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區

坊子區

坊子區,山東省濰坊市轄區,位於濰坊市區東南部,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總體地形南高北低,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總面積412平方千米,轄7個街道;2018年常住人口32.5萬人。

坊子區境內有濰汶河、白浪河兩大水系流經,虞河、白沙河、鳳翔河、張面河貫穿城區;膠濟鐵路橫貫東西,206國道、309國道、濟(南)青(島)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濰(坊)榮(成)高速公路起點就在治所;境域古代有濰河、汶河兩條水道及多條驛道,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楚漢濰水大戰,就發生在區境東南部。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率大軍東征,戰於區境。

2018年,坊子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9.14億元,可比增長6.8%;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75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0.39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0億元,增長9.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坊子區
  • 外文名稱:Fangzi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 下轄地區:7個街道
  • 政府駐地:鳳凰街道鳳凰大街75號
  • 電話區號:0536
  • 郵政區碼:2612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中部偏東、濰坊東南部
  • 面積:412平方千米
  • 人口:32.5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魯G,魯V
  • 行政區劃代碼:370704
  • 地區生產總值:179.14億元(2018年)
  • 人均生產總值:55120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基礎設施,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文化風俗,地方節會,文物古蹟,風景名勝,名優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坊子境域歷史悠久,約在5000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就有人類聚居。
白沙河白沙河
夏建青州斟鄩國、淳于國。
商為營州萊國地。
周、春秋,屬幽州,杞國。
戰國時為齊地。
秦代屬齊郡、琅琊郡。
西漢時分屬北海郡斟縣、桑犢縣、樂都縣、淳于縣地。
東漢、三國皆屬北海郡(國)平壽縣。
晉初屬青州齊國,後屬北海國(郡)平壽縣。
南北朝時屬青州北海郡平壽縣和高陽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海郡為高陽郡,平壽縣併入下密縣,境域屬之。
隋開皇元年(581年)恢復北海郡,設北海、下密兩縣。開皇六年(586年)置濰水縣。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濰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下密為北海,又改濰水為下密,境域屬之。
唐武德二年(619年)復濰州,境屬北海、濰水、汶陽縣。武德六年(623年)裁併,廢14縣,僅留北海、營丘、下密三縣,境屬北海縣。武德八年(625年)惟留北海縣,境域屬之。
宋代屬京東東路濰州、北海縣。
元代為中書省益都路濰州北海縣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萊州府濰州。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境屬濰縣。
清朝屬萊州府濰縣。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裁府,山東改為四道,屬膠東道濰縣,境為鄧村、辛冬、南流、水坡、廿里堡、牛埠、蔡家集區地。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四道為十一道,濰縣屬萊膠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濰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濰縣劃分為十區,境域為二、六、八、九、十區地,部分屬安丘、昌樂縣。抗曰戰爭時期屬濰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中共濰南縣成立,區內解放區屬之。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境域大部為中共濰南縣眉村區、太公堂區、下密區、張營區、馬宿區、蝦蟆屯區、南流區和油房區。坊子鎮附近屬游擊區和國民黨濰縣統治區;黃旗堡、荊山窪分屬安丘、昌樂地。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濰縣城解放,坊子鎮一帶屬濰坊特別市坊子市區,後改為濰坊市第四區;其他鄉鎮屬濰南縣。
1950年,濰南縣制撤銷,併入濰北縣。
1953年,濰北縣併入濰縣。以後行政區劃雖經多次變更,但境域大部分地區仍屬濰坊市(縣級)和濰縣,僅黃旗堡、南流、荊山窪一帶屬安丘、昌樂縣。
