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墓

馬克思墓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近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弄潮兒。支持他理論的人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最廣為人知的哲學理論是他對於人類歷史進程中階級鬥爭的分析。他認為這幾千年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依據歷史唯物論,馬克思大膽地假設,資本主義終將被共產主義取代。

2019年2月16日,馬克思墓碑遭到破壞,高達兩米的紀念碑被人用紅油漆惡意塗抹,用詞包含“仇恨教義”和“種族滅絕”等字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墓
  • 人物:馬克思
  • 地點: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
  • 時間:1954年
晚年,最後時刻,馬克思墓,墓前講話,精神遺產,代表作品,背景簡介,人物影響,爭議事件,被毀事件,

晚年

1881年12月2日,燕妮·馬克思去世。
馬克思墓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在倫敦寓所辭世。與燕妮合葬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內。

最後時刻

恩格斯陪伴左右
1883年3月14日,恩格斯下午兩點半來看望馬克思,見他正在爐旁的安樂椅上打盹。一兩分鐘後,恩格斯走進他的臥室,馬克思已長眠不醒了。恩格斯給一位住在美國的朋友寫信說:人類短缺了一個頭腦,一個我們這一代最傑出的頭腦。
英國社會反響冷淡
然而,在馬克思度過了大半生的英國,他的死卻沒有引起多大注意。《泰晤士報》的訃告僅有一段文字,而且行行都有謬誤,比如說馬克思“出生在科隆”,“20歲時移居法國”,等等。當時只有一家報紙提到了馬克思可能會留名後世,這家報紙寫道,《資本論》雖未完成,但它未來會對各階層中關注社會問題的人士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馬克思墓
葬禮淒涼
3月17日,馬克思的遺體在倫敦海格特公墓一個偏僻的角落下葬,同他的妻子燕妮埋在一起。參加這位偉人葬禮的只有11個人。恩格斯在墓前致悼詞說: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革命家,是世界上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衊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人類將永遠不會忘記。
英國共產黨重修墓地
118年前的馬克思墓如今只剩下一塊碑石。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英國共產黨於1954年為他在海格特公墓內建了一座新墓,選了海格特墓區最醒目的位置,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各國共產黨都為修建這座墓捐了款。

馬克思墓

進了公墓,兩旁花木之中既有精美絕倫的墓穴,也有破落衰敗的殘墳。向前走100米,向左拐再走100米,漸漸地我看到在道路的右側,出現了一處敢說所有無產階級革命者都再熟悉不過的景象:一座長方體的墓碑,馬克思的青銅頭像端放在墓碑上方,墓地整潔肅穆,光滑的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的馬克思名言“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譯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依然在陽光下閃爍金光。最讓我們驚訝的是在馬克思墓碑下放著幾束鮮紅的玫瑰,有幾枝凋謝了,顯然是前幾天敬獻的,有一大束玫瑰是鮮艷的,該是當天放置的。馬克思墓實際上是他的家族墓地,碑文上寫明,先於他安葬此地的是他的夫人燕妮,他的大女兒和他的外孫,馬克思去世後,又安葬此地的是他的二女兒和二女婿。馬克思墓在整個墓區里顯得相當偉岸醒目,碩大的青硐雕像給人一種雋永的感覺,墓碑上鐫刻的碑文每個字都用金粉描就,仔細看來,有幾個碑文是在破碎後又補就的,顯然在整個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的過程中,這裡也經歷過不平靜的時刻。眼前的馬克思墓在經歷了歲月的飄搖之後,依然是那么莊嚴、肅穆、整潔,確實給我們這些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東方人以心靈的震撼。我想這肯定不是公墓管理人員刻意保護的,在資本主義的英國,政府是不會有這筆開支的,因為同樣是一些王公貴族、巨商大賈的墓地在這裡有不少已凋零破敗。那么唯一的解釋就是仍有不少信仰共產主義的人們,用自己的行為表達著對這位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崇敬之情。
馬克思墓

墓前講話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裡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馬克思墓
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這裡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套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例如,他曾經密切注視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進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密切注視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最早的《萊茵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鬥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後,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峰,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老實說,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麼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馬克思墓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恩格斯)

