的城鄉環境。依託陽春啤酒、新康農牧公司兩處污水處理廠,完成沿政府街、三馬路的管道鋪設,完善鎮區排污管網建設,鎮區8條交通幹道排水設施健全,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0%。加大環衛設施投入,成立30人的保潔環衛隊伍,配備環衛垃圾車等專用車輛,新建一處容量超過10萬立方米的垃圾處理廠,實現城鎮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成立水務中心,建成大型集中供水中心,全面完成鎮區供水管網鋪設,自來水普及率達100%。
該鎮加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電力、通訊、休閒健身廣場等基礎設施;修繕改造鎮敬老院,提高農村五保供養率;開通公車服務業務,方便民眾出行;投資新建黃旗堡商貿城、陽春美食街和柏台商業街等商貿流通服務場所,擴大勞動就業,提高鎮區服務功能。按照城鎮總體規劃,大力推進舊城改造、遷村並點工程;截至2009年7月,該鎮投資2000萬元,完成鎮區申家莊村整體搬遷;加快杞王世家小區開發,新開發樓盤4座,吸引東安泰、柏台等鎮區周圍6個村民眾入住,並完善小區內綠化、亮化、供暖等配套設施;結合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小區建設,提高工業運行質量,完成鎮工業小區、柏台磚廠、原棉紡廠、火車站物流園“三區一園”開發,引進一批現代商貿物流項目和節能環保項目。
榮譽稱號
黃旗堡街道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多次榮獲安丘、濰坊市級文明鎮稱號;1994年,被評為山東省文明鎮;1996年,被評為省級經濟強鎮;1997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建設示範點;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2月,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省級中心鎮。
下轄村
【乙甲片】5村
| 【安泰片】5村
| 【逄王片】12村
| 【車埠片】12村
| 【杞城片】10村
| 【西門口片】6村
|
| 黃旗堡村
| 逄王一村
| 前車埠
| 杞東
| 西門口東村
|
| 東安泰
| 逄王二村
| 王家車埠
| 杞西
| 西門口西村
|
安丘莊子
| 西安泰
| 逄王三村
| 禹家車埠
| 周家莊子
| |
花塢
| 柏台
| 逄王四村
| 周家車埠(東車埠)
| 城後村
| 水場官莊
|
乙甲莊
| 顏家汶畔
| | 劉家石橋
| 楊家街
| 張家莊子
|
| | 小莊科
| 田家石橋
| 東門口
| 逄王新村
|
| | 逄王東莊
| 王家石橋
| | |
| | 高家莊東村
| 大桃
| 賀家汶畔
| |
| | 高家莊西村
| | 田家汶畔
| |
| | 傅家莊科
| 墨埠子
| 於家汶畔
| |
| | 半截樓
| | | |
| | | | | |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政府黃旗堡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