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騖源)

婺源縣

騖源一般指本詞條

婺源縣,江西省上饒市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介於東經117°21′56.6″-118°12′13.7″,北緯29°01′43.3″-29°34′39.3″之間,總面積2967.78平方千米。婺源縣地處中亞熱帶,具有東亞季風區的特色,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較短、四季分明。截至2020年,婺源縣下轄1個街道、10個鎮、6個鄉。縣人民政府駐蚺城街道。截至2023年,婺源縣常住人口308914人,城鎮化率54.75%。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婺源縣,古屬徽州府。1949年,劃歸江西上饒管轄。有景婺黃、景婺常兩條高速公路,京福高鐵縱貫南北,九景衢鐵路橫亘東西。是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先後獲得中國旅遊強縣、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榮譽稱號。婺源縣全域以“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有江灣景區、大鄣山臥龍谷景區、靈岩洞景區、文公山景區、鴛鴦湖景區等景點。

2022年,婺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9.59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113.58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0%、8.4%和84.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6:23.9:68.5,第三產業占比較2021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婺源縣
  • 外文名:Wuyuan County
  • 別名:蚺城
  • 行政區劃代碼:361130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西省上饒市
  • 地理位置:江西省東北部
  • 面積:2967.78 km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0個鎮、6個鄉
  • 政府駐地:蚺城街道蚺城路1號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編碼:3332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308914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江灣景區、大鄣山臥龍谷景區、靈岩洞景區、文公山景區、鴛鴦湖景區等
  • 火車站婺源站
  • 車牌代碼:贛E
  • 地區生產總值:165.73 億元(2022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古蹟,宗教文化,非遺項目,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婺源縣,以舊縣治清華“地近婺水之源”而名。
據對境內善山、江村、茅坦莊等地發掘出土的陶紡輪、石網墜、骨針、圜底網紋陶罐、印紋陶片、石斧、石鑿等器物考證,在4000多年前,婺源地域就有居民活動。早期生活在這方山水的土著先民,屬於“越”。他們“飲稻羹魚”“火耕水耨”,在這裡勞墾生息,過著定居的原始農耕生活。
西周前,婺源地域屬“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婺地屬於吳國領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吳被越國攻滅歸越;吳王夫差的長子吳鴻亦被流放婺源湖山。周顯王十四年(前355年)楚滅越後,婺源地域劃入楚國版圖,直至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楚國滅亡。
秦統一六國後,派兵南征降“百越”,於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占領古徽州地區,設黝(後改“黟”)、歙二縣,歸屬鄣郡;婺源地域以屬歙縣地隨之隸鄣郡。對於“鄣郡”之名,一說系因婺源北部的三天子鄣(大鄣山)而得。
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為丹陽郡,婺地又隨歙縣改屬丹陽郡。在此秦漢時期,生活在黟、歙地域的土著越人,因不堪封建王朝的暴政,紛紛逃入山中,形成“山越”。山越人刀耕火種,“以漁獵、山伐為業”,遁跡于山林,過著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丹陽郡成為孫吳的割據地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孫吳政權派兵制服山越後,分歙縣轄地增置始新、新定、犁(後改“黎”)陽、鵂(不久改“休”)陽4縣,加上原黟、歙共6縣建立新都郡;婺源地域屬休陽(三國吳永安元年改名“海陽”)縣。吳嘉禾三年(234年),幽居深谷的山越人遷出山林,結束這裡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封閉狀態,促使半原始形態的山越叢林社會逐漸向封建社會轉變。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吳亡,改新都郡為新安郡,改海陽縣為海寧縣,婺源地域屬新安郡海寧縣。
開皇九年(589年)新安郡改為歙州,十八年(598年)海寧縣改為休寧縣,婺地屬歙州休寧縣。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寧縣回玉鄉和樂平縣懷金鄉之地,建立婺源縣,治清華,隸屬歙州。元和七年(812年),又劃樂平縣丹陽鄉歸婺;漢長沙王吳芮墓時亦隨石老山(今名“雞山”)移入婺源版圖。天復元年(901年),婺源縣治由清華移至蚺城。
五代十國時期,婺源先後隨歙州隸屬吳寧國軍、南唐建威軍管轄。南唐昇元二年(938年),鎮守婺源的1500名關西軍兵士,分別屯田“武溪香田、思溪大田、瀲溪車田、浮溪言田、古溪豐田”等處以耕為永業,使山間盆地不斷開墾。
