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為了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 批准日期:2017年3月31日
  • 施行時間:2017年5月1日
條例全文,條例的說明,審查意見的報告,審查結果的報告,

條例全文

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2016年12月6日馬鞍山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2017年3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批准)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等活動。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屬於文物的,適用文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條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應當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所需保護、傳承和利用費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定期開展馬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紀念、展示等有關活動。
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門予以統籌協調。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其職責範圍內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第六條鼓勵、支持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資助、依法設立基金會等形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
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工作需要,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文化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
市、縣(區)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可以對其工作領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調查。
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認定、記錄、建檔,建立健全調查信息共享機制。
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收集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代表性實物,整理調查工作中取得的資料,並妥善保存,防止損毀、流失。其他有關部門取得的實物圖片、資料複製件,應當交給同級文化主管部門。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資料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數據信息應當公開,便於公眾查閱。
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認定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代表性項目),建立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推薦列入上一級代表性項目名錄。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列入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請或者建議。對尚未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條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開展搶救、記錄、傳承等保護工作。
第九條文化主管部門對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代表性項目,可以認定代表性傳承人(以下簡稱傳承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門推薦傳承人人選。推薦傳承人的,應當徵得被推薦人的書面同意。
公民可以自薦作為傳承人人選。
第十條代表性項目的認定,實行專家評審制度。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由較高學術水平專家組成的代表性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庫資源由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共享。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評審小組和專家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小組負責對申請、建議或者推薦列入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進行初評,專家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初評意見進行審議。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將經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擬列入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二十日。公示期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出異議。本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經過調查,認為異議成立的,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複審;認為異議不成立的,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二十日內書面告知異議人並說明理由。
文化主管部門根據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公示情況,擬定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傳承人的認定程式,參照本條例關於代表性項目評審程式的規定執行。傳承人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直接從事代表性項目傳承活動的人員不得被認定為傳承人。
第十二條傳承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傳授、展示技藝;
(二)開展講學、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等活動;
(三)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建議;
(四)申請市、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對傳承活動給予支持;
(五)獲得市、縣(區)人民政府給予的補助和獎勵;
(六)其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權利。
第十三條傳承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二)收集、整理和保存相關的實物、資料;
(三)配合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
(四)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性宣傳;
(五)對政府給予的補助按照規定使用。
第十四條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在認定代表性項目的同時,明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單位(以下簡稱保護單位)。
保護單位應當具備實施該項目保護的能力,有開展傳承、展示活動的人員、場所和相對完整的資料。
保護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並實施該項目保護規劃,向本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定期報告代表性項目保護情況;
(二)培養該項目傳承人;
(三)收集、保管該項目的實物、資料,並登記、整理、建檔;
(四)保護相關的文化場所;
(五)開展該項目的展示、展演活動;
(六)依法履行的其他職責。
第十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代表性項目實行分級保護。對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應當按照項目保護規劃要求實行嚴格保護。
對當塗民歌、廬劇(東路)等列入國家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項目,應當制定專項保護規劃,建立傳習基地,加大傳承和保護力度。
第十六條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特點和現狀,可以採取搶救性保護、記憶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區域性整體保護等方法實行分類保護。
第十七條對存續狀態受到威脅、瀕臨消失的代表性項目,實施搶救性保護。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重點加強對瀕臨消失的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建立瀕臨消失的代表性項目名錄。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搶救性保護方案,優先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經費,記錄、整理、保存項目資料和實物,組織修繕建(構)築物和場所,改善或者提供相應的傳承條件,安排或者招募人員學藝。
第十八條對喪失傳承人、客觀存續條件已經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施記憶性保護。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記憶名錄。文化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對列入記憶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時開展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和實物,形成系統完整的文字、圖片、音像等資料,建立資料庫、檔案庫。
第十九條對存續狀態較好、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具有市場潛力和發展優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有效傳承其核心技藝和文化內涵的前提下,通過培育和開發市場、完善和創新產品或者服務等形式,實施生產性保護。
實施生產性保護的項目,其具體實施保護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保持傳統工藝流程的整體性和核心技藝的真實性,並可以藉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文化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產性保護項目現狀、市場情況,制定扶持政策,引導扶持代表性項目生產性保護示範中心、示範基地或者示範園區建設,支持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
第二十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相對完整、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態環境較好的傳統村鎮、街區等特定區域,實施區域性整體保護。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實施區域性整體保護的特定區域,設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的文化生態保護區,並逐步建立文化生態保護扶持機制。實施區域性整體保護應當保持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生態,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人居環境。涉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的,應當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協調好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
第二十一條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產品、服務和旅遊項目。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應當處理好保護、傳承和利用的關係,尊重其文化內涵,保持原有風貌,不得歪曲、濫用。
第二十二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與代表性項目密切相關的珍稀礦產、動物、植物等天然原材料。
保護單位和傳承人有權優先利用與代表性項目密切相關的天然原材料。依法需要經過特別許可的,從其規定。
鼓勵種植、養殖與代表性項目密切相關的天然原材料。鼓勵科研創新,開發、推廣和使用與代表性項目密切相關的天然原材料的替代品。
第二十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規劃布局、項目準入、資金投入、場所調配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商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的,依法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稅收、信貸、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的優惠待遇。