精神遺產

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
友誼像清晨的霧一樣純潔,奉承並不能得到它,友誼只能用忠實去鞏固。
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
一切經濟最後都歸結為時間經濟
時間就是能力等待發展的地盤。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
勞動創造世界。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較高級複雜的勞動,是這樣一種勞動力的表現,這種勞動力比較普通的勞動力需要較高的教育費用,它的生產需要花費較多的勞動時間。因此,具有較高的價值。
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能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於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至於道德的最好的考驗。
友誼總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友誼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駛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有時會碰到烏雲和風暴,在這種情況下,友誼應該受到這種或那種考驗,在這些烏雲和風暴後,那么友誼就會更加鞏固,真正的友誼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放射出新的光芒。
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如果鬥爭是在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書是我的奴隸,應該服從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不學無術,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科學是奧妙無窮的。
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裡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
歷史把那些為了廣大的目標而工作,因而使自己變得高尚的人看作是偉大的人;經驗則把使最大多數人幸福的人稱讚為最幸福的人。

代表作品

(1838年-1841年)
(1843年)
(1844年)
(1843年-1844年)
《神聖家族》
(1844年-1845年)
(1845年)
(1845年-1846年)
《罷工和工人同盟》
(1847年)
(1847)
《工人聯合會》
(1847年)
(1848年)
(1849年)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1853年)
(1857年)
(1859年)
(1860年)
(1862年-1863年)
《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
(1864年)
(1871年)
資本論
(1865年、1885年、1897年)

背景簡介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按照列寧在1913年的提法,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根據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論》也可作此分類)。另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還對其哲學分別做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角度的解讀。由於馬克思學說涉及領域之廣,使得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分別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對其進行闡釋,因此還可以根據學科分工考察其內容。“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馬克思墓

人物影響

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起,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結果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卻位居第二。 1999年9月,英國廣播公司BBC),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網際網路上公開徵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果,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第二。 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查了3萬名聽眾,結果是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謨第二(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得票率為12.6%)。

爭議事件

2015年馬克思墓不再接受免費參觀者了,為了讓護理工作能長期持續下去,該組織一直向參觀者收取一小筆費。想見馬克思得先繳4英鎊(近40元人民幣)門票錢。
表面上看,這座日均訪客達兩百多人的墓園依然蒼翠如昨,也沒有證據表明日均訪問人數較收費之前有所下降,然而收費一事著實引來馬克思忠實追隨者們的連續聲討。二十四歲的英國馬克思主義學生聯盟(Marxism Student Foundation)負責人、青年政治活動家本·格林耶茲基(Ben Gliniecki)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這事兒非常噁心。馬克思墓沒有了諷刺的深度,從馬克思身上牟利的卑鄙資本家卻大有人在。”他激昂的言論被多家媒體轉載。格林耶茲基拒絕付費參觀,他只能隔著圍欄勉強看上一眼,這令他無奈、失望和憤怒。讓格林耶茲基繳4英鎊來證明自己的政治信仰,他從內心感到反感這樣的事。
海格特墓地管理者與部分馬克思主義者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它不僅關係到私人墓園收費與否的爭論,更因這裡埋葬著卡爾·馬克思而讓雙方矛盾變得曖昧、難以釐清和調和。
除此之外,還有人將批評的眼光落到墓區內小教堂向遊客出售的紀念商品上,比如有批評者指出墓區不應將馬克思的元素用於商業設計並向訪客兜售馬克杯或明信片。
不少網友並不認為墓園方面有什麼該被苛責的地方,他們甚至認為批評者無理取鬧、譁眾取寵:“我們本來就不該去打擾死者,即便他是馬克思。如果門票收入能為保護墓地環境做些什麼的話,為什麼不支持呢?”

被毀事件

2019年2月初,馬克思墓紀念碑正面的馬克思名字被人用利器砸掉,大理石碑表面被損壞。
2019年2月16日,馬克思墓碑再次遭到破壞。高達兩米的紀念碑被人用紅油漆惡意塗抹,用詞包含“仇恨教義”和“種族滅絕”等字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