開寶八年(975年),南唐滅,婺源隨歙州入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婺源隨之隸屬徽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徽州(翌年改為徽州路)入元,婺源隨隸之。元貞元年(1295年),婺源縣升為婺源州(下州),隸屬徽州路(至正二十四年改為徽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婺源州復為婺源縣,仍隸屬徽州府。清沿明制。
民國元年(1912年),裁府(徽州府)留縣,婺源縣直隸安徽省。民國21年(1932年),屬安徽省第十行政區;民國23年(1934年)劃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區;民國36年(1947年),劃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區。
1949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六軍四十八師解放婺源,復由安徽劃歸江西,先後屬樂平、浮梁專區。1952年,屬上饒專區。1971年,屬上饒地區。2000年,為上饒市轄縣。
婺源縣(騖源)
婺源景色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設定清華鎮建制。
1985年4月18日,設立珍珠山、武口、曉林、鳳洲鄉。
1993年,撤銷秋口鄉、江灣鄉、賦春鄉、中雲鄉,設立秋口鎮、江灣鎮、賦春鎮、中雲鎮。
1994年11月25日,撤銷許村鄉、鎮頭鄉、大畈鄉、思口鄉,設立許村鎮、鎮頭鎮、大畈鎮、思口鎮。
1997年8月18日,撤銷太白鄉,設立太白鎮。至此,全縣轄11個鎮、16個鄉:紫陽鎮、清華鎮、大畈鎮、江灣鎮、思口鎮、秋口鎮、賦春鎮、鎮頭鎮、中雲鎮、許村鎮、太白鎮、沱川鄉、段莘鄉、古坦鄉、浙源鄉、溪頭鄉、鄣頭鄉、甲路鄉、曉鱅鄉、武口鄉、瀲溪鄉、龍山鄉、高砂鄉、珍珠山鄉、曉林鄉、梅林鄉、鳳洲鄉。
婺源縣(騖源)
婺源縣地圖
1999年5月31日,撤銷武口鄉,並將梅林鄉的上梅洲村委會、瀲溪鄉的東嶺塢村委會劃歸紫陽鎮。
2001年12月3日,撤銷瀲溪鄉,西坑村委會劃歸紫陽鎮;楊溪、善坑村委會劃歸梅林鄉;撤銷曉林鄉,劃歸中雲鎮;撤銷曉鱅鄉,劃歸江灣鎮。
2003年8月19日,鄣山鄉更名為大鄣山鄉。9月28日,撤銷高砂鄉,成建制劃歸紫陽鎮管轄。10月21日,撤銷梅林鄉,成建制劃歸紫陽鎮管轄;撤銷大畈鎮,成建制劃歸江灣鎮管轄。
2005年3月17日,江西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婺源縣撤併鄉鎮的批覆》:同意撤銷婺源縣龍山鄉,成建制劃歸中雲鎮管轄;撤銷鳳洲鄉,成建制劃歸許村鎮管轄。
2006年1月20日,撤銷甲路鄉,成建制劃歸賦春鎮管轄;撤銷古坦鄉,成建制劃歸大鄣山鄉管轄。
2007年,設立工業園管理委員會。
2008年,設立蚺城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據2023年7月婺源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婺源縣下轄1個街道、10個鎮、6個鄉,172個村委會,25個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蚺城街道。
街道(鎮)
居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工業園區、生活區)
蚺城居委會、花園域居委會、涵春居委會、儒學前居委會、文博居委會、文公居委會、天佑居委會、瑞虹社區居委會、朱塘社區居委會
香田村委會、東嶺塢村委會、上梅洲村委會、城關村委會
武口居委會、七里亭社區居委會、金雞亭居委會、幸福里居委會、茶苑居委會
楊坑村委會、西坑村委會、梅林村委會、一都村委會、雍溪村委會、馬家村委會、坑口村委會、戴家村委會、楊溪村委會、善坑村委會、高砂村委會婺源生態工業園區、齊村村委會、考水村委會、嶺下村委會婺源生態工業園區、湖林村委會婺源生態工業園區、王家墩村委會、湯村村委會、向陽村委會
新街居委會、橫街居委會、長林居委會
清華村委會、雙河村委會、東園村委會、花園村委會、浮溪村委會、詩春村委會、里村村委會、洪村村委會
沙城社區居委會
秋口村委會、白石村委會、王村村委會、漁潭村委會、李坑村委會、嶺溪村委會、占才村委會、言坑村委會、黃源村委會、官橋村委會、秋溪村委會、里源村委會、洙西村委會、梓槎村委會、詞坑村委會
江灣居委會、梨園居委會、蓮花芯居委會
江灣村委會、占坑村委會、鐘呂村委會、汪口村委會、洪坦村委會、荷田村委會、曉起村委會、栗木坑村委會、曉鱅村委會、前段村委會、大瀲村委會、東頭村委會、大畈村委會、浯村村委會、濟溪村委會、低源村委會、龍潭村委會、古蜀地村委會
雲丘社區居委會
思口村委會、思溪村委會、高梘村委會、西源村委會、長灘村委會、前坦村委會、西沖村委會、河山坦村委會
長降社區居委會
賦春村委會、沖田村委會、新田村、游汀村委會、臧坑村委會、洪家村委會、林塘村委會、岩前村委會、長溪村委會、盤坑村委會、排前村委會、虎溪村委會、甲路村委會、嚴田村委會、湖山村委會、胡家村委會、對塢村委會
立新居委會
鎮頭村委會、梅田村委會、游山村委會、張村村委會、冷水亭村委會
大山頭居委會、青蓮居委會
太白村委會、玉坦村委會、曹門村委會、薛村村委會、潘村村委會、楊村村委會、程家灣村委會、新屋村委會
曉林居委會
中雲村委會、霞港村委會、橫槎村委會、方村村委會、龍山村委會、長堯村委會、桃溪村委會、曉林村委會
中洲居委會
許村村委會、汾水村委會、仁洪村委會、盤山村委會、朗湖村委會、周溪村委會、董家村委會、汪村村委會、曹村村委會、小港村委會、水埠頭村委會、項家埠村委會、洙坑村委會
——
下溪村委會、上溪村委會、青石村委會、硯山村委會、城口村委會、龍尾村委會、西岸村委會、桐木土太村委會
——
中村村委會、段莘村委會、閬山村委會、西垣村委會、裔村村委會、金坑村委會、東石村委會、槎口村委會、大汜村委會、汪槎村委會、慶源村委會、官坑村委會
——
鳳山村委會、嶺腳村委會、虹關村委會、沱口村委會、廬坑村委會、廬坑嶺村委會、周家山村委會
——
河東村委會、河西村委會、理坑村委會、小沱村委會
——
車田村委會、鄣山村委會、上村村委會、下村村委會、白石源村委會、古坦村委會、黃村村委會、菊徑村委會、程村村委會、戴村村委會、西山村委會、水嵐村委會、和村村委會、通源村委會、莒莙村委會
珍珠山居委會、董家山社區居委會、歷居社區居委會、塘尾社區居委會、山溪社區居委會
吳源村委會、黃砂村委會、虹沖村委會、秀水村委會、蓮子灘茶場生活區
參考資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婺源縣,位於東經117°21′56.6″-118°12′13.7″,北緯29°01′43.3″-29°34′39.3″之間,地處贛東北,東鄰浙江省開化縣,西毗景德鎮市,北枕黃山市,南接德興銅礦。縣境東西長約83千米,南北寬約54千米,總面積2967.78平方千米。
婺源縣

