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約生於11世紀20年代,與《福樂智慧》的作者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Yusuf Khass Hajib)為同時代人。今
喀什市 西南48公里烏帕爾(Opal)阿孜克村就是他的誕生之地,當年那裡是
喀拉汗王朝 王族的行宮別墅。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 他的全名為馬赫穆德·本·海珊·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محمود بن حسين بن محمد كاشغري,Maḥmūd ibn Ḥussayn ibn Muḥammad Kāšġar)。馬赫穆德其母布維·拉比亞知識淵博,為其子的成才作出了畢生的努力。他曾在
喀拉汗王朝 首都
喀什噶爾 ,就學於“麥德萊賽·哈米迪耶”學校和“麥德萊賽·沙吉耶”學院,受過系統的高等宗教和文化教育。1058年,因其父在宮廷事變中遇難,他外出流浪了14年。曾遊歷過
中亞 布哈拉 、
撒馬爾罕 ,
波斯 內沙布爾 等
伊斯蘭文化 名城,向各地學者求教,並實地考察了中亞
突厥語族 各民族的語言、民間文學和風土人情,收集了大量資料;同時深入學習
伊斯蘭教史 和伊斯蘭哲學。他精通
突厥語 、
阿拉伯語 和
波斯語 ,且在文學、歷史學、地理學和民俗學等多方面具有淵博的知識。 據他的自述,包含“擅長槍術和騎馬射箭”,能征慣戰的維吾爾民族留給他的這一特徵,使他武藝超群並機敏過人,這應當是他得以僥倖逃脫那場流血事件的一個原因;可惜對他這些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史書上沒有記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文武全才。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自幼攻讀於
喀什噶爾 的“汗勒克買德力斯”——皇家伊斯蘭教經文學院,精通
阿拉伯文 和波斯文,對本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也有著深厚感情和高深造詣。當他看到隨著
伊斯蘭教 的傳入,
突厥語 諸民族在意識形態領域特別是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方面日趨阿拉伯化時,他就決心為發揚本民族語言文化的優良傳統而奮鬥。
在流亡之前,他就曾在
伊犁河谷 與中亞的
七河地區 、錫爾河流域做過詳細的考察;流亡之後,他又在中亞的
布哈拉 、
撒馬爾罕 、
梅爾夫 、
波斯 的
內沙布爾 等文化名城向造詣高深的名家學者虛心求教。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有著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他用15年的時間,走遍當時的突厥語族民族,一絲不苟地記錄、整理這些民族的生活、語言習慣,他這樣說道:“我遍歷了他們的城鎮和鄉村。記錄了
突厥 、
土克曼 、
烏古斯 、奇吉爾、
樣磨 、
黠戛斯 民族的語言,並參考利用了它們,因此這些民族的每一種語言都牢牢記在我的心裡。”
為了把燦爛輝煌的突厥--
維吾爾 文化介紹和傳播到伊斯蘭世界,他於11世紀60年代末,來到當時伊斯蘭文化的中心
阿拉伯 的
巴格達 (今
伊拉克 首都),在1072--1074年間,用阿拉伯文編纂出全世界第一部《
突厥語大辭典 》,並獻給了當時
阿巴斯王朝 的哈里發阿布·哈希姆·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穆克塔迪(1075--1094年在位)。
主要貢獻 1080年從
巴格達 返回故鄉,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
突厥語大詞典 》通過豐富的語言材料,廣泛地介紹了
喀拉汗王朝 時代維吾爾及突厥語族各民族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歷史、哲學及風土人情。收入該詞典的格言、成語、諺語、民歌、詩歌,包含有豐富的哲學內容。
他的哲學思想受到伊斯蘭教義和阿拉伯哲學的深刻影響,認為獨一無偶的
真主 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穆斯林必須堅定地信仰崇拜
安拉 。同時認為自然界受規律的支配,處在運動、變化和消亡之中,“時光流逝,人莫能阻;人亦不能永存”。他用雲與雲之間的碰撞以及月暈等自然現象解釋閃電、下雨,承認自然界處在不斷運動之中。