1983年10月,濰坊地區改建為濰坊市(省轄市),12月組建坊子區,1984年1月施政。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5月,撤銷人民公社體制,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鎮)人民政府。時轄坊子鎮、清池鎮、穆村鎮、荊山窪鎮,溝西鄉、眉村鄉、車留莊鄉、湧泉鄉、寧家溝鄉、埠頭鄉。
1985年,撤銷寧家溝鄉併入坊子鎮,同時將埠頭鄉東部5個村劃歸坊子鎮。
1990年,區境轄坊子鎮、清池鎮、穆村鎮、荊山窪鎮、溝西鄉、埠頭鄉、車留莊鄉、湧泉鄉、眉村鄉4鎮5鄉。
1992年1月,設立坊城街道。坊子鎮一馬路、二馬路、五馬路、七馬路、電廠、西嶺、小羊莊、富民街、行政街、煤礦10個居民委員會劃歸坊城街道。
1992年12月31日,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92)魯政函民字57號檔案》批覆,撤銷溝西鄉,設立溝西鎮;撤銷車留莊鄉,設立車留莊鎮;撤銷眉村鄉,設立眉村鎮;撤銷埠頭鄉,設立埠頭鎮。
1998年8月,設立鳳凰街道。東牡羊埠、西牡羊埠、韓爾莊王家、韓爾莊李家、葛家、響河子、山後鄭家、小吳家、鄧家、大營子、前營11個村從溝西鎮析出,河西營、趙家2個村從坊子鎮析出,劃歸鳳凰街道。
2000年4月,撤銷湧泉鄉。大莊家、寧家、王家、傅家、西南段、西北段、東南段、東北段、蔡家集、南馮、西坡、鄭家集、吳家埠、北馮、吳家大路、寺後、孫家屯、大李家18個村劃歸清池鎮;徐家莊、北趙莊、南趙莊、官路、東單家埠、西單家埠、吳家莊、新莊8個村劃歸車留莊鎮;朱家營、菜園、上房、王家屯、張家屯、胡家莊、梁家莊7個村劃歸穆村鎮;翟家埠、肖家營、孫家莊、莊家莊、寧家莊、戴家莊、湧泉莊、袁家、小李家、官莊10個村劃歸眉村鎮。
2001年2月,坊城街道更名恆安街道。撤銷坊子鎮、埠頭鎮、溝西鎮,原坊子鎮夾河套、東王家2個村和原溝西鎮英莊、豐鐵家、蔣家一村、蔣家二村4個村劃歸恆安街道;同時設立長寧街道,原坊子鎮石河園、高家、徐家大路、西王家、後寧家溝、中寧家溝、前寧家溝、後張路院、東辛家莊、劉家柳溝、耿家柳溝、王家柳溝、下寨、河灣、高村、泉河頭、土樓子、西辛家莊、前張路院19個村和原埠頭鎮前埠頭、後埠頭、王裴家、蓮花池4個村劃歸長寧街道;原埠頭鎮張家柳溝、南嵇家、陳家廟子、石溝河、范家莊、小北窪、馬司一村、馬司二村、馬司三村、馬司四村、侯家、冷泉河、武建家、東劉家埠、西劉家埠、董家莊、山北頭、東楊家坡、西楊家坡、大郭家、小郭家、鞠家莊、宋相還、唐家、解家25個村劃歸荊山窪鎮;原溝西鎮北溝西、南溝西、彥坊3個村劃歸鳳凰街道;原溝西鎮岳家、陳家油坊、王家油坊一村、王家油坊二村、南店、王松一村、王松二村、王松三村、王松四村、南范家、辛冬一村、辛冬二村、辛冬三村、辛王家莊、辛李家莊、郭家、董家莊子、河南頭18個村劃歸車留莊鎮。
2003年1月,清池鎮更名清池街道。車留莊鎮陳家油坊、王家油坊一村、王家油坊二村、岳家、西葛莊、東葛莊、李家石門、趙家石門、官路、董流、吳家莊、北趙莊、南趙莊、北徐家莊、新莊15個村及鳳凰街道山後鄭家、彥坊2個村劃歸清池街道。清池街道由濰坊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代管。6月,安丘市南流鎮劃歸坊子區。7月,撤銷車留莊鎮,蔡家樓、於家莊、上埠、向陽、孫家莊子、東黃門莊、西黃門莊、東曹莊、蝦蟆屯、三岔河、後車留莊、渭陽、於家官莊、中官莊、張家官莊、谷家石門、董坊、東單家埠、西單家埠、高鐵官莊、李村21個村劃歸清池街道;郭家、辛王家莊、董家莊子、辛李家、南范家、南店、東王松一村、東王松二村、東王松三村、東王松四村、羅家宅子、辛冬一村、辛冬二村、辛冬三村、河南頭、西曹莊16個村劃歸鳳凰街道;小站、前車留莊、西河下、山莊4個村劃歸穆村鎮。是月,清池街道劃歸奎文區。8月,設立坊安街道。由鳳凰街道南店、西曹莊、東王松一村、東王松二村、東王松三村、東王松四村、羅家宅子7個村和南流鎮西王松村、沙埠、荒里、東村、任家水坡、窪里、李家水坡、祥疃、王家石埠、張家石埠、於家石埠、蔡家石埠、侯家莊、張疃、高陵官莊、河南郎郡莊16個村組成。
2007年8月,撤銷恆安街道、長寧街道、荊山窪鎮,成立坊城街道;撤銷南流鎮,併入坊安街道;撤銷穆村鎮、眉村鎮,成立九龍街道。9月,安丘市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太保莊鎮劃歸坊子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坊子區轄鳳凰街道坊安街道坊城街道九龍街道黃旗堡街道、太保莊街道、王家莊街道共7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鳳凰街道鳳凰大街75號。
坊子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坊子區位於山東省中部偏東,山東半島西側,濰坊市區南部;東經119°03'—119°33',北緯36°21'—36°45'。東鄰昌邑、高密市,西接昌樂縣、濰城區,南靠安丘市,北依奎文區、寒亭區。東西最大橫距41.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2.7公里,總面積906.6平方公里,其中坊子區域面積412平方公里,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面積49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坊子區位於魯中山區北部,總體地形南高北低,南部為低山丘陵,北部為開闊沖積平原,東部為濰河、汶河沖積平原,最高點在坊城街道的靈山,海拔212.6米,最低點在九龍街道王家莊子東北,海拔11米,相對高差200餘米。低山丘陵區岩石大部裸露,沖溝相對發育,第四系殘坡積物及沖積物沿河谷分布。分為丘陵、平原兩個地貌類型,低山丘陵、緩埠嶺、傾斜高平地、微傾斜平地、河谷平原、緩崗6個微地貌單元。區內無大山,僅有低山孤丘14個。系泰沂山脈尾閭,呈西南東北走向,大部分為土石山。主要有:靈山、蟠龍山、黃山、鐵山、荊山、興隆山、馬司嶺、磨其山、常令公山、鳳埠頂、太公堂山、鳳凰山、葫蘆埠、石埠山。

