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唐代佛造像位於大律鄉境內的鳳凰山南麓,當地俗稱“大王窩”內。佛造像開鑿于山崖上,佛像前原有1處佛教寺院,名為“距樾山開元禪寺”,亦稱“朗公禪寺”,規模宏大,碑刻有十幾通,已圯毀於建國初期。據唐開元年間碑刻拓本載:鳳凰山佛像開鑿於唐代開元初年,是當地村民信仰佛教,集資施工開鑿出來的。這尊佛造像高4.2米,面如滿月,雙耳垂肩,線條流暢,雕刻精細,是唐代石刻藝術珍品。1975年,被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凰山唐代佛造像
- 地理位置:大律鄉境內的鳳凰山南麓
鳳凰山唐代佛造像位於大律鄉境內的鳳凰山南麓,當地俗稱“大王窩”內。佛造像開鑿于山崖上,佛像前原有1處佛教寺院,名為“距樾山開元禪寺”,亦稱“朗公禪寺”,規模宏大,碑刻有十幾通,已圯毀於建國初期。據唐開元年間碑刻拓本載:鳳凰山佛像開鑿於唐代開元初年,是當地村民信仰佛教,集資施工開鑿出來的。這尊佛造像高4.2米,面如滿月,雙耳垂肩,線條流暢,雕刻精細,是唐代石刻藝術珍品。1975年,被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山唐代佛造像位於大律鄉境內的鳳凰山南麓,當地俗稱“大王窩”內。佛造像開鑿于山崖上,佛像前原有1處佛教寺院,名為“距樾山開元禪寺”,亦稱“朗公禪寺”,規模宏大,碑刻有十幾通,已圯毀於建國初期。據唐開元年間碑刻拓本載:鳳...
鳳凰山石窟造像,位於鄒城東30多公里處張莊鎮鳳凰山南麓,當地民眾俗稱“大王窩”,佛造像開鑿于山崖之上。發展歷史 遠佛像前有一處佛教寺院,名為“距樾山開元禪寺”,亦稱“朗公禪寺”,規模宏大,有碑刻十幾幢,已圮毀於建國初年。據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碑刻拓本載:鳳凰山唐造像開鑿於唐代開元初年,是...
鳳凰樓 鳳凰樓坐落於鳳凰山之巔,於2009年2月2日落成,占地面積 9751平方米,由鳳凰樓、文化廣場、仿古六角亭和藝術迴廊構成。鳳凰樓共6層,高39米,以元九登高為主題,取意唐代宮燈,寓意太平盛世、國運昌盛。整座樓造型別致、風格獨特,以明亮的中華紅為主色調,將雕塑藝術和建築藝術有機結合。仰望鳳凰樓,...
鳳凰山是一座歷史名山,保存著眾多的文物古蹟。山陽有大王窩石窟像、唐代的開元寺、唐、金重修的造像石碑、聖水池。東麓有明魯王墓。山陰有自然造化而成的三關洞,洞內有怪石。洞壁有鳥類、昆蟲等動物化石及漢墓群。山形特徵 鳳凰山山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楊山寨...
二郎山東峰,突起的峰頂,延伸出一小段山樑,緩緩東北行,而達玉泉水。細細觀賞,即可發現峰頂恰似巨象的頭部,山樑酷似象鼻,直延山下,如大象酣飲玉泉。遊人立於鳳凰山腰碧霞祠處,東南而望,即可發現這一奇特秀麗的地貌奇觀,因此歷史上也稱二郎山(以道教名)東峰為“玉象山”(以佛教名)。旅遊信息 門票 門票...
淨業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北麓鳳凰山,距西安市約35公里,是國務院確定的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淨業寺始建於隋末。唐初,道宣律師由豐德寺來此潛心著述。道宣從隋末高僧智首受具足戒,鑽研律部。後來又襄助玄奘翻譯佛典,得以吸收玄奘譯傳的新義,用大乘教義解釋《四分律》,創立了中國佛教中以研習與傳持戒律...
