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燒傷

鹼類物質包括鉀、鈉、鈣、鎂的氫氧化物以及碳酸氫鈉、氟化物等。由於工業上的廣泛套用,因此,臨床上鹼燒傷也較為常見。一般常見致傷的鹼性藥物有苛性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和氨水等,且強鹼可使組織細胞脫水並皂化脂肪。此外,鹼離子與蛋白結合後,形成可溶性蛋白,能穿透到深部組織。如果早期處理不及時,創面可繼續擴大或加深,並引起劇痛。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lkali burn
  • 就診科室:燒傷整形科
  • 常見病因:與鹼類物質接觸
  • 常見症狀:疼痛劇烈、燒傷創面較乾燥,呈褐色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與鹼類物質接觸導致。鹼類物質包括鉀、鈉、鈣、鎂的氫氧化物以及碳酸氫鈉、氟化物等。鹼能夠吸收組織水分,使細胞脫水而壞死,並產熱加重損傷,而且能結合組織蛋白,生成鹼性變性蛋白化合物。鹼性變性蛋白化合物易於溶解,可進一步作用於正常的組織蛋白,致使病變向縱深發展;強鹼還能皂化脂肪,皂化時產生的熱量可使深層組織繼續環死,因此鹼燒傷比酸燒傷嚴重。

臨床表現

1.強鹼燒傷
鹼燒傷時,由於鹼對組織的吸水作用,是局部細胞脫水,鹼離子與組織蛋白形成鹼變性蛋白複合物,且此複合物可溶性較強,能使鹼離子進一步穿透至深部組織,引起損害。皂化脂肪組織,皂化時產生的熱,可繼續損傷深部組織,使創面加深。因此,強鹼燒傷臨床上常表現為:創面呈黏滑或肥皂樣變化,痂皮較軟,有進行性加深的趨勢,深度常在深Ⅱ度以上;疼痛劇烈;創面感染易並發創面膿毒症。
2.生石灰燒傷
生石灰即氯化鈣,遇水生成氫氧化鈣並放出大量反應熱,因此可引起皮膚的鹼燒傷和熱燒傷,相互加重。燒傷創面較乾燥,呈褐色,有疼痛感。而且在創面上往往殘存有生石灰。
3.氨水燒傷
氨水是農業上常用的肥料之一,極易揮發,具有刺激性,溶於水後生成氫氧化銨。氨水常用的濃度為18%~30%,是中等強度鹼,它與強鹼類一樣有溶脂浸潤之特點。臨床上常見的類型有:①氨水接觸皮膚或黏膜的燒傷;②氨水或氨水蒸氣引起地吸入性損傷,其併發症是下呼吸道的吸入性損傷和肺水腫,應引起重視。

檢查

同熱力燒傷部位。必要時需檢查是否伴有呼吸道吸入性損傷。

鑑別診斷

主要與酸燒傷、放射性燒傷、火燒傷相鑑別。病史有無具體接觸鹼性化學品可予以鑑別。

治療

鹼燒傷後,應立即用大量清水和/或弱酸性溶液沖洗創面,沖洗時間越長,效果越好,達10小時或無滑膩感效果尤佳,但傷後2小時始處理者效果差。如創面pH值達到7以上,也可以用0.5%~5%醋酸、3%硼酸或10%枸櫞酸中和濕敷創面,再用清水沖洗。
創面沖洗乾淨後,最好採用暴露療法,以便觀察創面的變化。深度燒傷應及早進行切痂植皮。若出先氨水蒸氣吸入性損傷時應密切觀察患者肺部情況,及時應對吸入性損傷的可能併發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