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高質量推進信用河南建設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實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2022〕32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高質量推進信用河南建設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3日
檔案全文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關於信用河南建設工作部署,加快構建適應我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為實現“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提供信用支撐,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錨定“兩個確保”,服務“十大戰略”,堅持“依法規範、系統推進,政府牽引、社會共建,協同監管、創新治理,示範帶動、拓展套用,最佳化服務、惠民便企”,開展十大重點領域信用提升行動,實施五項信用基礎支撐強化工程,全面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用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為實現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信用保障。
(二)建設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數據全面覆蓋、套用領域廣泛、監管有力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監管全面融入現代化治理體系,知信、用信、守信的市場規則意識和社會信用意識普遍增強。
——信用體系基礎支撐更加有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以《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為基礎的地方信用法制和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全省一體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體系全面建成,行業、地方信用平台系統套用協同更加高效,建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省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路,實現公共信用信息“應歸盡歸、全量歸集”。
——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建立。信用承諾、信用報告、信用評價、分級分類監管、失信懲戒、信用修復實現全過程閉環運行。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信用監管機制覆蓋主要領域,市場和行業信用監管精準化水平顯著提升,信用在提升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最佳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基礎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信用促進經濟循環高效暢通作用充分發揮。創新運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決制約經濟運行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更加有效,信用深度融入企業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融資信貸、生產銷售、物流運輸等生產經營活動。“信易+”場景套用更加豐富,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大幅提升,“信易貸”信用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政務失信防範和責任追究全面加強,市場主體誠信意識和履約能力明顯增強,信用在重大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全社會誠信氛圍更加濃厚。誠信普及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園區、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商圈、進鄉村、進家庭等系列活動深入開展,覆蓋政府、企業、社會、學校的誠信文化宣傳教育大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媒體宣傳影響力顯著提升,黃河文化和中原文化誠信元素得到充分挖掘,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
二、開展重點領域信用建設提升行動
(一)全面提升政務誠信水平。
1.提高政務公開質量。在嚴格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推行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全過程公開,提高政策發布解讀質量。加快“雙公示”向“十公示”制度拓展,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補償、行政獎勵和行政監督檢查等八類信息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充分發揮省政務服務中心職能作用,全面落實“一門一窗、一站一次、一網一鍵、一制一章”要求,實現省級政務服務“進一扇門、辦所有事”,提升政務服務事項辦理透明規範水平。(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2.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深化政府採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招投標、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債務、統計等領域政務誠信建設,督促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嚴格履行依法訂立的各類契約、向社會作出的承諾和會議紀要批覆檔案承諾事項,嚴禁以政府換屆、機構改革、相關責任人調整等為由“新官不理舊賬”。建立省級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受理平台,持續落實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披露和處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記錄和責任追究制度,持續開展政務誠信監測,建立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機構評價反饋機制,及時處置政府失信問題和輿情,經核實後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法院、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配合)
3.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教育,編制公務員誠信手冊,將信用知識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公務員培訓和領導幹部進修課程。依託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教育培訓。通過集中授課、專題講座、網路課堂等形式,常態化開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等違法失信警示教育,引導各級公務員牢固樹立誠信意識,積極發揮表率作用。(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監委、省發展改革委)
(二)打造一流金融信用生態。
1.打造“信易貸”融資服務品牌。按照國家構建全國統一的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網路部署,以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信易貸”)為省級節點,橫向聯通省金融服務共享、政府採購、公共資源交易、“專精特新貸”、科技金融、普惠通、應收賬款融資等行業特色平台,縱向連線市、縣級各類融資服務平台,建成上通國家、橫聯行業、下接市縣的全省一體化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體系,推動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套用水平和服務企業融資能力。從信用信息和金融機構兩個方面發力,建立規範、高效、安全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為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和供應鏈核心企業提供標準化、公益性基礎信息服務,助力金融機構提高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和風險識別能力,綜合運用公共信用信息、市場信用信息和內部信息資源創新金融產品。常態化組織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提升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占比和首貸規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牽頭,省財政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配合)
