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

徽文化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書、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範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基本介紹

人文歷史,地域分布,傳承發展,歷史軌跡,文化標誌,新安理學,徽州樸學,新安畫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畫,徽劇,徽州刻書,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菜,內涵特質,重要時期,文化影響,代表形式,名人,文化產業,

人文歷史

徽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學者對徽州問題的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進入80年代,“徽學”概念廣泛化、研究科學化、機構專業化。90年代後,徽州文化研究進入新階段,“徽學”與“敦煌學”、“藏學”並列為國學三大地方學科。徽文化,是炎黃文化新階段的袖珍版本,是中國傳統儒釋道思想文化沉澱的。
徽州是時間概念,即從1121年至1911年。徽州這一名稱始於 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臘起義遭到鎮壓,改歙州為徽州。從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統三年(1911年),徽州這一名稱一直沒有變更,或稱路或稱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徽州這一名稱隨之也就不復存在。1949年以後設立的徽州專署或仃署,由於管轄範圍不同,已不區於徽州府這一概念。

地域分布

徽州一府六縣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歙縣黟縣婺源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縣六縣。在長達890年的時間裡,這六個縣一直穩定地隸屬於徽州,這在中國政區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徽文化徽文化

傳承發展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歷史軌跡

徽州,作為一個地域的名稱,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前身經歷了從"三天子都" "蠻夷"之地 屬吳、越、楚 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 ,歙州的漫長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在此後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稱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黃山市時止。現在我們講的徽州地域包括: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和黃山風景區;宣城地區的績溪縣和江西婺源縣等。儘管千百年來,朝代的不斷變更,名稱的不斷變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對穩定,這就為徽州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徽文化徽文化

文化標誌

徽文化包括:新安理學、新安志學、新安醫學、新安建築、 新安樸學、新安教育、新安畫派、新安藝文、新安科技、新安 工藝、文房四寶、徽菜等。徽即徽州,府治在歙縣,包括歙縣,績溪,黟縣,祁門,休寧,婺源等六縣,古曾稱歙州、新安郡。徽州文化,是徽州(古稱新安郡)人,在歷史進程中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器物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底蘊深厚創造傑出。自古新安人才輩出,徽州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生產力逐漸發達。徽文化,是對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為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於北宋後期,“東南鄒魯、禮義之邦”於南宋,鼎盛於明清時期,已約800年之久。90年代後,徽學與藏學、敦煌學並列為國學三大地方學科。

新安理學

這是程朱理學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顥、程頤及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從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間,在徽州維繫了600多年,對徽州社會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新安理學核心是倫理綱常,同時也倡導"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的重學思想,"天理為義,人慾為利","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思想和"修內政","攘夷狄"的節義思想;

徽州樸學

也就是徽派考據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縣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它作為乾嘉學派中的皖派,直接繼承了漢古經學,把經學研究從純考據的藩籬中解救了出來。

新安畫派

開先河的為元代的程政,明朝開始形成新安畫派風格。明末清初,江韜(漸江)、查士標、孫逸、汪元瑞"海陽四家"異風突起,有力地衝擊了王時敏、王鑑、王翠、王原祁"四王" 畫派在中國畫壇的統治地位。他們主張師法自然,寄情筆墨,大膽創新,給明末清初畫壇帶來新的生氣。近代的黃賓虹,主張"先師古人,再師造化,而以自然為歸",豐富和發展了新安畫派;

徽州篆刻

徽派篆刻始於明朝的何震。其後著名的有汪關和以程邃為首的"歙中四子"、以黃士陵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講究用筆運刀,刀隨意動,章法整齊活潑,一改當時篆刻庸俗怪異、擅改篆字型義、趨向屈曲乖繆的風格;

徽派版畫

這是畫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產物。肇端於墨模鏤刻,於明萬曆始興。徽派版畫以歙縣虬村黃姓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於黃,黃刻之精在於畫"之說。從明萬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黃姓有300多人從事刻書,其中三分之一從事版畫鐫刻。徽派版畫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靜穆,抒情氣息濃厚。明代胡正言(休寧人)印刷的《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長箋譜》為徽派版畫的最高成就;

