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
草本,高25-60厘米,全株被短腺毛。根為主根系,稍木質。莖單生,直立,不分枝。基生
葉片匙形,莖生葉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8厘米,寬5-10毫米,基部楔形,頂端漸尖,兩面被短柔毛,邊緣具緣毛,中脈明顯。
二歧
聚傘花序具數花;花直立,直徑約20毫米;花萼圓錐形,長20-30毫米,直徑3-4.5毫米,綠色,基部臍形,果期膨大,長達35毫米,下部寬卵狀,直徑6.5-10毫米,縱脈30條,沿脈被短腺毛,萼齒狹披針形,長為花萼1/3或更長,邊緣下部狹膜質,具緣毛;雌雄蕊柄幾無;
花瓣淡紅色,長25-35毫米,爪不露出花萼,狹披針形,長20-25毫米,無毛,耳三角形,瓣片倒卵形,長約8毫米,全緣或微凹缺,有時微齧蝕狀;副花冠片狹披針形,長2-2.5毫米,白色,頂端具數淺齒;雄蕊微外露或不外露,花絲具稀疏短毛;
花柱微外露。
蒴果梨狀,長約15毫米,直徑6-8毫米;種子腎形,長約1.5毫米,暗褐色。
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產地生境
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和非洲。在中國分布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區,西至新疆和西藏。常生於麥田中或荒地草坡。喜冷涼、潮濕、陽光充足環境。耐北方嚴寒而不耐酷暑,生長最適溫度15-20℃。怕乾旱和積水,喜高燥、疏鬆肥沃、排水佳的沙壤土。
育植技術
南京地區秋冬季設施栽培麥瓶草,一般於寒露(10月8日左右)至霜降(10月23日左右)播種,小雪(11月22日左右)之前仍可播種;春季栽培,氣溫達到6℃以上時即可播種,播期可延長至4月底。麥瓶草種子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溫度超過20℃種子處於休眠狀態,一旦溫度降到發芽適宜溫度,種子會很快發芽。所以,各地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及設施條件安排適宜播種期。
麥瓶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宜選擇排灌方便、深厚肥沃的土壤種植。播種前需精細整地,深翻30-40厘米,每畝撒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1500-2000千克作基肥,細耙2-3遍,整平,做寬120厘米、高15厘米的小高畦。
播種前將種子與細土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勻。撒播,每畝用種量1千克左右。撒種後,用釘耙淺淺耙一遍,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同時覆土厚0.2-0.5厘米,立即噴透水。清明前後播種,溫度適宜,一般3-4天即可出苗,7天齊苗;10月初播種,溫度偏高,出苗相對較慢,一般10天左右出苗,15天齊苗。
麥瓶草根系分布較淺,整個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尤其春季栽培時,生長期較短,生長速度較快,一定要保持土壤濕潤,適時追肥,合理配施氮、鉀肥。春季生長旺盛期可通過水肥一體化設施每畝追施尿素2千克、磷酸二氫鉀1千克,每隔15天施1次肥;秋冬季生長期較長,生長速度較慢,每月追肥1次。如墒情不足需要補水時,以輕澆、勤澆為原則,選擇在晴天澆水。
麥瓶草植株長有12-16片葉時即可分期分批採收。南京地區設施栽培,10月15日左右播種,90天左右即可採收,可先選密集處間苗式一次性採收,後選粗壯茂盛的大棵掐尖採收,留下細弱分枝後期採收。一般可採收到3月中旬,採收期長達兩個月。清明前後播種的麥瓶草,35天左右即可採收,每畝產量1500-2000千克。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藥用,性涼,清熱養陰、潤肺止咳、涼血和血、止血調經,用於虛勞咳嗽、鼻出血、吐血、尿血、肺膿腫、月經不調。
食用:麥瓶草食用部位為肥嫩的葉片和幼莖,味甜鮮美,富含維生素、胺基酸和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營養豐富。2012年,中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麥瓶草在南京等地試種,麥瓶草表現出耐低溫、抗寒的特性,適合冬、春季栽培,是一種亟待開發推廣的新型綠色保健蔬菜。
保護現狀
物種危害
麥瓶草曾是中國華北、西北地區及長江流域各地夏熟作物田的主要雜草。主要危害麥類豆類和油菜。
防治方法
化學防除:麥田套用綠麥隆、利谷隆、2甲4氯、百草敵、排草丹、甲磺隆等除草劑;油菜田套用賽克、廣滅靈、普施特、虎威、雜草焚等除草劑;油菜田套用油磺隆等除草劑。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 含量參考 | 能量 | 蛋白質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 不溶性膳食纖維 | 磷 | 鈣 | 鐵 | 維生素A | 維生素B1(硫胺素) | 維生素B2(核黃素) | 煙酸(煙醯胺)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
麥瓶草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38 千卡 | 4.5 g | 0.5 g | 4.4 g | 1 g | 55 mg | 153 mg | 4.5 mg | 693 μg | 0.02 mg | 0.27 mg | 1.6 mg | 49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