2.拓展多元化融資增信模式。構建多層級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積極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發揮中原再擔保集團的龍頭引領作用,健全市、縣級融資性擔保機構。完善政銀擔合作機制,運用公共信用信息、徵信信息降低擔保費率和反擔保要求,合理提高對科創、普惠、綠色、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重大項目建設的擔保放大倍數。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金融機構基於信用狀況合理放寬涉農資產抵(質)押物範圍,探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拓展“保險+期貨”覆蓋品種和範圍。(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配合)
3.探索信用支持重點領域金融創新。發揮供應鏈金融穩鏈補鏈強鏈作用,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以賬單、倉單、運單為核心的物流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接入供應鏈票據平台、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應收賬款確權以及票據、存單、倉單、運單等動產抵押和憑證質押等增信支持。推廣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經驗,建立農村金融顧問等服務機制,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檔率,提高農業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支持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公共信用信息、徵信信息降低風控成本,擴大“科技貸”“專精特新貸”規模,創新基於智慧財產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的“人才貸”“研發貸”等金融產品。探索建立與企業綠色生態信用相掛鈎的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引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資源向綠色生產、綠色技術、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匯聚。(責任單位: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河南銀保監局、證監局配合)
4.加強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嚴格對照註冊制改革要求,督促指導上市公司和公開發行債券企業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健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全面記錄資本市場各參與主體信用信息,加大信息公示力度並拓展部門間共享範圍。探索資本市場行政許可信用承諾制度,將承諾事項及履行情況納入信用記錄,開展證券發行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違法失信行為警示教育。加強保薦機構、承銷機構信用管理,督促會計師、律師、資信評級、資產評估等證券服務機構勤勉盡責。(責任單位:河南證監局牽頭,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司法廳配合)
5.營造良好區域金融信用環境。加強金融監管、行業運行和風險預警等信息共享,針對重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上市公司、金融科技企業等,健全重大風險信息通報、會商研判機制,確保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建立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重點高風險機構名單制管理機制,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非法集資。開展“徵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整治假借“徵信修復”“徵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行為。(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證監局、省法院)
(三)最佳化科技創新誠信環境。
1.健全科研誠信管理體系。重點圍繞科技計畫項目、創新載體、創新平台、創新實驗室、人才選聘、科技獎勵、重大人才工程等全面推行科研誠信承諾制度。加強對科研活動全過程誠信審核,對科研誠信責任主體履責情況進行核查並將其作為項目申請、科技獎勵、職稱評定的必經程式。建立科研誠信庫,將抄襲、剽竊、偽造、篡改等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科研不端行為記入科研誠信檔案,嚴厲打擊論文買賣“黑色產業鏈”,依法依規開展科研失信行為信息公示和失信懲戒,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行為建立終身追責制度。(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2.培育創新主體誠信意識。將科研誠信納入從事科研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日常教育管理內容,推動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開展誠信教育,鼓勵科研人員主動作出誠信承諾。推動“智慧島”、中試基地、雙創示範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科研院所等科創載體探索信用管理新模式,營造誠實守信的科研創新生態。(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教育廳)
3.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領域社會滿意度調查,加強調查評估結果運用。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商標搶注、盜版侵權、非正常專利申請等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對違法失信主體在評優評先、招投標和享受財政補助、貼息、擔保等方面依法依規採取限制或禁止等懲戒措施,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失信記錄並及時推送至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深入開展智慧財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工作。(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
(四)加強生產流通領域信用建設。
1.推進質量品牌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單位產品安全、質量信用檔案,加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領域信用建設。推進農產品等重要產品質量追溯,支持農業產業強鎮、特色農業基地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農產品集散、加工、展示、交易中引入信用追溯碼,充分挖掘追溯數據在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套用價值。加強中華老字號和地理標誌品牌誠信建設,打造一批市場信譽好、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商標和地理標誌品牌,擴大市場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農業農村廳)
2.加強供應鏈信用管理。依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南)和省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健全供應鏈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商務、市場監管、銀行等部門和機構之間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利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探索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加強對供應鏈信用記錄、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做好供應鏈風險管控工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
