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由前言、序言、導言和正文四部分組成。其中,前言一篇,為
馬克思寫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通過對恩格斯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活動的介紹,高度評價恩格斯對當代社會主義所作的貢獻,稱《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序言兩篇,分別為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前者說明《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的由來和德文版所作的修改,及辯證法對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作用;後者介紹德文第一版出版以來的反響和該次版本所作的修改。導言一篇,為1892年英文版導言,首先介紹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產生的影響,然後闡述了英國現代唯物主義發展史,揭露英國資產階級企圖用不可知論對抗唯物主義從而維護宗教的目的,接著揭露了英國資產階級宗教傾向的緣由,最後指出了宗教執迷難擋歷史潮流,工人階級必將取得最終勝利。正文三章,第一章敘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及其產生、發展的歷史進程,著重分析了19世紀初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貢獻和理論缺陷;第二章論述了辯證法和
形上學兩種思維方式的根本對立、唯物辯證法的產生及意義,指出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第三章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剖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客觀歷史規律,指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依靠力量和根本道路,以及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徵。
作品目錄
馬克思寫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 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 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 1892年英文版導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一 二 三 |
創作背景
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以後,
馬克思主義公開問世並逐步在工人民眾中傳播開來。經過1848年和1871年兩次革命風暴的檢驗,以及1864年
第一國際的成立,馬克思主義在總結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同時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程度不斷深化。19世紀70年代起,一方面,由於
巴黎公社的失敗及第一國際的解散,國際工人運動轉入相對低潮時期;另一方面,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為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歐洲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資產階級加緊向馬克思主義發起進攻,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假社會主義、機會主義層出不窮。他們歪曲和詆毀馬克思主義,竭力散布改良主義思想,妄圖瓦解馬克思主義在無產階級中的地位和指導作用,消磨無產階級的鬥爭意識,破壞工人運動。德國哲學家
杜林正是這股反動思潮中的典型代表,以其小資產階級學說向馬克思主義全面發難。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以後,杜林發表了題為《馬克思〈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書評,“以政治經濟學中的革命者自居”,否定《資本論》的理論價值與馬克思的理論貢獻。1871年至1875年間,又先後發表多部著作,建構出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一整套理論,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攻擊。杜林以社會主義“行家”和“改革家”自居,加上其學說極具系統性理論外觀,因此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蠱惑性。由於當時
馬克思、恩格斯還沒有對自己的理論進行過系統梳理和闡述,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識還很不足。因此,面對杜林主義這種打著科學和社會主義旗號的反動理論,有不少人自然缺乏足夠的辨析力。一時,不少青年拜杜林為師,甚至當時的工人階級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些領袖也公然吹捧杜林,視杜林為虔誠的社會主義者。到了1875年年初,杜林體系的傳播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程度。由於杜林的理論建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貶低和攻擊之上,因此,若任其惡意傳播,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就會越來越受到誤解甚至詆毀。在
李卜克內西的直接建議和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著手寫作批判杜林的著作。1878年,恩格斯完成了《
反杜林論》,徹底地批判了杜林學說,同時正面系統地闡述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理論上有力地捍衛了馬克思主義。
此後,在馬克思的女婿
拉法格的請求下,恩格斯將《反杜林論》中部分內容改寫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經拉法格譯為法文及恩格斯校閱後,以《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為題發表在法國社會主義雜誌《社會主義評論》1880年第3-5期上。同年5月底,首次以單行本形式在巴黎出版,書名為《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
作品思想