地質

婺源縣以變質岩為主,沉積岩較少,岩漿活動微弱:變質岩面積2568.49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87.14%,主要為變余砂岩、板岩、矽質岩等,分布在縣境大部分地區,構成山地主體;沉積岩面積201.57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的6.84%,主要有碳酸鹽岩、碎屑岩、紅色碎屑岩,前兩者常組合出露在鎮頭至賦春、中雲、戴村一帶,構成丘陵、崗地;岩漿岩面積177.4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02%,可分為燕山期和加里東期花崗岩,前者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北部的閬山和大鄣山等地,後者主要分布在南東部的江灣鎮境內,風化剝蝕強烈,構成中低山及丘陵。
婺源縣屬於揚子準地台江南台隆之官帽山台拱的一部分,北與浙西—皖南台褶毗鄰,南東與下揚子-錢塘台拗之弋陽-玉山台陷相連。區域內構造形變十分強烈,構造面貌複雜。
基底構造以強烈的塑性變形為主,形成一系列北東向緊密線狀褶皺,局部發生倒轉並形成一系列規模較大的韌-脆性斷裂。區內蓋層不發育,僅局部出露石炭系小型單斜盆地,中生代以後出現一些向斜斷陷盆地。
婺源縣地質進入古近紀以來,構造運動減弱趨緩,地殼一般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新構造運動表現為繼承性的抬升為主,以區域性的地殼抬升、河流下切為其特色,奠定了縣域內東高西低的構造地貌之基本輪廓。
更新世時期,以樂安江為主體的各級水系,縱橫迂迴於崇山峻岭之間,沿其古河道與漫灘區段,形成了以砂礫及細紋狀紅土為主的沖洪積相沉積;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更新世地層中偶爾有一些小斷層形成;全新世以來,地殼活動較弱,地殼趨於平穩抬升,現代山川地貌已趨完成。

地形地貌

婺源縣縣域地形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地域略呈橢圓形。境內山巒起伏,群山縱橫,地勢由北東向西南傾斜。境內最高山峰為擂鼓尖山,海拔1629.8米,系贛皖兩省界山;許村鎮小港河床海拔高程33米,為全縣最低點。
婺源縣屬丘陵地貌,地勢大致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根據地貌形態及成因可劃分為五種地貌類型:侵蝕構造中低山地貌、侵蝕剝蝕丘陵地貌、剝蝕堆積低丘壟崗地貌、碳酸岩岩溶地貌、侵蝕堆積河谷平原。

