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吳為山創作的雕塑)

馬克思(吳為山創作的雕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克思》是中國當代雕塑家吳為山於2018年創作完成的青銅雕像,現立於德國特里爾的西蒙廣場。

《馬克思》立像由青銅鑄造,重約2.3噸,本體高4.6米,連同基座總高5.5米,與卡爾·馬克思的生日相契合。雕像以吳為山創立的“寫意雕塑”方式塑造了一位從容前進的偉大思想家形象,馬克思身著大衣,目光深邃,手握書本,闊步向前。整座雕像從姿態到神情,自信而從容,意在展現馬克思的內心世界,體現這位“千年思想家”“古今最偉大哲學家”的深度。馬克思雕塑被稱為新坐標、新起點、新高度,成為中德友誼的橋樑,也成為中國在國際社會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載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
  • 作者:吳為山
  • 作品別名:偉大的行者——馬克思
  • 創作時間:2018年
  • 雕塑類型:圓雕
  • 地理位置:德國特里爾市西蒙廣場
  • 高度:高5.5米(4.6米雕塑,0.9米底座)
  • 材質:青銅
雕塑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作品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雕塑內容

《馬克思》雕像高為4.6米,底座高為0.9米,最終完成後的高度是5.5米,重2.3噸,雕塑選擇了不斷前行的馬克思,經典的長髮、長須,手裡拿著一本書,穿著大衣,迎風向前行走,衣擺飄飄。具體來說,雕塑所呈現的是,馬克思48~49歲年齡段,寫《資本論》時的形象。此時的馬克思,目光深邃、表情深沉,已經是影響後世的哲學家、思想家形象。但馬克思手裡這本書,並非《資本論》。馬克思自己掌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百科全書,這其中有歷史、自然、辯證法等等,手裡拿的,自然是一本大書。
馬克思
《馬克思》

創作背景

  • 歷史背景
主詞條: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出生在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特里爾,並在故鄉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初17個春秋。馬克思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以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作為思想理論基礎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使中國取得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建設發展和繁榮昌盛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成功實踐和生動印證。
  • 創作過程
2016年初吳為山赴德國特里爾,考察馬克思故鄉的歷史人文、地理環境、建築風格、城市風貌和馬克思故居,尋找蒐集馬克思的有關照片和資料,並根據實際環境和視覺空間,思考、研究和構思雕像造型、尺寸和雕塑安放地點及周邊環境設計等,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創作一座身著大衣、手拿書籍、邁步前行的馬克思雕像。
2016年5月,吳為山設計出了馬克思塑像初稿,經審定後,當年底放大製作了2米高的大稿供中德雙方有關機構審定,並做藝術加工。雕塑創作期間,德國相關人士曾多次到訪北京考察雕像,特里爾市長萊博一行在吳為山的工作室仔細觀看了正在創作中的兩米高的馬克思雕像大稿。
吳為山表示,他對如何塑造立於特里爾的這座馬克思雕像,從精神氣質到人物形態都有很深思考,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現出馬克思的思想家氣質、哲學家氣質,西方的雕塑特別是古羅馬、德國、法國的寫實雕塑,藝術水平都很高,而他要塑造的馬克思是中國人心中的馬克思,他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把中國寫意的方式融匯到西方寫實風格中去。寫意雕塑也是他長期追求的一種雕塑藝術方式,他覺得只有把這種藝術方式融會進去,才能表達他對馬克思的理解,他用這樣的藝術方式來理解和塑造馬克思。
而在馬克思雕像的人物形態方面,吳為山選取了馬克思四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形象來創作,馬克思目光深邃,自信、從容,手中拿了一本古典哲學書或一本《資本論》,象徵著人類發展的百科全書,正邁步前行。吳為山表示,他最重視的是馬克思的這種姿態和他的神情。因為姿態表現了他的內心世界,神情是他精神的一種體現,而選擇塑造行走的馬克思,蘊涵著馬克思的思想、哲學在不斷發展的深意。他的表情深沉、深邃,目光炯炯有神,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作為人類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的思想深度。

