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目錄,必修系列,選修系列,常用資料,常見生物,物質試劑,重要名詞,觀點結論,複習資料,緒論,物質基礎,新陳代謝,活動調節,生殖發育,複習策略,比較複習法,串連複習法,聯想遷移法,
科目目錄
必修系列
★ 必修1:分子與細胞-科學家訪談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奧秘
第1章 走近細胞
第2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科學前沿 組裝細胞
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
科學史話 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
第3節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第4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第3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1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第3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第4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1節 物質擴膜運輸的實例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質
二 酶的特性
第2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第3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第4節 能量來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套用
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1節 細胞的增殖
第2節 細胞的分化
第3節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4節 細胞的癌變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已遠離的檢驗師
★ 必修2:遺傳與進化
科學家訪談 我讚嘆生命的魅力
第1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第2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
第1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減數分裂
二 受精作用
第2節 基因在染色體上
第3節 伴性遺傳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第2節 DNA分子的結構
第3節 DNA的複製
第4節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科學·技術·社會 DNA指紋技術
第4章 基因的表達
第1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第2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科學前沿 生物信息學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第1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第2節 染色體變異
第3節 人類遺傳病
科學·技術·社會 基因治療
第6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第1節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育種工作著
第2節 基因工程及其套用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發人員
第1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第2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
二 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化學標本的製作
三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 必修3:穩態與環境
科學家訪談 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科學史話 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
第2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神經外科醫生
第2節 通過激素的調節
科學·技術·社會 評價套用激素類藥物的利與弊
第3節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係
第4節 免疫調節
科學·技術·社會 愛滋病——威脅人類的免疫缺陷病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第1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第2節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第3節 其他植物激素
第4章 種群和群落
第1節 種群的特徵
科學史話 從治蝗專家到生態學巨匠
第2節 種群數量的變化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植保員
第3節 群落的結構
科學·技術·社會 立體農業
第4節 群落的演替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林業工程師
第5章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第2節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科學·技術·社會 生態農業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景觀設計師
第4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第5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科學·技術·社會 恢復生態學及其套用
第6章 生態環境的保護
第1節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2節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科學·技術·社會 關注生態倫理道德
選修系列
★ 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走進生物技術
專題1 傳統發酵技術的套用
課題1 果酒和果醋的製作
課題2 腐乳的製作
課題3 製作泡菜並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專題2 微生物的培養與套用
課題1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
課題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
課題3 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
課題1 菊花的組織培養
課題2 月季的花葯培養
專題4 酶的研究與套用
課題1 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
課題2 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課題3 酵母細胞的固定化
專題5 DNA和蛋白質技術
課題1 DNA的粗提取與鑑定
課題3 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
專題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課題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課題2 胡蘿蔔素的提取
附錄1 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安全規則
附錄2 生物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國際單位
附錄3 常用培養基配方
附錄4 常用的消毒滅菌操作方法
附錄5 常用化學抑菌劑
★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專題1 基因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式
拓展視野 歷史不能忘記中國對PCR的貢獻
1.3 基因工程的套用
拓展視野 神奇的基因晶片
1.4 蛋白質工程的崛起
專題2 細胞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細胞工程的發展歷程
2.1.1 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
2.1.2 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套用
拓展視野 核移植技術發展簡史
專題3 胚胎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胚胎工程的建立
3.1 體內受精和早期胚胎髮育
3.2 體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養
3.3 胚胎工程的套用及前景
拓展視野 話說哺乳動物的性別控制
專題4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性問題
科技探索之路 生物技術引發的社會爭論
4.1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2 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
拓展視野 是研究合作,還是基因資源掠奪
4.3 禁止生物武器
專題5 生態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生態工程的興起
5.1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拓展視野 前景廣闊的沼氣工程
5.2 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
常用資料
常見生物
1.細菌:
(1)異養型細菌:寄生、腐生細菌。
(2)厭氧型細菌:乳酸菌等。
其他細菌:釀膿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
2.病毒:
3.原生動物:
大草履蟲、小草履蟲、變形蟲、眼蟲、衣藻等(一般為單細胞生物)。
4.真菌:
酵母菌、食用菌、黴菌等。
5.植物:
C3和C4植物、陽生和陰生植物、豌豆、薺菜、玉米、水稻(2×12)、洋蔥(2×8)、香蕉(3n)、普通小麥(六倍體)、