氣候

婺源縣地處中亞熱帶,具有東亞季風區的特色,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較短、四季分明。2022年,婺源縣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99.4%。
婺源縣歷年平均氣溫為16.8℃,以1998年、2006年17.9℃為最高,1965年、1976年、1980年16.3℃為最低。最熱月7月,月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高氣溫41.0℃,出現於1967年8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11.0℃,出現於1967年1月16日。
婺源縣總降水平均1962.3毫米,其中1-6月降水呈遞增趨勢,7-12月呈遞減趨勢;上半年占全年降水量的69%,4-6月為明顯雨季,稱為汛期,平均月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47.9%。年最大降水量3036.8毫米,出現在1998年。月最大降水量970.4毫米,出現在1998年7月。雨量分布是四周多,中間少;東北多,西南少。
2022年,婺源縣降水量1950.9毫米,比常年偏少69.3毫米。年平均氣溫18.1℃,比常年偏高0.6℃。年日照時數1812.1小時,比常年偏多139.1小時。
婺源縣境內各地日照時數差異較大,西南鄉多於東北鄉,平原低丘多於山區。全年可照時數4425.9小時,(閏年4437.0小時),而實際只有1715.1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9%。
婺源縣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歷年平均風速1.5米/秒;極端最大瞬間風速為40米/秒以上,出現於1965年8月13日和1978年8月19日。

水文

婺源縣域內河流屬饒河水系,也是樂安河發源地,流域面積1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段莘水、清華水、小港水、高砂水、中雲水和賦春水,總集水面積2404.4平方千米,河流總長370.1千米,河流天然落差146-652米不等,各河均由北東流向南西,注入樂安江,蜿蜒向西匯入鄱陽湖。

土壤

婺源縣土壤有7種類型,分別是紅壤、山地黃壤、山地草甸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土地資源利用以耕地、林地、園地為主要形式。
婺源縣耕地面積為18736.71公頃,約占土地總面積的6.36%。適宜農作物生長的耕地土壤類型主要有水稻土、潮土、棕色石灰土、紅壤、紫色土5類;在土壤肥力上,有機質含量在1%—3%,以高有機質、低磷、中鉀和低有機質、低磷、高鉀2類為主。

自然災害

婺源縣地質災害類型有崩塌、滑坡、土石流、地面塌陷。據學者的一次調查顯示,發現婺源縣地質災害點及災害隱患點共357處,其中滑坡點209處,崩塌點21處,土石流點2處,地面塌陷10處,不穩定斜坡點115處。
從9世紀到16世紀,婺源縣的水旱災害次數基本持平,水災8次,平均每世紀1次,旱災10次,平均每世紀1.3次,旱災略多於水災。但從17世紀到19世紀,水災頻頻發生,共有22次,平均每世紀2次,水災的頻率高於旱災,但水災災情不重,只影響頻河一條線。根據縣誌記載,明清時期,婺源縣總共發生27次水災,其中有9次只記“大水”而不錄災情,占25.9%;淹沒、漂流房屋18次,機率為66.7%;淹死人口9次,機率為33.3%;沖毀田園8次,機率為29.6%;山崩3次,機率為11.1%;其他損失4次,機率為14.8%。
婺源縣(騖源)
婺源之夜
根據縣誌統計,明清時期婺源共發生14次旱災。其中,標記“旱災”的有9次,“久旱不雨”1次,“夏旱”2次,“秋旱”3次,“夏秋兩旱”2次,“大旱”3次。

自然資源

能源資源

婺源縣主要有水能、光能、風能和能源礦產等。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5.6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水能為5.83萬千瓦。光能資源,年平均日照時數1716.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9%。風能,累年平均風速為1.5米/秒。能源礦煤炭,主要集中在鎮頭鎮轄區內,地質普查儲量估算為1200萬噸。

土地資源

2019年,婺源縣土地總面積為296777.8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1836.25公頃;園地面積5094.92公頃;林地面積244689.01公頃;草地面積4455.9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5531.96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3287.54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7835.74公頃;其他土地面積4046.49公頃。

生物資源

婺源縣境內約有高等植物種類3500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12種,列為省級保護野生植物有100餘種。
2022年,婺源縣森林覆蓋率82.64%;全年完成人工造林0.33萬畝、森林撫育0.5萬畝,森林蓄積量達到2223.1萬立方米。全縣已建立自然保護小區19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縣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省級森林公園2處。
婺源縣境內共有脊椎動物37目116科457種;其中,魚類6目17科51種,兩棲動物2目8科26種,爬行動物2目6科33種,鳥類18目63科315種,哺乳動物8目22科57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60餘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中華秋沙鴨白頸長尾雉雲豹黑麂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虎紋蛙穿山甲獼猴黑熊等;列為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東方蠑螈、費氏肥螈、棘胸蛙等近200種。