大王窩石窟像,山東鄒城鳳凰山 魯南高峰鳳凰山古名巨岳,山前有石窟,名大王窩,窟里有石像,高一丈二尺,據史籍載系唐代石刻 鳳凰山唐代佛造像位於大律鄉境內的鳳凰山南麓,當地俗稱“大王窩”內。山東鄒城鳳凰山 魯南高峰鳳凰山古名巨岳,山前有石窟,名大王窩,窟里有石像,高一丈二尺,據史籍載系唐代石刻。
華岩洞石窟造像位於東平縣梯門鄉西溝流村西北鳳凰山之陽,是山東地區較為有名的一處佛教造像石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華岩洞石窟佛教造像最高者1.8米,最小者僅10餘厘米;據考證,該石窟造像無年代題記,但根據造像內容和雕刻風格,應為唐代晚期造像。其中,十王像在北方地區僅在陝北地區有一處,但形華岩...
南山松柏,位於莆田市區西南隅,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占地面積是873平方米,景區全天開放。南山,別稱“莆山”、“鳳凰山”,是莆田文化的發祥地和宗教聖地。這裡的千年寶剎南山廣化寺規整莊嚴、氣勢恢宏,系全國重點寺院,福建十佳風景區之一,在福建四大禪林中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福建佛學院就掛靠其間。該寺...
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東明禪師創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千尊而得名,後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又為區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千佛庵分上、下兩院,建築面積為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寶殿、...
第六節 鳳凰山唐代佛造像 第七節 萬章墓 第八節 黃山十八羅漢洞造像 第九節 重興塔 第十節 金烏林答將軍墓 第十一節 明魯王朱檀墓(荒王陵)第十二節 孔孟誕生聖地碑 第十三節 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碑 第十四節 鄒城市烈士陵園紀念碑 第九編 古地名考與地名故事 第一章 邾國、鄒國、陬、鄒之名稱考 第一節...
靈泉寺,位於山東省東平縣梯門鎮西溝流村北鳳凰山之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占地8000餘平方米,周圍群山環抱,巉(chan)岩突兀,柏翠楓虬(qiu),幽靜雅致,據光緒年間《東平州志》記載,靈泉禪寺始建於唐代,原建築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鐘鼓樓、旗架及僧房等。靈泉寺,現僅存大雄寶殿3間,坐...
五代時,杭州城南鳳凰山東麓一帶曾是吳越國治“西府”所在。據《吳越備史》載,後梁貞明二年(916年,錢繆迎明州阿育王寺舍利而建塔于山,稱南塔寺,不久毀於火災。乾德三年(96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重建,改名梵天寺。並造《大藏經》5418卷藏於寺,碧紙銀書,至佛號則以金書,牙籤雲軸,製作壯嚴。時有月廊...
早期為北魏時期,造像面型方圓,面頰豐滿,深目直鼻,具有古印度犍陀羅的藝術風格。其中老城鎮全巷子和店子鄉呂家峴子長崇寺出土的兩尊石像曾被運往日本、美國等國家展出,是佛教造像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太莪鄉東安盤村鳳凰山出土的釋迦佛像尤為精美。中期為唐宋(金)時期,均為單體圓雕造像,唐代造像面相豐滿...
《陝西旬邑馬家河唐代石窟初步調查與研究》,6000字,《文物》2019年第2期,第63~75頁。C刊 《杭州淨慈寺後慧日峰佛教摩崖窟龕造像》,8000字,《文博》2019年第2期,第19~26頁。《杭州將台山南觀音洞造像調查記略》,15000字,《石窟寺研究》2019年第9輯,第24~39頁。《杭州鳳凰山勝果寺摩崖龕像》,《...
鳳凰山古寺院遺址 在靜港濕地北防口村北面鳳凰山東麓,半山腰上,此地俗稱三堰坪,海拔約計300 米,遺址處場地開闊平坦,前有巨石圍繞,似民宅照壁。後靠鳳凰山主峰,可謂風水寶地。相傳該寺建於唐代。後廢,現有古寺殘牆、和尚坐禪石遺址、石臼等遺物。和尚坐禪石遺址旁有“萬曆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曰,冶里村仲善...
郭忠福在鳳凰山下落足之後,在楊長者家所賺的一點工錢,很快就用完了。母子倆相依為命,仍然靠替人幹活,上山拾柴,換著油鹽米過日。有一天,忠福和一班小孩上鳳山拾柴去。發現有一株大樹很高,上面有許多枯枝,忠福便對同伴說:“我要爬到大樹上,折下那些枯枝。”幾個頑皮的孩子見大樹很高,又沒有枝丫,不...
