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1979年於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獲學士學位,1982年於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獲碩士學位,1991年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1997年於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做博士後,1997-1999年於燕山大學做博士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主任,原河北工業大學校長。兼任國家教育部第五屆科技委學部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第十、十一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理事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並在線上器人的研究與套用,創造性地提出了並在線上器人型綜合GF 集理論體系,形成了並在線上器人全域定量評價和尺度綜合可視化方法,成果成功套用於巨型重載操作裝備等產品創新設計,為我國並在線上器人型裝備自主研發提供設計理論基礎 。2013年“並在線上器人機構拓撲與尺度設計理論”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2015年度何梁何利獎。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工作經歷,學術兼職,獲獎情況,學術影響,團隊建設,代表著作,科研項目,
個人簡介
高峰,1979年於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獲學士學位,1982年於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獲碩士學位,1991年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1997年於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做博士後,1997-1999年於燕山大學做博士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高峰教授主要研究“並在線上器人設計理論及其套用關鍵技術”,在機器人的設計理論、新型機器人機構的發明、新型並聯裝備的樣機和產品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取得了有意義的成果,被全國機構學專業委員會評為2006年度唯一的中國機構創新獎獲得者。2009年擔任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主任,2012年擔任973首席科學家。擔任美國ASME Mechanism & Robotics Committee委員、國際著名雜誌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等的Associated Editor。長期從事機器人學研究,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230多篇,其中SCI收錄70多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10多項。獲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發明和科技進步一、二等獎7項,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工作經歷
1991-1995 燕山大學副教授;
1995 燕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5-1997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博士後;
1997-1999 燕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機器人中心主任;
1999-2002 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2-2004 河北工業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2009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重大裝備設計與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
2009-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主任,重大裝備設計與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
學術兼職
2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2004 國家教育部第五屆科技委學部委員;
2006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2004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2004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3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1999 第三屆全國高校機電自動化及機器人研究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2000 第四屆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
獲獎情況
- 高峰、金振林、趙現朝等,“並聯結構微型六維力與力矩感測器研究”。河北省科技發明一等獎,2002
- 楊基厚、高峰,“四桿機構空模型與性能圖譜,” 機械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84
學術影響
高峰教授在國際期刊和國際機構任職:
-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Associate Editor
-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Associate Editor
- ASME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 Associate Editor
-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 Systems Associate Editor
- Archiv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AS Advisory Board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Editor
- ASME Mechanism Robotics General Member
2012年,美國ASME國際會議主題報告(Keynote Speech);
報告題目:“The Development of Parallel Robotic Mechanisms for High-Payload Machines”
2010年,國際IFToMM國際會議主題報告(Keynote Speech)報告題目:“GF Set Theory for Type Synthesis of Parallel Robotic Mechanisms”
2012年,高峰教授應邀在美國ASME JMD雜誌發表專欄文章“中國的機械設計”,首次以中英雙語刊登。
團隊建設
高峰教授的團隊有十多名優秀的老師,四十多名在讀的博士生,碩士生。2012年該團隊獲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屆"凱原十佳團隊"稱號。高老師平易近人,從不動怒。他總是鼓勵學生創新,敢想敢做。對研究生的指導很少用組會式的統一教育,而是一對一的培養方式,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和博士生討論課題,認真把握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他也鼓勵學生多參加學術交流,主辦了一系列的國際班、國際會議和國際奧賽。他多才多藝,總是鼓勵我們培養多方面的才能,和我們一起運動,一起娛樂。團隊每年都會組織旅遊,張家界,鳳凰古鎮,泰山等等,每年也都會舉辦新年晚會,並且每年他都會給學生帶來精彩的節目。他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快樂的科研氛圍。
代表著作
專著
1.《Topology synthesis for parallel robotic mechanisms》,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Feng Gao, Jialun Yang. 2013.
國際期刊論文(部分)
- F. Gao, W.M. Li, X.C. Zhao. New kinematic structures for 2-, 3-, 4-, and 5-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design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2
- Feng Gao, X. Q. Zhang, W. B. Zu. Distribution of some properties in a physical model of the solution space of 2-DOF parallel planar manipulator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5
- Feng Gao, Weizhong Guo, Wei Chen. Design in Mainland China, Guest Editorial,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2012
- F. Gao, B. B. Peng,H. Zhao, W. M. Li. A novel 5-DOF fully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t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6
- F. Gao, Y. Zhang, W.M. Li. Type synthesis of 3-DOF reducible translational mechanisms. Robotica, 2005