在倫理道德上,他提倡語言文雅,心靈純潔,行為端正,認為“人們的品德表現在言行之中”,他還提倡謙虛謹慎、忠誠老實,勤於工作和勞動,反對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揮霍浪費。他勸喻人們要善於區分善與惡、是與非、真理與謬誤。
他還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的
伯克 、政府官吏的貪婪和腐化,對勞動人民的疾苦深表同情。他提倡人們要學習文化知識,尊重學者,以知識清除愚昧。主張以科學知識治國,君主賢明施仁政,關心百姓疾苦,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是
維吾爾族 文化史上有巨大貢獻的學者,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的另一部語法著作《突厥語薈萃》(《突厥語語法精義》)已失傳。
突厥語大詞典 簡介 於1076年用
阿拉伯文 著成了第一部《
突厥語大辭典 》(Türki Tillar Diwani)。這部巨著結構嚴謹,條目清晰,收進的辭彙極為豐富,堪稱一部關於突厥民族的百科全書,對研究中亞各族的歷史、地理、民俗風情、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有很高的價值,而且為研究突厥語諸民族的歷史,地理,物產和民俗提供了寶貴資料。這部巨著被許多國家用十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成為中國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1266年8月,今
敘利亞 大馬士革 的學者穆罕默德,第一個手錄轉抄了《
突厥語大辭典 》;這個唯一的手抄本現藏於土耳其國民圖書館。1917年土耳其印行出版了這部著作。1939年後,在今西亞
亞塞拜然 和土耳其出現了一大批有關這部著作和作者的研究者和專著。1981年後,在我國連續出版了三卷本的《
突厥語大辭典 》現代
維吾爾文 全本,並在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內容 《
突厥語大辭典 》為我們提供了11世紀時,包括
維吾爾人 在內的突照語諸民族的語言、文字、人物、歷史、民俗、天文、地理、農業、手工業、醫學以及政治、軍事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豐富知識;甚至連神話傳說、兒童遊戲與娛樂體育等等也是應有盡有,可說是當時中亞和我國新疆的一部百料全書,常常是後人研究那個時代突厥語各民族生活狀況的唯一重要而可靠的資料來源。這部辭典從語言辭彙著眼,對突厥諸族語言與
阿拉伯語 進行了
深入細緻 地比較研究,這比歐洲19世紀末才開始發展起來的比較語言學還要早出800年。而且就其對當時突厥語言、語法的科學理解及其系統性而言,都達到了那一時代的最高峰。
在《
突厥語大辭典 》的地理山川部類中,還附有作者自製的
喀拉汗王朝 疆域與中亞地理圖,地圖是圓形的,說明作者當時就已清楚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是圓形的,這一點就很不簡單。作者在地圖的注文中說:“……然後是處月人、
突騎施 人、樣磨人……
維吾爾人 、
党項人 、
契丹人 等民族。契丹即秦。最後為
桃花石 ,亦即
馬秦 。”他這是向日出方向從西向東點出了各地區的名稱。他稱華北
遼朝 為“秦”。而稱中原
宋朝 為“桃花石”,亦即“馬秦(大秦)”,又稱以
喀什噶爾 為中心的王朝版圖為“下秦”。“
桃花石 ”與“秦”即中國,說明作者特彆強調
喀拉汗王朝 與中原自古都是秦--中國這一大家庭的共同成員,維護祖國和民族統一的意願是再明顯不過的了。
貢獻 《
突厥語大詞典 》作為思想交流的工具書,不僅使當時的
阿拉伯人 找到了學習
突厥語 的簡捷方法和途徑,而且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對
喀拉汗王朝 時期整個操
突厥語 民族的經濟、精神生活,特別是科學、藝術領域的成就、政權、執政措施、哲學道德觀念、風俗習慣等作了詳盡介紹,可以說,它既是部辭學書,又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1、《
突厥語大詞典 》的7500條詞目是公元十一世紀生活在新疆地區人民的生活百科全書。作者用生動的實例解釋了這些詞目的詞源和使用,同時指出了十一世紀
維吾爾族 和其他兄弟民族的語言、各個方言的區別,說明了語法、語音規則。
2、《
突厥語大詞典 》詳細地介紹了突厥語的有關民族的歷史知識。當時,伊斯蘭哲學觀占統治地位。但是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不顧單純宗教思想的限制,儘可能還原當時操