氣候

坊子區屬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大陸度為62.9%。基主要特點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春季,空氣乾燥,多風少雨,氣溫回升快,溫度變化大,常有乾旱和“倒春寒”;夏季,易受季風影響,溫度高、濕度大、炎熱多雨,雨熱同季;秋季,涼爽,間有秋旱或連陰雨;冬季,寒冷,北風頻吹,雨雪稀少。通常以候平均氣溫作為四季劃分的標準。春季候平均氣溫10.22℃;夏季候平均氣溫>22℃;秋季候平均氣溫22.10℃;冬季候平均氣溫<10℃。氣溫區內地形起伏不大,面積較小,氣溫無明顯差異。據多年的統計資料,年平均氣溫12.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2.8℃;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6.4℃,年溫差為29.2℃。

水文

坊子區多為雨源型季節性河流,源短流急,大部為南北走向,僅渭水河自西向東流。地下水區內水文地質,屬魯中南低山丘陵水文地質區,坊子斷陷丘陵谷地水文地質亞區範疇。基於地質構造、地層岩性、地形地貌和水文、氣象等因素的影響及制約,大體分為3種不同的類型: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上水區內共有河流15條,分別是白浪河、孝婦河、虞河、鳳翔河(醬溝河)、白沙河、漲沔河、夾溝河、濰河、濰河故道、汶河、渭水河、富康河、浞河、瀑沙河、龍王澗,多屬雨源型河流,屬濰河水系、虞河水系、白浪河水系。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坊子區地下水和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受降水分布情況和地質條件影響。西北平原區和東部平原區以鬆散地層孔隙水為主,補給條件和蓄水條件較好,是地下水資源的主要開採區;中部、南部丘陵區以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為主,補給條件和蓄水條件較差。根據分布情況,地下水可利用量分別按平原和丘陵演算,多年平均3644萬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依據攔蓄工程情況計算,現有地表水資源量為2413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6057萬立方米。
白沙河白沙河

礦產資源

坊子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15種礦產,主要種類有煤炭、磚瓦粘土、膨潤土、沸石岩、珍珠岩、建築(水泥)用灰岩、建築用砂、陶粒土、陶(瓷)土、礦泉水、鐵等,其次有重晶石、鉀長石、藍寶石、軟質粘土等。其中煤炭、膨潤土、建築(水泥)用灰岩為區內優勢礦產。煤炭分布在老城區及以北至南店區域,探明儲量1億餘噸,是濰坊的主要能源礦產,年產量70餘萬噸。磚瓦粘土、軟質粘土主要分布在坊子南山礦區和太公堂山西側,儲量較大,因進行“禁釆”,2007年,關閉全部釆區和磚廠,暫不再開發利用。膨潤土、珍珠岩、沸石資源豐富,屬區內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九龍街道中北部,膨潤土礦儲量9381萬噸,沸石3799.5萬噸,珍珠岩1639.5萬噸。