八倍體小黑麥、無籽西瓜(3n)、無籽番茄、抗蟲棉、豆科植物等。
6.動物:
人(2×23)、果蠅(2×4)、馬(2×32)、驢(2×31)、騾子(63)等。
括弧中第一個數字表示是幾倍體,第二個數字表示有多少條染色體。騾子由於是聯會紊亂,不育,是單倍體,所以是63條染色體。
物質試劑
1.常用物質:
ATP、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G(聚乙二醇)、滅活的病毒、NADPH(
還原型輔酶Ⅱ)、過敏原、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素類似物、動物激素、丙酮酸、少數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質粒、
限制性內切酶、DNA連線酶等。
2.常用試劑:
斐林試劑、蘇丹Ⅲ、蘇丹Ⅳ、雙縮脲試劑、二苯胺、50%的酒精溶液、15%的鹽酸、95%的酒精溶液、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20%的肝臟、3%的過氧化氫、3.5%的氯化鐵、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5%的鹽酸、5%的氫氧化鈉、碘液、丙酮、層析液、二氧化矽、碳酸鈣、0.3g/mL的蔗糖溶液、硝酸鉀溶液、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2mol/L和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95%的冷酒精溶液、75%的酒精溶液、胰蛋白酶、秋水仙素、氯化鈣等。
重要名詞
1.應激性、細胞、自由水、結合水、肽鍵、多肽、真核細胞、原核細胞、
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細胞的分化、細胞的癌變、細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絲分裂、細胞周期、無絲分裂
3.向性運動、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激素調節、頂端優勢、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突觸、高級神經中樞、先天性行為、後天性行為
4.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營養生殖、雙受精、受精作用、減數分裂、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
次級性母細胞、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
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染色體組、性染色體、常染色體、個體發育、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頂細胞、基細胞、胚胎髮育、胚後發育、卵裂、囊胚期、原腸胚、動物極、植物極
5.DNA、RNA、
鹼基互補配對、半保留複製、基因、轉錄、翻譯、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相對形狀、基因型、表現型、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遺傳、交叉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雜交育種、
人工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
花葯離體培養、單基因遺傳病、
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優生學
7.生物圈、生態學、生態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種群、種群密度、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生物群落、生態系統(森林、海洋、草原、農業、濕地、城市)、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物質循環、能量流動、
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生物圈的穩態、碳循環、氮循環、硫循環、生態農業
8.人體的穩態、人體的平衡及調節、糖尿病、營養物質、營養、特異性免疫、免疫系統、抗原、抗體、抗原決定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1.生物膜、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細胞工程、
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細胞的全能性、愈傷組織、脫分化、再分化、動物細胞培養液、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株、細胞系、單克隆抗體
12.微生物、菌落、衣殼、核衣殼、囊膜、刺突、碳源、氮源、生長因子、選擇培養基、鑑別培養基、初級代謝產物、
次級代謝產物、組成酶、誘導酶、
微生物的生長曲線、接種、發酵罐、發酵工程、單細胞蛋白
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
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澱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胺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繫、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
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
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胺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 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裡面的一圈是
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22.
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 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於主導地位,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得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得快。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24.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促激素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
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26.神經衝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只能從一個神 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27.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 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8.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2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0.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32.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一般有胚乳(如水稻、小麥、玉米等)。植物花芽的形成標誌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3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胚的發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三個胚層分化→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動物幼體。
34.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在前後代之間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質,從而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在真核細胞中,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所以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35.在DNA分子中,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對某種特定的DNA分子來說,它的鹼基對排列順序卻是特定的,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36.遺傳信息是指基因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遺傳密碼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的決定一個胺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信使RNA上四種鹼基的組合方式有64種,其中,決定胺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反密碼子是指轉運RNA上能夠和它所攜帶的胺基酸的密碼子配對的三個鹼基,由於決定胺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所以,反密碼子也有61種。
37.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複製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複製的一份DNA的緣故。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38.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 能夠準確地進行。
