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樂總史
《
竹書紀年》載:“有虞氏舜作《
大韶》之樂”。《呂氏春秋·古樂篇》同載:“帝舜乃命質修《
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由此可知,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頌示範為帝的德行。
此後,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為國家大典用樂。周武王定天下,封賞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營丘建齊國,《韶》傳入齊。
《韶》入齊後,在齊國改革、開放,“因俗
簡禮”的基本國策影響下,適應當地民情民風習慣;吸收當地藝術營養,從內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豐富、演變,從而更增強了表現力,更貼近了東夷傳統樂舞,展現了新的風貌。故而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齊,在
高昭子家中觀賞齊《韶》後,由衷讚嘆曰:“不圖為樂至於斯!”“學之,
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話。
《隋書·何妥傳》載:“秦始皇滅齊,得齊《韶》樂;漢高祖滅秦,《韶》傳於漢,漢高祖改名《文始》。”《
漢書·禮樂志》《史記·孝文帝本紀》同載:
秦二世用《
大韶》《五行》祀極廟,漢祭高祖太宗用《文始》,《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可知秦漢均曾把《韶》定為廟樂,使《韶》在國樂中的位置達到了極致。
及至曹魏,魏文帝曹丕命《文始》復稱《大韶》,以為廟樂。至南朝梁武帝,自定郊廟樂,以《大韶》名《大觀》。可知此時《韶》樂雖數變其內容而易其名,但仍居於帝王用樂之列。
韶樂是中國宮廷音樂中等級最高、運用最久的雅樂,由它所產生的思想道德典範和文化藝術形式,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古代文明,韶樂因而被譽為“中華第一樂章”,然而經唐歷宋,便再不見《韶》樂被使用或表演的記載,惜於近代為歷史所湮沒。
中和韶樂
中和韶樂是明清兩朝用於祭祀、朝會、宴會的皇家音樂。據文獻記載,周代就設有號稱“六代大樂”的宮廷音樂,成為雅樂。雅樂和以
律呂,文以五聲,
八音迭奏,玉振金聲,融禮、樂、歌、舞為一體,以表達對
天神的歌頌與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樂歷代相延不斷,明朝之初,把雅樂加以改組,並命名為“
中和韶樂”,清朝沿用。清朝亡後失傳近百年。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周代的宮廷中就已經有了專門的音樂機構--
大司樂,樂師達1463人之多(《隋書·音樂志》)。所奏六朝大樂--黃帝之《大卷》、
堯帝之《大鹹》、舜帝之《
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周代之《大武》,
於歌、舞、樂為一體, 經過不斷發展,遂成漢、唐、宋、元代的雅樂。明清時期,雅樂演出 (當時稱《
中和韶樂》)注重禮儀,崇尚肅雅。
清代
神樂署有歌舞樂師200餘人,其規模仍超過今日大型管弦樂隊。大家今天看到的雅樂,雖尚未達到昔日之規模,但從演出形式到音樂內容,都嚴格遵循史籍記載而編排。例如,在表演形式上,則基本保留"鐘敲一聲、歌更一字"的傳統。而所有雅樂樂器均採用"八音"材料製成,即金(鐘)、石(磬)、土(塤)、革(鼓)、絲(琴、瑟)木(柷、敔)、匏(笙)、竹(笛、簫、篪、排蕭)。更為重要的是,雅樂演奏必須使用源自華夏中原的樂器,尤其重視鐘、磬的使用,以突出展示古人"金聲玉振"之音響理念。而像琵琶、二胡、揚琴、嗩吶等今日常見樂器,因其皆從域外傳入而不能出現在雅樂樂隊之中。
韶樂內容
《韶樂》集身於詩、樂、曲、舞為一體。