植物資源

坊子區內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林木有楊、柳、桐、楸、榆、桑、槐、松、柏、椿、黃楊、銀杏、合歡、杜仲、杜棣、冬青、無花果等。野生植物食用類有苦買、小薊、藜、野莧、芥菜、地膚、扁蓄、蓼、苣買、羊角菜、茵陳蒿、濱旋花、蓬子菜、真菌等約30餘種。飼料類有狗尾草、畫眉草、馬唐、牛筋草、白茅、米布袋、苦菜、大薊、蒺藜、馬絆、蘆草、稗草、莎草、草木樨、沙打旺等約40餘種。工業原料類有茅根、旋花根、慈姑、菱、野菜豆、蒼耳、羅布麻、野麻、胡枙子、蘀草、馬藺、鵝冠草、野薄荷、香附、野菊花、黃花蒿等。觀賞類有野薔薇、怪柳、枸杞、牽牛花等。林木有松、柏、酸棗等。

動物資源

坊子區內動物資源較為豐富,獸類有刺蝟、蝙蝠、家鼠、倉鼠、兔、黃鼬、赤狐、狗獾、鼬鼠、鐵狸、蜥蜴、壁虎、蛇、大蟾蜍、狹口蛙等。鳥類有麻雀、吾鶴、烏鴉、杜轉、探春、鴿、鷹、鵪鶉、小百靈、斑鳩、黃雀、魚翠、啄木鳥、貓頭鷹、山大頭、燕子、雁、麻古油、唧唧梗、青腳、野雞、野鴨等。蟲類有螞蟻、蜜蜂、螳螂、蟋蟀、蚯蚓、蜘蛛、蝗蟲、蟈蟈、地老虎、棉蛉蟲、蚜蟲、瓢蟲、芽青蟲、豆蟲、虱子、跳蠶、蠅、蚊、毛毛蟲、蜻蜒、蝴蝶、蠶、蟬等。 魚蝦貝類有鯉魚、鯰魚、黑魚、麥穗魚、鰱魚、鮒魚、鯽魚、沙里爬、馬口魚、黃鱔、泥鰍、甲魚、毛蟹、草蝦、大蛤蜊、小蛤蜊、蚌、水螺、蛇和蛙類。

人口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常住人口32.5萬人,戶籍人口32.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177人,出生率12.74‰,合法生育率96.5%,性別比為106.7。死亡人口1356人,死亡率4.14‰。人口自然增長率8.61‰。

政治

職務
姓名
區委常委、區委書記
扈洪波
區委常委、區委副書記、區長
張龍江
區委常委、副區長
趙偉
統計截至2019年5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8年,坊子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9.14億元,可比增長6.8%。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別累計增長5.3%、2.5%、6.8%、6.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75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0.39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0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6.1∶49.1∶44.8調整為4.9∶50.5∶44.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55120元(按年末匯率計算,折合8068美元)。
2018年,坊子區實現財政總收入21.56億元,增長4.7%。其中,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5億元,增長3.3%。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4億元,增長10.9%。全區實現稅收總收入22.4億元,增長17%。稅收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5%,占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2%。
2018年,坊子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7.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3%。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增長14.3%。全區民間投資增長9.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2.1%。全區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個數和投資額分別增長31.3%和71.1%;億元及以上項目個數和投資額分別增長23.5%和61.2%。
2018年,坊子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589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78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4元,增長7.6%。

第一產業

2018年,坊子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26億元,增長2.5%。其中,農業產值10.73億元,增長3.8%;牧業產值4.11億元,下降0.6%。全年糧食總產量13.6萬噸,平均畝產402.02公斤,蔬菜總產量32.51萬噸。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完成成片造林2396畝,其中新增造林1430畝,更新造林966畝。全區植樹總株數71.4萬株。建成省級森林鎮1個、市級森林鎮1個、市級森林村(居)3個。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生豬存欄47422頭,增長46.9%;家禽存欄162.5萬隻,下降5.3%。生豬出欄76733頭,下降6.7%;家禽出欄804.4萬隻,增長10.2%。全年奶類產量473.3噸,下降69.4%;禽蛋產量2526噸,下降33.5%;肉類總產量18274.9噸,下降3.4%。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現代示範園區發展到73個。新認證農業“三品一標”產品28個。至年末,全區共有70個農產品通過了“三品一標”認證。其中,綠色食品18個,有機食品52個,認證面積達12.09萬畝。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擁有機電井3996眼,有效灌溉面積22.18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8.09萬畝,“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9.17萬畝。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5.21萬千瓦,增長2%。拖拉機達到4868台,聯合收穫機械達到1297台,配套農機具6883套,農用航空器(植保無人機)達到11架。全年完成機耕面積29.91萬畝,機播面積44.03萬畝,機收面積43.55萬畝。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9.95%、99.65%和98.57%,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9%。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共擁有水利工程201處,其中水庫19座,塘壩116座,泵站64處,農村供水工程2處。對3處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投資300萬元,對7個移民村的道路、路燈、自來水進行了建設。

