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是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編制的。

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 屬性:規劃
  • 印發時間:2021年12月31日
背景介紹,印發通知,

背景介紹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社會期盼、民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增強規劃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實操性。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為河南“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建言獻策,共同繪製河南省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新藍圖。建言獻策活動時間自即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結束,意見建議內容圍繞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中長期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提出意見與建議。

印發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豫政〔2021〕52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流通連線生產和消費,是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環節,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我省要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加快建設以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最佳化流通網路、完善流通市場、壯大流通企業為發展方向,商貿、交通、物流、金融、信用等有機銜接、系統完備、創新引領、協同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更大範圍、更有效率、更高水平循環暢通。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根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期間,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強戰略謀劃,擴大開放合作,大力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路,繁榮發展商貿流通,推進物流業轉型創新,強化基礎能力,培育市場主體,發展新型業態,最佳化營商環境,積極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全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流通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城鄉商貿流通蓬勃發展,物流規模不斷壯大,流通潛力加快釋放。2020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2.3萬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7.8%。全省擁有10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綜合體33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128個,成交額居全國第11位,湧現出鄭州丹尼斯、洛陽大張、許昌胖東來、南陽萬德隆等一批大型商貿領軍企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40個,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近萬億元,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城是全國重要農產品集散地之一。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6.1萬億元,總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8.5%。物流總收入達到6987.3億元,年均增長4.6%;貨物運輸量、周轉量分別達到21.9億噸、8690.5億噸公里,其中公路周轉量和貨運量分別居全國第3位和第5位。
流通網路體系加快完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達所有縣城,基本形成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航為動脈,以普速鐵路、普通幹線公路為骨幹,以農村公路、內河水運為脈絡的綜合交通網路,初步形成現代物流體系“通道+樞紐+網路”格局。加快農產品流通網路體系建設,農商互聯渠道拓展暢通,構建形成縣、鄉、村三級覆蓋的農村電商網路體系,有力推動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升級。郵政普遍服務網路不斷完善,全面實現“縣縣有分撥、鄉鄉有網點、村村直通郵”。
流通樞紐地位鞏固提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基本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運航線網路,鄭州成為全國重點建設的5箇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顯著提升。洛陽、商丘、南陽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周口、安陽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6個市、10個樞紐被列入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規劃,數量居中部地區首位。淮河、沙潁河水運實現通江達海,周口港、漯河港、淮濱港內河水運樞紐功能不斷增強。多式聯運加快發展,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卡車航班”覆蓋全國70餘座大中城市,全省鐵海聯運班列開行數量不斷增加。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初步形成,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25%以上。口岸體系更加完善,全省已擁有3個國家一類口岸、9個功能性口岸、5個綜合保稅區、4個保稅物流中心,開放通道平台優勢鞏固提升。
流通轉型發展有力推進。流通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生產總值的比重5年內由16.4%下降到13.6%,獲批全國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省。擁有國家A級物流企業191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12家;9家企業入選全國冷鏈物流百強,數量居中部地區第1位。鄭州、洛陽被確定為全國城鄉高效配送第二批10個重點推進城市,13個縣(市)獲批2020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大數據支撐、網路化共享、智慧型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即時物流發展實現彎道超車,培育出UU跑腿等一批獨角獸企業。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模式全球領先,得到世界海關組織認可並推廣,業務輻射196個國家和地區。
流通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流通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金融信用支撐不斷加強,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在全國率先建成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率先編制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統一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歸集共享各類信用數據突破120億條,居全國第1位。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等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全省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基本形成。流通業融資服務進一步最佳化,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國(河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服務能力居中西部地區前列。
同時,我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約。從流通市場和主體看,傳統商貿亟待轉型升級,農產品流通體系還較落後,流通主體競爭力不足;從流通質量和效益看,流通信息化、標準化、智慧型化水平不高,效率低、成本高的矛盾仍然突出,資源要素流而不留現象突出,國際物流、專業物流和應急物流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流通先導性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從流通服務和環境看,流通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解決,流通領域信用建設成果套用不充分,商貿流通領域標準體系還不完善,制約現代流通體系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