- Feng Gao, Binbin Peng, Weimin Li, Hui Zhao. Design of a novel 5-D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tool based on workspace, Robotica, 2005
- F. Gao, X.J. Liu.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hapes of the workspaces and the link lengths of 3-DOF symmetrical planar parallel manipulator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1
- F. Gao, X. J. Liu, W. A. Gruv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wo Degree of Freedom Planar Parallel Robot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8
- Feng Gao, Y. S. Zhao ,Z. H. Zhan. Physical model of the solution space of 3-DOF parallel planar manipulator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6
- Feng Gao, X.Q.Zhang, Y.S.Zhao, H.R.Wang. A physical model of the solution space and the atlases of the reachable workspaces for 2-DOF parallel planar manipulator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6
科研項目
2012-2017 國家973計畫課題項目:核電緊急救災機器人機構綜合,首席科學家
2011-2012 國家863計畫主題項目:高性能四足仿生機器人機構驅動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
2008-2010 染色體微切割微克隆裝備及其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
2008-2010 一般機構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者基金項目,負責人
2007-2008 一種 2000KN-4000KNM鍛造操作機設計,中國“一重”集團,負責人
2007-2009 165MN自由鍛造油壓機及配套設備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第二負責人(與上重合作)
2007-2009 165MN自由鍛造油壓機與6300KNM操作機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第二負責人(與上重合作)
2007-2008 多連桿壓機設計原理, 齊齊哈爾二工具機廠合作項目,負責人
2006-2011 重載裝備多自由度操作性能度量與機構設計原理,國家973計畫課題,負責人
2006-2009 面向大載荷對象的微位移微震動高精度智慧型控制,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第二負責人(與北航合作)
2006-2008 大型鍛造操作裝備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經委科技攻關項目,負責人,與上重合作
1980-1983 鉸鏈四桿機構空間模型與性能圖譜,機械部項目,第二
1991-1994 機器人誤差補償器的研究,“863”計畫項目,第二
1992-1995 少自由度並在線上器人尺寸與性能研究,機械部項目,負責
1995-1997 Flexible Tooling for Agile Assembly,加拿大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研
1995-1997 Sensor-Based Manipu-lation for Discrete Assembly,加拿大機器人協會項目,主研
1996-1998 三自由度並聯球關節性能研究,機械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基金項目,負責
1998-2000 機器人靈巧手多維力感測器研究,國家教委回國人員基金項目,負責
1998-2000 並聯結構解耦力感測器研究,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負責
1998-2000 並聯結構微型六維力與力矩感測器研究,國家“863”計畫項目,負責
1999-2000 五軸新型結構虛擬軸工具機研製,河北工業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負責
2000-2002 6-DOF結構解耦並聯微動機器人研究,國家教育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基金項目,負責
2000-2003 5-DOF結構解耦並聯微動機器人研究,天津自然基金,負責
2000-2003 並聯微動機器人設計理論研究,中科院863開放室,負責
2000-2003 並聯結構虛擬軸數控工具機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河北省重點自然基金,負責
2002-2005 並聯冗餘機器人及其關鍵套用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負責
2002-2004 基於力控制的計算機虛擬現實六維滑鼠研究,天津自然基金重點基金,負責
2001-2004 新型並在線上床機構構型和設計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國家“863”計畫項目,負責
2004-2006 染色體微切割微克隆裝備的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天津自然基金重點基金,負責
2003-2004 基於力控制的六維滑鼠,南開大學,負責
2003-2004 基於力控制的六維滑鼠,西安交通大學,負責
2004-2004 單雙動多連桿壓力機傳動桿系最佳化設計軟體,齊齊哈爾第二工具機廠,負責
2003-2005 並聯結構六維力與力矩感測,香港科技大學固高科技公司,負責
2008-2010 染色體微切割微克隆裝備及其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
2008-2010 一般機構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者基金項目,負責人
2007-2008 一種 2000KN-4000KNM鍛造操作機設計,中國“一重”集團,負責人
2007-2009 165MN自由鍛造油壓機及配套設備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第二負責人(與上重合作)
2007-2009 165MN自由鍛造油壓機與6300KNM操作機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第二負責人(與上重合作)
2007-2008 多連桿壓機設計原理, 齊齊哈爾二工具機廠合作項目,負責人
2006-2011 重載裝備多自由度操作性能度量與機構設計原理,國家973計畫課題,負責人
2006-2009 面向大載荷對象的微位移微震動高精度智慧型控制,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第二負責人(與北航合作)
2006-2008 大型鍛造操作裝備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經委科技攻關項目,負責人,與上重合作
1980-1983 鉸鏈四桿機構空間模型與性能圖譜,機械部項目,第二
1991-1994 機器人誤差補償器的研究,“863”計畫項目,第二
1992-1995 少自由度並在線上器人尺寸與性能研究,機械部項目,負責
1995-1997 Flexible Tooling for Agile Assembly,加拿大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研
1995-1997 Sensor-Based Manipu-lation for Discrete Assembly,加拿大機器人協會項目,主研
1996-1998 三自由度並聯球關節性能研究,機械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基金項目,負責
1998-2000 機器人靈巧手多維力感測器研究,國家教委回國人員基金項目,負責
1998-2000 並聯結構解耦力感測器研究,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負責
1998-2000 並聯結構微型六維力與力矩感測器研究,國家“863”計畫項目,負責
1999-2000 五軸新型結構虛擬軸工具機研製,河北工業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負責
2000-2002 6-DOF結構解耦並聯微動機器人研究,國家教育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基金項目,負責
2000-2003 5-DOF結構解耦並聯微動機器人研究,天津自然基金,負責
2000-2003 並聯微動機器人設計理論研究,中科院863開放室,負責
2000-2003 並聯結構虛擬軸數控工具機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河北省重點自然基金,負責
2002-2005 並聯冗餘機器人及其關鍵套用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負責
2002-2004 基於力控制的計算機虛擬現實六維滑鼠研究,天津自然基金重點基金,負責
2001-2004 新型並在線上床機構構型和設計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國家“863”計畫項目,負責
2004-2006 染色體微切割微克隆裝備的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天津自然基金重點基金,負責
2003-2004 基於力控制的六維滑鼠,南開大學,負責
2003-2004 基於力控制的六維滑鼠,西安交通大學,負責
2004-2004 單雙動多連桿壓力機傳動桿系最佳化設計軟體,齊齊哈爾第二工具機廠,負責
2003-2005 並聯結構六維力與力矩感測,香港科技大學固高科技公司,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