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樂起源於5000多年前,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綜合型的古典音樂藝術。它是中國宮廷音樂中等級最高、運用最久的雅樂,由它所產生的思想道德典範和文化藝術形式,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古代文明,韶樂因而被譽為“中華第一樂章”,惜於近代為歷史所湮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韶樂
- 起源時間:5000多年前
- 類型:上古舜帝之樂
- 歷史淵源: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命奏韶樂
歷史淵源,歷史沿革,藝術特點,雅樂,歷史綜述,歷史發展以及記載,
歷史淵源
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命奏韶樂而得名,又以養育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而聞名於世。在這裡進行韶樂的研究開發,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非同尋常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據悉,目前國內曲阜、韶關、西安等7個城市也正在進行韶樂的研究開發。
歷史沿革
韶山的“韶樂”研究從去年1月開始啟動,其“韶樂”商標已由國家工商總局正式註冊。一年來,由湖南省內音樂、舞蹈、文史、建築等方面的知名學者組成的研究開發班子,先後深入14個省市覓曲採風。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韶樂”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拿出了“韶樂”論證報告及演出台本,配套的舞蹈、舞美、服裝等設計方案也正在擬定之中。韶山還正著手準備建造一個以“韶樂演奏廳”為中心的文化城,組建一個約40人規模的韶樂藝術團,整個投資預計達2000萬元,由韶山毛澤東紀念園有限公司負責開發。
藝術特點
中和韶樂是明清兩朝用於祭祀、朝會、宴會的皇家音樂。據文獻記載,周代就設有號稱“六代大樂”的宮廷音樂,成為雅樂。雅樂和以律呂,文以五聲,八音迭奏,玉振金聲,融禮、樂、歌、舞為一體,以表達對天神的歌頌與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樂歷代相延不斷,明朝之初,把雅樂加以改組,並命名為“中和韶樂”,清朝沿用。清朝亡後失傳近百年。
雅樂
雅樂是中華儀式音樂的代表。20世紀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曾經給三千年的雅樂文化帶來深刻的創傷,天壇神樂署幾近被世人遺忘,雅樂更成為絕響。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自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國家政府和有識之士的積極努力下,不僅象徵著華夏音樂傳統得以延續,同時也昭示著後人:雖然音樂長河有可能因人為的阻擋而發生短暫的斷流,但其涌動的暗流終將重新匯成大潮而一瀉千里,這是一股發自民族文化靈魂深處的動力所致!
歷史綜述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周代的宮廷中就已經有了專門的音樂機構--大司樂,樂師達1463人之多(《隋書·音樂志》)。所奏六朝大樂--黃帝之《大卷》、堯帝之《大鹹》、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周代之《大武》,於歌、舞、樂為一體, 經過不斷發展,遂成漢、唐、宋、元代的雅樂。明清時期,雅樂演出 (當時稱《 中和韶樂》)注重禮儀,崇尚肅雅。
歷史發展以及記載
清代神樂署有歌舞樂師200餘人,其規模仍超過今日大型管弦樂隊。大家今天看到的雅樂,雖尚未達到昔日之規模,但從演出形式到音樂內容,都嚴格遵循史籍記載而編排。例如,在表演形式上,則基本保留"鐘敲一聲、歌更一字"的傳統。而所有雅樂樂器均採用"八音"材料製成,即金(鐘)、石(磬)、土(塤)、革(鼓)、絲(琴、瑟)木(柷、敔)、匏(笙)、竹(笛、簫、篪、排蕭)。更為重要的是,雅樂演奏必須使用源自華夏中原的樂器,尤其重視鐘、磬的使用,以突出展示古人"金聲玉振"之音響理念。而像琵琶、二胡、揚琴、嗩吶等今日常見樂器,因其皆從域外傳入而不能出現在雅樂樂隊之中。
《韶》,史稱舜樂。《竹書紀年》載:“有虞氏舜作《大韶》之樂”。《呂氏春秋·古樂篇》同載:“帝舜乃命質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帝舜製作韶樂,主要用以示範為帝的大德。
此後,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為國家大典用樂。如武王滅商進入殷都時,就是演奏著《韶》樂。對此,《周逸書》稱:“王入,進《萬》。”據考《萬》即文舞《韶》。同時,《韶》還被用於祭天,《周禮·春官》:“舞《大韶》以祀四望。”就是佐證。周武王定天下,封賞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營丘建齊國,《韶》傳入齊。
《韶》入齊後,在齊國改革、開放,“因俗簡禮”的基本國策影響下,適應當地民情民風習慣;吸收當地藝術營養,從內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豐富、演變,從而更增強了表現力,更貼近了東夷傳統樂舞,展現了新的風貌。故而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齊,在高昭子家中觀賞齊《韶》後,由衷讚嘆曰:“不圖為樂至於斯!”“學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話。
《隋書·何妥傳》載:“秦始皇滅齊,得齊《韶》樂;漢高祖滅秦,《韶》傳於漢,漢高祖改名《文始》。”《漢書·禮樂志》《史記·孝文帝本紀》同載:秦二世用《大韶》《五行》祀極廟,漢祭高祖太宗用《文始》,《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可知秦漢均曾把《韶》定為廟樂,使《韶》在國樂中的位置達到了極致。
及至曹魏,魏文帝曹丕命《文始》復稱《大韶》,以為廟樂。至南朝梁武帝,自定郊廟樂,以《大韶》名《大觀》。可知此時《韶》樂雖數變其內容而易其名,但仍居於帝王用樂之列。
然而經唐歷宋,便再不見《韶》樂被使用或表演的記載了。
《韶樂》曾是中國古代宮廷音樂中等級最高,運用時間最長的雅樂,但也曾在我國一度失傳。近年來,湖南省湖北兩省藝術家們結合瀏陽古樂、宋代《琴》譜等對韶樂進行研究、整理和創造性勞動,終於創作出了這么一台力求再現四千年前《韶樂》的真實面貌的樂舞表演。
“韶樂”系4000年前的古樂。湖南省韶樂研究專家,在以韶山沖為代表的山歌中,找到了隱含韶樂原形的許多素材,同時發現,現存的瀏陽古樂,就是清代的中和韶樂。
韶山韶樂演出廳公演的《韶樂》,是在瀏陽古樂、韶山山歌及宋代《琴》譜等基礎上進行研究、整理和創造的。樂曲總長90分鐘,分11首小曲,由50人演奏,所需樂器200多件,價值達120萬元。而作為演奏韶樂的“韶樂宮”,投資1400萬元,能同時容納500名觀眾。以後,每位來韶山觀光的遊客,都可在此傾聽神奇“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