3.築牢安全生產信用防線。構建企業安全生產誠信管理體系,推進安全監管執法等信息共享共用,健全覆蓋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工程建設等重點企業的安全生產信用監管機制。堅持激勵和懲戒並重,實施信用分級分類、重點監管,助力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全面提升。(責任單位:省應急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配合)
4.深化“信用交通省”建設。圍繞“兩客一危”車輛(旅遊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危險品運輸車輛)、計程車等重點,探索建立信用動態評價制度和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常態化開展網約車、貨車超限超載等失信問題專項治理。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引導企業作出自律型信用承諾。(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5.深化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選擇冷鏈物流、危險品物流、汽車物流等條件相對成熟的領域開展信用建設試點。支持信用服務機構根據物流業特點深度開發物流信用信息,創新物流信用產品。推動大宗商品物流園區將信用機制與交付交割、結算融資、通關保稅等功能結合,向供應鏈集成服務商轉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
(五)加強就業收入分配領域信用建設。
1.加強就業領域信用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市場信用體系,完善就業軌跡、勞動仲裁、違法用工等信用記錄,健全勞動用工領域招聘求職信用互查機制,嚴厲打擊招聘欺詐、就業歧視、付費實習、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引導高校畢業生嚴守學業誠信、學術誠信、經濟誠信、就業誠信,重點治理論文抄襲、考試作弊、就業違約等校園失信行為。推動省大中專學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雲平台與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監管系統聯通,實現招聘企業信用報告“一鍵查詢”。(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2.懲戒勞動用工違法失信行為。開展勞動保障信用評價,健全指標體系和評價機制,以勞動保障信用評價和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為依據,對用人單位分級分類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加強勞動契約履行管理和勞動爭議處理,加大對惡意欠薪、非法用工等侵犯職工勞動權益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規範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3.規範納稅信用管理。全面建立自然人納稅信用信息採集、記錄、查詢、套用、修復、安全管理和權益維護機制。實行納稅申報信用承諾制,完善納稅信用等級評價機制,根據評價結果對納稅人實施相應獎懲措施。嚴厲打擊“暴力虛開”、虛假抵扣、隱瞞收入等偷稅、騙稅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文娛領域偷逃稅典型案件查處和曝光力度,定期對明星藝人、網路主播開展稅收風險分析和“雙隨機、一公開”稅收檢查。探索最佳化個體工商戶納稅信用管理辦法和評價指標。(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4.健全社會保障領域信用監管機制。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建立社保漏繳、欠繳、少繳日常監測體系。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管理、退出等環節的信用管理機制。加強最低生活保障管理,進一步規範審核確認程式,完善保障對象動態調整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依法打擊騙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社會保險待遇、保障性住房等行為。推進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建立慈善組織活動異常名錄,防治詐捐、騙捐,提升慈善組織公信力。(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民政廳)
(六)加強投資消費領域信用建設。
1.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和監管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備案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對企業信用承諾事項取消組織評審等環節。對開發區內一般性企業投資項目推行“承諾制+標準地”模式,將不履行承諾的企業和項目依法記入信用記錄。加強省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與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省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台對接,建立投資項目監管信息公示公開制度,加強對招標內容執行情況的事中、事後監管。探索將信用查詢納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最大限度降低項目違約失信風險。(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2.深入開展工程質量信用建設。建立工程建設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信用評價機制和失信責任追溯制度,將違法發包、轉包、分包及掛靠資質等列入失信責任追究範圍。建立信用評價結果與資質審批、執業資格註冊、資質資格取消等審批審核事項關聯管理機制,對工程諮詢、工程監理、工程設計、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實施線上資質審核、服務評價、投訴處理等信用管理措施,加大對失信行為企業及負有責任從業人員的懲戒力度。(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3.拓展“消費+信用”套用場景。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餐飲、零售、旅遊、民航、租賃等行業企業合作拓展“信用+消費”場景,基於消費者信用狀況提供差異化商業折扣、減免租金押金等優惠。支持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多維度挖掘信用數據,提高消費信貸風險控制和授信決策技術能力。開展消費金融首貸拓展專項行動,為信用狀況良好的新市民、農村居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消費信貸服務,滿足“徵信白戶”“無貸戶”的合理消費金融需求。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加強健身娛樂、美容美髮等行業預付費監管,依法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廣告、虛假宣傳和電商惡意刷單、惡意評價等違法失信行為。加強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建設,將消費者投訴信息納入景區、涉旅文物單位、文藝院團、旅行社、導遊等主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和消費體驗。(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配合)
4.推進價格領域信用建設。探索推廣價格誠信承諾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強化價格自律。推廣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制度,依託特色商業街區、核心商圈、大型商超、集貿市場開展以誠信價格、誠信計量為主題的活動,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增強價格誠信意識。加大價格執法力度,公開公示造成重大社會不良影響、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價格失信行為。(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配合)