第二產業

2018年,坊子區實現工業增加值78.26億元,增長10.4%,占GDP的比重達到43.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增長7.1%;實現總產值261.21億元,增長9.8%,產值過億元工業企業達到34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3.69億元,增長7.9%;實現利潤總額9.06億元,增長23.1%;實現利稅總額12.62億元,增長14.7%。
白沙河白沙河
2018年,坊子區機械製造、生活用紙、農副食品、電子信息和新型建材等支柱產業主營業務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32億元,增長7%,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86.3%。其中,機械製造、電子信息兩大集群產業分別增長2.3%和8.9%。新型建材、生活用紙兩個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41.8%和28.1%。
2018年,坊子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15億元,可比下降23%,占GDP的比重為6.8%。17家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1.81億元,下降18.9%;簽訂契約額16.06億元,增長10.3%。其中,本年新簽契約額12.78億元,增長16.2%。

第三產業

2018年,坊子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14億元,增長8.9%。其中,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3.87億元,增長6.9%;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27億元,增長21.4%。全區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43億元,增長6.3%;實現銷售額56.35億元,增長5.3%。
2018年,坊子區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8.37億元,增長13.6%。其中,出口總額25.58億元,增長8.2%;進口總額12.79億元,增長26.4%。全年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3740萬美元,增長0.8%;境外實際投資額99萬美元,增長83.3%。全區實際到賬外資63575萬元,增長56.9%。
2018年,坊子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08.5%。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9%,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0.3%。
2018年,駐坊銀行達到9家,營業網點達到40個。全區銀行業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2.30億元,較年初增加22.50億元,增長10.7%;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5.57億元,較年初增加18.52億元,增長13.5%;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49.18億元,較年初增加34.06億元,增長29.6%。駐坊保險機構發展到46家,較上年新增5家。全區實現保費收入5.62億元,增長28.4%;各項賠給付1.18億元,增22.0%。其中,財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99億元,增長40.1%,賠款支出0.87億元,增長28.3%;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3.62億元,增長22.8%,賠給付0.31億元,增長7.1%。全區保險業承擔社會風險達1233.46億元。
2018年,坊子區新增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37家,上市掛牌企業總數累計達到113家。對已實現掛牌的企業發放補助資金總計1430萬元。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家,註冊資本4億元,貸款餘額4.24億元。融資性擔保公司3家,註冊資本6.5億元,擔保餘額2.7億元。2家合作社開展信用互助業務試點工作。
2018年,坊子區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7056萬元,增長3.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55.65萬元,下降78.1%;電信業務總量26200萬元,增長17.3%。郵政業全年完成國內函件37.6萬件,下降82.1%;完成國內包裹43.71萬件,增長486.7%。至年末,全區電話用戶總數達50.35萬戶,普及率達156%,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25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19.5部/百人;行動電話用戶45.43萬戶(包括4G用戶36.73萬戶,3G用戶8.7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141部/百人。網際網路用戶達到9.9萬戶(包括無線上網用戶2.54萬戶),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100%;通信光纜總長度39.96萬芯長千米;網際網路出口頻寬200G。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坊子區新認定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科技教育基地1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家。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18項,爭取科技資金361萬元。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8項。新備案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新認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備案市級眾創空間1家。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家。評選15家企業為2018年度全區科技創新先進企業。
2018年,坊子區累計申請專利1201項,增長38.36%;新增專利478項,專利授權量增長1.7%,雷沃重工被認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共達電聲、華美精陶、精諾機械先後被認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帥克機械、濰坊中基飼料、帛方紡織先後列入山東省智慧財產權優勢培育企業。
2018年,坊子區新創山東省服務名牌1個,山東名牌產品總量達到4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個。山東省著名商標總量達到12件,註冊馬德里商標2件,國際商標註冊累積達3件。省級“守契約重信用”企業達到13家,市級“守契約重信用”企業達到30家。
2018年,坊子區引進高層次人才314人,高端外國專家35人,組織執行引智項目32個,獲批1個省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和1個市級重點外國專家項目,獲批上級引智專項資金50萬元,獲批資金和引進外國專家成績列全市第四。1名外國專家獲評第七屆“鳶都友誼獎”。擁有博士後科研平台1家。選拔濰坊市首席技師3名、濰坊市技術能手1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79人。至年末,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50人,其中,高級職稱839人(正高31人、副高808人),中級職稱3241人,初級職稱5970人。全區擁有農業技術人員193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8所,在校生41398人。擁有教職工3041人,其中公辦中國小教職工2768人;擁有專任教師2915人,其中公辦中國小專任教師2718人。全區共有公辦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422人,專任教師554人;公辦初級中學4所,在校生8071人,專任教師620人;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生3755人,專任教師259人;公辦完全國小34所,在校生18630人,專任教師1140人。全區共有註冊幼稚園80所,在園幼兒9906人,擁有教職工752人,專任教師663人。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86.56%,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8.5%。當年改擴建中國小共8所,新增普惠性幼稚園34所,濰坊四中於2018年9月份建成竣工並投入使用,新開工建設響河子國小。濰坊四中韓忠玉校長榮獲“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文化事業