礦產資源

婺源縣位於欽(廣西欽州灣)杭(浙江杭州灣)成礦帶東段的萍鄉—德興成礦亞帶,成礦地質條件較優越。其中金屬礦產有金、鎢、銻、鐵、錳、銀、鉬、銅、鉛、鋅;非金屬礦產有灰岩、花崗岩、大理岩、輝綠岩、高嶺土、硯石、方解石、鉀長石、建築用砂、砂岩、石英、板岩、粘土、水晶、矽石等;能源礦產有煤;水氣礦產有礦泉水。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產有金、煤、灰岩、花崗岩、大理岩、輝綠岩、高嶺土、瓷石礦、硯石、方解石、建築用砂、砂岩、石英、板岩、磚瓦用頁岩、礦泉水等,但儲量不清。截至2019年,縣境內已發現各種礦產20餘種。
婺源縣(騖源)
月亮灣
2022年,婺源縣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30.38萬噸標準煤,比2021年增長4.2%;萬元GDP能耗為0.198噸標準煤,下降0.2%。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3萬噸標準煤,下降3.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長2.26%。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婺源縣常住人口為314985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402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9035人,減少5.70%。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58841人,占總人口的50.43%;女性人口為156144人,占總人口的49.5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7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3.30相比下降1.57。全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63900人,占總人口的52.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51085人,占總人口的47.9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了39010人,鄉村人口減少了58045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14.64個百分點,城鎮化率達到52.03%。
截至2022年末,婺源縣常住人口31.19萬人,比2021年末減少42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7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63%,比2021年末提高0.6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124人,出生率6.81‰;死亡人口2261人,死亡率7.24‰;自然增長率-0.44‰。
截至2023年,婺源縣常住人口308914人,城鎮化率54.75%。

經濟

綜述

2022年,婺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9.59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113.58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0%、8.4%和84.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6:23.9:68.5,第三產業占比較2021年提高0.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3102元,增長7.6%。
2022年,婺源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0.65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3億元,增長4.7%,稅收收入16.81億元,增長10.3%,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1.4%。在主體稅種中,增值稅完成11.75億元,增長6.9%,企業所得稅完成2.19億元,增長76.1%;個人所得稅完成0.55億元,增長14.9%。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18億元,增長6.4%。在重點支出中,教育支出完成6.98億元,增長8.5%;衛生健康支出完成2.83億元,增長56.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完成6.27億元,增長14.7%。
2022年,婺源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2021年增長8.1%。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2.3%,城建投資增長31.8%,民間投資下降6.6%,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9%。全年投資施工項目16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85個。從投資類型看,政府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46.3%,同比增長30.1%;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53.7%,同比下降6.6%。從投資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2.4%。三次產業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的比重為1.5:33.9:64.6。
2022年,婺源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1元,比2021年增長5.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2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8元,增長6.2%。城鄉居民收入比1.88:1,比2021年縮小0.07。全縣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273元,比2021年增長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555元,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09元,增長7.9%。

第一產業

2022年,婺源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0.15億元,同比增長3.79%。糧食總產量11.01萬噸,下降2.57%;糧食種植面積19395.6公頃,增長0.05%。全年油料種植面積7702公頃,增長0.4%。其中,油菜籽7665.4公頃,增長0.7%。蔬菜種植面積3951公頃,增長4.8%。全年全縣油料產量11178.8噸,比2021年增長3.9%,其中,油菜籽11142.5噸,增長4.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7594.7噸,增長3.1%。甘蔗產量13.5萬噸,增長2.4%。茶葉產量24200噸,增長4.3%。園林水果產量1400.9噸,下降11.8%。
2022年,婺源縣豬牛羊禽肉產量11401噸,比2021年增長9.3%。其中,豬肉產量10307噸,增長7.9%;牛肉產量95噸,增長13.1%;羊肉產量115噸,增長29.2%;禽肉產量883.8噸,增長25%。禽蛋產量2226.3噸,下降13.9%。牛奶產量110噸,下降21.3%。年末生豬存欄8.8萬頭,與2021年持平;生豬出欄13.5萬頭,增長4.6%。

第二產業

2022年,婺源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28.0%;重工業增加值下降1.6%。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7.8%;私營企業增長14.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4.2%。分行業看,2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5個實現增長。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8.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5.0%,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長63.6%。
2022年,婺源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精製茶3.57萬噸,比2021年下降3.9%;服裝229.2萬件,比2021年下降9.7%。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9.9億元,比2021年下降20.8%;實現利潤總額2.9億元,下降46.6%;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1戶。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為91.62元,比2021年同期提高0.74元。
截至2022年末,婺源縣工業園區實際開發面積5.72平方千米,園內投產企業104家,比2021年新增13家,從業人員平均人數7118人,增長1.1%,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6.35億元,增長18.2%。出口交貨值8.56億元,下降8.9%。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46億元,增長27.8%。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9.5億元,增長27.1%。
2022年,婺源縣共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98家,比2021年新增28家。其中,一級資質建築企業3家,二級資質建築企業4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3.85億元,同比增長0.5%;建築業增加值13.41億元,增長1.8%。全年完成竣工產值14.17億元,增長1.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8.13萬平方米,下降14.9%;竣工面積93.21萬平方米,下降16.9%。

