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

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

《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是2022年1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地方標準,歸口於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地方標準《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規定了顆粒形綠茶加工的術語和定義、鮮葉原料、加工場所及基本基本條件、初制加工、整理加工、包裝入庫、建檔管理等。該標準適用於機采原料加工顆粒形綠茶的初制和整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
  • 外文名: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nufacturing of particle-shaped green tea
  • 標準號:DB36/T 1439-2021
  • 發布日期:2021-06-30
  • 實施日期:2022-01-01
  • 中國標準分類號:B 30
  • 國際標準分類號:67.020
  • 技術歸口: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 批准發布部門: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方法標準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綠茶生產、消費及出口國。綠茶作為中國茶產業的重要支柱,產量占六大茶類總產量的63%,其中顆粒形綠茶是綠茶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形呈圓緊顆粒狀,身骨重實,宛如圓珠,香高味濃,經久耐泡。截至2020年,現行使用的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相關的標準主要有:《平水日鑄茶—第2部分:加工技術操作規範》(DB330621/T 201.2-2014)浙江省地方標準、《梵淨山—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 52/T 1011-2015)貴州省地方標準、《婺源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500-2018)江西地方標準、《江西綠茶種植和加工技術規程》(DB36/T 566-2018)江西地方標準等這些標準對顆粒形綠茶加工工藝流程進行了規範,但是對手工採摘鮮葉原料的加工,不適用機采鮮葉原料。加工顆粒形綠茶的鮮葉多以人工採摘,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作業,勞動力需求大,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同時也伴隨著質量穩定性較差的現象出現。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勞動力價值的提升及產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顆粒形綠茶利潤逐步壓縮,逐漸不再適用於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因此,制定了《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地方標準。

編制進程

地方標準《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由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出並歸口。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茶學學科屬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園藝學”下屬二級學科,4個研究方向之一的“制茶工程與品質評價”團隊一直致力於茶葉加工領域基礎理論及套用技術研究,並承擔茶葉加工的科研和對地方及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的任務,並與該標準的協作單位: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江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依託國家農業農村部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圍繞顆粒形綠茶加工工藝持續開展多年技術合作,對顆粒形綠茶加工工藝技術參數有深入的研究,積累了大量、詳實的實驗數據和套用驗證資料,為制定《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參與該標準編制的人員均為專業人員,並長期從事茶葉標準制定、茶葉加工、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工作,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與大量的試驗數據支撐。
在充分考慮江西省顆粒形綠茶加工實際情況基礎上,項目組重點研究顆粒形綠茶機采鮮葉原料、加工工藝內容及具體參數指標最佳化提升。基於已有的顆粒形綠茶加工現狀,標準制定項目組2016年開展試驗基地調研,查找機采機制中的問題,設計項目實施方案與項目實施細則。2017年開始,針對機采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機采鮮葉原料勻齊度差,加工難度大,同時分級技術效率較低等問題,採用江西省內栽培種植的茶樹品種原料開展了機采鮮葉分級方法及技術研究、機采鮮葉加工工藝流程及技術參數研究,研究改進分級方法,形成效果良好的分級技術方法,並針對不同品種鮮葉原料初步形成機采鮮葉機械加工工藝流程及技術參數;同時針對機采鮮葉機制毛茶開展精製工藝試驗,初步探索最佳化精製技術參數。2018~2019年在2017年工藝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做形工序比較最佳化、乾燥工序比較最佳化,同時開展精製工藝試驗,工序技術參數最佳化對比,根據試驗結果,形成一套科學完備的適用於機采鮮葉原料的顆粒形綠茶加工工藝及技術參數。標準內所制定的顆粒型名優綠茶機采原料初、精製加工工藝流程及各工序參數對江西省內栽培種植的茶樹品種鮮葉原料具有普遍適用性,符合加工實際需求,符合生產實際,具有普遍可操作性,利於在目前生產技術基礎上進行標準化推廣。
在研究基礎上,2020年6月編制組研究討論形成了《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發浙江省農技術推廣中心、福建省茶葉研究所、湖南省茶葉研究所,以及江西省行業管理部門、婺源、浮梁、上猶等重點產茶縣,徵集意見,於2020年7月收回反饋意見,根據收到的意見整理,於2020年7月形成了該標準的送審討論稿。
2021年6月30日,《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2年1月1日,《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實施。

制定依據

地方標準《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檔案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1.1-2020)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浙江大學、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江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龔淑英、楊普香、范方媛、陳萍、蔡海蘭、李琛、岳翠男。

標準目次

前言
1 範圍
1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 術語與定義
1
4 鮮葉原料
1
5 加工場所及基本要求
2
6 初制加工
3
7 整理加工
4
8 包裝入庫
4
9 建檔管理
5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規定了顆粒形綠茶加工的術語和定義、鮮葉原料、加工場所及基本基本條件、初制加工、整理加工、包裝入庫、建檔管理等。該標準適用於機采原料加工顆粒形綠茶的初制和整理。

引用檔案

GB 4806.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搪瓷製品
GB 4806.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陶瓷製品
GB 4806.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玻璃製品
GB 4806.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膠樹脂
GB 4806.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膠材料及製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
GB 4806.9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製品
GB 4806.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塗料及塗層
GB/T 23776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32744 茶葉加工良好規範
GB/T 33915 農產品追溯要求茶葉
GB/T 33915 農產品追溯要求
GH/T 1077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顆粒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 1439-2021)的制定,能夠提升江西省顆粒形綠茶加工的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水平,保障江西省顆粒形綠茶產品質量穩定、品質優異、增強市場競爭力,有利於提高經濟社會效益,推動江西省茶葉產業轉型升級及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