徽劇

這是徽州藝人在明清時期吸收弋陽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礎上,經過衍變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劇風靡全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唱、念做、打並重的完美劇種。"四大徽班"由揚州進京,把徽劇推向頂峰。道光年間,徽劇與漢劇結合,產生了京劇。當時活躍在城鄉的徽劇社班有47個,大的社班有藝員180多人,可謂聲勢浩大,繁榮昌盛;

徽州刻書

它始於中唐,盛於明,萬曆年間達到鼎盛。至崇禎年間,徽州刻書躍居全國之首。徽州刻書有坊刻、官刻、家刻和書院刻。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鮑寧耕讀書堂,於天順年間所刻的《天原發微》5卷,現存北京圖書館;著名有家刻有歙縣汪啟淑的飛鴻堂,刊有自撰的各種圖書12種,近300卷。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縣都有;

新安醫學

"肇自北宋,盛於明清,從宋代至清末,湧現著名醫家543人,撰、輯醫籍460多部,其中部分醫籍東傳朝鮮、日本"。(徽州地區簡志)著名的有宋代張杲撰寫的《醫說》10卷,這是我國現存最早載有大量醫史人物傳記和醫學史料的書籍,也是第一部較完整的新安醫學著作;祁門汪機撰《石山醫案》3卷,"學宗的丹溪之醫理,臨床不拘一格,精於望診、切脈;""歙縣江輯《名醫類案》12卷,蒐集上自扁鵲、倉公、華佗,下迄元明諸名醫驗效醫案,內容十分豐富,是我國第一部匯集歷代名醫醫案之專蓍。"(徽州地區簡志);

徽派建築

它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嘆服。它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徽菜

北宋年間發端於歙縣,是全國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經濟、文化發達的結果。徽菜重(講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選料精良,製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產地、季節、鮮度、部位、品種等,擅長炒、炸、燒、燉、溜、燜、,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風味更加鮮明。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 、清蒸石雞、虎皮毛豆腐、鳳燉牡丹、紅燒劃炎、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調之鄉的績溪縣,到外地開飯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國、大中華、大富貴,武漢的大中華等皆是。
此外,還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編、文房四寶(徽墨、歙硯、澄心堂紙、汪伯立筆)、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內容。
這些文化的內涵,不僅體現了中國最正統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釋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釋家、道家文化的一個厚實的沉澱區。

內涵特質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屈徽州文化範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重要時期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文化影響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徽州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徽州人在文化領域裡建樹、創造了許多流派,這些流派幾乎涉及當時文化的各個領域,並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國產生極大影響。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銷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慶,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稱安徽。
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縣、黟縣兩個大縣,明清時更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廣博深邃的內涵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科學界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經濟界的關注。這三年中,我有幸參加並主持了一次全國徽學研討會,四次國際徽學研討會。各地、各國專家學者踴躍參加研討,表現了高度的熱情。老徽學研究者對我說:"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專家,幾乎一生精力傾注於徽學。一種地方文化能夠引起國內外的如此重視,足以見其存在的重要和價值。研究徽州文化,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代表形式

徽州位於黃山腳下,古稱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範圍包括今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及黃山區的一部分,以及現屬於安徽省宣州地區的績溪縣、屬於江西省的婺源縣。徽州社會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後崛起,明清時達到鼎盛與繁榮,清末以後衰退的。歷史上有紛呈的學派與流派,內容幾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領域。其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人才輩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書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學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時達562所,私塾更是林立,"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有書史之藏"。科舉及第者眾,僅明清兩代徽州本籍中舉人者996人,中進士者618人,狀元數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湧現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蔭、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更有影響深遠的徽商,成為人們長盛不衰的 研究話題。徽州文化之所以影響深遠,筆者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學術意義。