(七)加強重點民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1.加強教育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學校、中國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幼兒託管機構及從業人員信用評價機制,與年檢、職稱評定、項目申報、評選表彰、年度考核等掛鈎,加大對違規招生、亂收費、虐童等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鼓勵民辦教育學校、中國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主動作出信用承諾,並建立履約踐諾跟蹤監管機制。強化文明校園創建中的誠信建設要求,在測評體系和考核標準中增加誠信建設內容,將重大失信事件列入負面清單,實行“一票否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2.加強醫療衛生行業信用建設。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信用承諾和信用評價制度,開展覆蓋醫療衛生全行業的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依託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台,建立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醫療保障信用記錄、信用承諾、信用評價和積分管理制度,健全醫保基金違法失信問題協同治理機制。開展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在藥品和醫用耗材陽光採購、集中帶量採購工作中運用信用評價結果。探索實施“信易醫”便民措施,選取醫院和診療項目分批開展試點,採用醫保電子憑證和預授權扣款等模式,提供“信用+先醫後付”“零等待支付”等服務。(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醫保局)
3.加強食品藥品領域信用建設。鼓勵食品、藥品龍頭企業建立產品信用賦碼追溯體系,打通重要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全流程信息鏈條。以食品、藥品、農副產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為重點,加大對食品藥品違法失信企業的曝光力度。(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藥品監督管理局)
4.加強家政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家政信用記錄“可追溯、可查詢、可評價”。引導家政企業開展優質服務承諾,重點對保潔、母嬰護理類家政企業開展信用評價,建立消費者服務評價標準和評價信息歸集機制。(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5.加強養老服務領域信用建設。建立覆蓋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信用管理體系,通過信用中國(河南)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南)向社會公示養老機構登記備案、行政處罰、抽檢結果等信息。探索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誠信碼”試點,實現掃碼監督和服務選擇便利化。建立養老機構備案信用承諾制度。開展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向普惠養老機構提供優惠貸款。(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牽頭,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省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配合)
6.加強中介服務市場信用建設。重點加強公證、仲裁、律師、會計、擔保、鑑證、檢驗、檢測、評估、認證、代理、經紀等中介服務標準化建設和信用分類管理,建立完善中介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和信用信息披露制度,規範中介組織執業行為。(責任單位:省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資源環境領域信用建設。
1.加強自然資源信用監管。加快推進省自然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現全省自然資源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示全過程管理,擴展提升信用評價、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等功能,支撐土地、礦業權、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項目等行業監管。依託全省統一的信用監管系統對自然資源領域失信主體實行分級分類監管,提高違法失信成本。(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2.加強生態環境信用監管。完善企業能源利用、節能改造、用能權配額和交易等綠色信用信息主動披露和依法披露機制,加強污染排放、環境違法、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及綠色礦山建設等信用信息跨部門、跨領域歸集共享。探索將企業生態環境責任信用承諾嵌入行政審批、項目建設、評優評先等過程,結合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健全以排污單位、生態環境服務機構為重點的企業事業環保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體系。(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3.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信用建設一體化工程。推動沿黃九省(區)一體推進生態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息共享共用,建立跨區域聯合信用監管機制。探索將生態環境信用評價納入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計量範圍,在排污權初始分配和跨省(區)交易中參考生態環境信用評價結果,提高生態環境違法失信成本。(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生態環境廳配合)
(九)信用助力融入“一帶一路”及開放強省建設。
1.最佳化進出口信用管理。加強進出口企業信用建設,根據外貿企業信用狀況實行差別化通關政策,培育一批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助力其享受優先辦理海關註冊登記及備案、業務現場報關單修改及撤銷、進出口貨物查驗及檢疫等通關便利和優惠政策。加強進出口貿易企業信用風險監測,對符合修復條件的企業主動進行信用修復。用好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有效化解信用風險。(責任單位:鄭州海關、省商務廳、河南銀保監局、省稅務局)
2.完善跨境投資信用管理制度。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負面清單外投資項目不再審批,實行信息報告制度。在跨境投資年度檢驗、行政告誡、行政處罰時實行信用分類監管,促進投資人依法履行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援助等領域信用建設,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3.高標準對接對標國際經貿規則和開放信用制度。支持鄭州、洛陽等城市加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城市信用聯盟,在信用法律制度研討、信用信息共享和聯合獎懲、信用服務機構跨國合作方面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積極運用各國營商指南、經貿與投資環境報告等信息工具,幫助企業應對潛在的政治經濟安全和國際經營風險。(責任單位:省商務廳、鄭州海關、省發展改革委)
(十)培育守信重諾的社會誠信文化。
1.傳承中原誠信美德。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誠信元素,打造具有高度辨識度和影響力的“豫”字號誠信文化品牌。推動文創企業、文化團體以中原誠信人物、誠信故事為核心內容,以網際網路、自媒體為主要載體,培育創意誠信文化新業態,增強誠信文化滲透力和感召力。(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
2.深化誠信宣傳教育。結合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深入開展誠信類道德模範選樹宣傳活動,組織開展“誠信之星”推薦評選活動,大力宣傳誠信企業、誠信單位、誠信個人先進事跡。倡樹誠信文明新風,廣泛刊播誠信主題公益廣告,普及誠信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對失信行為和事件開展輿論監督,引導公眾做誠信建設的參與者、維護者、踐行者。開展文明誠信市場、文明誠信商戶創建活動。(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牽頭,省市場監管局配合)