但佛窟中出現的是神化的飛天伎樂,而這裡卻是富有民間吉慶意義的鳳凰和祥雲。在圖案的結構上,也是承襲了中國民族形式富麗多彩的優良傳統。雖然雕刻手法有些綿軟,造型也不夠明快,但如從裝飾性雕刻藝術來評價,仍不失為優秀的製作。【二】明代石窟雕像 明代的石窟雕刻,就所知者,雖敦煌莫高窟,永靖炳靈寺、張掖...
蓋平山摩崖石造像 北朝 萊州市柞村鎮東朱宋村 230 4 唐山摩崖造像 隋、唐 沂源縣東里鎮 231 5 蔡家鎮經幢 唐 萊蕪市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蔡家鎮村 232 6 鳳凰山石窟造像 唐 鄒城市張莊鎮聖水池村 233 7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 唐 曲阜市小雪鎮武家村 234 8 唐代石雕群 唐 滕州市柴胡店鎮老君院村 235 ...
另金谷岩洞北壁現存宋明時期摩崖造像30尊,均為佛教人物造像。(從年代看,唐代1塊,北宋15塊,南宋17塊,元代2塊,明代81塊,清代75塊,民國24塊,建國後1塊,年代不詳的有102塊)。最早的是唐人孟郊題刻,最晚的刻於1954年,跨時1100餘年,基本上包括了唐代以來的各種代表性書體。作者 浮山摩崖石刻作者有唐代...
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於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飛龍洞 玉皇山海拔237米,巍然矗立在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它與東側的鳳凰山岡巒相連,勢若飛龍舞鳳,故晉代郭璞有詩云:“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唐”...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 道信二十六歲,在蘄州府城東鳳凰山建正覺寺,新蔡縣(黃梅縣前名)破額山建幽居寺、東禪寺、西禪寺(西永福寺)、武穴大金幽棲寺、大冶(今黃石市南郊)廣法寺。公元606年(大業二年)道信二十七歲,三祖歸皖,道信回侍,三祖傳付衣缽道信為四祖,立化於皖公山岫樹下。公元608年(大業四...
雲門山石龕造像是山東地區現存為數不多的唐代以前佛教造像之一,因歷史久遠、窟大,造像精美被各方人士所讚賞。雲門山造像共有5個石龕,石刻造像272尊,有題記者可追溯至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自西向東排列,第一、二龕均開鑿北齊至隋代,位於雲門洞的西邊;第三、四、五龕開鑿於盛唐時期,位於雲門洞的上方。...
西峰因唐代名詩人秦系在此隱居,故稱高士峰,或稱西台。頂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稱石佛山。石佛為五代陳洪進所倡刻,高4.5米,寬1.5米,袒胸盤坐於蓮座上,衣紋流暢對稱,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築石亭,以保護石像,全系石構,硬山式屋頂,面闊進深,均具一間,呈方形。東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輔貶謫隸泉,寄跡...
上虞豐惠廟後山唐代紀年墓 嵊州剡山漢墓 嵊州何家村羅柱岙東漢墓 嵊州下方山墓群 嵊州缸窯山墓群 嵊州大塘嶺墓群 嵊州城隍山古墓群 嵊州荷花坪艇北路六朝墓 嵊州剡山晉墓 嵊州雅致村嶺角嶺六朝、隋代墓群 嵊州西山樓村磚窯廠六朝墓 嵊州石璜鎮苔苔山漢六朝墓群 嵊州三江街道蓮塘村磚窯廠晉墓 新昌鳳凰村東漢...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雲霧飛繞,因以名景。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全面開發,後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雲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雲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設於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潮州知軍州事王漢見其“山之形勝萬態”。於是斬荊棘,興土木,開路徑,建荔枝亭、鳳凰亭、初陽亭、西暉亭,辟獨秀峰、初陽頂、望賢石,顯石崗諸景。歷代又不斷修葺並於岩石之上摩刻詩詞記事,使金山成為遊覽勝地。鳳凰時雨 鳳凰台位於...
大坪奇觀勝景,相傳唐朝貞觀年間,韓愈被貶於潮州任刺史,時與廣濟和尚常有來往,關係甚密,有為民除害造福的意圖。遂商議合力在洪水泛濫、鱷魚出沒傷人的惡溪上(即韓江),建一座石橋,橫跨東西兩岸,以利交通。兩人商定分段而建,廣濟和尚建西段,韓愈建東段,廣濟和尚於桑浦山處取石料,而韓愈取石於鳳凰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