現代社會主義是現代社會矛盾衝突所造成的結果,同時也是對於前面的一些社會主義理論繼承批判的結果。“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恩格斯表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是社會意識形式和思想,都不會是憑空產生或杜撰出來,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理論根源。恩格斯認為,以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等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只是在表層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並沒有深入發掘資本主義的本質,並沒有發現他們的發展規律。他們的理想是不切實際的,想直接解放全人類,沒有一個可行的計畫。社會主義的理論學家們和法國啟蒙學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認為理性是現存事物的唯一標準,“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係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是一開始就注定要成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詳盡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純粹的幻想。”因此,“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及科學理論前提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吸收人類思想優秀部分的基礎上,完成哲學、經濟學的理論改變,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正是由於這兩大發現,社會主義就從空想通過實踐的現實主義變成了科學的學說。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礎。恩格斯概括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由法的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築,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
唯物史觀詳細闡明了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存在的內部關聯。唯物史觀解釋了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形成了社會發展的內因,一切社會改變都是因為生產方式的改變,所以根據這個理論,對於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觀點進行了系統說明,說明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人民民眾創造的,社會的發展進步並不是一個人作用的結果,而是人民民眾作用的結果。從這一角度來看,科學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反對了空想主義把歷史的變更寄希望於一個天才人物出現的理論局限。
恩格斯創立的剩餘價值學說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勞動價值理論進行了批判的運用,因而馬克思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空想主義雖然也批判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但是恩格斯覺得,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說明這個生產方式是怎么產生的,不能說明這個生產方式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認真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規律以及生產力發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揭穿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性質。資本主義的的內在本質是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經濟規律是剩餘價值規律,這種規律解釋和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
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現實表征及其未來特徵
恩格斯經過系統性的研究分析資本主義的劣勢,發現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系統性的分析了未來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圖景,詳細論述了無產階級的最終任務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恩格斯揭示了一種內在矛盾,這種內在矛盾是存在於生產力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恩格斯深入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發展過程和對於這種經濟發展過程之上所依賴的階級關係都做了進一步的理性分析,得出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理論結論。恩格斯科學預測未來社會的一些基本特點:生產資料由全社會共同占有,勞動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的狀況不復存在;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階級對立將自動消失;社會生產方面無政府狀態如果出現,國家也會隨之滅亡;對人的統治逐漸消減,對生產過程和物體的管理領導將會加重;人徹底成為自己的主人,進而也領導了自然界,人類必將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出版信息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最初以《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為題發表在法國社會主義雜誌《社會主義評論》1880年第3-5期上。1880年5月底,首次以單行本形式在巴黎出版,書名為《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較之發表在《社會主義評論》上的三篇文章,單行本由拉法格作了一些文法上的改動和修飾,由恩格斯對第三部分作了內容上的補充。在補充的內容中,他概述了自中世紀以來由生產推動的社會性質變革的世界歷史進程。1882年,根據法文翻譯的波蘭文本在日內瓦由黎明印刷所出版,書名為《空想的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同年12月,俄文譯本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標題發表在秘密雜誌《大學生》第1期上。1883年,根據法譯文翻譯的義大利文本在貝內萬托出版。同年,德文本以《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為名,在霍廷根-蘇黎世出版,同年在該地出版了德文第二版和第三版。1884年,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為標題,“勞動解放社”在日內瓦出版了單行本。1885年,丹麥文譯本在哥本哈根出版。
作者簡介
恩格斯,全名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出生在
德國巴門市,早年就讀於巴門市立學校和埃爾伯費爾德中學,但沒有畢業就被送到營業所當學徒,之後到
不萊梅一家商行當辦事員。1841年9月,到柏林服兵役,當一名炮兵。1844年11月,和馬克思合作完成《
神聖家族》。1845年3月,發表了《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1845年秋季到1846年夏季,和馬克思合著《
德意志意識形態》。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和馬克思受委託起草《
共產黨宣言》。1848年革命失敗後,創作《
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等著作,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1870年10月,被推選為第一國際總委員會委員。1876年至1878年,創作《反杜林論》,批判和清算了杜林主義。在馬克思逝世以後,主要研究哲學和社會主義理論,並且對共產主義世界觀“在一切細節和相互關係方面作進一步的探討”,著有《
自然辯證法》《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