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常青(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常青,男,北京大學考古系學士與碩士,美國堪薩斯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主修中國石窟寺藝術。曾在龍門石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1999年來到美國研究、學習與定居。曾在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美國國家美術館作高級訪問學者,研究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佛教藝術品。後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作博士後研究,在北卡大學亞克蘭藝術博物館、佛羅里達州瑞格林藝術博物館擔任亞洲藝術策展人。2010年以後,在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任博士後講師、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任客座教授,講授亞洲與中國藝術史,並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亞州藝術博物館擔任研究策展人。自2018年起在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15種專著、100餘篇中英文研究論文,主要研究中國佛教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青(Chang Qing)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陝西省西安市
  •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26日
  • 畢業院校: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系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佛教美術史;海外收藏中國藝術;博物館策展
  • 主講課程:現藏海外的中國美術品研究;亞洲藝術史;傳統與革新:四至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史;中國佛教藝術:中國、印度、西藏傳統的交融;美國收藏的中國藝術;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性藝術;亞洲佛教藝術:信仰、形式與互動。
  • 職稱:教授
學習經歷,學術經歷,工作經歷,學術成果,策劃展覽,

學習經歷

2001~2005年,博士,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系。
1985~1987年,碩士,北京大學考古系。
1981~1985年,學士,北京大學考古系。

學術經歷

2005~2006年,博士後,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2001年,資深訪問學者[Senior Research Fellow],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1999~2001年,資深訪問學者[Senior Research Fellow],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
1991年9、10月,訪問學者,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
主持科研項目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佛教雕塑史研究”,項目編號:20JZD042。

工作經歷

2018年起,任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2018年:研究策展人,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Dallas, TX,USA
2011-2015年:客座教授,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t. Louis,Saint Louis,MO,USA
講授課目:“亞洲藝術史”、“傳統與革新:四至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史”、“中國佛教藝術:中國、印度、西藏傳統的交融”、“美國收藏的中國藝術”。
2010-2011年: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博士後講師[Postdoctoral Teaching Fellow, 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O]
講授課目:“亞洲藝術史”、“傳統與革新:四至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史”、“獨立學習與研究:中國佛教圖像與文獻”、“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性藝術”、“亞洲佛教藝術:信仰、形式與互動”。
2008 – 2010年:亞洲藝術策展人,The Ringling Museum of Art, Sarasota, Florida,USA
2006-2008年:亞洲藝術策展人,Ackland Art Museu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USA
2005-2006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 Fellow,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
2002-2005:教學研究助理,Art History Departmen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USA
2001年1月至5月:資深訪問學者[Senior Research Fellow],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1999-2001年:資深訪問學者[Senior Research Fellow],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95-1999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鳳凰衛視佛教文化信息中心佛教藝術資料庫指導員。
1990-1995:助理研究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7-1990年:助理館員,龍門石窟研究所,河南省洛陽市。