樂舞:韶樂所使用的樂器是嚴格按文史考證作為遠古至明、清宮廷雅樂《韶樂》所使用的樂器製作演奏的。使用的樂器有
甬鐘、四虎縛鐘、歌紐鐘、歌縛鐘,編馨銅鼓、木鼓、陶鼓、建鼓、懸鼓、鞀鼓、雷鼓、路鼓、靈鼓、古琴、古箏、古瑟、蕭、笛、排簫、 、塤、 、笙、枳、 、缶(4種)、石、相、鈴、土號、角共36種200餘件。舞蹈有文舞——長袖舞、羽毛舞、牛尾舞和武舞即盾牌舞。
詩、曲:《韶樂》的研究開發人員從
瀏陽古樂中開創出現代《韶樂》曲目。
第一曲:韶韻。序曲音樂是古樂器塤、箏、鐘、磬等構成的肅穆、典雅、神秘,能把人們帶入一種神秘莫測的時空隧道之中,盡情領略古典音樂的魅力。
第二曲:祭祀、狩獵。反映大舜南巡之前,韶山作為一個苗、漢聚居之地,戰亂頻繁,生活動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精神追求寄託於神靈。土號聲四起,伴隨著慢速的規律性的節奏鼓點,苗蠻們手捧火盆,左手執祭鈴,口中念念有詞的巫師帶領下開始了祭拜先祖的莊嚴儀式。突然,遠方傳來一聲粗野的呼喚“嗬、嗬”,接著,一陣急速鼓聲拚命擊打,一場部落之間的戰爭開始了。祭禮的山民應聲而起,在強烈鼓點的伴奏下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充滿血腥的野蠻的戰爭舞蹈。戰鬥漸漸推向高潮,山民們在這場激烈的戰爭中紛紛倒下,定格在最為慘烈的場面上。
第三曲:有鳳來儀。反映舜帝南巡,征服南方
三苗。途徑
韶山,看到這裡風光綺麗,山清水秀,覺心曠神怡。於是命侍從在此安營紮寨,演奏起和成韶樂,優美動聽的音樂引來了鳳凰,霎時百鳥和鳴,呈現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後來在與苗民交戰時,舜帝用過人膽識和撼人氣魄,以空靈婉轉的韶樂征服了苗蠻,化干戈為玉帛。當舞台上死一般沉寂時,一束追光照亮了舞台一角,一位雲中仙女吹著排簫,清新動人。清脆的鐘、磬奏響了,隨著音樂的韻律,沉睡的山民甦醒了,伴著鼓點的節奏翩翩起舞,血雨腥風的戰場變成了歌舞昇平,民族團結的搖籃,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第四曲:南風歌。反映人們生產勞動的情景。相傳南風歌由舜帝作詞:“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賦吾民之財兮。”意思是:南方吹來清涼的風啊,可以消除人民的怨氣啊;南方吹來及時的風啊,可以增長人民的財富啊。歌詞中可以看出舜帝對人民疾苦的關心。
第五曲:關睢。本曲描寫的是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它也是《韶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素材源於最古老詩歌——《詩經》中的《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六曲:湘夫人。本曲描述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
堯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
娥皇、
女英許配給了他最喜歡的舜帝,自此三人如影相隨,恩愛有加。舜帝十分關心國家,經常外出巡視。當他到南方巡查時,不幸駕崩於
蒼梧,葬在
九嶷山。二妃聞訊後,在
湘江邊哭得死去活來,她們把眼淚不時地揮灑在竹子上,竹子全身便掛上了斑斑點點的眼淚,變成了南方的斑竹,最後,她們跳入江中為舜殉情,化為湘祀女神。
第七曲:雲水。本曲原是一首古琴曲,相傳南宋末年著名詩人郭楚望,出於對當時異族的侵略無能為力,立於瀟湘水畔,北望九嶷,洞庭被雲霧所遮有感而發。現重新解讀這部作品,旨在讓大家更多的領略洞庭、瀟湘之美麗,去感受水光雲影、煙霧繚繞之神奇。
第八曲:缶韻。古代素有“擊缶而歌”之說。此曲主要講述的是古代勞動人民自娛自樂,與世無爭,有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狀況。此曲歌出自古代詩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我勞我息,自飲自食,爾等堯者與我何及,帝力與我何有哉?”
