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戲世閩台社會》是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甲戲世閩台社會
- 作者:潘榮陽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970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高甲戲世閩台社會》是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高甲戲世閩台社會》是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內容明末清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領域多重矛盾和衝突的推動下,閩南沿海鄉村誕生了以民間遊藝為基礎的高甲戲,高甲戲是民俗節慶、遊藝活動和戲劇藝術的高度結合,先...
高甲戲,是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地方傳統戲劇,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高甲戲的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而演出劇目則分為“...
調查內容包括閩台民間曲藝,如答嘴鼓、講古等;民間音樂,如南音、北管、籠吹、十音八樂、食鬧音樂、蓮花褒歌等;民間舞蹈,如拍胸舞、車鼓弄、牛犁陣、龍舞、道情(民間二人轉)等;民間戲劇,如閩劇、梨園戲、潮劇、高甲戲、歌仔戲等。通過對福建和台灣地區的代表性文化事項進行田野調查,總體上摸清了閩台地區...
第五節 高甲戲服飾 第六節 歌仔戲服飾 第七章 台灣傳統服飾及其習俗 第一節 台灣傳統民間服飾及其習俗 第二節 台灣原居民服飾及其習俗 第八章 閩台傳統服飾習俗的保護與傳承 第一節 閩台傳統服飾習俗的內涵及價值 第二節 閩台傳統服飾習俗的保護與傳承 附錄 一、個案調查報告目錄索引 二、採訪對象基本信息 三、...
戲劇研究《高甲戲與近世閩台社會》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 期刊論文 [1]潘榮陽. 台灣高甲戲的變遷[N]. 人民政協報,2013-07-06(C01).[2]潘榮陽.區域社會文化研究的新探索——吳巍巍《西方傳教士與晚清福建社會文化》評介[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3(02):109-110.[3]潘榮陽.高甲戲與閩台社會...
從閩南文化的發展軌跡,可以窺見閩南文化是經過一代代閩南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挖掘、弘揚、創造,並吸收採納了土著百越文化、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特質和合理因素,有機地融入了其體系內,孕育、發展起來的,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閩台地區的族譜...
展現閩台獨有的中秋博餅文化。階段性的還舉行台灣陣頭表演,閩台的高甲戲表演,電音三太子表演,阿里山的姑娘等 特色建築風情 大嶝小鎮的建築由台灣101的設計者台灣李祖元規劃設計。以福建土樓造型的一方一圓兩樓,展現了兩岸對話,方圓和合。除此古戲台、八角亭、騎樓、飛檐等將閩台古建築元素都可以看到。
泉州藝術學校(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泉州分院、福建閩台戲劇學院泉州分院、中國戲曲學院泉州分部、福建教育學院泉州辦學點)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公辦藝術類省級重點中專學校。學校始辦於1956年,與台灣戲曲學院聯結成為姊妹校。共設有北管、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掌中木偶、學前教育、閩南語播音主持、打城戲、藝術...
閩南風,四海情》文藝晚會、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開展儀式、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閩南文化論壇、世界華文媒體閩南文化泉州行、南少林武術系列活動、第十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戲曲精品劇目展演、第二屆世界泉州同鄉懇親大會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協會成立大會、僑商投資項目招商推介會、第七屆閩台對...
錦繡古玩城共有58家商鋪,大部分商戶是來自閩台兩岸的收藏家,其中有28家來自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這裡可以作為閩台古玩的交流中心、古玩拍賣集散地,匯集有青銅器、陶瓷、玉器、寶石、字畫、古工藝品、古錢幣、古書、近代收藏品等。為廣大古玩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多功能會議廳 錦繡莊民間藝術園國際多功能會議...
第二節 閩南民間戲曲的社會功能 一、閩台社會重要的娛樂方式 二、延續民間文化傳統 三、閩台民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途徑 四、緩解社會日常矛盾的特殊功用 第三節 祈福與祭煞:閩南的儀式戲劇 一、禳災祈福的傀儡戲 二、閩南的扮仙戲 第二章 劇種傳播中發生的地域性變異 第一節 泉腔戲曲在漳州 一、老白字戲...
街區保留和傳承高甲戲、木偶戲、南音等晉江傳統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鼓廟分香菲律賓、台灣等地,香火旺盛,有演戲酬神“旦夕鑼鼓喧天”的習俗。蔡氏宗祠、莊氏家廟是遍布東南亞10多萬人的蔡氏、莊氏鄉親尋根謁祖的重要場所,是僑台親緣的紐帶。 通過保存傳統街巷肌里格局、特色古建築等載體,傳承高甲戲...
泉州素有“戲窩子”和“福建戲曲半壁江山”等美譽,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木偶戲,共同築起泉州靚麗的風景線。南音 泉州南音亦稱“泉州弦管”,是歷代積澱、多元形成的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是兩漢、晉唐和兩宋等朝代一批批入閩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樂文化帶入泉州,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形成的...
如果是女孩十六歲“及笄”的儀式也是非常隆重的,外祖母要送服飾、頭飾和布匹,分送親友的“龜棵”,等同於男孩做十六歲,有的還要請木偶、高甲戲演出慶賀。造大船:漁業是蟳埔的主業,造大船是打漁人的一大宿願,能造一條大船是多么令人羨慕的。從“豎龍骨”、“安龍目”至大船完工“出龍”(首次試航),蟳埔...
