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科學用枕,1.高度,2.選擇。,3.材料。,治療,預防,
發病機理
人體頸椎的穩定性系由兩大部分來維持:
二是外原性穩定,主要為頸部肌肉的調節與控制,它是脊柱運動的原始動力,為動力性平衡。
上述任何一個環節遭受破壞,均可能引起或誘發頸椎正常結構及平衡功能的喪失,從而導致頸椎不穩。頸椎的穩定性在力學範圍內用剛度來衡量;當頸椎因各種原因導致其結構功能減退時,活動節段的剛度就會降低,於是在生理載荷下便會出現過度活動和(或)異常活動,這就是頸椎失穩;若由此引起一系列相應的臨床表現,並且存在潛在的進行性畸形和神經損害的危害,就稱為頸椎失穩症。在諸多病因中,退行性變最為常見。椎間盤是人體組織中發生退行性變最早的部位。主要表現為蛋白多糖和水分含量的減少以及非膠原蛋白成分的增加。
脊柱退行性變分為3個階段:
③重退變期也稱固定畸形期,此時椎間盤退行性變呈3~4級,椎間盤高度明顯降低,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小關節突軟骨退變、纖維化。由於關節突關節及椎間盤周圍骨贅的形成,可使得脊柱重新獲得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視為保護性反應。但由於骨贅形成,可能導致或加劇椎管或神經根管的狹窄,造成脊髓和神經根受壓,或由於椎體發生相對移位和旋轉,刺激和(或)壓迫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痙攣或折曲變形,引起椎基底動脈缺血發作。退變是頸椎失穩的發生原因,同時頸椎失穩又促進了退變的發生和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由此可見,阻止或延緩頸椎失穩的發生髮展有可能會阻止整個頸椎病發展的全過程,從而產生積極影響。退變性頸椎失穩是頸椎退變過程中的失穩期,隨年齡增長而出現,預防失穩是一個複雜的抗衰老問題,假如能適當進行頸部運動,避免單一體位,特別是過久低頭屈頸體位,對防止失穩可能有一定意義。
臨床表現
1.頸肩痛或上肢痛 尤其長期低頭坐姿者,常感低頭久時頸肩部疼痛加重,頸與上背發板及疲勞感,雙上肢有沉重的脹感,早期如適當後仰活動可減輕症狀。
檢查時,頸後有局限性壓痛,以C4~C7段較多,頸肌痙攣。頸屈伸運動因疼痛而受限,但神經檢查常無改變,肩部被動活動範圍正常。
影像學檢查
(一)頸椎X線攝片
頸椎常規放射學檢查主要是指頸椎側位片。常見徵象有:
(1)頸椎生理曲線折斷,提示曲線折斷處對應的頸椎節段活動度增大。
(2)椎體移位,如向前、後或側方水平移位>3.5 mm(也有學者指出以3 mm為標準),相鄰兩椎間隙成角相差>11°(圖14 -1)。頸椎退變性不穩的評估中除水平位移和成角位移外,椎管矢狀徑及A值、B值的測量(圖14 -2)也有重要意義,即矢狀徑和A、B值大者即使退變和不穩較嚴重,也不一定造成脊髓受壓;而椎管矢狀徑及A值、B值小者,則可能隨著不穩的加劇或病變節段的進一步退變,演變為頸椎不穩症或頸椎病。
(4)椎間隙異常增寬或變窄。
(5)關節突關節間隙增寬或狹窄。
(6)椎體後緣連線不連續。
(7)椎管增寬或狹窄。椎管增寬指X線前後位片顯示椎弓根間距超過相鄰節段2 mm以上。
X線屈伸動力側位X線片對退變性頸椎失穩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觀察到頸椎椎體間相對位移、成角的異常增大和脊柱的異常活動度。通常認為當相鄰椎體間水平位移>3.5 mm或成角增大至>11°時,即可診斷為頸椎失穩。
(二)頸椎CT
頸椎CT可提供軸位椎體、椎弓、關節突損傷和椎管容積改變情況。CT橫斷面圖像無重疊,尤其對C↓1~C↓2骨環顯示尤佳。頸椎不穩定性損傷中,小關節脫位、半脫位較常見,多伴骨折且常為雙側。CT橫斷面對關節間隙的寬度及關節絞鎖顯示清楚,可由此判斷脫位與否;而對於關節面的對合,尤其是上下對合,CT橫斷面診斷則很困難,故需行薄層掃描三維重建圖像,方可多層面、多角度顯示小關節脫位和骨折。當X線片顯示不清,或急性創傷時X線攝片體位受限時,可考慮做頸椎CT。