第三產業

2022年,婺源縣商品房銷售面積2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5.85萬平方米,增長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4%,其中住宅待售面積6.43萬平方米,增長3.9%。
2022年,婺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95億元,比2021年增長5.6%。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1.08億元,增長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87億元,增長5.3%。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4.61億元,增長22.4%;零售業零售額75.42億元,增長4.7%;住宿業零售額1.67億元,增長6.6%;餐飲業零售額4.25億元,增長4.8%。
2022年,婺源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46745.3萬元,比2021年增長12.2%。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34957.4萬元,下降1.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6401.2萬元,增長1.1%;汽車類零售額18564.3萬元,增長13.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5874.9萬元,增長17.3%;通訊器材類1910.3萬元,增長88.8%;建築及裝潢材料類20604.9萬元,增長59.6%;日用品類3469.9萬元,增長35.3%。
2022年,婺源縣外貿出口總額16.73億元,增長27.3%;實際利用外資120萬美元,下降40.0%;實際利用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33個,實際進資68.2億元,增長9.3%。
2022年,婺源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3.58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0.03億元,增長5.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92億元,增長0.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47億元,增長2.1%;金融業增加值10.66億元,增長9.3%;房地產業增加值12.08億元,增長3.1%;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4.15億元,增長26.1%。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14.39億元,同比增長10.1%。分行業看,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增長68.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36.6%;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下降16.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下降0.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4.1%。
2022年,婺源縣郵電業務總量2.67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47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2億元。固定電話用戶6.1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5.31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1.43萬戶。
截至2022年末,婺源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68.73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17.5億元,增長18.5%;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32.38億元,下降1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10.6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5.09億元,增長6.4%;中長期貸款餘額47.39億元,增長9.7%。全年全縣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1.65億元,增長19.4%;人壽險公司保費收入1.74億元,下降10.0%。
2022年,婺源縣接待遊客1467.7萬人次,綜合收入143.8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40.4%、41.3%,與2021年相比分別下降了26.7%、25.8%。
2022年,婺源縣公路貨物運輸量1033萬噸,旅客運輸量422萬人。全年全縣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139378萬噸千米,增長5.7%;旅客運輸周轉量16165萬人千米,下降2.0%。

交通運輸

截至2022年末,婺源縣普通國省道公路通車裡程272.89千米,高速公路96.5千米,鐵路營運里程123千米。全縣機動車保有量6.55萬輛,同比下降0.5%。小型、微型載客汽車保有量3.37萬輛,下降14.6%,其中非運營小型、微型載客汽車保有量3.36萬輛,下降14.5%。
截至2020年2月,婺源縣境內景婺黃、景婺常高速公路96.5千米。全縣農村公路里程達2388千米,其中:省道2條121千米;縣道10條305千米;鄉道48條510千米;村道291條828千米;鄉村道路436條611千米;專用千米1條11千米。
京福高鐵縱貫婺源縣的南北,九景衢鐵路橫亘婺源縣的東西。

政治

職務
名單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委副書記
呂軍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縣長
參考資料: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婺源縣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國中、國小在校生分別為1088人、8744人、15163人和2667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4人。幼稚園122所,在園幼兒10101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學技術

2022年,婺源縣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家,累計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8家。累計擁有市級眾創空間3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1家。2022年有效發明專利39件,專利授權量174件。

文化事業

國家二級文化館:婺源縣文化館。國家三級圖書館:婺源縣圖書館。
截至2022年,婺源縣共有徽劇傳習所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視台1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8002戶,同比增長4.9%。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婺源縣共有居民休閒公園10座,公園內均配備多功能健身場所。全縣現有各類體育運動健身場所200餘處,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1.5平方米,標準比賽場地20多處。全年先後承辦全國青少年桌球賽、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等重大賽事44次,吸引外來參賽運動員20餘萬人、帶動遊客100餘萬人次。

醫療衛生

2022年,婺源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2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2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72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42人,註冊護士738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2216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435張。

社會保障

2022年,婺源縣城鎮新增就業3506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06人。其中,省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381人。
2022年,婺源縣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3.73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參保2.43萬人,城鄉居民參保31.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64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84億元,扶持自主創業837人。
2022年,婺源縣向城市低保戶發放低保金666.8萬元,月人均補差530元;向農村低保戶發放低保金3821.57萬元,月人均補差400元。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30人,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324人,農村分散特困供養人數1329人。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截至2014年12月,婺源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處(13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14個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十九處(66個點)和數百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四個(理坑村、汪口村、延村、虹關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九個(思溪村、游山村、西沖村、慶源村、李坑村、曉起村、江灣村、鳳山村、考水村)。有九思堂、將軍府、西沖院、俞家大院、明訓別院、寶鑑山、月亮灣俞家等古宅。

