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莖線蟲病

馬鈴薯莖線蟲病

馬鈴薯莖線蟲病是由馬鈴薯腐爛線蟲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主要為害薯塊。受害馬鈴薯表皮呈褐色龜裂,也可外表無特珠症狀,內部有點狀空隙或呈糠心狀,薯塊重量減輕。

馬鈴薯莖線蟲病為害馬鈴薯塊莖的重要病害,屬於檢疫性病害。該病隨著種薯的調運,發生區域不斷擴大,危害也不斷加重,不僅降低產量,而且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品質。病原線蟲可終年繁殖,在馬鈴薯整個生長期及貯藏期不斷為害。

因該病病原傳播途徑廣、致害部位多、時間長、在土中存活年限久,較難控制其為害。但在生產上,由於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種苗調運,造成廣泛傳播危害,因此,只要加強檢疫,防止病苗的調運,大田栽插嚴格實行高剪蔓,認真建立無病留種地,設起切斷種苗帶病串源,並且連年堅持,就能有效地壓低和控制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莖線蟲病
  • 別名:土豆莖線蟲病
  • 病原:馬鈴薯腐爛線蟲
  • 為害作物:馬鈴薯
  • 為害部位:莖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病原特徵

馬鈴薯莖線蟲病病原為馬鈴薯腐爛線蟲(學名: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也稱馬鈴薯莖線蟲,屬植物寄生線蟲。成熟的雌蟲和雄蟲都是細長蠕蟲形,雌蟲較雄蟲大。蟲體前端的唇區較平,無溢縮,尾部長圓錐形,末端鈍尖。蟲體表面的角質膜上具細環紋,角質膜上具側帶,側帶上明顯呈現六條縱行的側線。雌蟲的陰門大約位於蟲體後部的四分之三處,雄蟲的孢片不包住整個尾部。食道屬墊刃型,口針細小,長1314微米,有基部球。中食道球卵圓形,具瓣。食道腺明顯,近乎前窄後寬的圓錐形,它的後部常延伸一葉覆蓋在腸的前端,但有時覆蓋不明顯。神經環位於食道狹部的偏後位置。雌蟲單卵巢,前伸,無曲折。卵巢的起點常接近於腸的前端。發育中的卵圓形,細胞大多排成雙行。卵大小62.4微米×31.96微米,雌蟲體寬46.4微米。卵長約大於體寬,卵寬約為卵長的一半。後陰子宮囊明顯,它的伸展長度一般約為陰門到肛門距離的三分之二。雄蟲具一睪丸,它的前端起始位置與卵巢相似。雄蟲有一對交合刺,略彎曲,後部較寬,末端尖,在每個交合刺的寬大處有兩個指狀突起。
馬鈴薯莖線蟲病
左為雌蟲,右為雄蟲
該線蟲在2~30℃均可活動,高於7℃即產卵和孵化, 25~30℃最適,對低溫忍耐力強,-25℃經7小時致死,高於35℃則不活動,在薯苗表層用48~49℃溫水浸10分鐘即死。

為害症狀

馬鈴薯莖線蟲病主要為害薯塊,受害後表皮龜裂,內部糠腐。一般情況下,在發病初、中期對蔓的伸長及塊根的發育影響不顯著,只在發病中後期塊根糠裂,蔓矮小畸形,甚至枯死。
馬鈴薯莖線蟲病
馬鈴薯莖線蟲病
病原線蟲直接用吻針刺破外表皮、侵入薯塊,由四周向內,由下向上為害。初期,肉眼不易看出,外皮先褪色,後變青,稍凹陷或有小裂口,皮下組織變褐乾糖。以後感染雜菌,入侵處呈現一塊塊黑褐色並由於細胞分裂失調,漸生小型龜裂。表皮層下粉末狀,或有白色、褐色粉狀空隙,最先侵入處呈現褐白色相間糠腐。後期,隨著塊根的長大,由四周向中心為害,內部褐白色相間糠腐,外皮形成大龜裂和暗褐色暈片或呈水腫狀。