2018年,坊子區投資2175萬元新建提升區定標準農村綜合文化廣場103個,投資200萬元改造提升區文化廣場,在5個街道建設了區圖書館、文化館分館,補充更新53家農家書屋,建成“村村響”應急廣播和廣播宣傳系統區、街兩級平台。城裡國小鄉村記憶教育展覽館、濰坊紅色記憶博物館被省文化廳公布為全省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十百千”村級示範點。組織紅色主題合唱大賽、全民K歌大賽、第一屆瑜伽公益大會、廣場舞大賽等民眾文化活動200餘場。開展“文化下基層、書畫進村莊”活動8期,創作贈送民眾書畫作品200餘副。農村公益電影放映3700多場,送戲下鄉276場。

醫療衛生

2018年,坊子區投資800萬元改造提升黃旗堡街道衛生院,新建鳳凰街道衛生院,改造提升3處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5處數位化接種門診,數位化門診覆蓋率由14.3%上升至75%。新建8處農村社區衛生室。全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363處,床位2190張,衛生技術人員1871人,執業(助理)醫師693人。其中,醫院、衛生院16處(區人民醫院、7處街道衛生院、8處民營醫療機構),床位1517張;區人民醫院和7處街道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169人,8處民營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99人。村級設定醫療點256個,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403人。全區常規免疫應種145211人次,實際接種139287人次,接種率達95.92%。八苗全程及時接種率達93.28%。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共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5.35萬份、建檔率達77.99%,管理老年人2.8萬人,管理高血壓2.51萬人,管理糖尿病0.92萬人,管理重性精神病0.12萬人,與18.89萬城鄉居民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契約。全年免費婚孕檢4348人,目標人群覆蓋率達120%;免費PKU補助4人;新生兒四病篩查2704人,篩查率100%;新生兒聽力篩查2683人, 篩查率99.15%;新生兒四病篩查報銷2928人,發放補助金43.92萬元;免費產前血清學篩查2350例,無創基因檢測515例,羊水檢查40例。全年免費“兩癌”篩查8139人;實施窩溝封閉學生3415名,封閉率98.27%;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累計達3625人,其中當年新增506人;特別扶助累計達220人,其中當年新增33人;鄉村醫生符合生活補助發放條件660人;募集人口關愛基金61160元。

體育事業

2018年,坊子區輸送運動員獲得亞運會獎牌1枚,全國比賽獎牌2枚,省級比賽獎牌6枚,男子足球獲省運會第四名。其中張志遠獲雅加達亞運會男子賽艇第二名;劉金超獲2018年山東日照全國賽艇錦標賽女子W8+第二名;閆兆陽獲2018年全國擊劍冠軍賽男子重劍第三名。在武術套路等10個項目的濰坊市錦標賽中,共獲得金牌28枚、銀牌20枚、銅牌26枚。舉辦了全區第十一屆全民運動會暨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參與人數5000餘人。組織舉辦了籃球、桌球、中國象棋三大聯賽。其中坊子籃球聯賽(FBA)2018賽季共註冊俱樂部12個,註冊球員264名,整個賽季觀看人數近20萬人次。組織承辦7項省、市級以上比賽。先後獲得“山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最具活力體育組織”等榮譽稱號。投資30萬元打造九龍街道濰水社區健身廣場,新建體育設施50處,全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達100%。