(二)面臨形勢。“十四五”時期,我省邁進新發展階段,開啟了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走到了由大到強、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關口,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步入了需要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的新階段。
一方面,建設現代流通體系面臨戰略機遇,發展正當其時、大有可為。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加快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區域化、本土化整合,我國在全球經濟循環和流通體系中的重要性將提高、主導能力將增強、治理能力將提升,為我省優勢流通企業更好地在參與全球競爭中加快增強自身實力、加速邁向流通鏈高端提供了廣闊空間。從國內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作出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著力培育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上升為重要戰略任務,為我省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從省內看,我省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體系健全、現代基礎設施完善等蓄積的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億萬人口大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蘊含的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四條絲綢之路”大通道的能級大幅躍升,流通行業取得長足發展,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打下了堅實支撐。
另一方面,建設現代流通體系面臨挑戰困難,更要主動應對、積極作為。從國際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相互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增加了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從國內看,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周期性、潛在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流通資源整合不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滯後、基礎設施布局不均衡和數據孤島現象制約著現代流通體系構建。從省內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流通行業適應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的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不足,流通現代化程度仍不高,流通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依然薄弱,保障供應鏈穩定安全、內外貿聯動發展、流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綜合研判,“十四五”時期,我省正處於戰略疊加的機遇期、蓄勢躍升的突破期、調整轉型的攻堅期、風險挑戰的凸顯期,必須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打造現代流通體系發展新優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錨定“兩個確保”,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數智、快捷、安全、綠色為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建設現代商貿流通中心和現代供應鏈中心、增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和現代物流體系支撐、提升現代流通金融服務能力和現代流通信用支撐能力為重點,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體和軟體建設,培育壯大現代流通主體,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全麵塑造現代流通體系發展新優勢。
(二)基本原則。
——市場引領、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活力,提高物流要素配置效率效益,推動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流通市場,切實發揮現代流通體系在生產到消費各環節中的紐帶和通道作用。
——創新驅動、改革增效。以改革創新為主引擎,深化流通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相關制度規範,加快流通領域科技賦能步伐,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大力培育流通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實現資源要素高效整合,降低流通環節交易成本,推動現代流通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綜合協同、系統推進。協同推進流通基礎設施最佳化布局、流通業態創新、流通主體提質、流通環境最佳化,著力促進國內外市場互聯互通,完善流通信用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現代流通業與農業、製造業聯動發展,促進現代流通體系整體效能提升。
——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培育綠色流通主體,推廣綠色流通技術和標準,發展綠色流通方式,提高流通體系綠色集約發展水平和應急保供能力,增強現代流通體系韌性,強化現代流通體系抗衝擊能力,保障戰略物資供應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我省現代商貿流通中心和現代供應鏈中心地位初步確立,開放立體、競爭有序、協調融合、綠色智慧型、安全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更加完善,對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服務新發展格局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流通網路體系明顯最佳化。立體化多層次流通網路體系更加完善,內陸型多式聯運建設試點成效顯著,綜合運輸通道能力顯著增強,空陸統籌、城鄉互動、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現代流通網路格局基本形成。
——流通樞紐地位明顯提升。全國重要物流樞紐、內陸國際物流集散分撥中心、中西部地區進口商品分銷中心、大型區域性商貿市場集群基本形成,現代商貿中心集聚輻射能力凸顯,流通通道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流通質量效益明顯提高。流通主體競爭力增強,內河航運、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補短板成效明顯,流通智慧型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大幅提升,新領域、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跨物流環節轉換、跨運輸方式聯運效率大幅提高,流通成本明顯降低。
——流通先導作用明顯發揮。流通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流通體系整合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以大流通帶動大市場、大產業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凸顯。
——流通發展環境明顯改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突破,流通信用監管機制逐步健全,金融服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開放包容、協調一致的流通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流通業發展制度環境更加成熟。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展望到2035年,開放立體、競爭有序、協調融合、綠色智慧型、安全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現代流通智慧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流通業成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流通主體,流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流通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國內大循環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地位基本確立。
(四)戰略導向。“十四五”時期我省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必須聚焦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找準戰略支撐點和著力點。
——以消費變革為核心,統籌市場體系建設促內需釋放。順應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趨勢,通過建設現代商貿流通中心深度挖掘內需市場潛力,帶動新零售、新電商、國際消費中心等加速發展,擴大流通市場容量,提升市場活躍度。
——以供應鏈重塑為引領,統籌資源要素整合促供需適配。強化流通對要素的組織作用,發揮流通企業和平台的資源整合功能,加快實現產業上下遊資源要素最佳化配置,促進供需高效對接和精準適配。
——以強基固本為突破,統籌軟硬基礎建設促能級提升。持續提升流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通道物流網路、信用監管、金融服務等發展能級,加快現代流通市場主體集群培育,形成流通主體競爭力強、基礎設施保障有力的發展格局。