早年到台灣的東石人還把家鄉這一習俗帶到了台灣布袋嘴。台灣也有三公宮,每逢元宵節,當地居民也在宮內提掛宮燈。不僅如此,以前每年元宵節,台灣那邊的鄉親都特地趕回“會燈”,通報該年在台灣的宮燈對數,並把家鄉的數字帶回去,以互報閩台兩地子孫發展的情況。這一習俗一直保持到新中國成立。安溪藍田游燈龍 每年...
在整套叢書出版的過程中,福建人民出版社林彬副社長和本叢書主編劉登翰教授、副主編林國平教授為“閩台文化關係研究叢書”的順利出版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努力,我在此謹表衷心的謝忱!作者簡介 莊長江,1938年生,福建晉江人。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編導。1957年從藝梨園戲,1962年首導《...
講古角位於局口街街口,蔭庇在一棵大榕樹下,後面立著一個仿古屏風,上刻古代民間藝人踩高蹺、打城戲等內容。這裡是傳播閩台傳統文化藝術的視窗,定期舉辦豐富多樣的閩台戲曲藝術節目。這些戲曲節目包括有南音、歌仔戲、高甲戲和答嘴鼓等。◆天仙賓館 天仙賓館是廈門最古老的旅館之一,1933年由新加坡華僑呂天保創辦,...
福建省與台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台交往的獨特優勢。台灣是閩南文化重要的傳播區,1700萬閩南人在傳承閩南文化。閩南文化對加強閩台兩岸文化交流,促進民族文化認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維護兩岸和平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重要作用。三、指導思想、基本方針 指導...
講古角位於局口街街口,蔭庇在一棵大榕樹下,後面立著一個仿古屏風,上刻古代民間藝人踩高蹺、打城戲等內容。這裡是傳播閩台傳統文化藝術的視窗,定期舉辦豐富多樣的閩台戲曲藝術節目。這些戲曲節目包括有南音、歌仔戲、高甲戲和答嘴鼓等。天仙賓館 天仙賓館是廈門最古老的旅館之一,1933年由新加坡華僑呂天保創辦,193...
閩台檔案館,即共同家園共同記憶檔案展館,位於集美塔1層,由國家檔案局、全國台聯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福建省台聯、廈門市檔案館主辦。展廳分為八個部分(序廳、隸屬與共、開發同功、文韻聯芳、共御外敵、放映廳、交流融合和後記),包括150餘份檔案,100餘件歷史圖片,200餘張照片檔案,主要為...
《泉州南音·戲曲藝術》 是泉州地方戲曲的專題展覽。分為序廳、“樂史尋蹤”、“世界遺產”、“樂壇瑰寶”、“藝術傳承”等五大部分。泉州素有“戲窩子”之稱,地方戲曲主要有:南音、梨園戲、傀儡戲、高甲戲、打城戲、掌中木偶戲等藝術瑰寶。2007年,“泉州南音”被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文物...
“蹴鞠”舞蹈形式在兩宋時期隨大批避亂的中原人南遷而傳人泉州後,結合梨園戲科步,並吸收南少林武術動作,形成有一定科範程式的泉州踢球舞,經地方戲曲吸收、改造,泉州踢球舞的動作更加美化、舞蹈化,成為梨園戲《李亞仙》“亞仙踢球”的科範程式。同時,泉州踢球舞加入泉州高甲戲醜婆表演動作,詼諧戲謔,妙趣橫生,...
朱恆夫,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授,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張大新,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主編《二十世紀元代戲劇研究》等學術專著。方錫球,安慶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主編《繆斯的足跡——文藝發展機制論》等專著。吳慧穎,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從事戲劇理論、閩台戲劇研究和文藝...
的演出。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屏南龍潭四平戲劇團、政和縣文化館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6年3月,政和縣選送、楊源四平戲劇團獻演的四平戲《御賜縣名》,獲第六屆福建藝術節劇目三等獎、劇本三等獎,飾演縣令的演員張陳山獲得三等獎。
壽寧縣鳳陽村民還自發籌款600餘萬元,無償投工投勞出讓土地,建設了集演藝與展示為一體的壽寧北路戲保護與傳承基地,並推進鳳陽北路戲劇團組建和後備人才培養培訓。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壽寧北路戲項目保護單位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榮...
梅林戲源於徽戲,對於至今仍較好地保存徽派藝術特徵的梅林戲,在研究徽派藝術,追溯徽派藝術原形,探尋中國戲劇史等方面,無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傳承現狀 社會急速發展的今天,梅林戲陷入生存困境,劇團雖仍在農村巡迴演出,但出場費過低,經濟情況十分緊張,時時面臨劇團解散、劇種消亡的危險。傳承人物 黎秀珍...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閩劇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等地區,並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
屏南地方戲這一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其藝術根植於民間,惠及全縣廣大民眾,同時影響福建福州、寧德、南平三市廣大農村地區。總計人數在1000多萬以上。其社會影響與價值:一是對地方戲種研究的實證價值;二是民間宗族戲曲的社會研究價值,屏南地方戲提供了我國民間戲曲與農村社會宗族之間關係的重要參照系;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