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簡介
這個學科的名稱一開始叫“馬克思主義學科”,之後經過多次論證,到2005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將這個學科的名稱定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反映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的科學真理。它既應該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更應該進行整體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一門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學科。它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傳播與發展,特別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同時把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運用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包括六個二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它是在資本主義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歷史上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總結了當時工人運動和社會實踐經驗而形成的科學理論。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多,體現了各個歷史時期它的代表人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比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主要著作有:《
德意志意識形態》、《
共產黨宣言》、
《資本論》、
《反杜林論》、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和通信等。這些論著集中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以及以此為理論基礎的科學社會主義,涵蓋了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歷史理論等各個領域。在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新的科技發展和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徵和當時的社會實踐又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產生一個半世紀以來,經歷了從理論形態到實踐形態、再到制度形態的轉變,也經歷了從部分地區向全世界傳播發展的過程,在世界上形成了許多馬克思主義流派。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和人們思想都發生了深刻影響。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是當今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特點和歷史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同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多樣性和生動性的表現,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同特殊性的關係。它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重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並且把這些科學成果用於指導我國的社會實踐,用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馬克思主義教育與教學體系。在本科教育中,設立馬克思主義基礎專業,培養政治素質好、思想品德優良、具有較好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的大學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政治素質高、理論方向正確、具有比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素養和理論功底、並能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當代現實問題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主幹課程
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鄧小平理論、國際政治學、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史、政治學、行政管理學、中共黨史、外交學、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外交史、國際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外國政治制度、中國政治制度、宗教與國際政治、談判學、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革命史等等(專業課程因各校側重不同會有一定差異)。
發展前景
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有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知識,能在黨政機關、外事部門、高等院校從事理論宣傳、教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級學科
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範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這些基本原理和範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是絕對和相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是理論與實踐、科學性與階級性的高度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也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不論對社會實踐,還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旨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從整體上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分門別類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這三個組成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揭示它們的內在邏輯聯繫,從總體上研究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給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概念,並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現實社會問題、認識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問題。要按照科學性、整體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原則建設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徵。它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源遠流長,各國共產黨均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並在黨內教育、工人教育和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教育中,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規定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注重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繼續堅持對黨員幹部和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二級學科,將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對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及對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一門研究馬克思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和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它適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並在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實踐中,在不斷吸取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在與種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鬥爭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本學科旨在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必然性,考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基本歷史階段,總結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和指導實踐的歷史經驗,揭示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在不同歷史階段上發展的特殊規律,特別是與各國實際相結合而不斷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科,對於我們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特徵,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加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對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馬克思恩格斯理論活動的中後期,他們就多次對自己的思想歷程作了回顧和總結。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生和追隨者,特別是列寧、普列漢諾夫等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展了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工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蒐集並出版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發表了大量論著,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我們黨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著作和發展史的研究,早在1964年毛澤東、周恩來就提出並布署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該所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並培養了一些專門人才。在我國一些重點高校,以及社會科學院和中央編譯局等國家研究機構有一批學者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特別是關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我國學者做了更多的研究工作。我國學者還分別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和科學社會主義史等角度進行具體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此外,國外一些學者如科爾紐、麥克萊倫等也對馬克思主義史的研究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等有著密切的聯繫。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著重於思想史、學說史的角度,而國際共運史著重於實際運動的角度。它包括思想來源、理論的形成和創立、以後的發展和傳播。我們應重點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運用和發展的歷史,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基本規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學科。
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它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能夠同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在各個國家的具體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並在新的實踐中獲得新的發展。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套用於中國的具體環境,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帶有的中國的特性,帶有中國的作風和氣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進程,它的實質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先後產生了三大理論成果,既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些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進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會在新的實踐中得到新的發展。