藝術鑑賞

熔鑄中國精神
在美術史上,人們習見的馬克思形象往往是靜態的,或坐、或立,更多是獨立的頭像、胸像。吳為山的這座塑像則擺脫了定式與束縛,使這位偉大的人物親切地向人們健步走來。他身穿大衣,手夾書本,目光深邃,神采奕奕,其成熟、堅定、沉著、自信的神態,不但是哲學家智慧的顯現,而且是思想家洞悉歷史與社會規律的表征。他邁步向前,象徵著馬克思主義是動態的、發展的。社會主義沒有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將其基本原理同本國實際結合,在實踐中探索,才能開出燦爛之花。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通過長期探索而領悟到這一規律,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可能,也證實了馬克思主義的預見性與科學性。
吳為山的這件作品塑造的雖是一位來自德國古老城鎮特里爾的西方哲人,注入的卻是東方藝術家飽含情感和溫度的心神觀照與文化感應。它浸染了東方文化的神采,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氣韻。雖然採用了現實主義手法,但是在整體概括以及局部塑造上,均採用了中國現代寫意雕塑語言。在大體塊的塑造上,大刀闊斧,不拘小節,吸收了中國漢代石雕大巧若拙、渾厚沉雄的特色。雕塑家還融匯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具有書寫性的流暢氣息,有機糅合中國造像藝術中駕馭整體與結構的方式,不拘泥於瑣碎細節,而是線上性美、整體性上一以貫之,將面目表情、身體動態、衣物結構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使頭部與山巒起伏一般的身軀造型融合得渾然一體。
馬克思(吳為山創作的雕塑)
《馬克思》細節
雕塑頭部採取主次對比、虛實結合的塑造方法,重點刻畫雙目、眉宇與口鼻,對於頭髮、鬍鬚等部位則發揮寫意雕塑之所長,以意象性、模糊性、抒寫性、表現性的手法進行塑造,形成若卷若舒、若實若虛的效果,有力突出了以眼、鼻為中心的面部重點部位,使馬克思堅毅的神情呼之欲出。
吳為山以十指來創作,十指連心,這是藝術家與哲學家靈魂的交流與共振。通過捶、打、摔、揉、捏、鑿、斫、砸、劈、壓、刻、粘等泥塑方法的有機並用,以寫意語言統領塑造形體,表現身體與衣物的肌理、紋路、褶皺與結構,並在表面構成深淺有致、高低錯落、凹凸縱橫、蒼茫斑駁的豐富表皮。細細觀來,似乎可以看到山、看到石、看到雲、看到水,看到大地的呼吸、山巒的聳立、河流的奔騰、雲霞的燦爛、草木的生長,感受到塑痕的呼吸、鑄跡的溫度,進而體驗到“天與人一”的境界。簡言之,這是物化的東方意象,心化的中國圖式。濃縮中華文明的天人觀成為作品中藝術家心跡的流淌,這時,雕塑家已化身為哲學家。
馬克思(吳為山創作的雕塑)
《馬克思》細節
與歐洲其他的馬克思雕塑顯然不同,吳為山的這座馬克思塑像寫中國之意,傳哲思之神,熔鑄中國精神。以雕塑凝固哲學家的偉大靈魂,抒胸中氣象;以雕塑凝固思想家的不朽觀念,表象外之意。文心鑄魂,一處處熠熠生輝的塑痕鑄跡,訴說著藝術家的哲學思辨,錘鍊著藝術家對於歷史規律的認知。

作品評價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中國向馬克思的故鄉贈送雕像,反映了中德人民的友誼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願。”
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法州)州長德賴爾:“雕像為中德友誼與合作架起了新橋樑,萊法州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也得到深化。雕像的落成給我們深入了解馬克思創造了機會。”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雕像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特里爾,特別是對馬克思這位偉人的崇敬和紀念。”
特里爾市市長萊博:“馬克思主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吳為山塑造的馬克思雕像是中德人民友誼的見證,代表了中國人民對馬克思的敬意。經由吳為山教授的藝術,卡爾·馬克思重新變得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二十一世紀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特里爾市副市長路德維希:“雕塑本身抽象的表達中充滿情感,像是‘苦行僧’的堅定面龐中充滿激情。”

作品影響

2018年5月5日12時45分(德國特里爾當地時間),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在中德兩國代表及現場觀眾的注視下,由中國政府贈送、雕塑家吳為山應邀創作的馬克思青銅塑像在德國特里爾的西蒙廣場揭幕。中德雙方政界、學界、藝術界代表以及當地市民、遊客千餘人參加了揭幕儀式。近百名各國記者現場報導了活動。
馬克思(吳為山創作的雕塑)
揭幕儀式現場
2018年5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2018-9J《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全套2枚,由吳為山先生設計,北京郵票廠影寫版印刷。兩枚郵票圖案是吳為山為紀念馬克思而創作的兩尊經典雕塑作品。其中第一枚“馬克思像”,面值1.20元。主圖是馬克思立身雕像,背景畫面為馬克思位於德國特里爾市的故居。
馬克思(吳為山創作的雕塑)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

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6日至11月2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美術館承辦的“偉大曆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縮小版《馬克思》銅雕塑在第一篇章“浴血奮鬥:人民解放之路”中展出。

作者簡介

吳為山,現任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住建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全國高等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