——以科技賦能為驅動,統籌智慧綠色低碳促發展轉型。強化流通各環節各領域數字賦能和低碳約束,促進流通全產業全過程裝備改造、技術升級、資源減耗、污染減排,實現流通全行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型化改造和綠色化發展。
——以項目工程為抓手,統籌謀劃設計執行促落地見效。突出指導性、針對性、實操性,把準國家政策導向,加強各類規劃銜接,抓好規劃頂層設計,強化各項工作對接,注重項目化、工程化、方案化,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
三、建設現代商貿流通中心
立足服務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完善商貿基礎設施,集聚優質資源,推動業態創新,提升連結國內外商貿資源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商貿流通中心。
(一)最佳化現代商貿流通布局。
1.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鄭州國家商貿流通中心。統籌鄭州都市區、主城區、中心城區及社區商業的分層級商貿業發展體系,形成多中心、廣集聚、網路狀的大都市商貿新格局。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E貿易核心功能集聚區,打造充滿活力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建設內陸地區國際網購消費中心。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創新發展服務貿易、轉口貿易,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加快鄭州國際陸港建設,依託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發揮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引領作用,大力推進運貿一體化,建設中歐陸上貿易中心。推進鄭開、鄭焦、鄭新、鄭許商貿流通一體化發展,建設鄭州商貿流通聯動發展都市圈。
2.打造洛陽、南陽中原城市群商貿流通副中心。圍繞“千年古都”“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城市名片,突出“文化+旅遊+生態”三位一體、深度融合的消費特色,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戰略疊加優勢,依託洛陽列入“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國家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積極吸引現代商貿流通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打造國際文旅消費重要承載地。整合洛陽與濟源、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文商旅優勢資源,建設洛陽商貿流通聯動發展都市圈。支持南陽立足生態和文化優勢,聯動信陽、駐馬店等城市,強化國家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省級流通樞紐承載城市功能定位,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對接協作,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農產品交易市場、冷鏈物流倉儲集散基地、電商物流園區。
3.提升發展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強化商丘東向開放,聯動周口、漯河等城市,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港口型商貿流通樞紐城市,提升“公鐵水”多式聯運與集疏運水平,培育打造輻射豫皖蘇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支持安陽立足“殷都”品牌和區域交通物流中心,聯動鶴壁、濮陽等城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陸港型商貿流通樞紐城市,加快建設公鐵聯運型、集散分撥型商貿物流樞紐載體和平台,支持打造大宗商品、電商快遞等倉儲配送一體化基地和區域性集散中心。
4.打造一批商貿流通特色節點。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將自然稟賦、歷史文化、建築風貌融入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和改造,推動城市記憶、文化片段、生活場景、商業空間有機融合,打造彰顯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觀街區和聚攏消費人氣的網紅打卡地。引導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連鎖品牌零售企業向鄉鎮下沉,建設一批鄉鎮商貿中心、鄉鎮特色街和農村生活綜合服務中心。
(二)發展高水平商品交易市場。
1.促進農產品市場轉型升級。鼓勵農產品市場加快完善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標準化冷庫等配套設施。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全流程套用,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產銷對接平台,加強產品從儲存、銷售、流通到安全管控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加大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力度,最佳化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布局。發揮我省小麥、花生、蘋果、四大懷藥、茶葉、食用菌、大蒜等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優勢,在主產區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交易中心)。
2.推動工業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鼓勵工業消費品市場依託大數據分析和智慧型化套用,加強消費需求變動研判,引導生產企業更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積極發展規模化、個性化定製和互動式行銷。推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市場加快“網際網路+”套用,完善商品購買、使用、維修、保養、報廢等全周期服務,全面提升智慧消費體驗。鼓勵建材家居、服裝服飾、3C電子、戶外休閒、工藝器具、中醫藥材等快速消費品市場,積極探索“文化旅遊+休閒體驗+創意研發+工業設計+會展博覽”等多業態跨界融合模式,向展貿一體化平台、採購集散分撥中心、消費體驗中心、電商直播基地等現代市場形態轉型,打造線上線下協同的新型商品供貨基地,更好服務消費升級。
3.促進生產資料市場轉型升級。推動生產資料市場加快技術套用和管理創新,與企業開展供需對接,最佳化採購、生產、銷售、物流等資源配置,增強定製化生產、一體化服務功能,構建線上線下融合、上下游協作的生產資料流通體系。鼓勵鋼材石材、石化能源、新材料等生產資料市場整合生產、採購、物流、銷售等各類資源,放大市場集聚效應,創新發展“物流+貿易+金融”模式,構建集倉儲、加工、多式聯運等功能於一體的生產資料物流配送中心、交易集散中心,提高價格影響力。
4.推進期貨與現貨市場高效聯動。依託鄭州商品交易所積極開展期現結合,支持上市期貨新品種,拓展大宗商品生產、消費與流通企業參與期貨交易深度,加強客戶資源共享、產品研發、倉單串換、倉儲物流和系統建設等合作,進一步打造多層次大宗商品期現聯動市場,提升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力和國際定價權。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創新交易品類,研發國際航運指數期貨、商品指數期貨、沿海煤炭運輸衍生品等新型品種工具,進一步增加我省地方期貨交割庫比重和規模,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
5.培大育強一批商貿流通市場主體。支持骨幹商貿流通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我省有實力的商貿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合資合作、兼併重組等方式拓展經營網路,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品牌的本土商貿領軍企業和平台。鼓勵區域特色商貿企業做優做精,支持中小微商貿企業抱團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推動老字號企業創新生產工藝、創意設計和商業模式,滿足“國潮”消費新需求。到2025年,力爭集聚培育1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商貿流通企業和100個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中華老字號”“河南老字號”。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三)完善現代商貿設施。
1.提升城市商貿設施水平。突出都市圈城市核心商圈引領輻射作用,提升規劃、設計、建設水平,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塑造城市商業名片和地標性商圈。推動傳統商圈及沿線商業設施疊代更新和提檔升級,加快新興業態補充和功能最佳化,促進商旅文娛體融合發展。提升新興商圈消費凝聚力,布局建設“一站式”商業綜合體,培育新興活力商圈。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創建省級示範步行街,打造消費促進平台。推動全省縣級以上城市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全覆蓋,有序推進社區商業的最佳化配置和合理布局,推動社區商業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全面提升社區商業服務便利化、標準化、數位化、品質化水平,構建線上線下互動融合、集約互聯協作的社區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和新型發展生態。