39.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一般情況下,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在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一些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40.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和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母系遺傳;雜交後代性狀不會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都能進行自我複製,並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41.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係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生物個體的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內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42.在雜種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同存在於一個細胞中,但是它們分別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基因的分離規律。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
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則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
自由組合規律,也叫獨立分配規律。
43.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為代代遺傳。
44.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裡繼承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後代出現病症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應該禁止。我國的婚姻法規定,
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45.一般地說,色盲這種遺傳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他的外甥的(交叉遺傳)。46.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產生新基因。基因突變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或生物內部因素作用下,由於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的結果。
47.自然界中的多倍體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條件劇烈變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體植物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使有絲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紡錘體。
48.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可以明顯地縮短育種年限。所謂的利用單倍體進行秋水仙素處理可以得到純合體,這裡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單倍體必須是針對二倍體而言,即是由二倍體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單倍體。
49.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鬥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50.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
51.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是同時共同其作用的。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
5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體。由於
森林生態系統面積廣闊,結構複雜,光合效率高,因此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53.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54.食物鏈是通過食物關係而構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渠道。它既是能量轉換鏈,也是物質傳遞鏈。在生態農業中還是價值增殖鏈。
55.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越是位於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
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56.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
恢復力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二者的關係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57.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
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強調自然保護,並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而是反對無計畫地開發和利用。
58.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由傳統的“原料-產品-廢料” 改變為現代的“原料-產品-原料-產品”。生態學的原理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主要理論基礎: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
59.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60.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是通過人體自身的條件來實現的。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過腎臟來完成的。
61.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提供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62.免疫可以分為
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物質共同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這是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
63.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要比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複雜。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的主要特點是:編碼區是間隔的,不連續的。也就是說: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外顯子)被不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內含子)分割開來,成為一種斷裂的形式。
64.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畫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內容包括繪製人類基因組的四張圖: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轉錄圖。
65.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不僅在結構上有一定的聯繫,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繫。各種生物膜相互配合、協同工作,才使得細胞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機器能夠持續、高效地運轉。
66.植物細胞工程通常採用的技術手段有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等。這些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只有脫離了植物體,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經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才表現出全能性。植物體細胞雜交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從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種。
67.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68.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69.人類幾種遺傳病及顯隱性關係:
類別 | | | 名稱 |
單基因遺傳病 | 常染色體遺傳 | 顯性 | 多指、軟骨發育不全 |
| | 隱性 | 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症 |
| 性(X)染色體遺傳 | 顯性 | 抗維生素D佝僂病 |
| | 隱性 | 紅綠色盲、血友病 |
多基因遺傳病 | | | 唇裂、無腦兒、原發性高血壓、青少年型糖尿病 |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 常染色體數目改變 | | 21三體綜合徵(先天性愚型) |
| 結構改變 | | 貓叫綜合徵、性染色體病、性腺發育不良 |
複習資料
緒論
§2、(B)生物的基本特徵:(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
1.具有共同的 和 基礎。物質基礎是構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除 )。病毒也有一定的結構即病毒結構。
2.都有。新陳代謝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本質的特徵。區別:細胞增殖是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3.都有。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發生一定的反應。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動,利用黑光燈捕蟲,動物躲避敵害。區別:反射是多細胞高等生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發生的反應。