(三)頸椎MRI
科學用枕
1.高度
選擇枕頭,許多人的標準就是鬆軟、舒適,跟個人的習慣也有一定的關係,但這個習慣未必是正確的。人體脊椎排列從側面看是彎曲的,呈S型,在頸脖的位置就是一個“C”,如果沒有適合的支撐,長時間讓頸部懸空或側彎、或類似低頭狀,那么就容易造成椎間盤膨出。 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枕頭的選擇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枕頭過高等於整晚低頭,容易造成頸椎反張,會使頸部壓力過大,引起頭頸部供血不足,而且容易造成氣道不暢,引起缺氧缺血,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症狀。而一些患有頸椎疾病的人,則相信枕頭低一些甚至不用枕頭有利於疾病的緩解,實際上,枕頭過低會造成頸椎變直,同樣容易引起供血不均衡,而且沉睡時肌肉放鬆,脖子所受的力大部分作用在頸椎處,也容易促使椎間盤膨出。
由此可見,無論是健康人,還是已有頸椎病的人,都要注意保持頸椎前凸的生理體位,以防引起或加速頸椎的退變。常見的對頸椎不穩具有糾正效果的枕芯是熱壓縮海綿枕芯,一般頸椎失穩的人可以選擇用康金舒樂枕頭。因為枕頭的外形首先要符合人體整體正常生理曲線,使得睡眠時無論仰臥,側臥,頸椎部位,呼吸道恢復平時正常生理曲線,同時支撐力和軟硬度因為採用了高溫下的熱壓縮海綿枕芯,支撐力比慢回彈記憶枕芯要更加穩定,符合人體工體學原理,同時結合釹鐵硼磁礦石形成的磁療作用,更有利於改善頸椎失穩帶來的肌肉不適,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頸部疲勞及酸痛,減少睡眠時不必要的翻身次數。
2.選擇。
要選擇正確的枕頭,首先要懂得正確的枕法。儘管說是“枕頭”,其實“枕頸”才是正確的,應該是枕在後腦勺和肩部中間的頸部,在熟睡時起支撐頸部的作用。在仰臥時,枕頭最高點應在頸後正中間,以承托頸曲,維持頸部的生理曲度。而枕頭的最低點為後腦勺;側臥時,枕頭則支撐頸側,高度根據個人肩寬胖瘦而定。能夠保持正面看脊柱是在一條直線上,從側身看是正常的S型(符合生理曲線)的原則可。每個人的體形、胖瘦、肩寬都不同,選擇枕頭應該符合個人需求,合適的枕頭有利於維持人體正常的頸椎曲度。
3.材料。
枕頭的填充物材質多種多樣,化纖、乳膠、羽絨、蕎麥,乳膠枕,慢回彈記憶海綿,熱壓縮海綿枕芯……不同的材料回彈時間各不相同,前面幾種充填物均質輕,透氣性能好,但蒲絨易結塊。
國內的熱壓縮海綿枕芯採用優質海綿經過整體度量電控一體化切割,特別是在高溫下採用特殊熱壓縮處理技術和零壓力測試技術,更為穩定。枕頭都是有使用壽命的,用久了就會出現失去彈性、老化、蟎蟲等問題。其中,化纖枕最常見,但不太透氣,尤其是使用了數個月或者數年後就容易被壓實、變形,越睡越扁,不再具有彈性,因此需要及時更換。羽絨枕相對較鬆軟,睡起來很舒服,但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建議與硬一些的枕頭搭配著使用。
治療
(一)牽引治療
(1)採用頸椎枕頜帶吊帶牽引:根據頸椎X線側位片曲度改變情況,選取最佳牽引角度。可分別採用直立位、後伸位、前屈5°、10°、15°、20°、30°位牽引。牽引重量2~12 kg,時間10~30分鐘,1次/d,10次為1個療程。
(2)採用微機控制間歇牽引床:患者取坐位,頸前屈15°~ 20°牽引重量從5 kg開始,逐漸緩慢增加(最大重量:男性12 kg,女性10 kg)。若患者出現頭暈、噁心症狀,則調整牽引角度和時間,使患者慢慢適應。間歇牽引,牽引時間與間歇時間之比為4:2,每次30分鐘,1次/d,10次為1個療程。
牽引的重量與時間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及身體狀況等有所不同。如牽引量過小不能有效地伸展肌肉,拉寬椎間隙,矯正曲度及位移;牽引量過大則導致機體保護性反應而加重肌肉痙攣。
(二)手法治療