侵染循環

莖線蟲可終年繁殖,在馬鈴薯整個生長期及貯藏期不斷為害。主要通過種薯、土壤、糞肥及秧苗傳播。從薯塊附著點侵入,沿髓或皮層向上活動,營寄生生活。乾燥條件下活1年,在田間土壤中存活3~5年。帶有莖線蟲的薯塊栽到大田後,莖線蟲隨著傳入土,但主要留在薯內活動,到結新薯塊後鑽入。即使栽植無病秧苗,土壤中的線蟲可在栽植後12小時侵入幼苗。

流行規律

一般以濕潤、疏鬆、通氣、排水的砂質土、脊薄“白乾土”,發病重;粘土地,有機質多的地塊,極端潮濕和極端乾燥的土壤,發病輕。在土壤中線蟲多集中在乾濕土層交界處,墒情好的地方(10厘米土層內)蟲量占99%,乾燥的表土層很少。在特旱時,澇窪地病重,高處發病14%,低洼處則達62%,並更加集中為害地下部分,導致薯塊發病特重。雨水多時,在感病品種主蔓內上升為害,為害部位高,甚至害及蔓頂。
品種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有的品種蔓子發病嚴重,有的品種蔓子、薯塊發病都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篩選抗病品種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民眾最容易接受的有效途徑,是綜合防治的主體。
  2. 加強檢疫:對調進、調出的種苗嚴格檢疫,不從有病原線蟲的疫區調種、買苗。
  3. 徹底處理病殘體,減少病原線蟲:病原線蟲主要靠病薯、病蔓傳播。在整個病株中,以病薯塊內病原線蟲最多,雖然經過冬、春凍曬,但是還能成活。因此,發病區在春季育苗期、移栽期和收刨期,不要把病薯及病秧蔓等遺留田間或隨意丟棄於地埂、 道上、 宅院、 畜棚等地。要及時清潔田園,徹底收撿病殘體,集中曬乾燒毀或深埋,以免病原線蟲進入土壤。另外,輕病薯加工後的粉漿水不能到處流,要集中到固定的漿水池中,被帶病粉漿水污染的土地不能作為圈土,更不能用於育苗床或栽種到大田。
  4. 建立無病留種地,培育無病壯苗:繁殖無病種薯、培育無病壯苗是防治馬鈴薯莖線蟲病的有效措施。選擇3年以上沒種過甘薯、未曬過薯乾的地方作為留種地。更換新苗床,不用帶病的土壤和肥料育苗。種薯上床前進行精選,剔除病薯 (外皮呈現紫色或龜裂及有傷口的薯塊),然後上床,並採用高剪苗或春薯蔓頭苗。
  5. 實行輪作或改制:重病地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改種小麥、玉米、棉花、芝麻等作物,但不能改種大豆、馬鈴薯、花生等,有水源的地方與水稻輪作更好。不能輪作的春薯重病田塊,應改制為小麥一夏甘薯,或調整種收時間,春薯推遲到5月中旬栽植,提前到9月底或10月初收穫,以避開病原線蟲危害盛期,這樣可減輕病害。
  6. 地膜覆蓋:線蟲病發育適溫25~30℃,覆蓋地膜栽培甘薯能提高氣溫,覆膜後,發棵早,長勢旺,栽後30天的幼苗葉片數和主莖高,增強秧苗的抗病能力。

藥劑防治

  1. 藥液浸苗:用50%辛硫磷乳劑或40%甲基異柳磷乳劑100~150倍液,將剪下待栽的幼苗基部10厘米左右浸入藥液內10分鐘即可栽植。
  2. 毒土穴施:可用5%莖線靈顆粒劑或5%神農丹顆粒劑1~2千克,加細乾土30千克拌勻,製成毒土,栽苗時每穴施毒土10克,然後灌水、栽苗、蓋土;也可選用3%米樂爾顆粒劑,定植前10~15天進行穴施或土壤處理。
  3. 藥液灌穴:用40%甲基異柳磷乳劑0.3~0.5千克,對水1500千克,栽種前每穴澆稀釋後的藥液0.5千克,然後即可栽苗、蓋土。對重病區,可採用藥液浸苗、藥液灌穴雙管齊下的辦法,防效更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