學術成果

專著
《龍門石窟雕刻粹編——佛》10萬字,合著第一作者,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9月。
《龍門石窟研究》25萬字,與北京大學閻文儒教授合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5年8月。
《沙海佛光——敦煌莫高窟漫筆》12萬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1996年12月第二次印刷。2012年再版。
《佛祖真容——中國石窟寺探密》14萬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1996年12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古塔的藝術歷程》16萬字,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8月。
《彬縣大佛寺造像藝術》32萬字,北京:現代出版社,1998年9月。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10萬字,合著,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9年。
《崖洞裡的靈光——中國石窟寺的奧秘》,20萬字,合著第一作者,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香港:中天出版,1999 年。
《石窟寺史話》11萬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台灣:國家出版社,2004年再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再版。
The Art of Asia: History, Meaning, and Styles [亞洲藝術:歷史、含義與風格],30萬字,英文,Dubuque, IA: Kendall HuntPublishing, 2015.
《金石之軀寓慈悲——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中國佛教雕塑》,二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39萬字。
《物華舊影:1910~1911年佛利爾鏡頭裡的中國文化史跡》,16萬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
《長安與洛陽:五至九世紀兩京佛教藝術研究》,60萬字,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西湖佛跡:杭州佛教石窟造像調查與研究》,40萬字,北京:中國書店,2020年。
《中國石窟簡史》,15萬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
《彬縣大佛寺:唐代佛教石窟的考古學報告與研究》,30萬字,台北: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2022年。
《國寶流失百年祭》,與黃山合著,20萬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年。
《中國石窟藝術精講》,20萬字,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22年。
《大漠明珠:敦煌莫高窟》,15萬字,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
《浮屠高聳:中國古塔》,15萬字,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
《莊嚴佛國:中國石窟》,15萬字,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
中文學術期刊論文
《秦文化淵源初探》 11000字,《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88年1期。
《龍門藥方洞的初創與續鑿年代》 8,000字,《敦煌研究》1989年1期。C刊
《北魏皇興造像考》 8000字,《文博》1989年4期。
《龍門石窟“北市彩帛行淨土堂”》 8000字,《文物》1991年第8期,第66~73頁。C刊
《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長安佛教與絲綢之路上的石窟遺蹟》 9000字,《文博》1992年2期。
《陝西麟遊慈善寺石窟的初步調查》 8000字,《考古》1992年10期。B刊
《炳靈寺169窟塑像與壁畫的年代》 25000字,刊北京大學考古系編《考古學研究》(一),文物出版社,北京,1992年10月。
《印度佛教塔堂窟概述——兼談對中國石窟的影響》 9000字,《文博》1993年1期。
《龍門石窟地藏菩薩及其相關問題》 8000字,《中原文物》1993年4期。C刊
《炳靈寺169窟塑像與壁畫題材考釋》 20000字,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漢唐與邊疆考古研究》(一),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
《北朝石窟神王雕刻述略》 15000字,《考古》1994年12期。B刊
《陝西麟遊縣麟溪橋佛教摩崖造像》 9000字,《考古》1995年第10期,第902~908頁。B刊
《杭州慈雲嶺資賢寺摩崖龕像》 7500字,《文物》1995年第10期,第70~79頁。C刊
《陝西麟遊縣東川寺、白家河、石鼓峽的佛教遺蹟》 8000字,《考古》1996年1期。B刊
《記榆林發現的劉宋金銅佛像》 4000字,《文物》1995年1期。C刊
《西安臥龍寺沿革考略》 10000字,《文博》1996年2期。
《龍門石窟北朝晚期龕像淺析》 20000字,刊於《龍門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北京,1996年5月。
《陝西麟遊縣慈善寺南崖佛龕與“敬福經”的調查》 10000字,《考古》1997年1期。B刊
《初唐寶冠佛像的定名問題——與呂建福先生〈中國密教史〉商榷》, 10000字,《佛學研究》第6期,1997年。
《彬縣大佛寺石窟所見正史人物題記》 9000字,《文博》1997年第6期。
《洛陽龍門石窟與長安佛教的關係》 10000字,《佛學研究》第7期,1998年。
《略論唐代長安佛教造像藝術樣式》,《’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0~219頁。
《龍門初唐密教雕刻試論》 29000字,《考古學報》2001年第3期,第335~360頁。A刊
《唐代長安佛教藝術樣式及其淵源》,常越編《寶相莊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129~145頁。
《淺談石窟考古斷代方法與樣式研究――<慈善寺與麟溪橋>讀後》,《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5期,15000字,第65~75頁。C刊
《對弗利爾美術館藏品中的中國佛教雕像的新認識》,簡•斯圖爾特、常青著,陳文捷譯,《敦煌研究》2004年第6期,第51~55頁。C刊
《從飛來峰看十世紀以後中國佛教與藝術的轉型》,30000字,《燕京學報》2006年新21期, 第189~226頁。
《杭州飛來峰第28號龕禪宗祖師像考述》,12000字,《藝術史研究》2006年第8輯,第483~500頁。C刊
《杭州飛來峰楊璉真伽像龕及其在元明時期的命運》,30,000字,《燕京學報》2008年新25期,第179~210頁。
《杭州飛來峰“西遊記圖”與“白馬馱經圖”浮雕再探討》,12000字,《藝術史研究》2009年第11輯,第329~343頁。C刊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藏傳金銅佛母像及其圖像淵源》,5000字,刊於南京博物院編《走近佛前——南京博物院藏佛教藝術精品》,揚州:廣陵書社,2010年,第30~33頁。
《關於北美收藏的山西寺院壁畫的研究與問題》,30000字,《藝術史研究》2011年第13輯,第333~367頁。C刊
《20世紀東漢與魏晉佛教考古研究》,10000字,《石窟寺研究》2011年第2輯,第53~64頁。
《十八羅漢與五百羅漢:羅漢造像的中國化》,25000字,刊於《徐苹芳先生紀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60~384頁。
《杭州飛來峰五百羅漢像及其有關問題》,10000字,《東方博物》2012年第42期,第50~59頁。