突厥語 民族的歷史本來面貌。《
突厥語大詞典 》敘述的事件和阿拉伯、波斯旅遊者的記錄以及漢文史書上的記載,大體吻合。在用
阿拉伯語 寫作的學者中,關於中亞民族的記載,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是惟一的不信圖書而且是在生動事實和傳說的基礎上嚴肅求證的撰稿人。
3、《
突厥語大詞典 》提供的操
突厥語 民族生活的地方,特別是
喀拉汗王朝 當時的地域,以及關於操
突厥語 民族和周邊國家的著名的地理名稱,很多是和某一重要事件相結合進行介紹的。不僅如此,他還詳盡標出了當時尚未信奉伊斯蘭教的東部維吾爾人的城廓和重要村鎮以及交通樞紐和山川的名稱。繪製出突厥諸族分布的地方的圓形地圖。
4、《
突厥語大詞典 》為了生動表達許多詞條的意義,提供了一些簡明扼要的文學片斷。從一定意義上看,學者可能希望這些文學片斷不要遺失、被忘掉,並能流傳給後人(這些寶貴的文學片斷有20篇傳說、237首詩、歌謠和279條諺語、兩篇箴言)。這對研究當時的文學藝術,有重要價值。
5、《
突厥語大詞典 》對當時的維吾爾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物質生活有相應的記述。從這些記述中,我們可以對當時的
維吾爾人 和其他突厥諸族人的物質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大詞典”中介紹了農牧業、獸醫方面的許多辭彙和各種鳥獸的名稱、特點。此外,有關手工業的詞目、有關城市文化的詞目和生活、穿戴、習慣等寶貴知識,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政治和物質生活很有幫助。
6、《
突厥語大詞典 》收入的有關政權的概念和政權的結構等辭彙,如政權等級、統治階層、品銜、軍事制度、戰略等,也很有史料價值。
總之,鴻篇巨製的百科全書《
突厥語大詞典 》,內容上多角度地綜合地釋明了喀拉汗時代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人們對它的研究,早就超越了“詞典”範疇,它已經成為
人類語言學 史上永垂不朽的偉大著作。
世界地圖 大概世界上所有人認為證明地球是圓的人是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可是早在他400多年前,就有人已經有這個想法,出現在了《
突厥語大詞典 》中震驚世人,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
喀拉汗王朝 疆域與中亞地理圖。地圖是圓形的,說明作者當時就已清楚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是圓形的。
陵墓 據民間傳說,1092年,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曾隨一個訪問喀拉汗王朝的外國伎團返回故鄉喀什噶爾,存今烏帕爾東山腳下的毛技木只格村開辦了一所中館,度過了幾年的教書生涯。死後.被安葬在高出地面川米的烏帕爾山頂之上。為了緬懷這位不躬的學者,這座小山被人們稱為“海孜里提·毛拉墓”——“
聖人山 ”,並從墓地建起了陵殿與清真寺,占地達1200平方米;陵園背後還有這位偉大學者的親屬及後裔們的墓葬群。
1984年泊月對這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拔專款26萬元予以重紀,現已正式對外開放。
新建的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陵園保持舊有規模。登著上山的台階,坐北朝南的陵園分外肅穆莊嚴,以米黃色雕花牆壁為主調,分正門的禮拜寺與北部的墓室二部分。清真寺四角的塔樓與拱頂上的小塔樓之上都各有一彎新月標誌。正殿前懸掛著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的畫像,白須低垂,慈祥中蘊蓄著剛毅,儼然學者風範。在紀念館裡,陳列著《
突厥語大辭典 》及其與作者生平有關的文物書籍,其他還有不少附近出土的文物。
陵園背後有一眼“金水泉”,清流潺潺,蜿蜒繞山一周而下。陵園清真寺門前的幾株白楊樹下,又有一泉,號稱“智慧泉”,似乎讓人千年之後還看到這位智者的才思如泉而涌,滋潤著
喀什噶爾 綠洲,哺育出勤勞智慧的喀什噶爾各族人民。“智慧泉”邊的幾株白楊奇曲粗壯,樹齡已有好幾百年,相傳為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 生前親手所栽。“
聖人山 ”上到處綠葉婆娑、清泉環繞,足令人湧起思古懷人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