2.推動縣域商貿設施升級。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提質行動,引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向農村下沉供應鏈網路,改造提升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建設一批鄉鎮商貿中心,推動鄉鎮供銷合作社、郵政站點深化“多站合一、一站多能、服務共享”綜合服務改造,強化縣鄉綜合商業服務能力。改造農村傳統商業網點,發展新型鄉村便利店,推動縣、鄉、村商業聯動。推動農村寄遞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完善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運營機制。到2025年,力爭全省每個縣(市)至少建有1個消費業態集聚、滿足縣城居民大件和高端消費需求的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綜合性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滿足居民實用消費和一般生活服務需求的鄉鎮商貿中心全覆蓋。
3.建設數字商貿新型基礎設施。推進傳統商品市場電子交易結算、公共信息平台、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套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交易方式和行銷模式。積極推進城市商圈、大型商業綜合體、步行街區等重點場所與消費場景的新型數字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促進數字新基建與商貿、物流等各垂直套用場景深度融合,推動商貿流通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升級發展。最佳化布局智慧型商務終端,推進快遞服務站、智慧型信包箱、無人售貨機和智慧型回收箱等智慧型終端設施建設和資源共享。加強適老型商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解決老年人在商貿消費領域運用智慧型技術“數字鴻溝”問題。
(四)推動商貿流通融合創新。
1.加快商貿流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幅提升電子商務套用水平,促進模式、業態繁榮發展。鼓勵大型超市、實體商店、社區生鮮連鎖店等將線下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最佳化門店服務體驗,提高全渠道布局能力和數位化管理水平。支持生產消費領域平台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線上定製、網路預售、眾籌團購等個性化定製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高效融合、大中小企業協同聯動、上下游產業鏈條一體發展。
2.促進商貿流通跨界融合發展。支持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傳統商業豐富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消費場景,拓展文化創意、休閒娛樂、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複合型業態,加快向“商品+服務”混業經營轉型。推動實體商業合理髮展跨界零售、社區零售、無人銷售、無接觸消費等新模式。突出消費品質和創新模式打造,促進商旅文體等跨界互動。引導老字號企業搭建數位化銷售場景,促進老字號品牌提升與創新發展。
(五)促進內外貿一體化融合。
1.搭建內外貿一體化推進平台。加快內外貿融合的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鼓勵具備一定交易規模和外向度的商貿市場加快集聚河南優質品牌和商品,多渠道培育引進各類外貿主體,向內外貿一體化國際商貿中心轉型,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支持有條件的省轄市申建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促進現有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高質量發展。推動有條件的內貿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展示中心、分撥中心、零售終端等布局建設,建立海外直采、運貿一體、產貿融合的創新發展平台,構建海外生產、行銷、物流服務和售後服務網路,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
2.暢通內外貿一體化行銷渠道。進一步擴大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推進省內消費品、工業品標準與國際先進對標,推動出口產品進商場、進超市、進街區(步行街)、進批發渠道。引導外貿企業主動捕捉國內消費趨勢,組織開展各類出口轉內銷專題活動和專場展銷。引導企業統籌最佳化國際國內市場布局、商品結構、貿易方式,加強產品宣傳推廣和公共服務,加快構建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商品生產、採購、行銷體系。促進內外貿市場規則、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動內貿與外貿有機融合。
3.構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生態。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立數據跨境流動分類監管模式,拓展數位技術貿易、數字內容貿易、數據及衍生品貿易等數字貿易重點領域內外貿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省轄市申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探索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模式試點跨省業務合作,完善跨境電商交易、支付、物流、商貿、金融等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圈。深化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探索市場採購貿易進口和外貿經營者在市場採購集聚區內“屬地採購申報、異地通關放行”等新模式。招優育強內外貿綜合服務主體,培育一批輻射能力強、功能完善的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帶動中小微生產企業打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四、建設現代供應鏈中心
著眼於發揮現代流通業整合資源要素、最佳化供應流程、提高供應效率作用,著力重塑供應鏈,推動流通與製造業、農業聯動發展和跨界融合,促進生產、批發、運輸和銷售整體謀劃、協同推進,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優勢,建設輻射全國、連結國際的現代供應鏈中心。
(一)提高農業供應鏈服務質量。
1.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以農產品主產區、重要集散地和主銷區為基礎,立足各地特色產業,提升產地初加工、批發和零售等環節功能,完善跨區域產銷鏈條,促進流通節點有效銜接。鼓勵大型電商、郵政、快遞和商貿流通企業開展市場化合作,建立完善農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務規範和運營機制,以縣、鎮為重點,延伸農產品供應鏈,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統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攬件等供應鏈服務。支持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社區菜店等最佳化分區布局,加快倉儲、管理、交易、配送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化升級改造,探索聯合採購、統倉統配等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供應鏈末端惠民服務能力,暢通農產品流通“微循環”。支持智慧街區建設,加強農商互聯對接,鼓勵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市場、連鎖超市和“供銷e家”等積極向農產品供應鏈上游延伸,進一步做實做強農產品銷售專櫃、專區、專檔,拓寬農產品行銷渠道。加快鮮活農產品零售終端網點布局,鼓勵連鎖超市企業、產銷一體化龍頭企業和具備一定規模的鮮活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及其他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積極開設生鮮賣場、社區生鮮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終端網點,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
2.提升優勢農產品供應鏈支撐能力。加強糧食跨省物流通道建設,推動糧食倉儲設施現代化、儲備高效化和布局合理化,充分發揮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台省級聯網市場作用,逐步形成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有機結合的現代糧食流通體系,打造全國糧食儲運中心。完善肉類冷鏈體系,構建覆蓋全國的肉類食品雲倉網、運輸網、城配網和信息網。支持速凍食品龍頭企業在主要生產基地建設自動化立體冷庫,在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建設區域配送中心,構建智慧型溫控倉儲、冷鏈運輸、加工配送、終端銷售、全程可追溯的“無斷鏈”速凍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引導果蔬優勢企業建設具備集中採購、低溫加工、跨區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和中轉保鮮庫,積極與果蔬產地對接,在果蔬運輸環節推廣全程溫控技術,建立面向銷售終端的一體化冷鏈物流快速調配體系。支持乳製品冷鏈企業在原奶產地建設大型生產預冷中心,在主要銷地建設加工分撥中心和共同配送中心,完善乳製品冷鏈體系。推動快遞物流企業構建農產品銷售網路,服務產地直銷、訂單生產等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為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提供專業化、標準化、定製化服務,加快實施“一市一品”項目工程,推進“一縣一品”特色農產品進城項目,打通農產品外銷渠道。
