飦

飦,拼音:zhān,注音:ㄓㄢ,釋義:古同“(zhān)”,稠粥:“~鬻之食”。

又音:gān,注音:ㄍㄢ,釋義:乾飯。《晏子春秋 · 諫上五》:“公出舍,損肉撤酒,馬不食府,狗不食飦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飦
  • 拼音:zhān
  • 部首
  • 五筆:WYVF
  • 倉頡:OIMJ
  • 鄭碼:OXAE
  • 筆順:ノ丶丶フ一一フ丶一一丨
  • 外文名:well-boiled congee or gruel; thick, rich
  • 注音:ㄓㄢ;ㄍㄢ
  • 結構:左右結構
  • 詞性:名詞
  • 異體字、𫗞、𩛧
  • 筆順編號:34451154112
  • 總筆畫:11
  • 部外筆畫:3
  • 四角碼:81740
  • 統一碼:98E6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

基本字義

拼音:zhān,注音:ㄓㄢ
〈名詞〉
1、同“(zhān)” 。饘,即是“糜”,也就是“稠粥”。《孟子· 滕文公上》:“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拼音:gān,注音:ㄍㄢ
〈名詞〉
2、乾飯、燥飯。《晏子春秋· 諫上五》:“公出舍,損肉撤酒,馬不食府,狗不食飦肉。”

詳細字義

拼音:zhān,注音:ㄓㄢ
〈名詞〉
(1)同“(zhān)” 。稠粥。
𩱡(jiān),也。飦,或從食、乾聲。——《說文·䰜(lì)部》
孟子曰:“飦粥之食。”趙曰:“飦,𩞁(mí)粥也。”𩞁,同“”。——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䰜部》
飦,此今字。——五代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系傳· 䰜部》
,《說文》:“糜也”,或作飦。——《集韻·𠑣(xiān)韻》
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孟子· 滕文公上》趙岐註:“飦,麋粥也。”
斷木為臼,瓦鼎為飦,雜寒水而食。——《新唐書· 北狄傳· 奚》
燈窗之下理殘篇,飡飦饍到堂前。——· 鄭國軒白蛇記· 見母訴情》
拼音:gān,注音:ㄍㄢ
〈名詞〉
(2)乾飯、燥飯。
飦,燥飯。——《集韻· 寒韻》
公出舍,損肉撤酒,馬不食府,狗不食飦肉。——《晏子春秋· 諫上五》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字部】飦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3
集韻》居言切,音犍。同䭈。粥也。
人名。《穆天子傳》諸飦獻酒於天子。
《集韻》《韻會》《正韻》𠀤諸延切,音旃。與饘同。
《集韻》居寒切,音乾。燥飯。

說文解字

【卷三】【䰜部】𩱡
也。從𩰲侃聲。(jiān),𩱡或從食衍聲。,或從食、乾聲。䭈,或從建聲。諸延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漢語大字典

(一)zhān 《集韻》諸延切,平仙章。元部。
同“饘”。《說文· 䰜部》:“𩱡,也。飦,或從乾聲。” 徐鍇系傳:“飦,此今字。”《集韻·𠑣韻》:“,《說文》:‘糜也’,或作飦。”《孟子· 滕文公上》:“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趙岐註:“飦,麋粥也。”《新唐書· 北狄傳· 奚》:“斷木為臼,瓦鼎為飦,雜寒水而食。”·鄭國軒白蛇記· 見母訴情》:“燈窗之下理殘篇,飡飦饍到堂前。”
(二)gān《集韻》居寒切,平寒見。
燥飯。《集韻· 寒韻》:“飦,燥飯。”

中華字海

同“饘”。《孟子· 滕文公上》:“~鬻之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