《20世紀南北朝佛教考古研究》,20000字,《石窟寺研究》2012年第3輯,第287~314頁。
《福清市瑞岩山布袋和尚像之信仰與圖相源流》,10000字,《福建文博》2014年第4期。
《二十世紀藏傳佛教考古研究述評》,15000字,刊於謝繼勝、羅文華、石岩剛主編《漢藏佛教美術研究——第四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12頁。
《二十世紀隋唐佛教考古研究》,15000字,《藝術史研究》第16輯,2014年,第69~96頁。C刊
《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解難與理想的化身》,6500字,《美成在久Orientations》2015年3月,總第4期,第40~53頁。
《陝西麟遊青蓮山寺摩崖造像調查》,10000字,《文博》2015年第2期,第19~27頁。
《本土化的信仰與圖相:飛來峰第68龕的布袋彌勒與十八羅漢造像》,刊於浙江省博物館編《中國古代佛塔地宮文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書店,2015年,第34~59頁。
《杭州玉皇山天龍寺佛教摩崖造像》,《文博》2016年第1期,第29~37頁。《陝西麟遊縣喇嘛帽山千佛院佛教造像調查》,《考古與文物》2016年第3期,第34~46頁。C刊
《蔡家河與喇嘛帽山千佛院——陝西麟遊的兩處佛教窟龕造像調查》,《石窟寺研究》2016年第6輯,第20~47頁。
《杭州寶石山佛教摩崖造像的初步調查》,《東方博物》第59輯,2016年8月,第44~57頁。
《二十世紀宋元佛教考古研究》,15000字,《藝術史研究》第18輯,2017年,第355~385頁。C刊
《杭州石屋洞造像調查與資料輯錄》,30000字,《石窟寺研究》2017年第7輯,第36~85頁。
《探尋與研究:佛利爾美術館藏龍門雕像溯源》,《美成在久Orientations》2017年7月總第18期,第52~69頁。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龍門雕像再研究》,《美成在久Orientations》2017年7月總第18期,第70~81頁。
《杭州開寶仁王寺摩崖龕像的雕造年代與題材》,10000字,刊於浙江省博物館編:《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書店,2017年,第203~216頁。
《龍門隋代和唐代貞觀期龕像及其保守與多樣風格》,20000字,《石窟寺研究》2018年第8輯,第130~165頁。
《杭州煙霞洞佛教造像調查與資料輯錄》,《藝術史研究》,30000字,第十九輯,2017年,第207~265頁。C刊
《唐長安城大安國寺遺址出土密教造像芻議》,20000字,刊於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理論與藝術史學刊》第二輯,2018年12月,第147~188頁。
《西魏長安佛教藝術與絲綢之路上的石窟遺蹟》,13000字,《美術研究》2019年第1期,第83~99頁。C刊
《陝西旬邑馬家河唐代石窟初步調查與研究》,6000字,《文物》2019年第2期,第63~75頁。C刊
《杭州淨慈寺後慧日峰佛教摩崖窟龕造像》,8000字,《文博》2019年第2期,第19~26頁。
《杭州將台山南觀音洞造像調查記略》,15000字,《石窟寺研究》2019年第9輯,第24~39頁。
《杭州鳳凰山勝果寺摩崖龕像》,《敦煌研究》2019年第4期,11000字,第38~48頁。C刊
《圖像與真偽: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伯納碑再思考》,25000字,《藝術史研究》第二十輯,2018年,第163~212頁。C刊
《唐長安城大安國寺遺址出土密教造像再研究》,15000字,《故宮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10期,第4~19頁。C刊
《唐代長安、洛陽寺院與敦煌莫高窟壁畫札記》,18000字,刊於《藝術研究通迅》第一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25~55頁。
《論隋代造像的創新性和保守性》,《美術觀察》2020年第3期。B刊
《試論北魏關中地區佛教造像的地方風格》,《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3期,第31~46頁。C刊
《北魏平城佛教藝術與後秦長安的關係》,《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8期,第4~24頁。C刊
《再論杭州飛來峰<西遊記圖>浮雕的意義——兼談歷史文獻與文物研究的關係》,《石窟寺究研》2020年第10輯。
《宋代高僧思淨與杭州寶石山大石佛院造像遺蹟研究》,《文博學刊》2020年第3期,第69~78頁。
《杭州佛教造像分期與時代風格》,《藝術史研究》第22輯,2020年。C刊
《杭州南高峰無門洞羅漢像調查》,《文博》2020年第2期,第21~26頁。
《杭州棲霞嶺黃龍洞與慧開半身像》,《杭州文博》2020年第23輯,第13~19頁。
《北周長安佛教藝術模式及其源流》,《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020年刊,第1~94頁。A刊
《炳靈寺第169窟西秦塑像與壁畫風格淵源》,《美術觀察》2021年第1期,總第305期,第43~51頁。B刊
《成都萬佛寺藥師佛像與南北朝藥師佛信仰》,《故宮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7期,總第231期,第4~23頁。C刊
《彬縣大佛寺中的歷史名人題刻》,《石窟寺研究》2021年第11輯,第255~277頁。
《杭州柄霞嶺紫雲洞造像龕調查與輯錄》,《杭州文博》2021年第24輯,第2~6頁。
《杭州西湖滿覺隴佛教造像調查》,與潘高升合著,《東方博物》2021年第76期,第68~73頁。
《陝西宜君花石崖北魏石窟調查記》,《故宮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5期,總第241期,第44~61頁。C刊
《洛陽北魏晚期窟龕藝術模式及其流布》,《藝術史研究通訊》2022年第二輯,第3~58頁。
《唐代龍門模式試析》,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宿白紀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75~122頁。
《山西祁縣子洪聖覺寺北朝石窟的調查與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23年第3期。C刊
《雲岡石窟第6窟佛傳故事雕刻再研究》,《美術研究》2023年第2期。C刊
英文學術期刊和論文集論文
2021年, “House of the Tibetan Gods at Feilaifeng (Part Three): Bodhisattvas, Altruistic Salvation and Enlightenment.” China Tibetology (《中國藏學》英文版), Number 1, March 2021, pp. 100-120. B刊
2020年, “House of the Tibetan Gods at Feilaifeng (Part Two): Mothers of Buddhas, Embodiments of Buddhas’ Dharma.” China Tibetology (《中國藏學》英文版), Number 1, March 2020, pp. 103-120. B刊
2019年, “House of the Tibetan Gods at Feilaifeng (Part One): Buddhas, for the Behalf of the Mongol Ruler.” ChinaTibetology (《中國藏學》英文版), Number 1, March 2019, pp. 87-104. B刊
2019年,“Illustrating the Life of Confucius: A Cinnabar Lacquer Vase in the Crow Museum of Asian Art.” Orientations 50.4,July/August, 2019, pp. 54-59.
2014年,“Fusion of Tibetan and Han Style at Yuan Period (1271-1368) Feilaifeng” [飛來峰元代漢藏合璧藝術風格], 謝繼勝等主編:《漢藏佛教藝術研究:第四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27~346頁.