3.促進農業供應鏈組織形式創新。優先選擇糧食、果蔬、茶葉、藥材、乳品、蛋品、肉品等優勢農產品,大力發展以流通貿易型為龍頭的農業合作組織,加快推廣“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農產品流通新模式,促進農產品進入大市場、大流通。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與優勢產區開展合作,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通過“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強化農超對接,開展農產品直營直供和網上交易,創新“廠家直供、基地直采”等供應鏈模式,打通農產品流通“大動脈”。培育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入股分紅、利潤返還、貸款擔保、流轉土地等方式,形成緊密的供應鏈利益共同體。
(二)提升製造業供應鏈服務能力。
1.推動流通與製造設施協同。統籌開發區內生產製造設施與流通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和用地安排,支持大型園區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和倉儲、配送等基礎設施。推動製造企業與流通企業密切合作,在生產基地規劃、廠內設施布局、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面引入專業化物流解決方案,結合生產製造流程合理配套物流設施設備,具備條件的可共同投資建設專用物流設施。在開發區等生產製造設施、物流樞紐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布局規劃、功能設計中充分考慮產品生產、調運及原輔料供應保障等需要,確保緊急情況下物流通道暢通,增強相關製造產業鏈在受到外部衝擊時的快速恢復能力。
2.推動流通與製造業務協同。加快發展基於供應鏈的生產性流通業,加快業務流程融合協同,引導流通企業為製造企業量身定做供應鏈管理庫存、線邊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等解決方案,增強柔性製造、敏捷製造能力。支持流通企業針對電子、食品、紡織服裝、醫藥健康、現代家居等消費品製造產業提供差異化、定製化寄遞服務,加快連線消費者“最後一公里”建設。支持裝備、汽車、電子等行業企業以技術合作、配套服務為紐帶共建區域物流中心,提升“點對點”直達運輸供給能力。鼓勵鐵路運輸企業與製造業大客戶簽訂量價互保協定。實施“快遞進廠”工程,實施一批入廠物流、倉儲配送一體化、訂單末端配送、區域性供應鏈服務、嵌入式電子商務等代表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促進快遞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區。推動和支持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新材料等製造企業和工業園區提高煤炭、原油、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中長期運輸契約比例以及鐵路、水運等清潔運輸比例。
3.促進流通與製造海外協同。加強國際航空、海運、中歐班列等國際幹線物流通道以及物流樞紐、製造業園區統籌布局和協調聯動,支持外向型製造業發展。發展面向電子信息、積體電路、生物醫藥、高端精密設備等高附加值製造業的國際航空物流。圍繞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重點領域,鼓勵骨幹製造企業與物流、快遞企業合作開闢國際市場,培育一批具備全球採購、全球配送能力的國際供應鏈服務商。支持製造企業利用中歐班列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依託鄭州藥品進口口岸大力發展醫藥流通,打造進口藥品集散分撥中心。
(三)打造供應鏈創新發展平台。
1.發展農產品供應鏈平台。依託特色農業基地和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著力培育一批全程物聯、全鏈可溯、全域可視的特色農產品供應鏈平台,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建立完善智慧農業雲平台,構建雲端協同、全程覆蓋、開放共享的農業供應鏈大數據體系。建設大宗農產品交易平台、統倉統配供應鏈服務平台,發展農產品電商零售終端,推進農產品產銷線上對接交易。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平台功能,為市場商戶提供線上展示、網上支付、訂單管理、統一結算等電子商務服務,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供應鏈交易平台。
2.發展製造業供應鏈平台。發展供應鏈協同平台,整合上下游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整合供需對接、集中採購、統管庫存、支付結算、物流配送功能,提高供應鏈自動補貨、快速回響及資源共享能力。依託“1+N+N”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聚焦我省優勢製造領域,打造一批數據多源集成、服務全鏈共享、資源跨域協同的細分行業和特定領域供應鏈平台,提升產業集群資源配置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支持建設基礎性、功能性、具有明顯公益屬性的行業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重點集聚政策諮詢、信息聚集、經濟預警、研發支持、物流配送、金融服務、技術推廣等服務功能。
3.提升流通供應鏈平台。支持優勢電子商務平台和品牌網商整合研發、採購、生產、行銷和服務等環節資源,形成全程可控、回響快速的電子商務供應鏈平台。鼓勵有條件的流通企業向供應鏈集成服務商轉型,圍繞醫療健康、餐飲住宿、文化旅遊等行業,建設一批數據智慧型驅動、線上線下協同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支持流通企業、服務供應商與服務業企業實現系統對接,構建流通與服務、生產、消費各環節深度融合的供應鏈協同平台,引導服務供應端圍繞消費需求端最佳化資源配置、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推進建設政府採購服務類供應鏈平台。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四)協同打造全球供應鏈。
1.深化“四路協同”融入全球供應鏈網路。推動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與全球前20位貨運樞紐機場全部通航,開闢至美洲、中東、澳洲、非洲等地新航線,持續深化鄭州與盧森堡“雙樞紐”戰略合作,擴大“空中絲綢之路南南合作夥伴聯盟”覆蓋範圍,加快建立聯接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空中經濟廊道”,加快形成“雙樞紐、多節點、多線路、廣覆蓋”的發展格局。推動中歐班列擴量提質和運貿一體化發展,完善拓展班列線路和境外集疏網路,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和國際陸港新節點,著力構建中歐班列綜合供應服務體系。推進鄭州、洛陽、南陽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跨境電商國際規則與標準,拓展“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運營模式,推動布局一批雙向跨境電商貿易平台和海外倉,搭建全球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打造內陸電子商務進出口基地。深化內陸無水港共建,拓展鐵海聯運線路,提升通江達海內河航運能力,擴大海鐵聯運班列規模,提高與主要港口連通度,探索開行小編組、公交化鐵海聯運班列,高效對接融入陸海新通道。
2.推進全球供應鏈資源整合。依託“四條絲綢之路”,整合國內外資源,加強“產品+通道+網路”建設,提供全程供應鏈產品,積極承接全球海運、空運、陸運轉移貨源,有效融入國際貨物供應鏈。搭建我省開發區與境外園區間的高效互動合作機制,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加快全球供應鏈領域信息化、智慧型化、數位化改造,以“國內端+幹線端+海外端”一體化建設為基礎,積極推進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打造國內國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供應鏈循環網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五、強化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
著眼於發揮交通運輸“先行官”作用,著力構築大能力綜合運輸通道,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網,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互融,促進各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鞏固提升交通樞紐地位,全面增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承載能力。
(一)構建大能力綜合運輸對外通道。
1.強化“米”字形主通道。提升新亞歐大陸橋通道、京港澳通道等國家級綜合運輸主通道服務能力,完善鄭州、洛陽等重要節點樞紐功能,實施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合理建設分流路線。完善太(原)鄭(州)合(肥)、濟(南)鄭(州)渝(重慶)綜合運輸通道服務功能,最佳化通道內綜合交通網路結構,推動與長三角、成渝、山東半島等地區直連直通和戰略對接。
2.完善“井”字形側通道。加強二廣、大廣、晉豫魯、滬陝等通道內運輸服務組織,強化不同交通方式間、省際間、區域間銜接融合、聯動發展,提升通道整體運輸效率和通過能力,促進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豫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協調發展。
3.構建“人”字形新通道。規劃建設北沿黃綜合運輸通道,向西聯繫黃河流域山西、陝西等地,向東聯繫山東沿海地區,打通鄭州都市圈東部出海新通道。規劃寧洛綜合運輸通道,向東直接銜接京滬、沿淮綜合運輸通道,促進中原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要素資源高效流通。