3.深化網際網路誠信建設。廣泛開展網路誠信宣傳引導,鼓勵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和平台完善內部誠信規範和機制,倡導誠實守信的價值理念。持續開展網際網路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加強網際網路虛假信息、造謠傳謠集中專項治理,營造依法辦網、誠信用網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
4.加強各類主體信用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組織、機關事業單位以及自然人等各類主體信用記錄、歸集、共享機制,完善信用約束長效機制,使誠實守信成為市場運行的價值導向和各類主體的自覺追求。加強信用學科專業建設,增加信用管理相關本科專業。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家守法誠信經營,將守法誠信納入“出彩河南人”、河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評選條件。(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市場監管局、民政廳、教育廳、工商聯等配合)
三、實施信用基礎支撐強化工程
(一)強化信用法規制度體系支撐。落實《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制定出台相關行政處罰裁量標準、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數據共享辦法、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接入規範,健全信用分級分類評價管理、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用主體權益保護等配套制度,避免和糾正信用信息濫用與懲戒泛化。在制定(修訂)市場監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行業領域地方性法規時增加信用條款,支持鄭州、南陽、漯河等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開展地方信用專項立法。研究制定河南省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標準、市場信用信息目錄指引等地方信用標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市場監管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應急廳、司法廳等配合)
(二)強化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支撐。疊代升級各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網站基礎設施,加強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及省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及行業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交換共享,實現信用信息自動歸集、信用評價自動生成、監管措施自動匹配。強化信用數據挖掘和多維關聯分析能力,制定完善信用報告模板、信用評價模型、信用分級分類標準、信用獎懲措施清單和信用預警規則,在行政管理、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市場交易等領域提供通用性和個性化相結合的場景化信用服務。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最佳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支撐“信易貸”、供應鏈金融等創新套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三)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支撐。定期更新發布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對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的信用信息全覆蓋、無遺漏歸集。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快推進稅務、公積金、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不動產登記、司法判決、學歷學籍、公共資源交易、水電氣等重點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稅務局、事管局、住房城鄉建設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自然資源廳、法院、教育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電力公司等配合)
(四)強化信用監管機制支撐。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制定格式規範的信用承諾書,鼓勵市場主體向社會作出信用承諾,依託政府網站、信用入口網站向社會公開,將信用承諾履約情況記入信用記錄,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依據。完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強化信用等級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提高信用關聯率和監管抽查精準性,根據信用等級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完善守信激勵措施,在行政審批、公共服務、行政監管、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等方面為誠實守信主體提供便利。編制出台我省失信懲戒措施地方補充清單,完善失信懲戒運行和反饋機制。建立健全各行業領域信用修復機制,明確修複方式和程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
(五)強化專業化、市場化信用服務支撐。制定出台信用服務機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引導信用服務機構規範發展。鼓勵信用服務機構參與社會信用信息歸集、信用評價等工作,創新開發信用信息套用新領域和新場景。鼓勵信用服務機構設立信用科技創新孵化中心,引導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創投基金支持信用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一批在細分市場具有核心科技優勢的信用服務機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省財政廳)
四、加強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領導,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總體要求,聯動運行信用河南建設工作專班和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廳際聯席會議機制。省發展改革委要發揮牽頭部門作用,負責工作專班日常工作,建立定期會商、政策研究、工作通報等推進機制。工作專班各成員單位和其他省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統籌推進行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各地要健全機制,形成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監督落實。健全評價督導機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結合信用河南建設重點任務最佳化調整營商環境評價、法治河南(法治政府)考核等指標體系。各地要加強對信用平台建設運維、課題研究、宣傳教育培訓、市場培育等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支持保障。
(三)推進試點示範。組織實施重點行業領域信用監管示範工程。支持各地積極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信用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開展探索。持續開展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縣(市、區)創建活動,積極探索縣域信用體系建設新路徑。組織實施誠信企業示範創建“百千萬”工程,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增強依法經營、守信重諾意識。
(四)堅持穩慎適度。依法依規開展信用信息歸集整理與披露查詢、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等工作。根據失信行為性質和嚴重程度,採取輕重適度的懲戒措施,確保過懲相當。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規範信息使用許可權和程式,健全信用信息分級分類管理和安全防範、監測、通報、回響及處置機制。加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護,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切實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