2014年,“The Portrait Image of Yang Rinchen Skyabs at Feilaifeng of Hangzhou and Its Reception in the Yuan and MingPeriods” [杭州飛來峰楊璉真伽肖像及其在元明時期的命運],刊於謝繼勝主編:《江南藏傳佛教藝術:杭州飛來峰造像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第423~460頁.
2013年,“Form and Reference of the Goryeo Painting of Rocana Assembly from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高麗時期盧舍那佛會圖的圖像與參考], Journal of Korea Art & Archaeology 7, pp.8-19.
2013 “Reading the Iconography of a Four-armed Avalokiteshvara.” Orientations 44.6, September, pp. 108-114.
2010年,“Indigenizing Deities: The Budai Maitreya and the Group of Eighteen Luohans in Niche No. 68 at Feilaifeng” [本土化的神祇:飛來峰第68號龕布袋與十八羅漢像], Southeast Review of Asian Studies 32, 2010, pp. 22-47.
2009年,“Genuine or Forged: Methods of Identifying Forgeries of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s” [真品與贗品:中國佛教贗品雕塑的鑑定方法], Ars Orientalis 36, 2009, pp. 78-109. A&HCI 期刊
2007年,“Revisiting the Longmen Sculpture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再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龍門石窟雕像], Orientations 38.1, January, pp. 81-89.
2006年,“Feilaifeng and the Flowering of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from the Tenth to Fourteenth Centuries” [飛來峰與中國十至十四世紀佛教雕塑的繁榮], Ph.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2003年,“Search and Research: The Provenance of Longmen Images in the Freer Collection” [ 搜尋與研究:佛利爾收藏的龍門石窟造像的歸位], Orientations 34.5, May, 16-25.
2002年,“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in a New Light at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對佛利爾美術館中國佛教雕塑的新認識](與Jan Stuart合著). Orientations 33.4, April, 29-37.
英文博物館館刊與展覽圖錄文章
2017年,“Picturing Authority and Elegance: Lacquered Screen” [展示權威與高雅:漆屏封]. 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Lotus Lens, 館刊,秋季.
2017年,“Picturing Buddhist Belief and Worship: A Jade Stupa Reliquary” [描繪佛教信仰與崇拜:一件玉塔]. 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Lotus Lens, 館刊,夏季.
2017年,“Savior of the Earth: Boar-Headed Varaha of Hinduism” [ 地球的救助者:印度教的熊首筏羅訶]. 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Lotus Lens, 館刊,冬季.
2016年,“Compassion, Reverence, and Filial Piety: A Pair of Stone Vases” [慈悲、尊敬與孝道:一對石雕花瓶供具]. 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Lotus Lens, 館刊,秋季.
2016年,“Legends, Miracles, Morality, and Wisdom: Cinnabar Lacquer Vase” [傳說、聖跡、道德、智慧:漆瓶圖像]. 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Lotus Lens, 館刊,秋季.
2016年,“Indian Influence and Chinese Creation: Buddhist Sculptures from the Northern Dynasties, Fifth-Sixth Century” [印度的影響與中國的創作:五至六世紀北朝佛教雕塑], Northern Dynasties: Early Buddhist Sculptures, ca. 386-577 CE. 展覽圖錄. New York: Throckmorton Fine Art.
2014年,“White Marble Buddhist Deities of Sixth through Eighth Century China” [六至八世紀中國白石佛教造像], in Celestial Deities: Early Buddhist Sculptures ca. 500-1100 CE. 展覽圖錄. New York: Throckmorton Fine Art, pp. 9-21.
2011年,“Guanyin and the Welfare of Sentient Beings: Images from the Medieval Period of China” [觀音及其對眾生的福祉:中國中古時期的造像], in Guanyin: The Art of Compassion (New York: Throckmorton Fine Art, 2011), 展覽圖錄,pp. 10-21.
2009年,“Tang (618-907) Style Images from Chang’an: Content and Sources” [唐代長安風格造像:內容與源淵], Faces of Eternity: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展覽圖錄. New York: Throckmorton Fine Art, pp. 19-32.
2008年,“Fragment of Relief With Guardian Figure” [力士殘像], “Statue of Bodhisattva”[菩薩像], and“Buddhist Stele”[佛教造像碑], In Leo Swergold and Eileen Hsu, eds., Treasures Rediscovered: Chinese Stone Sculpture from the Sackler Collection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Miriam and Ira D. Wallach Art Gallery, 48-49, 60-63, 66-68. 展覽圖錄.
2008年,Entries on “Gallery 12/The Yager Gallery/Asian Art”, “Gallery 13/South Asian Art”, “Spirit of the Brush: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kland Art Museum, ed., Ackland Newsletter.
其他信息
另有中英文普及性文章和博物館圖錄文章共38篇、主編圖書三部、翻譯文章一篇、撰寫電視片解說詞11集。