第九曲:卿之歌。它是明清兩代重要的宮廷雅樂。它是離現存最近的韶樂。它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其中有一首歌詞出身古代詩歌:“卿雲爛兮, 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孔子聞韶處
孔子聞韶處現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
齊都鎮韶院村北,為一處規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築。門內北牆正中鑲嵌著一方石碑,碑上
隸書大字題曰“孔子聞韶處”。
民國9年《
臨淄縣誌》載:清嘉慶時,於城東棗園村掘地得古碑,上書“孔子聞韶處”。後又於地中得石磬數枚,遂易村名為韶院。至宣統時,古碑已無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蹟湮沒無傳,故於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聞韶處”。 1982年,市、區政府撥款將“孔子聞韶處”碑嵌於韶院村學校內牆壁上,並增置“樂舞圖”和簡述
孔子在齊聞韶石刻。
石碑左右,分嵌兩方石刻,比碑略小。左邊一塊為“舞樂圖”,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執管橫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視,似乎全部心神沉入美妙的藝術境界中,當是孔子在欣賞音樂;下刻兩個美女,長袖飄帶,翩翩起舞。右邊的一塊為“韶樂及子在齊聞韶”簡介。
石刻文載:傳說在中國遠古
虞舜時期,有一種叫做“韶”的樂舞,又稱“
簫韶”或“
韶簫”。因韶樂有九章,故亦名“
九韶”,是一種非常高雅的樂舞。
到春秋時期,韶樂在齊國仍然盛行。故而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齊,在
高昭子家中觀賞齊《韶》後,由衷讚嘆曰:“不圖為樂至於斯!”“學之,
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話。《
論語·述而》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是一個大音樂家,《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
師襄子學琴,不僅要習其曲譜,還做到了歷其境而得其志。孔子三十歲就辦學授徒,當時他所授課目稱“
六藝,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在當時,禮樂並提,可見樂的重要。對此《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孔子周遊列國返魯後說:“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詩》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於《韶》《武》《雅》《頌》,禮樂自此可得而述”。這些記載,足可以說明,孔子不但是能一般地教授《樂》,並且精通樂理,深諳音律。那么,為什麼“在齊聞《韶》”而致於“
不知肉味”了呢?這個答案應從齊《韶》本身來尋求。
據當今學者考證,“《韶》本東夷之樂 (《齊國[韶]樂的形成與發展》《
管子學刊》2002年第二期)再證之《孟子》載:“舜,東夷人也”。《
禮記·樂記》
鄭玄註:“《韶》舜樂名,言能繼堯之德。”《
漢書·禮樂志》:“舜作《韶》”。
依此,至少可以說,《韶》與東夷俗樂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周立國,用《韶》作為祭廟樂,故被視為宮廷大樂。
姜太公封齊,作為周之宮廷大樂,當然也要隨之帶入齊國,《韶》又得到了接觸其母體的機會。這是因為,姜太公入齊,以“因俗
簡禮”為基本國策,其下歷代君主多繼續執行其開放務實的政策,故而宮廷與民間,沒有象周王朝那樣森嚴的界限,更加有的君主厭宮廷樂舞而喜歡俗樂。
齊景公就曾說:“寡人更好俗樂”。《史記·孔子世家》載:
魯定公二年(元前500年)
齊魯夾谷之會,齊國所帶參加大典的樂舞就是俗樂(萊樂)。 齊國用俗樂作為
諸侯會盟大典用樂,可見齊對俗樂的重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韶》樂受到了當地俗樂的影響,而吸收了新的素材,塗上了地方色彩。也正是由於《韶》具備了齊國地方風貌,
齊國君主們使用它的場面也隨之擴大,不僅用於祭典,還用於迎賓、宴樂等等。《
離騷》“奏九歌而舞韶兮,聊
暇日以
偷樂”,就可說明屈原在齊國,受到了包括《韶》在內的隆重接待。
按照常規,各種藝術形式,都會隨遇而演變,這是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韶》入宮廷而成為宮廷雅樂,再接觸俗樂而又雅俗結合,從而更突出了樂舞的表現力,更增加了藝術魅力,因而更臻完美,這是必然的結果。所以,孔子當看到齊國化的《韶》樂時,便情不由衷地贊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現代韶樂研究
雅樂是中華儀式音樂的代表。20世紀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曾經給三千年的雅樂文化帶來深刻的創傷,天壇
神樂署幾近被世人遺忘,雅樂更成為絕響。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自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國家政府和有識之士的積極努力下,不僅象徵著華夏音樂傳統得以延續,同時也昭示著後人:雖然音樂長河有可能因人為的阻擋而發生短暫的斷流,但其涌動的暗流終將重新匯成大潮而
一瀉千里,這是一股發自民族文化靈魂深處的動力所致!
