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鎮(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下轄鎮)

高陂鎮(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陂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位於大埔縣南部,人口50026人(2017年),地處韓江中游,是大埔縣地域面積最大的鎮(2003年和2004年鄉鎮合併,古埜鎮和平原鎮先後併入高陂鎮),也是廣東省確定的首批重點建設中心鎮和陶瓷專業鎮。與湖寮鎮、百侯鎮、楓朗鎮、饒平縣九村鎮、光德鎮、桃源鎮、豐順縣潭江鎮、洲瑞鎮、銀江鎮、大麻鎮相接壤,全鎮總面積308.91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35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鎮政府駐地石壁潭,距縣城直線18公里,公路里程49公里。至2000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氣溫為23℃,最低氣溫-4℃,平均日照數1720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陂鎮
  • 外文名稱:GaoBe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電話區號:0753
  • 地理位置梅州市大埔縣
  • 面積:308.9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002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粵M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交通狀況,經濟狀況,社會事業,風景名勝,領導班子,

建制沿革

明、清《大埔縣誌》載:明嘉靖以前,有一水源遠至20餘里,源自白芒畲(今桃源鎮與豐順縣邊境),經桃源流至九龍灣入韓江,溉田200多畝。其水源高處築陂圳叫高陂,受這高陂水灌溉田的村寨就叫高陂村。民國《大埔縣誌》載:高陂圩在韓江東岸,老圩原在高陂寨(今高陂中學校舍旁),清乾隆三十年移此,初稱烏槎圩,惟各鄉出入市者因習慣多呼舊名,故仍稱高陂(國語:gāobēi,以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客家話梅州聲:gāubī,大埔聲:gōubī)。民國時期設高陂區署,建國後設區人民政府管轄十三鄉,1958年撤區政府改為公社,1981年撤公社改為高陂鎮和高陂區,1985年鎮區合併為高陂鎮,2003年和2004年原古埜鎮、平原鎮先後併入高陂鎮至今。

行政區劃

轄:高陂社區、平原村、古埜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古東村、坪溪村、銀灘村、黨溪村、九龍村、培美村、三洲村、赤坑村、三崗村、北坑村、五家輋村、岩霞村、逆流村、福員村、代富村、陂村村、陂寨村、稼社村、陶溪村、堯溪村、赤山村、烏槎村、黃塘村、羅基村、黃泥凹村、黃坑村、渡頭村、紅星村、桃花村、大塘壩村。

人口民族

全鎮共有人口50026人(2017年)。屬漢族客家人,通講客家話。
大埔縣高陂鎮是大埔最早的陶瓷產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產,高陂位於各鄉鎮水陸交通中心,是全縣陶瓷產品的集散地。該鎮陶瓷從業人員有1.3萬多人,陶瓷產值達5.04億元,產品種類及花色品種有5200多個,80%出口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陂素有“陶瓷之鄉”、“白玉城”美稱,更有“小瓷都”之譽。
青青的山,綠綠的水,藍藍的天;這裡是李光耀田家炳的祖籍地,這裡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水陸交通順暢;這裡就是韓江古鎮,中國瓷都--廣東高陂鎮。

交通狀況

高陂鎮交通運輸網發達,陸路可直達縣城、梅州、豐順潭江,水路可直達出海口。(高)陂湖(寮)公路49公里,1958年開通,1996年進行擴
寬改造,1997年鋪築水泥路面;1960年開通(高)陂光(德)公路16公里,1997年擴寬改造,1998年鋪築水泥路面;1976年開通(高)陂桃(源)公路16公里,1999年擴寬改造,2000年鋪築水泥路面;(高)陂梅(州)公路,1994年動工,並在韓江架設一座高陂田家炳韓江大橋,1996年10月竣工通車,1999年鋪築水泥路面;1964年開通(高)陂三(河)公路至宋公段,1998年擴寬改造,1999年鋪築水泥路面,2000年開道了(高)陂潭(江)公路18公里。1994年開通了陂寨至桃花、羅基至黃泥凹、渡頭至黃坑三條行政村公路,總長21公里,實現全鎮村村通公路目標。韓江河上有二個碼頭,一個設在羅基白門前港務碼頭、一個設 在沿江二路貨運碼頭。
高速公路發展
大(埔)豐(順)(五)華高速公路全長約130公里,沿途設定互通大埔縣高陂互通、豐順縣潭江互通、留隍互通、豐良互通、北斗互通接汕梅高速,湯西互通、郭田互通、河東互通、終點於五華縣橫陂互通共9個互通出入口。
大豐華高速公路豐順至五華段的工程路線全長51.68km,預計投資約65億元,沿線擬設定北斗樞紐互通、湯西互通、郭田互通、聯嶺互通、華閣樞紐互通等5座互通立交。
大豐華高速公路豐順至大埔(高陂)段工程路線全長77.49km,預計投資約131億元,沿線擬設定豐良互通、留隍互通、潭江互通、高陂樞紐互通等4座互通立交是屬於中期工程建設。
本工程是加快珠江三角洲與海峽西岸區域經濟聯動,進一步加強區域經濟對接的需要。本工程建成後,將構建豐順、五華、大埔縣等原蘇區縣間便捷通道,對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條件,加快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發展,構築區域旅遊快速交通網,充分發揮旅遊經濟帶動作用,改善交通條件,服務沿線居民出行等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經濟狀況