策劃展覽

“Visualizing Afterlife, Paradise, and Earthly Spheres in Chinese Art”[中國藝術中的想像來世、天堂與人間], 2017年3月,TheCrow Museum of Asian Art, Dallas, TX, USA
“Sculpting Nature: Jade from the Collection”[雕刻自然:館藏玉器展], 2017年3月,The Crow Museum of Asian Art, Dallas,TX, USA
“Hindu and Buddhist Art from Southeast Asia”[東南亞印度教與佛教藝術], 20件展品,2016年8月,The Crow Museum ofAsian Art, Dallas, TX, USA
“Splendid Treasures of the Turkmen Tribes of Central Asia”[中亞土庫曼部落豪華的珍寶], 2010年4月24日到7月18日,theRingling Museum of Art, Sarasota, FL, USA
“Paths to the Paradise: The World of Buddhist Image”[天堂之路:佛教造像的世界], 2009年8月22日至11月7日,theRingling Museum of Art, Sarasota, FL, USA
“Treasures Rediscovered: Chinese Stone Sculpture from the Sackler Collections atColumbia University”[珍寶再現:哥倫比亞大學賽克勒收藏的中國石雕], 2009年2月21日至4月19日,the Ringling Museum ofArt, Sarasota, FL, USA
“Spirit of the Brush: Chinese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Ceramics”[筆之魂:中國書法、繪畫與瓷器], 2007年9月至11月,The Ackland Art Museu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 USA
“Religious Art in South Asia, 2nd - 19th Century”[二至十九世紀的南亞宗教藝術], 2007年3月起,為常設展覽,The AcklandArt Museu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 USA
“East Asian and Buddhist Art, 3000 BCE - 20th Century” [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二十世紀的東亞藝術與佛教藝術], 71件展品,2006年12月起,為常設展覽,The Ackland Art Museu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 USA
1998年,“佛陀的足跡: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年展”,北京,中國畫院。
1993年,“龍門佛像的歸來”,主要展出陳哲敬的龍門藏品,河南省洛陽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