基礎設施

2018年,坊子區改建東外環、南外環、濰縣中路等交通“大動脈”,新建改造鳳翔街、北海路、正泰路、智慧型裝備園等城區道路5條。城市道路長度當年新增5.7公里,面積新增22.16萬平方米,新增路燈427盞。加快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綿城市建設,新鋪設雨水管道8.035公里,污水管道7.787公里。
區景區景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供水主管網長度175公里,供水總量1058萬方,規模化集中供水率達到100%;集中供熱管道長度68公里,其中當年新鋪設3公里;供熱面積507萬平方米,其中當年新增146萬平方米;天然氣管道長度304公里,其中當年新鋪設24.31公里;天然氣用戶67374戶,其中當年新增8685戶。

社會保障

2018年,坊子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8105人,當年收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39327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993人,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3400人,收繳保險費2949萬元。至年末,全區參加醫保單位發展到1306家,共有68139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當年收繳基本醫療保險費21749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18538人,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520元。全區參加失業保險的企業單位職工33673人,當年征繳基金1611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企業1082家,參保職工51566人,當年征繳基金1462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2812人,當年征繳保險費1259萬元。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擁有各種福利收養性單位數7個,床位589個。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19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408人,享受五保供養人數236人,享受低保高齡補貼人數321人,享受90歲以上高齡補貼人數876人;享受政府殯葬補貼人數2312人。民政部門資助參保人數8597人,醫療救助人數2163人,臨時救助人數623人。資助孤兒23人、困境兒童10人、城市三無人員18人,經濟困難失能老人31人、生活困難殘疾人1408人、重度殘疾人3531人。
2018年,坊子區新增城鎮就業4718人,1002名失業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
2018年,坊子區實施5個產業扶貧項目,建設13個高標準蔬菜大棚、智慧型玻璃溫室大棚,年收益近30萬元,惠及13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餘元。實施“雨露計畫”和“泛海助學計畫”資助貧困學生61名,安排財政資金52.7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33人次。通過“一站式”平台為貧困民眾醫療救助199人次、減免醫療費2296人次。落實財政資金近300萬元,為174戶貧困民眾整修房屋。為玉泉窪種植合作社落實“助農貸”450萬元,吸收7名貧困民眾務工就業實現穩定脫貧。

交通運輸

坊子區東臨青島港、煙臺港,南近日照港,北瀕濰坊港;距青島、濟南國際機場分別只有1小時和1.5小時車程,離濰坊機場僅3公里,海上、空中交通較為便利;膠濟鐵路、濟青高鐵、濟青高速橫穿全區,濰萊高速起點就在境內,309國道、206國道、805省道等國省幹線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七橫四縱”的交通主路網。
濰萊高速公路濰萊高速公路
截至2018年底,坊子區境內公路通車裡程952.1公里(不含境內高速公路)。其中,國道43.1公里,省道17.4公里,縣鄉村道路891.6公里。屬地方管理橋樑3755.24米/21座,其中特大橋1567米/1座,大橋1655.04米/4座,中橋263.74米/5座,小橋269.46米/11座。涵洞585.1米/18道。擁有營運車輛3204部,其中計程車79部。區內運行公交線路14條,公交站點219個。全年共完成貨運量1024萬噸;貨運周轉量196968萬噸公里。

歷史文化

文化風俗

馬司茂腔
在坊子區坊城街道馬司村傳唱著一種地方戲曲——馬司茂腔,它吸取了青島、高密等茂腔演唱的精華,經過千錘百鍊,自成一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唱詞引用方言土語,通俗易懂,題材多反映民間生活和習俗,扮相滑稽可愛等特點,深受民眾。演出的傳統節目有《賣寶童》、《小姑賢》、《借年》、《王定寶借年》、《羅衫紀》等二十餘種。

地方節會

靈山廟會
每年農曆二月和十月的十五、十六、十七三天為靈山山會。為適應民俗要求,將靈山廟會定位農曆三月三。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零時到天亮前,方圓百里的民眾會帶上供品前來拜祭許願。每年到這一天,該地的民眾在晚上十二點以前便趕到山上,前來拜祭許願者除了濰坊市所屬各縣市區外,還有來自煙臺、青島、日照、臨沂等地的民眾,有的人提前兩天就啟程。隨著靈山的香火的旺盛,祭拜者也越來越多,山上自然形成一個集市。

