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路

徽州路

元代地方行政區名,轄境為今錢塘江上游的舊徽州府(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升徽州路,隸江浙行省,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領縣不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徽州路
  • 外文名稱:Hweicheu
  • 別名:新安
  • 行政區類別:二級政區
  • 所屬地區:江浙行省
  • 下轄地區:五縣一州
  • 政府駐地:今歙縣徽城鎮
  • 地理位置:錢塘江上游
  • 面積:12880平方公里
行政區名,地名,

行政區名

,是元代的地方行政區名稱,相當於州、府。
徽州是安徽省南部的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和解放後劃屬江西的婺源縣。其名稱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賜名始直到1987年撤銷徽州地區,行政區劃穩定近九百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升徽州路,轄縣不變,隸江浙等處行中書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司(即江浙行省),治杭州路。元成宗年貞元年(1295年),升婺源縣為州。徽州路領縣五,即歙、黟、休寧、祁門、績溪;州一,即婺源。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小明王韓林兒升朱元璋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徽州路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次年(1357年)七月,改徽州路為興安府,仍領縣五、州一。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徽州府直屬中書省。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為縣,徽州府仍領六縣,即:歙、黟、休寧、績溪、婺源、祁門

地名

介紹:合肥市1955年2月將原有的小南門街、尚節樓街(范巷口街)、興仁里街整合,統一命名為徽州路,在它的北起點建起市政府辦公大樓和市府廣場,往南的范巷口陸續建成百貨大樓等四座牌樓式高樓,使得“合肥後生”誤以為那裡是“四牌樓”。這座商業大道以其博大的情懷,向南,再向南,逐漸囊括了青年路,又連線飛機場,成為交通幹道。雖然一度它改稱美菱大道,但坊間還是喚作徽州路,並且復名甚至“升格”為徽州大道的呼聲“逐浪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