4.都有生長。生物生長的過程中伴隨著發育,發育後又能繁殖後代,保證種族延續。
5.都有和遺傳使物種基本穩定,變異使物種進化。
6.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又能影響環境。(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A)生物科學的發展 三個階段:
描述性生物學階段; 實驗生物學階段; 分子生物學階段; 細胞學說: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
施旺提出。內容: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意義:1953年沃森(美)和
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4、(A)當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1、 微觀方面:從細胞水平進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質。生物工程實例:B肝疫苗、石油草、超級菌2、 巨觀方面:生態學——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生態農業
§5、(A)學習生物學的要求和方法
物質基礎
§1、(B)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 ]
2.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 (牧童碰新鐵門)) 植物缺少 (元素)時花葯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花而不實)
3.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B)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③糖類
④核酸 (共約1-1.5%)
⑤脂類(1-2%)
⑥蛋白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3、(C)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 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數)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劑
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C)無機鹽離子及其對生物的重要性
1.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形態、滲透壓、酸鹼平衡)如血液鈣含量低會抽搐。
§5、(C)動植物體內重要糖類、脂質及其作用
1.糖類 C、H、O組成 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質
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脫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 乳糖(動物)
③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 糖元(動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類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陽光
2、脂質 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分類:
①脂肪:儲能、維持體溫
②類脂:構成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結構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起重要調節作用 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6、(C)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基本單位及其作用蛋白質 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基本單位:
胺基酸約20種 結構特點:每種胺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他都連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結構通式:肽鍵:
胺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分子式 有關計算: 脫水的個數 = 肽鍵個數 = 胺基酸個數n – 鏈數m 蛋白質分子量 = 胺基酸分子量 ╳ 胺基酸個數 - 水的個數 ╳ 18 功能:1.有些蛋白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2.催化作用,即酶 3.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4.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7、(C)核酸的化學組成及基本單位核酸 由C、H、O、N、P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8種)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8、(C)組成生物體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9、(A)多種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機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
§10、(B)生物組織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鑑定 顏色反應: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有關有機物產生特定顏色。還原糖(葡萄糖、果糖) + 斐林 → 磚紅色沉澱 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蛋白質與雙縮脲產生紫色反應 (注意: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成分和用法)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B)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
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及動、植物。(有真正的細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藍藻、細菌、放線菌、乳酸菌、硝化細菌、支原體。(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註: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是真核。
§2、(C)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第22頁)
§3、(C)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化學成分:蛋白質和脂類分子 結構:雙層磷脂分子層做骨架,中間鑲嵌、貫穿、覆蓋蛋白質 特點: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功能:
1.保護細胞內部
2.交換運輸物質
3.細胞間識別、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物質進出細胞膜:
1.自由擴散:高濃度運向低濃度,不需載體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動運輸:低濃度運向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
意義:對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主要是營養和離子吸收,常考小腸吸收胺基酸、葡萄糖;紅細胞吸收鉀離子,根吸收礦質離子)
§4、(C)細胞質基質內含有的物質和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均勻透明的膠狀物質,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功能:含多種物質(水、無機鹽、胺基酸、酶等)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場所。提供物質和環境條件。
§5、(C)線粒體和葉綠體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線粒體:真核細胞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狀、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上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含少量的DNA、RNA。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的綠色細胞中。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基粒上有色素,基質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6、(C)其他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內質網:單層膜摺疊體,是有機物的合成“車間”,蛋白質運輸的通道。核糖體:無膜的結構,橢球形粒狀小體,將胺基酸縮合成蛋白質。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高爾基體:單膜囊狀結構,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中與有絲分裂中細胞壁的形成有關。中心體: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構成,存在於動物和低等植物中,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液泡:單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貯藏(營養、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吸水。
§7、(C)真核細胞的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真核細胞核包括核液、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質。功能:是遺傳物質複製和儲存的場所。