《韶樂》曾是中國古代宮廷音樂中等級最高,運用時間最長的雅樂,但也曾在我國一度失傳。近年來,湖南省湖北兩省藝術家們結合
瀏陽古樂、宋代《琴》譜等對韶樂進行研究、整理和創造性勞動,終於創作出了這么一台力求再現四千年前《韶樂》的真實面貌的樂舞表演。
“韶樂”系4000年前的古樂。湖南省韶樂研究專家,在以
韶山沖為代表的山歌中,找到了隱含韶樂原形的許多素材,同時發現,現存的瀏陽古樂,就是清代的
中和韶樂。
韶山韶樂演出廳公演的《韶樂》,是在
瀏陽古樂、韶山山歌及宋代《琴》譜等基礎上進行研究、整理和創造的。樂曲總長90分鐘,分11首小曲,由50人演奏,所需樂器200多件,價值達120萬元。而作為演奏韶樂的“韶樂宮”,投資1400萬元,能同時容納500名觀眾。以後,每位來韶山觀光的遊客,都可在此傾聽神奇“韶樂”。
韶山因
舜帝南巡至此命奏韶樂而得名,又以養育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而
聞名於世。在這裡進行韶樂的研究開發,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非同尋常的
歷史與現實意義。據悉,目前國內曲阜、韶關、西安等7個城市也正在進行韶樂的研究開發。
韶山的“韶樂”研究從去年1月開始啟動,其“韶樂”商標已由國家工商總局正式註冊。一年來,由湖南省內音樂、舞蹈、文史、建築等方面的知名學者組成的研究開發班子,先後深入14個省市覓曲採風。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韶樂”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拿出了“韶樂”論證報告及演出台本,配套的舞蹈、舞美、服裝等設計方案也正在擬定之中。韶山還正著手準備建造一個以“韶樂演奏廳”為中心的文化城,組建一個約40人規模的韶樂藝術團,整個投資預計達2000萬元,由
韶山毛澤東紀念園有限公司負責開發。
毛澤東文化
韶山因舜帝在此奏《韶樂》而得名,韶山因誕生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而成為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和軍事家,同時又是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和書法家。
舜文化
舜帝是中華民族史祖五帝之一。《漢書·古令人表》對舜帝的標準稱謂是:“帝舜是
虞樂”。舜是孝德的化身,一生“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四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景仰稱頌。舜是中國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文化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死於
蒼梧之野,葬於湖南
九疑山。舜帝二妃
娥皇、女英,是堯的兩個女兒,聞舜已死,趕至
洞庭湖君山,便南望痛哭,隨後投湖殉節,化為湘祀女神。湖南是舜帝南巡的主要區域,其主要路線是圍繞
湘江流域進行的,並留下了很多動人故事和美麗傳說。
韶山是舜帝南巡的主要地區,韶山因舜在此奏《韶樂》化解一場惡戰而得名。韶山八景中有
韶峰、鳳儀亭、
胭脂古井三處與舜帝南安的故事有關。舜帝的“德為先、重教化”的
舜文化,輔育了韶山誕生的一代偉人毛澤東,韶山更是揚名天下。毛澤東文化與舜文化是個相關聯的兩個文化理念,是兩個中國歷史上最相關聯、最重要的文化理念。
韶樂開發建設
在毛澤東同志紀念園東北的銘園
十二生肖動植物造型園北開發建設一座東西120米,南北約60米,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韶樂演奏、演出、展覽為一體的韶樂宮。東面為主入口,幾株古松與古樸粗獷的景門共同營造一些山野情趣。往前行繩木棧橋橫跨一池碧水迎接來客。越轎信步,
娥皇女英、圖騰彩陶等環境小品間置於綠陰草坪之中,延綿敘說先人的故事,引發遊人對韶樂的遐想。拾級而上,聖君塑像和極具古風特色的演出廳。廳內設突出式舞台而促進台上台下、演員觀眾間情緒互動交流。觀眾廳布置在正廳和側廳,並設有少量貴賓包房。觀眾廳內可容納5~600人。演出廳內還附設有三間展覽廳,其面積1500多平方米,分別展出古樂器、
邵華將軍藝術攝影、全國攝影家協會的“領袖風采”攝影、毛澤東像章等。為開發《韶樂》,組建培訓了一個84名演奏人員的韶樂演奏藝術團。
齊韶新樂
1994年,山東
臨淄開始了《韶》樂發掘工作。1995年,臨淄收藏家王矸在
齊國故城內發現了古琴
減字譜《
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經考證,“簫韶”即舜之《韶》樂,“九成”就是
九奏、
九章;“鳳凰來儀”,正是《韶》樂的高潮部分“鳳凰來儀,百獸率舞”。據此斷定《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確實是《韶》樂遺律。
臨淄
齊國歷史博物館以《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為主旋律,以現代人的審美方式重新對原作進行了加工、整理,編成了《齊韶新樂》,並於2003年11月建成了國內近代第一座《韶》樂廳,面向遊人開放。 《韶》樂廳陳列鐘、磬、琴、簫、塤、竽等古樂器,氛圍古典高雅。廳的一端為演奏小舞台,可為觀眾作現場小型演奏。11月23日,《韶》樂廳進行了首次對外演奏,這次演奏陣容龐大,內容豐富,運用了鐘、磬、塤、笛、簫、
排簫、古琴、箏、
木魚、鼓等中國古典樂器,符合古樂中關於金、石、土、木、絲、革、匏、竹等8音的編制,形成“交響共鳴”的藝術效果,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韶》樂廳的建成以及《齊韶新樂》的演出成功,為《韶》樂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貴的資料,為
齊文化旅遊事業增添了新的亮點。 以下10段樂曲就是由山東
臨淄齊國歷史博物館製作的《齊韶新樂》,運用鐘、磬、塤、笛、簫、排簫、古琴、箏、木魚、鼓等中國古典樂器,將使您獲得八音“交響共鳴”的藝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