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引是宋代以後歷代政府發給鹽商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源於鹽鈔法。宋慶曆八年 (1048年),兵部員外郎范祥變通鹽法,由折中法的交實物改為交錢買鹽鈔,商人憑鹽鈔購鹽運銷,官則用所得之錢收購糧草。由於鹽鈔發行過多,鹽鈔法敗壞。宰相蔡京於徽宗政和三年 (1113年) 行鹽引法。鹽引分為長引和短引。長引銷外路,短引銷本路。嚴格批繳手續和繳銷期限,長引1年,短引1季。限定運銷數量和價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引
- 別稱:鹽鈔
- 作用:封建王朝的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
- 特點:歷史最為悠久的“複雜貨幣”
鹽引是宋代以後歷代政府發給鹽商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源於鹽鈔法。宋慶曆八年 (1048年),兵部員外郎范祥變通鹽法,由折中法的交實物改為交錢買鹽鈔,商人憑鹽鈔購鹽運銷,官則用所得之錢收購糧草。由於鹽鈔發行過多,鹽鈔法敗壞。宰相蔡京於徽宗政和三年 (1113年) 行鹽引法。鹽引分為長引和短引。長引銷外路,短引銷本路。嚴格批繳手續和繳銷期限,長引1年,短引1季。限定運銷數量和價格。
鹽引是宋代以後歷代政府發給鹽商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源於鹽鈔法。宋慶曆八年 (1048年),兵部員外郎范祥變通鹽法,由折中法的交實物改為交錢買鹽鈔,商人憑鹽鈔...
鹽引印, 鈐蓋在鹽引上的官方印鑑。清順治六年(1649)鑄戶部鹽引印,以鈐鹽引。部頒鹽引,其引根、引紙必須加蓋此印,方可生效。康熙十一年(1672)又鑄戶部茶...
“鹽引課,又名“引稅”,清代官府隨同鹽引徵收的各種稅課,均屬鹽引課。”...... “鹽引課,又名“引稅”,清代官府隨同鹽引徵收的各種稅課,均屬鹽引課。”...
鹽引銅版,印刷鹽引的銅模。始於明代,稱為“鹽引發行權”。鹽引在元代由戶部印造,明代改由內府刊鑄銅版印刷,清代從順治元年(1644)起由寶泉局刊鑄銅版印造,康熙...
戶部鹽引印,鹽引印章。清順治六年(1649)鑄戶部鹽引印,以鈐鹽引。康熙十一年(1672)又鑄戶部茶鹽印二顆,鈐茶鹽各引。 ...
兩淮鹽引案是發生在清朝乾隆時期的一件貪污案。一七六八年(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引案的被揭露,震動了朝野。兩淮鹽政尤拔世向鹽商索賄不果,上奏說:“上年普福...
三引兩鹽長蘆鹽場辦理京引積引之法。康熙十六年(1677),由於鹽引壅積,而確定附銷積弓1的辦法。其法為運商納三引之課,行兩引之鹽,三引兩鹽,通行帶銷,每...
引法是宋以後歷代政府準許商人憑引遠銷鹽、茶的制度。宋徽宗時,鹽鈔法敗壞,宰相蔡京為維持官府專利以斂財,於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改鹽鈔法為引法。分鹽引為...
清初鹽法沿襲明制,基本上實行封建的引岸制度。鹽商運銷食鹽,必須向鹽運使衙門交納鹽課銀,領取鹽引(運銷食鹽的憑證),然後才可以到指定的產鹽地區向灶戶買鹽,...
查清鹽引案最後的期限已越來越近,為了儘快彌補鹽務上的虧空,阿克占決定讓眾鹽商為貪官背黑鍋,這一決定遭到汪朝宗的極力反對,二人針鋒相對。關鍵時刻,升任為鹽運使...
明代鹽法,明洪武三年(1370)行開中法,令商人輸糧於邊而給鹽引,後行於各省。正統三年(1438)西北邊始有納馬中鹽之例,後又改納銀。弘治時,葉淇改行折色,明代鹽...
鹽法,國家對食鹽徵稅和專賣榷禁的各種制度。公元前7世紀前期,管仲相齊桓公,“興鹽鐵之利”,由國家統一管理食鹽的生產和銷售,開中國鹽法之始。...
鹽引“一本萬利”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抗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曾實行食鹽專賣。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實行鹽業專賣。政府對此的解釋為平衡鹽價和保證加碘質量。...
引岸制是商獨占運鹽引銷區域的專賣制度,引岸制也指商人經營各類茶葉均須納稅請領茶引,並按茶引定額在劃定範圍內採購茶葉。賣茶也要在指定的地點(口岸)銷售和...
文據名。清代行銷鹽的一種憑票, 此制行於四川。四川之鹽引,行銷於貴州貴陽、安順、平越等地,雲南昭通等地,四川酉陽、石砫等各土司等處。...
鹽課是中國古代的鹽稅。鹽課始見於約公元前21世紀以後的夏朝。鹽稅的發展經過了歷朝歷代的改革。鹽課是中國歷代王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到民國時期,鹽稅收入仍是...
兩淮都轉鹽運使,鹽官名。元明均置兩淮都轉鹽運使司,清因之。總理兩淮鹽政鹽務:嚴察場灶戶丁,稽核派銷鹽引,徵收稅厘,疏銷積鹽,兼轄行鹽地方該管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