§8、(C)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 最主要區別: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圍的細胞核(有明顯核區——擬核) 支原體是原核中最小的 原核細胞細胞壁不含纖維素,主要是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細胞膜與真核相似。
§9、(B)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特點:分裂間期歷時長
§10、(C)動、植物有絲分裂過程及比較
1.過程特點:分裂間期:可見核膜核仁,染色體的複製(
DNA複製、蛋白質合成)。
前期:染色體出現,散亂排布,紡錘體出現,核膜解體、核仁消失(兩失兩現)
中期:染色體整齊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後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末期: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兩現兩失) 注意:有絲分裂中各時期始終有同源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分離。
2.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體細胞染色體為2N)
染色體變化:後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
DNA變化:間期加倍(2N→4N),末期還原(2N)
染色單體變化:間期出現(0→4N),後期消失(4N→0),存在時數目同DNA。
3.動植物有絲分裂的區別 前期:植物由紡錘絲構成紡錘體,動物由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末期:細胞質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現細胞板;動物從外向內凹陷縊裂。
§11(A)真核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
1. 有絲分裂:絕大多數生物體細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實質:親代細胞染色體經複製,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意義:保持親子代間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2. 減數分裂:特殊的有絲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細胞實質: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3.無絲分裂:不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例:蛙的紅細胞分裂
§12、(A)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分化的意義:普遍存在的。經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3、(A)癌細胞的特徵、致癌因子
1. 癌細胞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變化(易擴散、轉移)
§14、(A)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細胞內水分減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積累;呼吸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膜通透功能改變。
本章實驗:
§1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誌。
§2有絲分裂裝片製作:解離(15%鹽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鹼性
龍膽紫)→製片
新陳代謝
§1、(A)酶的發現 幾個實驗
§2、(C)酶的概念: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3、(C)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 ((B)實驗討論題) 酶催化作用需要適宜溫度和pH值
§4、(B)ATP:三磷酸腺苷 作用: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結構式:A—P~P~P 中間是兩個高能磷酸鍵,水解時遠離A的磷酸鍵線斷裂
§5、(B)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ATP ===== ADP + Pi + 能量(1molATP水解釋放30.54KJ能量) 方程從左到右時能量代表釋放的能量,用於一切生命活動。方程從右到左時能量代表轉移的能量,動物中為呼吸作用轉移的能量。植物中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 光合作用(自然界最本質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方程式:CO2 + H2018 ——→ (CH2O) + 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胺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
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2.色素:包括葉綠素3/4 和 類胡蘿蔔素 1/4 色素分布圖:色素提取實驗:丙酮提取色素; 二氧化矽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 光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 條件:必須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驟: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還原氫 H2O—→2[H] + 1/2 O2
②ATP生成,ADP與Pi接受光能變成ATP能量變化:光能變為ATP活躍的化學能
4.★ 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驟: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還原,三碳化合物接受還原氫、酶、ATP生成有機物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關係: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
5.★意義:
①製造有機物
②轉化並儲存太陽能
③使大氣中的CO2和O2保持相對穩定。
§7、(B)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吸水、失水1、滲透吸水:條件:半透膜、濃度差 2、植物原生質層是
選擇透過性膜,當膜內外存在濃度差時細胞吸(失)水。原則:誰濃度高誰獲得水3、植物吸水方式:①吸脹吸水:無液泡的細胞吸水方式(乾燥種子、根尖分生區細胞)②滲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細胞吸水方式。
§8、(B)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由根運輸到莖、葉, 1-5%留在植物體內, 95-99%用於蒸騰。
§9、(B)植物必需的
礦質元素礦質元素 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種。
§10、(C)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1、礦質元素吸收:交換吸附,主動運輸(需能量),與呼吸作用參與。2、利用:①多次利用:K離子, N、P、Mg形成不穩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時老組織受損)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穩定的化合物。(缺少時新組織受損)
§11、(D)合理施肥
§12、(C)糖類代謝 (氧化分解)—→CO2 + H20 + 能量食物 合成 肝糖元 葡萄糖 分解 其他有機物 (血糖) (合成)—→肌糖元 (轉變)—→脂肪、
非必需胺基酸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80-120mg/dL。過高、過低的疾病:
§13、(B)脂質代謝 食物 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處 脂肪 其他化合物的轉化 甘油、脂肪酸 ————→CO2 + H20 + 能量 ————→ 糖元
§14、(B)蛋白質代謝 小腸吸收 組織蛋白、酶、激素 組織蛋白分解 胺基酸 新的胺基酸其它化合物轉化 氨基 (轉變)—→尿素(特有) (轉氨基) (含N部分) ——→ CO2+H20+能
§15、(C)
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係 不含氮部分 糖類、脂肪 糖類 脂肪 胺基酸 蛋白質
§16、(C)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係
§17、(D)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和人體健康
§18、(C)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線上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2C2H5OH(酒精) + 2CO2 + 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1分子葡萄糖 2分子丙酮酸 2C3H6O3 (乳酸)+ 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 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步:丙酮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 (線粒體中進行)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 (線粒體中進行)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型(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②異養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 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活動調節
§1、(A)植物的向性運動: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A)生長素的發現:向性實驗,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一側多,生長素極性向下端運輸,使背光一側生長快,植物表現出彎向光源生長。注意:光不是產生生長素的因素,有光和無光都能產生生長素 (化學本質:吲哚乙酸)。