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理論界、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作為二級學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這個學科的研究和建設,將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密切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理論總結,深入研究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基本規律。
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是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理論、思潮、流派的發生、演進及基本思想進行研究的學科。它包括國外共產黨的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創新,國外學者、特別是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闡釋,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進程和人們的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創立者的馬克思、恩格斯即使是在當今西方世界也有巨大的影響力。自從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人們就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人在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並不斷發展。“蘇東劇變”以來,儘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受到嚴重挫折,但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並沒有停止,而且更加活躍。各種各樣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潮和流派風起雲湧,斑爛多彩。在當代世界,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外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變化和本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其中包括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共產黨的研究,社會主義國家執政的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二是對資本主義持批判態度的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三是既批判資本主義又批評現實社會主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研究,四是由馬克思主義文本出發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流派等。在這些研究中,有的取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有的學說和思潮儘管並不科學,但它畢竟是複雜多變的時代的客觀反映,並在實際生活中曾經或者還在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構成嚴峻挑戰。研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有利於我們吸收和借鑑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學分析各種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學說和思潮,並在比較鑑別中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從而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國外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大量研究,特別是蘇東劇變後,對蘇聯演變的教訓、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以及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現狀與前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對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跟蹤研究,部分高校對當代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共產黨人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以及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等。這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基礎。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等學科專業是相鄰學科專業,但偏重於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既考察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聯繫性,又注重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世界的變化和演進,以及它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
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培養人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生命線”和“中心環節”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建國以來,我國在廣大人民民眾中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學校把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相繼開設過新民主主義理論、馬列主義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等課程。20世紀80年代初,中共中央批轉了《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檔案,要求全國綜合性大學、文科院校,各部委、總局所屬的大專院校,有條件的都要增設政治工作專業。1984年教育部在12所院校設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採取正規化方法培養大專生、本科生和第二學士生等各種規格的思想政治工作專門人才。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10所院校開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培養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1997年專業目錄調整,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學科合併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並建立了博士點。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實踐基礎,經過20多年的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本學科面臨著拓展學科領域、豐富學科內涵、增強學科特色、提高學科水平的建設任務。
06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主要是指中國在近現代發展過程中提出的一些重大而根本的問題,比如,中國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為什麼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走其他道路;為什麼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等等。這些問題涉及到中國的發展究竟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由誰來領導、如何發展等基本問題。“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方向,是專門研究中國近現代的歷史進程及其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的學科。這個學科是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緊密聯繫的,它不是具體地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具體人物、具體事件,而是著眼於從總體上研究和把握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該學科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側重於對歷史經驗和歷史規律的研究和把握。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研究方向一般應包括:中國近現代史“四個選擇”(即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道路、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背景研究;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經驗和歷史規律研究;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經驗和歷史規律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和歷史規律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歷史和規律研究等。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要將理論研究同解析歷史進程、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起來。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要從歷史和理論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開展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研究,深入開展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研究,深刻認識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進一步增強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培養目標
培養高素質專業理論人才。本專業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堅持“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國際性”的培養模式,致力於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人文素養高、綜合創新能力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
培養複合型領導人才。本專業圍繞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堅持以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戰略思維和卓越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重點,致力於培養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複合套用型人才,致力於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套用型人才,致力於培養政治堅定、品德高尚、信仰堅定的治國理政人才。
依託學院
2017年9月,教育部在印發的《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17年本)》中將二級學科建設提到了學科建設的工作重點,其中要求:一是各馬克思主義學院都要設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所屬二級學科;二是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其所屬二級學科開展科研;三是明確二級學科帶頭人,凝練學科研究方向,學科研究成果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內涵和規範;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職教師有明確的二級學科歸屬和研究方向。該檔案還要求堅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核心的科研導向。
發展現狀
2018年起,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列入“國家關鍵領域緊缺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畫”,專門增撥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後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畫”,累計增加近9000個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指標,大大提升了高校對思政課後備教師的培養能力。
五年來,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由450餘家發展到1400餘家。中宣部、教育部重點建設37家全國重點馬院。
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已由2016年的39個增至104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由129個增至279個,學位點數量位居各學科前列,學科輻射能力明顯提升,人才聚集效應加速顯現,為推動馬院和思政課建設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
相關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