4.暢通內河水運出海通道。最佳化完善航道和港口布局,推動省際間航道同步規劃建設,推進沙潁河周口至豫皖省界航道升級工程建設,加快淮河、唐白河、洪汝河等航運工程建設,促進乾支航道聯通,溝通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暢通出海通道。到2025年,初步形成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慧型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通航總里程達到2000公里。
(二)完善省內交通網路。
1.織密省內骨幹交通網路。實施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工程,改擴建洛陽北郊、信陽明港機場,建成安陽豫東北、商丘觀堂機場,推進平頂山魯山、周口、潢川等機場前期工作,研究推動南陽姜營機場遷建,加快形成“一樞多支”機場格局。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推動高速鐵路由“米”字形向多中心網路化發展。加快三洋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隴海鐵路三門峽段改遷工程,研究實施焦柳鐵路、洛宜支線鐵路改遷工程,構建“四縱六橫”大能力幹線鐵路網。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圍繞主通道關鍵路段、都市圈繁忙路段和沿黃快速通道,推進普通幹線公路升級改造。
2.提升城鄉基礎交通網路。統籌城市鄉村交通網路整體布局和一體建設、管理與養護。加強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縣鄉公路高效銜接,最佳化進出城道路網路,完善城市外圍貨運通道布局。實施縣域城鄉交通一體化行動,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有效串聯田間地頭、家庭農場、供銷現代農業服務中心、郵政和快遞網點。最佳化城市內末端共同配送節點,探索鄉、村級運輸服務設施多功能綜合建設模式,完善城鄉交通樞紐體系末端節點布局,提升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交通支撐水平。
3.完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增強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影響力,提升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能級,推進小李莊站及隴海外繞線工程,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加快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網路化,支持以鄭州市為主體建設國家綜合貨運樞紐。推進洛陽、商丘、南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暢通高鐵對外通道,擴大航空輻射範圍,最佳化樞紐內運輸組織。支持安陽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強化信陽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樞紐地位,提升漯河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功能,打造周口臨港型多式聯運樞紐,建設富有特色的功能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其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最佳化客貨運樞紐布局,強化樞紐與周邊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順暢銜接。
(三)提升交通綜合承載能力。
1.提升通道貨運服務能力。提升國家級綜合運輸通道服務能級,基本形成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雙高速”與普速鐵路、普通國省幹線“雙幹線”,共同構成多方式、大容量、快速化的複合型幹線交通設施配置,提升運輸通道對資源配置的系統效率和整體效益。最佳化通道運輸方式和功能結構,在有條件、有需求的主幹運輸通道推行客貨分線,分類完善主幹運輸通道貨運功能,研究布局重載公路、重載車道,重點提升跨省運輸通道及大宗貨物運輸通道通行能力。加快推進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提高煤炭、建材等大宗貨物綠色運輸方式比例。
2.推動交通設施智慧型化升級。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5G、北斗導航等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套用與融合,加快推動鐵路、公路、港航等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和網聯化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轉型、智慧型升級。有序推進智慧公路建設,加強建築信息模型、交通感知網路與公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打造準全天候通行、高速公路動態控制、貨車分車道精準管控、車路協同等套用場景。全面推動智慧航運建設,推進航道、船閘等設施與智慧型船舶自主航行、靠離碼頭、自動化裝卸的配套銜接,打造智慧港口。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六、強化現代物流體系支撐
著眼於建設立足中部、引領全國、連結全球的現代物流強省,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培育新型業態,促進聯動發展,大力提升物流服務效率,全面提高適配現代流通體系的現代物流服務支撐能力。
(一)完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網路。
1.健全物流樞紐網路體系。統籌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區域物流樞紐和物流節點建設,構建設施緊密互聯、信息互通共享、業務高效協同的現代物流樞紐網路。突出國家物流樞紐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鄭州建設以空港型、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支撐的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加快洛陽、安陽、商丘、南陽、信陽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物流設施群和集散分撥中心。
2.完善城鄉物流網路。構建城鄉雙向暢通的物流配送網路,加快城鄉高效配送試點城市建設,鼓勵企業建設城鄉物流配送網點,加強公用型城市配送中心建設,將末端配送設施納入社區統一管理,推進設施共享共用。統籌農村商貿流通市場、幹線物流、快遞物流、農資配送等資源,探索“運郵合作”“交郵融合”“客貨同網”等協同發展模式,開行統倉共配、統一配送、定時定點定線的農村物流“貨運班車”。
3.健全聯運轉運網路。加快多式聯運換裝設施與集疏運體系建設,開展貨運樞紐(物流園區)集疏運道路建設行動,布局一批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完善周口、信陽、漯河等內河港口設施,推動高鐵貨運設施建設,實施鐵路專用線“進企入園”工程,提高一體化轉運銜接能力和貨物快速換裝便捷性,進一步提升我省物流樞紐的輻射能級。支持依託鐵路貨運基地、公路港、航空港和內河港,建設多式聯運型和乾支銜接型貨運樞紐。提升中歐班列多式聯運綜合服務、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多式聯運數據等平台服務功能,創新“卡車航班”運營模式,探索推進“航空+高鐵”聯運發展,豐富“一站式”多式聯運服務產品。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二)加快物流協同聯動發展。
1.加快區域物流聯動發展。統籌推進中原城市群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功能對接,強化與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城市群物流協同發展,推動物流服務融合互通,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群物流通道網路和協同分工體系。全面融入國家物流樞紐體系,重點依託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強與上海、天津、寧波、青島、伊犁、博爾塔拉等重要物流樞紐合作互動,提升通道運營組織能力。完善鄭州都市圈城市物流中心、配送網點設施,促進都市圈內物流活動網路化、組織化運行,構建高效銜接、一體聯動的物流循環體系,支撐帶動周邊地區產業鏈和供應鏈協同發展。引導全省商貿流通樞紐城市、主要節點城市和省際交界地區發揮區域流通集散功能,建設一批區域性物流園區、冷鏈倉儲物流集散中心、電商快遞物流區域分撥中心等跨區域商貿物流一體化項目,推動各物流樞紐、集散中心、運輸節點之間上下聯動,加強與周邊地區物流網路橫向互動和融合協同,提升區域物流資源整合水平。
2.加強物流標準銜接。重點完善包裝、托盤、周轉箱、貨品編碼、物流信息互動等標準,加強以托盤為基礎單元的單元化物流系統系列標準制修訂,加快運輸工具、載運裝備、設施體系、政策管理等標準對接和系統運作,提高全社會物流運行效率。積極推進面向數位化和智慧型化需求的物流裝備設施標準制修訂,加快制定智慧物流、供應鏈服務、電商快遞、即時配送、城鄉物流配送等新興領域標準。
3.推進一體化分撥配送。支持各地在中心城區周邊、快速通道連線處建設倉配一體化分撥中心,支持骨幹物流企業整合利用場地、渠道資源,開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提供統倉、共配以及冷鏈、托盤、周轉箱循環共用服務,大力推廣無車承運、甩掛運輸、掛車共享租賃等集約高效的運輸方式,實現幹線運輸與網點配送的緊密、高效銜接。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三)積極培育現代物流新業態。
1.發展智慧物流。實施物流樞紐智慧型化建設工程,提升鄭州空港型、洛陽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30個區域物流樞紐智慧型化水平。加快33個國家和省級示範物流園區貨物管理、運輸服務、場站設施等數位化升級。擴大智慧技術套用範圍,完善城市內部各個環節,縣、鄉、村各個層級的智慧物流體系,推動運輸合理化、倉儲自動化、包裝標準化、裝卸機械化、加工配送一體化、信息管理網路化。