§3、(A)生長素的產生(嫩葉、發育著的種子)、分布(廣泛)和運輸(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4、(C)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套用
1.生長素的二重性:一般來說,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反應不同,根最適濃度是10-10mol/L,芽的最適濃度是10-8mol/L,莖的最適濃度是10-4mol/L。
2、頂端優勢:植物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抑制的現象,因為頂芽產生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使側芽生長受抑制。打頂活摘心使側芽生長素降低,打破頂端優勢
3.生長素的功能套用
①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生長素類似物浸泡枝條下端,不久長出大量的根
②促進果實發育。用一定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長出無籽果實
③防止落花落果。
§5、(A)其他植物激素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6、(C)體液調節:指某些化學物質(激素、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動物生理活動進行調節。
§7、(C)動物激素種類和生理作用 (第85頁 表4-1)
§8、(C)激素調節下丘腦(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分泌促激素釋放激素作用在垂體,垂體分泌促激素作用在腺體。
§9、(C)對同一生理的調節:①協同作用: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對生長的作用(增強效果)②拮抗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調節(發揮相反作用)
§10、(B)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其結構基礎是。包括感受器(感覺神經末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或腺體)
§11、(B)興奮的傳導: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未受刺激時,膜內 ,膜外 電位)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以突觸來傳遞。(單向傳導) 注意:生物是多種因素共同調節的結果,動物所有行為受神經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
§12、(B)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 中央前回、語言區(S區、H區)
§13、(B)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繫 (書 頁表4-2)
§14、(A)動物行為的產生,不僅需要運動器官的參與,而且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趨性:動物對環境因素刺激最簡單的定性反應 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順序連鎖發生。
生殖發育
§1、(B)無性生殖: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常見方式:
①分裂生殖(變形蟲、草履蟲)
②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芽體—小的生物個體
③孢子生殖(青黴菌、根霉)產生無性的生殖細胞
④營養生殖(草莓匍匐莖、
葡萄、馬鈴薯等)用營養器官繁殖
⑤組織培養技術 利用細胞的全能性,再分化 ⑥克隆
§2、(B)有性生殖:由親本產生生殖細胞(配子),經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合子(受精卵),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意義:由於後代具備雙親遺傳物質,使後代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力,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有重要意義。雙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指成熟的花粉粒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及兩個極核同時受精。分別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極核,將來分別發育成胚和胚乳。
§3、(D)減數分裂的概念:
①範圍: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
原始生殖細胞(精原細胞或卵原細胞)發展成為成熟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過程中進行的。
②過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
③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4、(D)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比較
★1、同源染色體:兩條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染色體。
2.聯會: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
3.四分體:複製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包含四條
姐妹染色單體,這對同源染色體叫四分體。
4.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形成四個精子。一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
§5、(D)減數分裂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 減數分裂 有絲分裂有聯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 無聯會、無四分體、同源
染色體不分離,始終存在減I中期染色體排列再赤道板兩側呈兩行,分離時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單體不分開 有絲中期染色體排列再赤道板中央呈一行,分離時染色單體相互分開
§6、(C)受精作用的概念、過程及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意義:減數分裂和受精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遺傳和變異很重要
§7、(A)生物個體發育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分為: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階段
2.胚的發育:受精卵(一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分裂成頂細胞和基細胞(靠近珠孔),頂細胞發育成胚(包括子葉、胚芽、胚軸、胚根),基細胞發育成胚柄。
3.胚乳的發育:由兩個極核和一個精子細胞結合發育而成的三倍體。
4.發育情況:珠被發育成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
5.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分為:胚胎髮育和胚後發育階段。
6.動物胚胎髮育的過程:受精卵→卵裂→囊胚(有一囊胚腔)→原腸胚(一胚孔、二腔、三胚層)
7.胚胎髮育動向:動物極細胞外包形成外胚層,將來發育成表皮及其附屬結構、神經系統、感覺器官(表、神、感)植物極細胞內陷形成內胚層,將來發育成消化道呼吸道上皮、肝臟、胰臟。中胚層位於內外胚層之間。發育成骨骼、肌肉、血液、循環、生殖等系統。
8.胚後發育:幼體孵化出來或從母體生出來後,發育成性成熟的個體。(直接發育、變態發育)
高三生物複習備
複習策略
複習方法要得當。生物高考複習中,一般要使用三種常見的複習方法。
比較複習法
在複習中,使學生能運用比較法進行知識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如組成酶與誘導酶的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高等
植物細胞和
動物細胞的
亞顯微結構比較;三大營養物質的來源和去路的比較,三大營養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除蛋白質外,均可貯存,均可由其它物質部分轉化等等。
串連複習法
複習時可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對知識有全面的理解。如有關蛋白質的知識主要分散於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紹了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合成場所、結構和功能。第二章講了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等。第五章談到了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生理過程。複習時,可以把這些知識串起來複習,使知識更系統化,這樣可提高學生解綜合題的能力。
聯想遷移法
如
線粒體,可聯繫到
呼吸作用、
能量轉換器、
細胞質遺傳、酶的專一性、膜的結構功能、各種基質、線粒體數量多的細胞、細胞的衰老等等。又如複習膜的流動性,可聯繫到主動運輸、內吞、外排、受精作用、細胞融合、卵裂、遞質的釋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維有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
高考實驗題力圖通過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
實驗能力,同時力圖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來鑑別考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高考要求中,生物學實驗有15個,實習有5個,研究性課題有7個。在實驗複習時,要求學生要認真領會每個實驗的設計意圖和總結實驗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夠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也包括判斷實驗結果和
推導實驗結論等內容;能夠設計實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