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始建於1913年,是上海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在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發展史上,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中國最早的內燃機、第一台自動扶梯等等。新中國的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核子彈、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機……許多都是在學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參與下完成的,在1999年國務院表彰的兩彈一星功臣中,錢學森王希季等均畢業於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JTU
  • 簡稱:機動學院
  • 創辦時間:1913年
  • 類別:工程科學
  • 屬性:211工程,985工程
  • 所屬地區:上海市
  • 知名校友:錢學森,王希季,潘先覺等
  • 主管部門:上海交通大學
  • 碩士點:20
  • 博士點:17
  • 專職院士:5
  • 主要院系: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動力與能源工程系
  • 國家重點學科:3
  • 專業排名:機械工程學科全國第一
學院簡介,機構設定,發展歷程,學院領導,院史沿革,奮鬥目標,專業介紹,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工業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地理位置,

學院簡介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始建於1913年,是上海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在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發展史上,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中國最早的內燃機、第一台自動扶梯等等。更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國的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核子彈、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機……許多都是在學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參與下完成的,在1999年國務院表彰的兩彈一星功臣中,錢學森王希季等均畢業於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改革開放以來,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以創建世界知名學院為奮鬥目標,綜合實力得到快速提升。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發展歷程

在這近百年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從無到有,從創建時的幾十個師生、幾間教室,今天已發展到擁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動力與能源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核科學與工程學院4個系(二級學院);3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14個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13個授權碩士點和7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本科專業。學院有440餘名教職工,其中教師330餘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千人計畫”獲得者10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5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名。在讀博士生 690餘名,碩士生 1100 余名,工程碩士1500餘名,本科生1700餘名。學院擁有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動力機械及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船舶設備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國家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太陽能發電及製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數位化汽車製造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網路化製造與企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等8個國家及省部級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一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大獎,大批由學院培養的學生已在製造、動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擔任重要職務或技術骨幹,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製造、動力、能源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院史沿革院史沿革

學院領導


奚立峰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 工業工程與物流工程系 教授
吳靜怡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分黨委書記 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 教授
朱向陽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 (分管重大項目與高端人才計畫)機器人研究所 教授
劉應徵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國際化及公共關係)葉輪機械研究所 教授
歐陽華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基地工作)
孟 雁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分管組織人事工作)

院史沿革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指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設立電氣機械科。
1937年,工業機械門改為動力機械門。
1942年,創辦航空工程系;1952年併入華東航空工程學院;2002年11月,復建航空航天工程系。
1953年,動力機械系招收解放後的第一批研究生。
1958年,創辦“核動力工程”專業。
1996年,設立工業工程專業,1997年,成立工業工程系。
1997年,在原機械系和動力系基礎上,分別成立機械工程學院和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
2002年1月,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合併,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奮鬥目標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以創辦世界知名學院為奮鬥目標。通過國際化合作辦學、師資隊伍建設和高水平的學科建設,把學院發展成為師資水平高、辦學實力強、管理效益好,科學研究水平、學生培養質量和產學研綜合能力處於國內領先,整體辦學實力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現代化、國際化的新型學院。與美國密西根大學開展科研合作,與美國普渡大學香港大學開展2+2本科生培養合作,與辛辛那提大學開展2+3本科雙學位合作,與美國普渡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展3+1+1本碩聯合培養項目,與挪威科技大學新簽署碩士生聯合培養項目協定。建立了上海交大-國外高校-跨國企業三方合作的國際學生工程合作項目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經驗、跨文化合作能力和國際視野。形成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和考核聘用體系、國際前沿水平的科研基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能力、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和評估體系以及國際化的管理體系。在2011年完成國際化評估工作,學院被認為在過去5年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整體實力接近世界前50名,部分研究領域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學院已被列入國家17所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院之一,並圍繞“建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為根本任務的世界一流學院”的目標,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和體制機制幾個方面逐步實施一系列改革。

專業介紹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有創新意識的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具有建築環境系統與設備的研發能力以及制定建築自動化系統方案的能力。
專業課程包括設計與製造基礎系列課程、工程熱力學、建築概論、流體力學泵與風機、建築環境學、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所涉及的就業領域廣泛,能夠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環境控制技術領域的工作。畢業生可分配到各大建築設計院與建築研究院,以及相關的企業與管理單位。就業供需比是1:12,就業前景非常好。

熱能與動力工程

專業介紹
我校歷史沉澱最深厚的王牌學科之一,本專業以培養寬厚、複合、創新型的具有熱、機、電集成理論與技術的優秀人才為目標。
主要課程包括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四大力學、動力機械設備原理、燃燒學、製冷與低溫工程、微細微納熱流體前沿、可再生能源導論等。學生從第6 學期開始,可按其志願選擇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方向包括:動力機械及工程、汽車動力、製冷空調與低溫技術、清潔能源與熱能工程。
畢業去向
學生畢業後就業面廣,畢業生大量進入能源、電力、汽車、製冷空調、艦船動力等大型骨幹企業及政府機關從事研究、管理和開發工作,如開利、大金、豐田汽車、中船總、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約有1/4的學生進一步研究深造。

核工程與核技術

專業介紹
本專業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最早培養核科學與核技術人才並持續成長的重要基地,主要培養核能工程、輻射科學、核技術套用及其它交叉領域的高級技術和管理複合型專業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包括: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四大力學、傳熱傳質學、輻射測量與防護、核反應堆物理、核反應堆熱工水力等。
畢業去向
未來數十年,中國將會大力發展核電,其對核科學與技術畢業生的需求已經出現急劇增長,就業供需比已超過1:40。專業人才就業前景之廣是顯而易見的,其就業後的平均待遇位於全院各專業之首。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多數在國家級科研院所、核電骨幹企業、政府部門及外資企業任職。專業推薦優秀畢業生到MIT、UIUC、東京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繼續深造。

工業工程

專業介紹
是我國最早設立工業管理、工業工程專業的科系,本專業結合工業工程和管理工程學科,培養既具有堅實的工程技術基礎又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的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管理學基礎、工程統計學、工程經濟學、運籌學、生產計畫與控制、物流與供應鏈等。
畢業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就業供需比達1:12。畢業生的1/3到國外著名大學留學、1/3推薦免試在本校或國內名校讀研,1/3在上海汽車集團公司、英特爾公司、中芯國際等超大型企業及金融、物流、諮詢等服務業著名公司工作。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專業介紹
我校歷史最悠久的王牌學科之一,曾經培養了錢學森等一大批傑出的畢業生。高速發展的現代科技又賦予了機械工程以新的內涵,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和先進制造技術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所在。
主要課程包括: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理論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力學、工程熱力學(稱為四大力學)、汽車理論與構造、機器人技術、先進電子製造導論等。學生從第6 學期開始,可按其志願選擇專業方向課,專業方向包括: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汽車設計與製造、機械電子、高精密製造技術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大量進入世界500 強企業,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政府機關等。每年超過1/2 的學生進入國內外大學繼續深造。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幾年發布的畢業生最新工資指導價位,機械工程持續成為職場的熱門專業,工資收入位居127 種職位的最前列。

地理位置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