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是有馬鈴薯腐爛莖線蟲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主要危害馬鈴薯塊莖。最早的地下部症狀是小的、白色的、白堊土色或淡色的斑點,剝皮時斑點正好在塊莖的表皮下面。然後被侵染的組織乾枯,並呈顆粒狀,當被侵染的區域癒合後,組織變黑,並被真菌和細菌侵染。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是馬鈴薯貯藏期的一種重要病害,也是一種重要的檢疫性有害生物。該病害主要分布於美洲、歐洲、亞洲、澳洲及南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據統計,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可造成馬鈴薯減產20~30%,嚴重時減產40~50%,甚至絕收,可嚴重威脅馬鈴薯相關產業的發展。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強植物檢疫力度,嚴防腐爛莖線蟲的傳播和蔓延;選用抗病品種,如隴薯3號早大白希森6號等為抗性水平較高的品種;實心輪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
  • 別名:馬鈴薯腐爛線蟲病
  • 病原:馬鈴薯腐爛莖線蟲
  • 為害作物:馬鈴薯
  • 為害部位:塊莖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分布範圍,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病原為馬鈴薯腐爛莖線蟲(學名:Ditylenchus destructor),也稱馬鈴薯腐爛線蟲,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線蟲。為多食性線蟲,寄主範圍廣(已報導的該線蟲寄主超過120種)、取食部位多樣,在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可寄生,也可依靠土壤中的真菌存活,5~34℃的範圍內可以發育。

為害症狀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病主要為害馬鈴薯塊莖。通過匍匐莖或塊莖的皮孔侵入薯塊,引起薯苗的矮化、加粗和分支。病原侵染馬鈴薯薯塊初期形成侵染點,薯塊表皮呈淺灰色,表皮易脫落,隨著線蟲在薯內聚集,侵染部位逐漸擴大,呈灰褐色,後期病變組織變乾或海綿狀,表現為乾腐或濕腐,表皮皺縮、凹陷、龜裂,呈暗黑色,線蟲在侵染塊莖的病健交界處繁殖,且伴有細菌、真菌和蟎類二次侵染,導致整薯腐爛變質。

分布範圍

該病害主要分布於美洲、歐洲、亞洲、澳洲及南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等地。

侵染循環

線蟲接種物可以存活在土壤、真菌上或在雜草寄主上,或通過種植有病的種薯被傳入。馬鈴薯腐爛莖線蟲通過皮孔或芽眼附近的表皮進入小的馬鈴薯塊莖里。開始,線蟲單個或少量存在於塊莖表皮下面的組織里。塊莖形成的早期至中期發生小的白色病斑。大量的線蟲存在於擴展的病斑的邊緣,病斑的組織軟化並呈粉狀。當線蟲密度增加時,更多的塊莖組織受害。當引起乾腐和濕腐再侵染的微生物存在時,組織的顏色變得深暗。在收穫後的塊莖里,線蟲繼續生存和發展。低溫越冬可能發生在卵的階段。線蟲向新地區傳播主要是通過使自己感染的馬鈴薯種薯。

流行規律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在土壤里-28℃的低溫下還能存活,最嚴重的侵害在15~20℃和較高的相對濕度(90~100%)時發生。在乾燥或相對濕度較低(低於40%)情況下,該線蟲不能存活。

防治方法

  • 加強檢疫:應當加強植物檢疫力度,嚴防腐爛莖線蟲的傳播和蔓延。
  • 選種:選用抗病品種,如隴薯3號、早大白和希森6號等為抗性水平較高的品種。
  • 實心輪作:由於該線蟲有廣泛的寄主範圍,所以作物輪作是困難的或不可能的。然而,據報導,在原蘇聯(相關參考資料顯示)輪作是一種有效的措施。
  • 土壤熏蒸:土壤熏蒸劑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方法,並能被用於經濟可行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