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州
- 行政區類別:州
徽州,宋朝至元朝行政區劃名,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轄歙、休寧、黟、績溪、婺源、祁門縣,州治歙縣。州名起源徽州名稱的由來,一說因績溪有徽嶺、徽溪,一說“徽”為美義。其實“徽”字本意為“繩索”、“捆綁”...
徽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位於黃山市南部,東與歙縣相鄰,西與休寧縣毗連,南與屯溪區接壤,北與黃山區交界。全區面積419.41平方千米,下轄4鎮3鄉、43個行政村、9個社區。2023年末,全區常住人口9.8萬人。205國道、皖贛鐵路、合...
徽州,遼代節度州,號宣德軍,遼景宗之女——秦晉大長公主私城。故址位於今遼寧省阜新縣舊廟鄉他不郎村。歷史沿革 遼景宗女秦晉大長公主所建私城——徽州。大長公主是遼代景宗耶律賢和蕭太后長女,生於公元970年,死於1045年,享年...
徽州是元朝歷史上出現的一個行政區域,位置在甘肅省徽縣,元朝時期屬於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鞏昌府。元朝至元六年(1264年),南鳳州改名徽州。至元七年(1270年),省河池、永寧二縣八州,徽州當時,只領兩當二縣,仍隸屬鞏昌路。武宗...
徽州地區是安徽省的南大門。地處皖、浙、贛三省結合部,是一個“七山半水半分田,兩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地帶。全區轄七縣二市,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79萬。行署起初設在歙縣,後遷往屯溪。
徽文化,是炎黃文化新階段的袖珍版本,是中國傳統儒釋道思想文化沉澱的。徽州是時間概念,即從公元1121年至1911年。徽州這一名稱始於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方臘起義遭到鎮壓,改歙州為徽州。從宋宣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統三年(...
徽州古道是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中國第三條著名古道,是一條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神秘的走廊,也是一條見證徽商歷史文化的“徽商之路”。因徽州古道大多處於群山幽谷中,周邊生態環境好,且沿途散布著許多古村落,特別...
徽州府,元朝至清朝行政區劃名,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改興安府為徽州府。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裁徽州府。行政轄境 以明清而計,徽州府轄境為今地級黃山市(黟縣北部柯村鄉、美溪鄉和宏潭鄉除外、祁門縣安凌鎮除外、黃山...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
“徽州四雕”指磚雕,木雕,石雕,竹雕。始作於唐、宋,盛於明、清。從明代中葉到清代末期,三四百年間爭奇鬥豔。其數量之多、內容之廣、形式之美,在我國明清民間雕刻史上堪稱奇蹟。 安徽南部,山川秀美,名勝古蹟遍布,自然風光是...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江西省婺源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婺源三雕是指江西省婺源縣境內明清古建築中的磚雕、石雕和木雕,它屬於徽派建築藝術的支系,製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廟宇、廊橋和牌坊等建築上的裝飾部件。
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的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徽州三雕是一種地方傳統雕刻藝術,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縣(今安徽省的黟縣、歙縣、祁門、休寧、太平、績溪和江西省的婺源縣)的區域內,具有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
徽州的古橋數量繁多,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拱橋(磚、石兩種)、板橋(木、石兩種)、曲橋、平橋、廊橋、月橋·...等等。據文獻記載,古橋在徽州一府六縣(歙縣、休寧縣、黟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共有千餘座。分布情況 而...
《徽州文化全書》是200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這是一套全面、系統介紹徽州文化的大型學術叢書,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多層次地研究徽州的文化現象,並探索各種文化現象的形式、演進情況,以及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叢書介紹 《徽州文化...
作為安徽人,一般都知道近代意義上的安徽省,省名取當時安慶和徽州兩府的首字合成。既然,安徽的“徽”字取自徽州,那么徽州的“徽”字呢,又是從何而來?宋《太平廣記》上說,徽州是以績溪境內徽嶺、徽溪、大徽村而名。宋代大...
徽州茶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以求湯清、氣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是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歙縣徽雲職業培訓學校是徽州茶道(民俗類)縣級非遺...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隋義寧年間(617-618年),越國公汪華即遷於此。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紹熙年間(1191-1194),州衙毀於大火,隨後重建。明初,衛國公鄧愈改為行樞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復為府治。之後,正統、...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機場迎賓大道50號,沿革於黃山市博物館,新館於2008年1月8日正式開館,同年全面免費開放。該館是安徽省第二大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唯一能全面體現徽州文化主題的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每年...
官宦之家只設有家廟,直至夏言上奏朝廷,才建有祠堂。祠堂被稱為“徽州三絕(即民居、祠堂、牌坊)”之一。分布在徽州境內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上百座古祠堂,是獨特的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的祠堂與民居、牌坊並稱“徽州三絕”...
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北依黃山,南接千島湖,面積9.5平方公里,是一個聚集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古徽州文化旅遊區。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徽州古城、牌坊群...
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是古徽州地區的傳統手工技藝。徽州工匠維持生計的無形財富,徽州古代工匠以磚、木、石、鐵、窯五種匠人組成“徽州幫”。這些工匠憑藉鋸、鑿、尺、刀、板、錘、鏟等各式工具開展工作,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徽州建築傳統...
徽州文化園,坐落於黃山市徽州區永佳大道888號,由碑廊、牌坊群、徽派盆景園、紫陽書院、新安畫苑、古徽四寶齋、新安藥堂、徽商紀念館、徽戲樓、徽茶品茗閣、徽菜館、文昌閣、五鳳樓等部分組成。2017年12月,徽州文化園因涉嫌經濟詐欺和...
黃山市,簡稱“黃”或“徽”,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安徽省轄地級市,地處中國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 [25],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
黟縣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稱黝縣。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載:“秦並天下置黝、歙二縣,屬鄣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黟縣屬荊國,後改屬吳國、江都國、廣陵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