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甘薯、木薯等。1979年,全鎮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6萬畝,總產386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 1125萬元,年人均收入58.2元。1990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2萬畝,總產量達499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6151.4萬元,年人均收入581元。1994年農村社會經濟總收入登上億元台階,2000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8萬畝,總產量715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2.24億元,農村年人均收入3675元。

社會事業

大埔縣高陂中學、古埜中學、家炳第二中學、平原中學(家炳第十中學)、高陂鎮中心國小、古田國小、赤坑國小、三洲國小、培美國小、埔田國小(古埜田家炳國小)、坪溪國小、古東國小(新生國小)、石寶國小、九龍國小、黨溪國小、玉瑚國小、中心幼稚園、浩煒國小、黃坑國小、渡頭國小、黃泥凹國小、羅基國小、赤山國小、堯溪國小、陶溪國小、稼社國小、陂村國小、代富國小、桃花國小、大塘壩國小、紅星國小、平原國小、五家輋國小、岩霞國小、逆流國小、福員國小。

風景名勝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簡介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於高陂鎮黨溪村唐溪自然村,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經商發跡後,於1884年至1885年間回鄉建造的,該屋坐西北向東南,屬土木結構,一廳四間,俗稱“下山虎”。
李光耀李光耀
田家炳舊居拱辰樓簡介
田家炳舊居拱辰樓位於韓江中游西岸的高陂鎮銀灘村,拱辰樓坐南向北,為磚瓦桁梁結構,上廳為樓,下廳為屋,總共5廳8間,外門樓面向東方,屋前有一條小溪流過,人稱腰帶水。

領導班子

羅振康(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人選):主持鎮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黃海軍(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丘偉彬(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政法、綜治、信訪維穩、計畫生育、衛生、藥品和食品安全監督工作;兼綜治辦主任,社工委主任。
沈俊亮(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公路、交通、港監、航道、海事、郵政、電信、企業、質監、安全生產工作。
楊友旋(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財務、村務公開、教育工作。
孔麗娟(黨委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幹部、科技信息工作。
張桂超(黨委宣傳委員):分管宣傳、文化、旅遊、宗教、體育、廣播電視、精神文明建設、統戰、僑務工作。
吳千捷(黨委委員):分管農村農業、統計、經管、農機、畜牧、生豬管理、招商引資、陶瓷、新農村建設工作,負責聯繫工業園。
張秋麗(黨委委員):分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村醫保、婦聯工作。
黃新軍(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分管人武、民兵、鎮應急分隊、輕舟分隊、林業工作。
曾春生(黨委委員):分管工會、共青團工作;兼渡頭村支部書記。
江思峰(黨委委員):分管城建、國土、房管、環保愛衛工作。
楊培彬(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分管公安、消防工作。
郭力義(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分管黨政辦、保密、檔案、督查、績效考核、機關作風評議、機關事務、後勤保障,接待接訪,政務公開工作。
黃均緒(黨委委員人選):分管民政、殘聯、老區、扶貧“雙到”工作。
連德海(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依法治鎮工作。
蔣華然(副鎮長):分管財政、金融、經信、物價、稅務、工商工作;兼財政所所長。
何榮朋(副鎮長):分管水利、水電、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供電、氣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