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原稱
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是1969年在我國江西省首次發現的一種新型外生
稀土礦床,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和湖南等省(區)。具有分布廣、儲量豐富、放射性低、稀土配分齊全、富含中、
重稀土元素等特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稀土礦產資源。其代表有龍南重稀土礦床、尋烏輕稀土礦床、中釔富銪稀土礦床。由於該類型稀土礦中的稀土元素是以
水合離子或
羥基水合離子吸附在黏土礦物上,無法採用常規的選礦方法富集稀土,國際上也沒有同類型礦石采、選的理論和技術可供借鑑。我國稀土科技工作者長期深入南方稀土礦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
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的勘探、開採、提取與分離等各項科學研究任務,特別是開發出用含
電解質的溶液進行
離子交換浸取稀土的方法,形成了三代稀土提取工藝,是開創性的科技成果,為我國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的開發與利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性質
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系含稀土
花崗岩或
火山岩經多年風化形成
黏土礦物,解離出的稀土離子以水合離子或羥基水合離子吸附在黏土礦物上。吸附在黏土礦物上的稀土離子在水中不溶解也不
水解,但遵循離子交換規律,可用化學法提取稀土。礦石多在
丘陵地帶,為鬆散的沙黏土,顏色有白色、灰色、紅色、黃色。密度為2.0~2.5 g/cm3。礦山產品為混合氧化稀土,其稀土配分變化很大,有輕稀土型,重稀土型和中重稀土型。礦體覆蓋淺,礦石較鬆散,顆粒很細。在礦石中的稀土元素80%~90%呈離子狀態吸附在高嶺土、埃洛石和水雲母等粘土礦物上;吸附在粘土礦物上的稀土陽離子不溶於水或乙醇,但在強電解質(如NaCl,(NH4)2 SO4、NH4Cl等)溶液中能發生離子交換並進入溶液和具有可逆反應。
工業套用
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是我國最先工業利用的新稀土礦物。不需要破碎、選礦等工藝過程,而是直接浸取即可獲得混合稀土氧化物。適於手工和半機械化開採,開採和浸取工藝簡單。由於含中重稀土高,冶煉方便,經濟含量大,具有很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專業著作
對於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的研究,業界比較權威的著作是由池汝安教授和田君研究員合著的《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化工冶金》一書、已由科學出版社於2006年9月出版。全書共12章,分為由上、下兩篇,並對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對該型稀土礦的成因、稀土礦石性質、稀土在礦石中的賦存狀態、稀土與黏土礦物的關係、稀土在風化殼中的遷移富集與分餾及稀土配分的變化規律等都做了詳細的論述。更可貴的是該書對於從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中提取稀土的三代浸取工藝的理論基礎和生產實踐、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的產品質量控制及綠色浸取工藝的發展等重要工藝手段都進行了相信的闡述和論述。該書中所包括的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下進行,是一部通過長期、堅持不懈從事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的基礎研究和生產實踐上取得的重要成果。
該書也是稀土業界第一部系統闡述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化工冶金方面的專著,對於從事稀土科研、設計、生產和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學校有關專業師生又有很大的幫助。該專著的出版,將對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稀土礦物學和礦床學、稀土無機化學、稀土濕法冶金的理論與技術的發展,以及提高我國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的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