2.發展網路貨運。重點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運營管理規範、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的網路貨運企業。支持網路貨運服務平台建設,提高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能力,促進企業間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探索建設網路貨運數字產業園,吸引網路平台型企業入駐。推動建立道路貨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聯動機制,依法查處平台企業排除和限制競爭、損害貨車駕駛員合法權益等行為。
3.發展綠色物流。加大貨運車輛適用的充電樁、加氫站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力度,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貨運車輛在現代物流特別是城市配送領域套用。推動托盤循環共用系統建設,促進產品包裝全面落實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推廣循環包裝,減少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持續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支持各地加快逆向物流體系建設,完善逆向物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完善線上線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務平台和回收網路。
4.發展冷鏈物流。加快鄭州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新培育一批國家、省級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鼓勵生鮮農產品經營主體加強與配送、快遞等企業合作,開展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鏈共同配送服務。發展“冷鏈配送+連鎖零售”“生產基地+電商+冷鏈快遞+智慧型菜櫃”等新模式,推動供貨、運輸、配送終端無縫銜接,形成“幹線運輸+神經末梢”的冷鏈共同配送網路。
5.發展航空物流。發揮口岸優勢,打造國際國內、客機腹艙與全貨機高效銜接,外籍航空公司與本土貨航互為支撐的空中快線網路。建設京東鄭州國際物流轉運中心,設立東方航空物流鄭州運營基地,引進國際知名物流集成商和快遞企業建立運營基地和專屬貨站。統籌推進航空公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代辦企業等市場主體協同發展,構建航空貨運生態圈。建設一批綜合和專業物流園區,培育開發適航貨源,推進航空冷鏈生鮮、快時尚產品分撥、國際快件、保稅物流等業務發展,最佳化運輸網路和物流服務供給。深入推進航空貨運電子試點,大力推進海外貨站、空空中轉航空貨運綜合保障能力試點項目建設。
6.發展高速鐵路物流。加強高速鐵路場站功能設施改造升級,強化接卸貨、存儲、轉運等物流功能,完善電商快遞分撥、配送服務網路。支持鄭州與其他國家物流樞紐符合條件的高速鐵路場站間探索開行“點對點”高速鐵路貨運班列、專列,打造高速鐵路物流樞紐品牌。推動中鐵快運、順豐、京東、中國郵政等大型物流企業建設與高速鐵路物流高效銜接的分撥與配送中心,培育一站式高速鐵路快貨運營商。推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高速鐵路物流雲平台系統建設,促進高速鐵路物流行業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
(四)強化應急物流保障。
1.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應急物資需求特點,修訂省儲備物資名錄,加強糧食、能源、搶險救援、救災救助、醫療用品等物資儲備。統籌考慮重點物資需求、產能空間分布,最佳化應急物資儲備布局,重點布局災害易發頻發地區,建設一批綜合應急物資儲備庫。結合各類應急儲備物資特性,建立與市場高效銜接的輪換機制,確保儲備物資常儲常新。
2.提升應急物流組織水平。探索建立突發事件分級、分類應急物流預案和回響機制,推進建立航空、鐵路、公路綜合交通緊急運輸管理協調聯動機制,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打造協同銜接、快速通達的綜合交通緊急運輸網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應急物流隊伍,健全物流企業“平急轉換”機制,探索建立應急物流保障重點企業名單,加強與大型骨幹物流企業合作,統籌多方運力,統一協同配送應急物資,提高緊急運輸指揮調度能力。支持建設應急物流大數據平台,完善應急物流“綠色”通道管理制度,保障應急物資和人員運輸車輛優先通行,提高應急救援運輸效率。
3.提高物流體系抗衝擊能力。依託物流樞紐、示範物流園區、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郵政快遞核心樞紐等,完善專用倉儲、隔離區、快速中轉換裝等應急保障功能,打造一批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物流基地,爭創國家應急物流核心樞紐。推動鐵路快運、公路轉運、貨運包機、通航運輸等方式多元替代,強化幹線、支線、末端應急物流組織銜接,提高應急物資接取送達效率。
七、提升現代流通金融服務能力
著眼於發揮金融暢通現代流通血脈的核心作用,著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增強金融供給的針對性、精準性、靈活性、有效性,滿足流通領域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市場主體融資需要,促進現代流通體系順暢高效運轉。
(一)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
1.豐富供應鏈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合作,基於供應鏈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真實交易的應收應付款項、倉單貨單、商業票據、購銷契約等,探索開發服務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積極發展應收賬款、存貨、倉單貨單融資和保險、保理等供應鏈金融服務,力爭培育1—2個全國性供應鏈金融企業(平台)。引入債券市場資金,鼓勵中小微企業通過標準化票據從債券市場融資,支持核心企業發行債券融資支付上下游企業款項。支持核心企業簽發供應鏈票據,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更加便利的供應鏈票據貼現融資服務,創新更多適應供應鏈金融特點的保險產品,提供營業中斷險、倉單財產保險等多種保險產品。建立核心企業票據融資信息共享制度,加強應收賬款盡職調查、信息披露和風險防範,規範發展以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的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產品。
2.健全供應鏈金融健康運行機制。強化金融行業自律管理,形成供應鏈金融行業操作規範和風控準則,引導金融機構合規經營、嚴控風險。最佳化供應鏈金融監管機制,對供應鏈金融產品設計、盡職調查、審批流程和貸後管理實施差異化監管。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監控,運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強化交易真實性審核和全流程監控,防止重複質押和空單質押,防範核心企業基於關聯交易或虛假貿易的自融行為,防範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等風險,杜絕無相關資質的企業以供應鏈金融名義違法違規開展金融業務。鼓勵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第三方機構等相關主體加強信息協同和共享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金融服務效率。
(二)擴大流通領域融資規模。
1.拓展流通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動態選擇一批優秀流通企業作為上市後備企業,實行針對性精準培育。實施流通企業上市、掛牌“綠色”通道制度,簡化流程,最佳化服務,加強與境內外交易所的溝通、對接、合作,不斷拓寬企業上市渠道。支持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參與流通企業股份制改造、上市、併購重組,提高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和資源整合能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強產業基金項目庫建設,統籌使用河南遠海中原物流產業發展基金等,推動產業基金在促進流通領域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快速發揮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流通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運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定向工具等多種方式融資。運用債權投資計畫、股權投資計畫、資產支持計畫等融資工具,引導社保資金、保險資金等機構資金投資具有穩定經營性收益的流通設施建設。
2.創新流通企業間接融資方式。引導開發性金融機構強化對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流通行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流通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推動金融機構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對接,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開展對金融機構和民營小微企業業務政策培訓,支持中小微企業高效融資。在全省範圍內推動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工作有效開展,大力宣傳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制度、政策及操作流程等,引導有業務需求的企業進行登記,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該制度儘快開展動產和權利擔保融資業務,滿足企業資金需求。
(三)最佳化流通領域金融軟環境。