宗教文化

佛光寺,位於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湖坑村黃荊尖,因山頂常現佛光,故名佛光寺。1919年,歸里養病奉親的江謙先生在江灣創辦了佛光社。
婺源縣(騖源)
婺源佛光寺
2009年寂慧法師在婺源名山黃荊尖山重新選址,並更名為佛光寺;全國政協原常委、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南通大學名譽校長、張謇嫡孫張緒武先生題寫了“佛光寺”大字。

非遺項目

截至2017年12月,婺源縣有徽劇、儺舞、三雕、歙硯製作技藝和綠茶製作技藝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多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婺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一覽表
級別
項目名稱
國家級(5項)
省級(12項)
婺源儺舞、婺源徽劇、婺源三雕、婺源硯雕技藝、婺源茶藝、婺源抬閣、婺源豆腐架、婺源鄉村文化、婺源綠茶製作技藝、婺源紙傘製作技藝、婺源板龍燈、婺源徽墨製作技藝
市級(16項)
婺源儺舞、婺源徽劇、婺源三雕、婺源硯雕技藝、婺源茶藝、婺源抬閣、婺源豆腐架、婺源鄉村文化、婺源綠茶製作技藝、婺源紙傘製作技藝、婺源板龍燈、婺源徽墨製作技藝、婺源皮紙製作技藝、婺源烏飯製作技藝、婺源汪以成九疊篆、婺源徽菜製作技藝
縣級(40項)
婺源儺舞、婺源徽劇、婺源三雕、婺源硯雕技藝、婺源茶藝、婺源抬閣、婺源豆腐架、婺源鄉村文化、婺源民間故事、“婺源楹聯、匾額”、婺源諺語、婺源綠茶製作技藝、婺源民歌、婺源祠堂建造技藝、婺源甲路紙傘製作技藝、婺源小吃和糕點製作技藝、婺源徽菜製作技藝、新安醫學、婺源燈彩、民間祭祀活動、婺源孝親敬老習俗、婺源徽墨製作技藝、婺源皮紙製作技藝、婺源烏飯製作技藝、婺源汪以成九疊篆、婺源徽菜製作技藝、婺源方言、婺源鼓吹、婺源坑頭老水酒釀造技藝、浙源查氏釀酒技藝、篁嶺傳統曬秋民俗、婺源酥月製作技藝、婺源徽繡技藝、婺源鳳梨漆器製作技藝、婺源山茶油傳統提煉技藝、婺源詹氏家訓家約、婺源飯匙傳統製作技藝、朱子家訓、婺源文公祭祀、婺源徽味銘誠秘制辣醬製作技藝
參考資料:

風景名勝

截至2018年,婺源縣有景區景點30餘個,其中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3個;有省5A級鄉村旅遊點2家、4A級鄉村旅遊點4家、3A級鄉村旅遊點9家,省級工業旅遊點3個,紅色旅遊點2個。
婺源縣(騖源)
婺源篁嶺
風景名勝
景區名稱
景區介紹
江灣景區
江灣景區,位於縣東江灣鎮江灣村,面積3平方千米。區內景物以自然山水、官邸民居、聞人遺蹟、宗族祠堂、古井拱橋、民情風俗為主要特色。2004年1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2年12月列為“中國傳統村落”;2013年1月獲評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婺源篁嶺旅遊度假區
婺源篁嶺旅遊度假區,位於縣東江灣鎮篁嶺村,面積7平方千米。是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文化體驗、戶外運動、會務會展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區內景物以篁嶺曬秋、梯田花海、山寨村落、徽派古建等為主要特色。2014年篁嶺曬秋被評為“最美中國符號”,同年5月婺源篁嶺旅遊度假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大鄣山臥龍谷景區
大鄣山臥龍谷景區,位於縣北大鄣山鄉北部,面積25平方千米。是一處以錦繡峰巒、幽深峽谷、飛瀑流泉、深潭彩池、密林奇木等為主要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區。2005年1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靈岩洞景區
靈岩洞景區,位於縣北大鄣山鄉西北隅,面積30平方千米。區內景致以靈岩洞群、名木古樹、石林奇觀、石城秋色為特色,尤以唐宋遺墨珍貴。1993年5月定為“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1995年7月列為“靈岩洞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4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文公山景區
文公山景區,位於縣南紫陽鎮與中雲鎮交界處,面積2平方千米。區內景致主要有蔥鬱翠林、青石古道、石橋路亭、朱熹祖墓、朱熹手植“江南杉王群”等。2009年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鴛鴦湖景區
鴛鴦湖景區,位於縣西賦春鎮賦春村西側,總面積9.17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7.1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58平方千米。區內景致以湖光山色、鴛鴦嬉水為主要特色。1997年1月定為“鴛鴦湖省級自然保護區”;2009年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李坑景區
李坑景區,位於縣東秋口鎮李坑村,面積1平方千米。區內景物以明清商宅民居、小橋流水、“申明”街亭、水碓蕉泉等為主要特色。2010年3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3年8月列為“中國傳統村落”。
思溪延村景區
思溪延村景區,位於縣境中部思口鎮西南側,由毗鄰的延村、思溪兩個自然村組成,面積5平方千米。區內景物主要有商宅民居、山房館塾、曲折巷道、古橋古井、“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裝飾、碑刻遺存等。2010年3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此外,延村2008年11月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列為“中國傳統村落”;思溪村2013年8月列為“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3月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汪口景區
汪口景區,位於縣東江灣鎮汪口村,面積1平方千米。區內景物以古樹綠屏、宗祠學塾、街巷埠頭、古橋石堰等為主要特色,其中“俞氏宗祠”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列為“中國傳統村落”;2013年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嚴田景區
嚴田景區,位於縣西賦春鎮下嚴田村,面積4萬平方米。景區以展現村落水口文化、反映婺源民俗為特色,景致主要有古橋巨樟、古道茶亭、魚塘人家和紙傘、油榨作坊等。2014年11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五龍源景區
五龍源景區,位於縣東北段莘鄉東部,以峽谷漂流為主要特色。其溪谷漂流全程8.6千米,首尾落差298米,單段最高落差28米,有多個S型迴旋彎道。2014年1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熹園景區
熹園景區,位於紫陽鎮湯村街、縣城北部的星江河畔,面積1.9萬平方米。以展現徽州文化、朱子文化和硯文化為主要特色。2015年1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翼天文化旅遊城
翼天文化旅遊城,位於縣南紫陽鎮福洋村附近,面積0.86平方千米。以進行戶外大型實景演出為主要特色。其《夢裡老家》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被文化部列為2015年度“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2016年2月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地方特產

婺源縣的名優特產主要有婺綠茶荷包紅鯉魚龍尾硯(歙硯)、江灣雪梨、竹編工藝品、絞股藍、木雕、獼猴桃、酒糟魚、甲路紙傘等。

著名人物

參考資料:

榮譽稱號

獲獎名稱
頒獎單位
獲獎時間
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
國家森林防火總指揮部
1989年
初級農村電氣化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1989年5月
江西省校園建設先進單位
江西省教委
1991年
江西省初級衛生保健試點縣
江西省衛生廳
1992年
世界銀行貸款婦幼保健綜合服務項目縣
衛生部
1994年
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全國綠化委員會
1995年
初級衛生保健合格縣
國家衛生部
1995年6月
1991至1995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
1995年12月
全國綠化先進單位
全國綠化委員會、林業部、人事部
1996年
全國依法治縣百強縣
——
1997年
全國茶葉農業標準化示範縣
國務院
1997年11月
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1994至1998年)
農業部、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
——
全國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單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999年
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
農業部
2000年
全國第一批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達標單位
農業部
2003年
通過國家科技進步考核(2001-2002年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004年
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綠化委員會
2004年3月
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
2004年12月
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05年3月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6年11月
中國旅遊強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2007年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茶葉)
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2007年3月
全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7年9月
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008年1月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2008年1月
2005年至2008年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2009年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009年4月
全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先進集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09年5月
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2010年12月
全國首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2011年2月
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授予“長安杯”)
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2017年9月
中國天然氧吧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
2017年9月
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18年12月
中國最美縣域
《故鄉》欄目
2019年5月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2019年9月
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
——
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2月
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
2020年2月
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20年3月
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排名第三位
《小康》雜誌社
2020年5月
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小康》雜誌社
2020年5月
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79
《小康》雜誌社
2020年6月
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
國家林草局辦公室、民政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
2020年6月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
2020年7月
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20年8月
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2020年7月29日
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
2020年8月
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交通運輸部、財政部
2020年9月29日
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2日
2018-2020年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1年1月18日
入選江西省首批“美麗宜居與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試點縣公示名單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2021年4月16日
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國家體育總局
2021年5月27日
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等
2021年7月
2021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農業農村部
2021年8月
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農業農村部
2021年7月30日
2018-2020年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範縣
江西省食品安全委員會
2021年8月20日
2017-2020年度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國家體育總局
2021年9月2日
“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
——
2021年10月
2017—2020年度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
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
2021年12月2日
平安中國建設“長安杯”
——
2021年12月15日
2021年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
教育部
2022年2月
2022年“全國圍棋之鄉”
中國圍棋協會
2022年5月
江西省首批“風景獨好”旅遊名縣
江西省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6月15日
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45。
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
2023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