名人

徽州有三大學問家:朱子(婺源)、戴震(休寧)、胡適(績溪)。有汪華朱升、程大位、鄭復光、程晉芳、陶行知、賽金花等等。黃山山麓一條小溪---九龍瀑,一溝三狀元、三丞相,是程元鳳曹文植曹振鏞,形成顯赫的文化溝。
朱熹朱熹

文化產業

一、 考證中國農村封建社會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記述歷史,儘管多為公正或誠實,但多少帶有文飾或烙上個人主觀意見,且記述的亦多為上層社會大事、國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區域大事,民間的、老百姓的事則很少問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學富五車的彥儒、文士,記述了下層社會的一些事件,也總難免受中國傳統文化及封建社會價值觀念的內在不自覺的影響而存有偏見,或囿於一葉障目。於是,對反映作為一個世界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村基層社會文化和現實的資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選擇和文飾的,而這恰是徽州社會與文化存在的空間。 徽州介於萬山叢中,如世外桃源,歷史上除太平軍亂外,少有戰禍,人文薈萃,素有"東南鄒魯"、"文禮之邦"、"文物之海"之譽稱。再加上徽州人由於文化素質較高,對文物、文化的保護意識強,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許多歷史文物資料被保護下來。 目前,僅黃山市境內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橋、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處。特別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書的保留和發現,更被稱為一大奇蹟,被各博物館、圖書館、大學、研究所收藏的就超過十萬件。50年代當這些文書被大量發現時,曾被譽為是與甲骨文、漢簡、敦煌文書、故宮明清檔案等齊名的中國五大發現之一,目前還散落在民間的未被發現的估計至少還有近十萬件,僅筆者收藏擁有的也達千餘件。這些徽州文書,如各種契約、譜牒、官書、家書、魚鱗圖冊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屬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且絕大部分是徽州民間老百姓緣於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實可靠性強,數量多,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研究它們可以真實地了解和再現當時徽州農村社會的真實情況,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實的生活、勞動、人際交往及社會結構、土地關係、商業經營、文化發展等情況;此外,不僅有歷史文書、檔案資料,還有幾乎保存原貌的村莊、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當事人的後代等,內容鮮活,因而學術價值高,內在而有效地填補著中國歷史學和社會學研究的空白。
二、 具有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文化發展典型的標本研究價值 中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隨著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徹底移向江南,江南從此成為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最為活躍、最具代表性地區。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後,在經歷了長達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積累之後全面崛起,明清時達到鼎盛的中國封建文化。當時紛呈的學派、流派作為中國封建後期文化在這些領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標本性的意義。如作為徽州文化諸流派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的新安理學,它就是作為儒家文化在經歷了孔孟的經典階段和董仲舒的神學階段,而至兩宋發展到了理學階段後在徽州的典型投影。程朱理學的創始者程顥、程頤祖籍歙縣篁墩,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婺源,新安理學亦即"朱子之學",以維護、繼承、光大朱子之學為宗旨,"嚴尊師道,精悟師訓",源遠流長,代表著程朱理學之正宗。道光《休寧縣誌》載:"在明清,朱子之學行天下,而講之熟、說之詳、守之固,則惟推新安之士為然。"因此,研究新安理學也就是典型標本性地研究了程朱理學。再如徽派樸學,它就是中國學術史上開一代之風的乾嘉學派中的皖派,在中國近三、四百年學術史上地位顯赫,不僅在當時獨領風騷,其影響還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至少使胡適深受影響。因此,研究徽派樸學極具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特別是經學研究的典型價值。還如新安畫派,它也是作為中國畫藝術發展到兩宋以後,開始進入山水畫藝術全面發展階段的最高代表,研究新安畫派就可以標本性地研究整個兩宋以後的中國畫發展,並且其師承和影響一直至今。所以說,進行徽學研究實際也就是進行中國封建後期文化的典型標本研究,其個別中可透視一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