1.規範流通領域金融服務。積極對接國內外貿易規則,推進流通領域跨境支持結算和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提高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金融服務類機構套用國際規則能力,強化流通企業跨國經營保障。最佳化新型消費相關支付環境,規範網路交易平台收費行為,引導平台企業適當降低商戶服務費和支付手續費,降低流通交易成本。
2.加強流通領域金融保障。建立健全流通領域保險、融資擔保等配套機制,合理分散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引導保險機構繼續完善流通領域貨物運輸等保險服務,豐富對流通環節的保險供給,為流通領域企業提供各類優質保險保障。建立流通領域融資項目庫,梳理龍頭流通企業、重點建設項目等金融需求,鼓勵金融機構在合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金融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加大對商貿、交通物流、農村流通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八、提升現代流通信用支撐能力
加快推動流通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套用,著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全面營造有利於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
(一)推進流通信用信息歸集共享。
1.強化流通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圍繞流通領域各類信用主體的全生命周期、全活動過程的全信息數據,進一步歸集市場監管、稅務、海關、交通運輸等領域流通信用信息,完善相關資料庫,推動產品生產信息、消費流通信息、質量追溯信息互聯互通。充分藉助大數據採集電子商務數據、媒體信息、網路行為、互動評價等網際網路公開信息,多維度匯集流通活動中產生的信用信息,拓展信用數據整合範圍,建立覆蓋全省的流通領域綜合信用信息平台。支持流通領域行業協會商會依法歸集流通企業經營全過程和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信用行為信息。支持信用服務機構、大數據企業依法採集、整理、存儲、加工市場主體在流通領域活動中的信用信息。
2.推動流通信用信息開放共享。加強流通領域信用信息開放共享,將事前承諾、事中評價分類、事後激勵約束融入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全過程。深入推動流通信用信息開放共享,不斷完善流通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推動企業、中介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等各類社會組織整合和開放流通領域信用數據資源,實現可公開信用數據資源全部開放。鼓勵金融機構整合套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依法依規使用納稅、社保、水電氣暖、倉儲物流、智慧財產權等信息,助力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建立流通領域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
(二)加快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
1.加強追溯體系建設。拓展流通領域追溯系統產品範圍,鼓勵行業組織、批發市場、商超及重要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自建產品追溯系統,並與電子交易結算、企業資源計畫(ERP)信息管理等系統融合。引導專業機構建設第三方平台追溯體系,研究制定重要產品追溯通用性標準,推動追溯管理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數位化監管追溯體系,推廣一批追溯標桿企業典型示範,推動各地跨部門追溯平台先行先試,農產品批發市場追溯系統與各地市場監管、農業農村部門追溯系統對接。
2.拓展追溯體系套用。鼓勵流通企業通過追溯體系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數據在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套用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追溯體系建設主體面向社會公眾提供追溯信息查詢服務。加大可追溯產品市場推廣力度,調動大型流通企業、公共採購主體等主動選用可追溯產品積極性,擴大可追溯產品消費規模。依託食品、藥品、農產品等領域龍頭企業,探索重要產品信用賦碼制度。
(三)建立健全流通信用監管體系。
1.創新事前環節信用監管。建立完善流通企業信用信息歸集、披露和套用制度,通過“信用河南”網站對外公示。針對流通領域行政許可和證明事項等環節,探索推廣信用承諾和告知承諾制,支持省內流通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加強行業自律。支持行業組織、公共信用服務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依法開展專業評價,以大數據為支撐實現市場主體精準“信用畫像”,為金融信貸、招標投標、商業合作等市場活動提供信用服務。引導流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充分利用信用報告,鼓勵流通企業自主開展消費體驗評價,營造誠信經營氛圍,提升信用評級。
2.加強事中環節信用監管。以信用風險為導向最佳化配置監管資源,全面建立流通主體信用記錄,在辦理註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公共服務等過程中,及時、準確、全面記錄流通主體信用行為,不斷提升監管效能。綜合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實施日常監管,將信用承諾書及履約情況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綜合研判信用狀況的基礎上,通過“信用+追溯+監測管理”等方式,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對流通企業進行分級分類,實施以信用為基礎的差異化監管措施。
3.完善事後環節信用監管。依法依規建立流通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動態更新並向社會公開,形成行政性、市場性和行業性等措施多管齊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聯合獎懲格局。依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實現產品服務全流程查詢,對被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流通企業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對此類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並將相關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開展市場星級評定、“紅黑榜”發布和誠信商戶評選,全面提高市場規範化管理水平。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建立省發展改革、交通運輸、商務、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參與的綜合協調工作機制,統籌指導協調規劃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按照各自職責,強化分工協作、配合聯動,完善配套政策,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二)深化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網際網路+流通”,最佳化“一網通辦”“一窗辦成”業務流程,深化流通領域“證照分離”改革,加快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全面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完善投訴舉報回應機制,推行第三方審查和評估,加強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範網路貨運經營者申請許可,最佳化網路貨運線上服務能力認定流程,提高線上服務能力認定效率。完善城市交通運輸部門配送運力需求管理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車輛通行管控的聯動機制,最佳化貨車通行管控,規範公路限行設施設定,最佳化不可解體大件超限運輸車輛主要運輸路線,對符合標準的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給予通行便利。完善流通領域數據資源確權、交易、套用等政策,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培育流通大數據交易平台,促進數據資源交易、高效利用。引導國有資本參與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管理,實施農貿市場產權國有化試點工程。
(三)加強政策支持。將流通設施和網點布局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落實現有各類土地支持政策,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增加流通行業用地比例,探索混合用地政策,重點支持各類流通公共服務平台、批發市場、物流配送及冷鏈設施等項目。嚴格落實流通領域各類稅費減免政策,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統籌各級支持服務業發展的各類資金,加大對流通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重點工程的支持力度。強化現代流通人才隊伍建設,將流通領域緊缺人才引進納入各地人才引進計畫,完善政校企聯合培養和人才激勵機制,加大流通領域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四)加強監測評估。健全規劃實施監測和動態評估機制,完善現代流通統計監測體系,健全統計樣本庫,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強化預測預警。及時做好規劃評估和調整工作,提高規劃階段性評估實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規劃實施的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