手法通過支點的力偶作用,糾正頸椎生理弧度及小關節錯位,解除機械性卡壓。緩解內源性穩定的不利因素,使脊椎內外源性平衡的穩定和協調得到恢復或重建一個代償性的內外平衡關係,從而讓頸椎的內外應力變化達到最優值。手法的效能還在於松解頸肩背痙攣僵硬的肌群,增強衰弱肌群的興奮性,調整頸椎結構性紊亂,恢復其正常生理順應性和其穩定性,進而緩解對頸部神經和血管的激惹。
(三)藥物治療
其主要作用是症狀性治療。目的是減輕或解除疼痛,從而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鬆弛,以減輕肌肉對局部病灶處的牽拉,有利於局部損傷病灶的修復及改善生理功能的紊亂狀態。如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等;COX -2抑制劑等;肌肉鬆弛劑等。
(四)固定與運動
頸椎由於椎體小,小關節圓形、近水平位,活動度大,關節囊鬆弛,又位於頭與固定的胸椎間,受應力作用大。平日靠強大的項肌和項韌帶保護,在受到突然外力、肌肉保護失調時,可因半脫位而造成脊髓損傷。即使未造成損傷,也會因軟組織損傷而失穩。因此,在治療頸椎失穩的過程中,經常要使用頸部圍領,保持局部穩定,防止損傷繼續加重,維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減少不穩定因素,支撐頭部重量,減輕其對頸椎的壓力。可明顯地促進炎症水腫的吸收,減少關節面間的相互刺激和摩擦,有利於炎症反應的恢復。早期的功能鍛鍊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以防止多種併發症。功能鍛鍊需強調在治療師的指導下,在保持脊柱穩定性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一般在急性疼痛活動期應制動休息,症狀緩解後去除頸圍,每天早、中、晚各做1次,每次10~15分鐘。主要動作及順序:前俯後仰、左右側屈、左視右盼、伸頸旋肩。對未受累軀體,要求進行主動的生理性的功能鍛鍊;對已受累的軀體宜由治療師幫助進行被動的生理範圍內的功能鍛鍊。
預防
一、選擇合適枕頭
枕頭的主要作用是維持人體頸椎正常的生理曲線,保證人體在睡眠時頸椎的生理弧度不變,所以枕頭的高低、長短、軟硬等和頸椎健康關係密切。習慣仰臥的人,適合用較硬枕頭,枕頭的高度應在8~10厘米;習慣側臥的人,適合用中等硬度的枕頭,枕頭高度應在10厘米左右。
二、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
頸椎不穩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辦公室一族比較容易患上的疾病,年輕化明顯。頸椎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因此預防工作不容忽視。預防頸椎病,日常生活中應該糾正不良的姿勢和習慣,讓頸椎的負擔不過重。防止持久的單一姿勢,避免肌肉疲勞是一大原則。注意端正頭、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三、保持樂觀精神
研究表明,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情,即使是那些已患有此病的患者們,也要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比如,可以聽一聽一些令人興情歡愉歌,可以隨著音樂,活動一下脖子。
四、均衡飲食
頸椎不穩屬於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上頸椎問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傷害,對平時的生活也有著不小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注重自己平時的健康,做好對頸椎的預防工作。要合理的用膳,均衡膳食。頸椎患者平時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