文物古蹟

坊子德日建築群
建築群主要建築位於坊子老城區。分布面積8平方公里,現今保存166處,其中德國建築103處,日本建築63處;總建築面積45245.99平方米,其中德式建築面積31131.73平方米,日式建築面積14114.26平方米。2000年4月被公布為濰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愛國教育基地.2006年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家汶畔遺址
遺址位於黃旗堡鎮田家汶畔村東南方向200米,南北長三百米,東西寬二百米,總面積60000平方米,文化性質和年代為商周。在杞城故城東北三華里,西田家汶畔東南一華里,北距田東村100米,南臨黃旗堡中學,西有汶水,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杞城遺址
遺址位於黃旗堡鎮杞城村西,西北靠汶河,總面積達3600000平方米,主要為春秋至漢代時期的遺蹟。該遺址占面積廣,文化層豐富,出土文物有陶缸、陶瓮及青銅器、鐵钁、石硯等文物,其中盤龍三足石硯為國家一級文物。
孟氏家廟
孟氏家廟位於九龍街道丁村孟家村北,為孟氏子孫祭祀祖先所用。始建於明代末年,清嘉慶(1760年至1820年)、光緒年間(1871至1908年)多次重修,對孟氏祠堂屋面和灰瓦進行了更換。主建築為孟氏家廟大殿,占地76平方米,院落南北長27米,東西寬14米,占地約380平方米。
穆村天齊廟
穆村天齊廟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九龍街道穆四村內,始建於元朝至順年間(1275年),廟整體院落呈長方形,為一進院落建築群,殿宇13間,占地3.6餘畝。現存主建築天齊廟正殿(天齊殿)為清代修建,坐北向南,面闊9.24米、進深6.67米,高5.6米,中軸線東西兩側為十代冥王殿,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十代冥王殿南,修建鐘樓一座,於上世紀損毀,尚存一座鐘樓碑,內有新建為1996年在清代建築原基礎上修建,為(十代冥王殿),碑三座,建於2004年。
牡羊埠廣濟橋
牡羊埠廣濟橋位於坊子區鳳凰街道雙羊社區東牡羊埠村西、西牡羊埠村東、兩村交界處,白沙河中段,是連線原東西牡羊埠兩村的重要交通要道。橫跨白沙河,為上承式實腹石拱橋,雕琢裝飾精美,始建年代不詳。橋長7米,由3個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寬1.2米。橋寬約2.8米,橋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橋面用石板鋪砌,橋身北側中間石拱上方題有“廣濟橋”楷書大字,橋北面中心孔刻有“廣濟橋”楷書三字,橋南面中心孔上方刻有浮雕神獸趴蝮圖案。

風景名勝

九龍澗自然風景區
九龍澗在太古代泰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地層之上,岩石以凝灰岩、中基性火山碎屑為主,尚見到安山珍珠岩,英安岩和霏細班岩。區內地勢西高東低,大大小小形成三個谷、九條溝和九個澗。九龍澗自然風景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年平均氣12℃。

名優特產

馬司餅
馬司餅是濰坊地區主食之一,製作簡便,形式多樣。其味各異,可根據口味隨做隨食。其型有單餅、雙瓣餅、三瓣餅等。皆以馬司小麥為主料,鹽水和面,其特點是筋道、鬆軟,經濟實惠。
坊安蘆筍
坊安的蘆筍主要有白筍、青筍兩大系列,味道鮮美,性味甘寒,膳食纖維柔軟可口,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蘆筍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槓子頭火燒
正宗的槓子頭火燒,外有一層金黃色的脆皮,看上去乳黃晶瑩,吃起來柔韌不散,因南流火燒製作獨特,水分含量低,攜帶方便,不易變質。

著名人物

劉璞(1567年—1627年),字尹孚,號拓山,明朝廷諫官。濰坊市坊子區埠頭鄉馬司村人。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舉,曾任陝西省戶縣縣令。萬曆三十年(1602年)升任江西御道史,後任朝廷諫官。
陳枚(?年—1864年),字簡甫,號琴山,濰坊市坊子區荊山窪鎮東房仕村人。清朝進士,軍功賞戴花翎,欽加布政使,銜通奉大夫。
李明書(1856年—1894年),又名李高登,農民起義軍首領。濰坊市坊子區穆村鎮袁劉李村人。
許舜民(1565年—1599年),字瞻蒲,又名三千,河間縣知縣。濰坊市坊子區車留莊鄉東王松村人。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中舉,二十六年(1598年)中進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