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殘根線蟲病

馬鈴薯殘根線蟲病

馬鈴薯殘根線蟲病是由擬毛刺線蟲和毛刺線蟲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高群體數量有可能造成馬鈴薯葉子不同程度的生長發育受阻和萎蔫;根受害,表皮組織有可能變成褐色,有可能出現眾多生長發育受阻的根,並形成“殘根”的外觀。

馬鈴薯殘根線蟲病可直接為害馬鈴薯,造成重大傷害,但對該病的重視主要是因為其傳播菸草脆裂病毒的能力,每個病原線蟲種似乎都會成為該病毒一個血清型的媒介。一般,擬毛刺線蟲引起的馬鈴薯殘根線蟲病於較冷涼地區流行;毛刺線蟲引起的馬鈴薯殘根線蟲病於較溫暖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流行。

馬鈴薯殘根線蟲病的防治方法有使用揮發性熏殺殺線蟲劑和非揮發性殺線蟲劑,但熏殺劑和殺線蟲劑的使用現在在很多地區都受到嚴格限制。有抗性品種,可作為有些防病體系的備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殘根線蟲病
  • 病原:擬毛刺線蟲和毛刺線蟲
  • 為害作物:馬鈴薯
  • 為害部位:薯秧、根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馬鈴薯殘根線蟲病病原為擬毛刺線蟲(學名:Paratrichodorus spp.)和毛刺線蟲(學名:Trichodorus spp.),均屬線蟲門、無側尾腺綱、三矛目、毛刺科。它們可侵染很多種作物,包括穀物、蔬菜、灌木和林木。
  • 擬毛刺線蟲:又稱矬根線蟲、切根線蟲、粗短根線蟲和鬃根線蟲。分布廣泛,不同種的地理分布有局限性,多數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雌、雄蟲蟲體粗短呈雪茄形或臘腸形。熱殺死後,蟲體直或略腹彎,角質層顯著影脹;口針向腹面彎、背部呈弓狀,通常稱為瘤針;食道前部細、後部膨大,整個食道呈長瓶狀,通常稱為咽,咽球通常腹覆蓋腸或腸背覆蓋咽球,咽球很少縊縮。
  • 毛刺線蟲:又稱矬根線蟲、切根線蟲、粗短根線蟲和鬃根線蟲。雌、雄蟲蟲體粗短呈雪茄形或臘腸形;熱殺死後,雌蟲蟲體略腹彎,雄蟲蟲體因尾部顯著腹彎而呈“J”形;固定后角質層不顯著膨脹。

為害症狀

  • 薯秧:高群體數量有可能造成馬鈴薯葉子不同程度的生長發育受阻和萎蔫。
  • 根:殘根線蟲通常在根分生組織區域取食。表皮組織有可能變成褐色,有可能出現眾多生長發育受阻的根,並形成“殘根”的外觀。 但是,症狀在馬鈴薯根上不常見。
  • 莖與匍匐莖:症狀不常見。
  • 塊莖:殘根線蟲可傳播菸草脆裂病毒

侵染循環

該病原線蟲繁殖通常是兩性融合或孤雌生殖。生命循環分為六個階段:卵、四個幼體階段和成蟲階段。所有幼體階段以及成蟲階段,都可成為病毒的媒介。根據線蟲種,病毒粒子被選擇性地吸附在食管的襯裡上,並線上蟲唾液被注入寄主時脫離。生命循環主要取決於環境溫度,在30℃時擬毛刺線蟲(學名:Paratrichodorus minor)為16天,15℃時毛刺線蟲(學名:Trichodorus viruliferus)為45天。殘根線蟲是遷徙性體表寄生物,在根伸長區取食,似乎隨著根的生長而遷徙。
馬鈴薯殘根線蟲病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一般,擬毛刺線蟲引起的馬鈴薯殘根線蟲病於較冷涼地區流行;毛刺線蟲引起的馬鈴薯殘根線蟲病於較溫暖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流行。

防治方法

之所以強調防治殘根線蟲,通常是因為它是重要的病毒傳播者,而非因為它是寄生性的影響。揮發性熏殺殺線蟲劑是良好的防治藥劑,但成本較高,有可能得不償失。非揮發性殺線蟲劑,如克線磷、涕滅威和殺線威,也能有效地減少線蟲數量並減輕病毒傳播,而且比熏殺劑成本低。但是,它們可在塊莖、土壤和地下水中殘留。所以,熏殺劑和殺線蟲劑的使用現在在很多地區都受到嚴格限制。由於殘根線蟲寄主廣泛,所以,馬鈴薯輪作通常並不實際。有抗性品種,可作為有些防病體系的備選。連續土壤中耕對線蟲數量有不利影響,但通常不認為是充分防治的措施。殘根線蟲的生物防治以及所傳播的病毒,仍需要更多地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