第二十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才隊伍,培養和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傳承、保護、管理等專門人才。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符合行業特點的招聘標準和培訓大綱。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列入瀕臨消失的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學藝者予以扶持。對被認定為市級以上傳承人的,由市人民政府給予專項資助,被認定為縣級傳承人的,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給予專項資助。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隊伍,引導公眾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傳播。
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引導中國小校將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納入素質教育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鼓勵普通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通過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專業、傳承班,以及與相關單位聯合辦學、辦班等途徑,培養專門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院校採取減免學費或者給予助學金、獎學金等措施,資助學生學習傳統技藝。
第二十五條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鼓勵、支持傳承人開展傳承與傳播活動:
(一)提供必要的傳承、傳播場所;
(二)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交流、展示、表演和整理、出版有關技藝資料等活動;
(三)採取助學、獎學等方式,資助傳承人的學徒學習技藝;
(四)支持傳承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播等社會公益性活動;
(五)支持傳承人開展傳承與傳播活動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代表性項目保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保護措施未能有效實施的,應當及時處理。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保護單位履行保護職責情況進行監督。保護單位不按照本條例規定履行保護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取消其保護單位資格,並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保護單位。
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承人傳承情況進行監督。每兩年對傳承人進行一次考核。經考核,對傳承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取消其傳承人資格,自取消資格之日起,不再享有相應的權利。
第二十七條文化主管部門、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保護管理職責的;
(二)在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的評審認定過程中徇私舞弊的;
(三)未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時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的;
(四)侵吞、截留、挪用、擠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的。
第二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侵占、破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直接關聯的建築物、場所、遺蹟及其附屬物的,由文化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亂采、濫挖、盜獵或者盜賣與代表性項目密切相關的珍稀礦產、植物、動物等原材料的,由有關機關依法予以處理。
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申報代表性項目過程中弄虛作假的,由認定機關撤銷已認定的代表性項目,並責令退還該項目保護經費。
第三十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申報傳承人的過程中弄虛作假,或者濫用和過度開發代表性項目的,由認定機關撤銷對傳承人的認定,並責令退還傳承人補助經費。
第三十二條本條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條例的說明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16年12月6日經馬鞍山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現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受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的委託,我就《條例》作如下說明:
一、關於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馬鞍山市擁有著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價值,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儘管國家和省已經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但結合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工作還缺乏有效的機制引導和法治保障。制定地方性法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調查、保存、認定、保護、傳承和利用等各環節進行規範,可以使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及時制定出台《條例》非常必要。
二、關於制定《條例》的立法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是制定《條例》的立法依據和立法參考。同時還參考了蘇州、溫州等發達地區非遺立法工作的成功經驗。《條例》屬於設區的市地方立法許可權範圍中的歷史文化保護事項,立法依據充分。
三、關於《條例》的起草過程
2016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將《條例》等立法項目納入立法計畫。經過出台立法起草工作方案,成立立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工作小組,組織有關人員赴外地考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先進經驗等一系列工作,多方合力,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了《條例(草案)》。經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務會議通過後提請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
四、關於《條例》的主要內容
1.關於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職責。《條例》立足“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應當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分別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職責。一是規定了政府職責。要求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保護、傳承和利用費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應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同時還應當加強政策保障、人才保障等(第五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二是明確了部門職責。《條例》規定文化主管部門負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調查並保存有關資料;認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保護單位;採取措施鼓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傳播活動;對保護單位和傳承人開展監督考核;並要履行有關法律責任等。同時規定其他有關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第五條、第七條至第十一條、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七條)。
2.關於鼓勵社會參與。《條例》堅持社會參與的原則,鼓勵、支持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多種形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第六條);提出列入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請或者建議,對尚未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可以開展搶救、記錄和傳承等(第八條);推薦傳承人人選(第九條);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第二十一條);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的,可以依法享受有關優惠待遇(第二十三條);規定了有關法律責任(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同時,《條例》鼓勵教育主管部門引導中國小校將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納入素質教育內容,鼓勵普通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傳承班,鼓勵有條件的院校資助學生學習傳統技藝(第二十四條)。
3.關於代表性項目名錄。《條例》結合我市的工作實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規定分級建立名錄,並對代表性項目的申請、評審、認定等程式進行了規範(第八條、第十條)。同時結合代表性項目的特點和現狀,採取搶救性保護、記憶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區域性整體保護等方法實行分類保護(第十五條至第二十條)。
4.關於代表性傳承人和保護單位。《條例》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參考其他地市有關做法,規定了傳承人的認定條件、認定程式(第九條、第十一條);規定了傳承人和保護單位應當履行的義務、職責和享有的權利(第十二條至第十四條)。
5.關於開發利用。《條例》以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為基礎,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並注重相關的珍稀礦產、動物、植物等天然原材料的保護,鼓勵開發、推廣和使用與代表性項目相關的天然原材料的替代品(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
以上說明連同《條例》文本,請予審查。

審查意見的報告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16年12月6日經馬鞍山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報請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此前,按照《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法規批准工作的意見》,法制工作委員會及有關委員會對送請徵求意見的《條例(草案)》在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一審、二審前均作了全面認真的研究,法制工作委員會對各方面提出的意見研究後提出十五條修改意見和建議。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基本被採納。《條例》報送省人大常委會後,法制工作委員會會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進行了認真審查。經審查認為,《條例》與法律、行政法規和我省法規不相牴觸。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建議將《條例》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
3月21日下午,主任會議聽取了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條例》審查意見的匯報,決定將《條例》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查批准。

審查結果的報告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3月30日上午,常委會分組會議審查了《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條例》,有利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工作,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是必要的;贊成法制工作委員會提出的審查意見。30日晚上,法制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了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條例》審查情況的說明,並於31日上午向主任會議作了匯報。
法制委員會認為,《條例》與法律、行政法規和我省法規不相牴觸,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建議常委會本次會議予以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