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地理

韓國地理

韓國地理位置處在亞洲大陸東北部朝鮮半島的南段,三面環海,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接壤,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海相望,東部和東南部與日本隔海為鄰,是典型的半島國家。韓國國土面積為9.96萬平方公里,約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人口5062萬(2015年),絕大多數人口為韓民族

韓國是個多山的國家,與葡萄牙匈牙利愛爾蘭相似,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為山地。縱貫韓國東海岸的太白山脈是韓國地質的脊樑。太白山脈東部受到海水侵蝕在韓國東海岸形成懸崖峭壁;西部和南部山勢平緩,形成西海岸和南海岸的平原和近海島嶼與海灣。由於地勢的原因,韓國的河流大多經過西部或南部的大陸坡流入黃海和韓國南海。韓國主要大的河流包括洛東江(525公里),漢江(514公里)和錦江(395.5公里)。

韓國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氣團影響寒冷乾燥;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溫暖濕潤;春秋兩季較短。韓國降水主要集中在6至9月的雨季,冬季的降水量很小。韓國大部分地區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南部沿海和濟州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高山地區為寒溫帶針葉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國地理
  • 國土面積:9.96萬平方公里
  • 人口:5062萬(2015年)
  • 氣候:大陸性季風氣候
位置境域,地質地貌,地質,地形,島嶼,海岸線,水文,氣候特徵,自然災害,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漁業資源,行政區劃,環境保護,

位置境域

韓國地理位置處在北緯33~43度,東經124~131度之間,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的南段。韓國西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隔著黃海相望,南部經韓國南海向太平洋延伸,東南隔大韓海峽與日本相鄰,東面為韓國東海(日本海),北面隔著非軍事分界線與朝鮮接壤。韓國西海岸與中國山東半島的最短距離約為190公里,南部釜山港與日本本州島的最短距離約為180公里。
韓國領土面積約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為10萬平方公里,其中70%以上為山地,平原所占比例不足20% 。土地利用情況為林地67%;農業用地21%;建設用地5% ;其它用地7%。海岸線長約5259公里。
韓國稱對整個朝鮮半島擁有主權,並對北方領土設有“以北五道”,但從未實際控制。1953年7月簽訂的《朝鮮停戰協定》儘管在南北雙方劃定了一條長246公里的軍事分界線,但海上分界的設定卻沒有達成一致。韓美控制著位於朝鮮黃海南道海岸外十幾公里處的西海五島(白翎島大青島小青島、隅島和延坪島)。韓美根據實際控制情況單方面劃定了西海五島海域的南北分界線,即“北方界線”。朝鮮方面一直不承認“北方界線”的合法性。雙方在此海域曾發生過多次武裝衝突。
韓國與日本對獨島(日本稱“竹島”)的主權存在爭議。獨島原為韓國東海(日本海)的一個無人島,面積18.6平方公理,距韓國郁陵島49海里,離日本隱岐群島86海里。17世紀,韓日漁民開始對獨島主權爭議。20世紀初,日本吞併了包括獨島在內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島嶼。1946年1月29日,聯合國總司令部依據SCAPIN第677號檔案,剝奪了日本對獨島的主權。之後,美國為了聯合日本對付蘇聯和中國,開始模糊獨島主權的歸屬。1952年1月18日,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發表“關於毗連海域主權的總統聲明”,將獨島劃歸為韓國領海管轄。1953年5月,在韓戰期間,日本曾派兵一度占領了獨島,但被韓國郁陵島居民組成的“獨島義勇守備隊”趕走。至此,獨島完全在韓國的實際控制之下。1956年,韓國政府開始派出守衛獨島的海上守備隊,1957年開始陸續在獨島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

地質地貌

地質

韓國的地質構造是東亞大構造體的一部分,屬於後期元古代中國陸塊的東部邊緣,其東北地塊屬於地向斜帶的上部古生代褶皺帶的一部分,東南地塊屬於環太平洋褶皺帶中的中生代褶皺帶。韓國的地質從北向南可分為京畿陸塊、沃川陸向斜、嶺南陸塊和慶尚盆地。朝鮮半島在太古代到中生代發生了多次沉降、隆起、堆積和侵蝕,但沒有大規模的地殼運動。中生代侏羅紀,朝鮮半島由於強烈的大寶造山運動,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形成了一系列的盆地和大寶花崗岩體。從中生代的白堊紀到新生代初,新的構造帶隨著佛國寺造山運動形成。侏羅紀的大同系和白堊紀的慶尚系是中生代的典型地層。朝鮮半島南部的大同系分為下南浦群、上南浦群和盤松層群,主要由礫岩石英砂岩、黑砂頁岩、煤頁岩和煤層構成。位於慶尚道地區的慶尚系主要由花崗岩構成,其中的動物化石表明慶尚系在淡水到微鹹水中形成的。在韓國東部海岸還有些第三紀地層,主要由砂岩頁岩礫岩等構成,陸相沉積物和海相沉積物交替出現。

地形

韓國多山少平原,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其中三分之二是山地丘陵。韓國的主要山脈包括太白山脈小白山脈車嶺山脈
太白山脈是朝鮮半島最長的山脈,北起江原道黃龍山沿東海岸延伸至太白山,全長約50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構成朝鮮半島南部的脊樑。由於東海波濤的侵蝕,太白山脈東坡是懸崖峭壁和岩石小島,西坡和南部較緩,形成平原和許多近海島嶼和小港灣。位於太白山脈北部的雪岳山是韓國東部山地的最高峰,高達1708米,因山頂一年有五六個月被白雪覆蓋而得名。太白山脈中部聳立著五座相似的高峰被稱為五台山,最高峰毘盧峰海拔1563米。
小白山脈源於太白山脈南段的太白山,向西南延伸至麗水半島,全長約350公里,是朝鮮半島西南部最高的山脈,也是韓國東南與西北交通的主要障礙。智異山是小白山脈的最高山峰,海拔1915米。小白山脈其它主要山峰有俗離山(1058米)、德裕山(1614米)、伽倻山(1430米)等。車嶺山脈是太白山脈的支脈,從太白山脈五台山為始點向西南延伸到忠清南道的車嶺,全長220公里,山勢東高西低。車嶺山脈的主要山峰有桂芳山(1577米)、泰岐山(1261米)、飛來峰(1288米)和白雲山(1189米)等。
位於濟州島中部的漢拏山是韓國的最高峰,海拔1950米,由新生代火山活動形成,主要由粗面岩玄武岩構成。漢拏山山頂有直徑30米,深6米的火山湖白鹿潭。漢拏山與金剛山智異山被稱為三大神山。
蟾津江蟾津江
韓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的河流海岸地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平原有湖南平原、全南平原、金海平原等。位於全羅北道西部的湖南平原,是朝鮮半島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約為500平方公里。全南平原(羅州平原)面積約為300平方公里,由全羅南道榮山江沿岸的衝擊平原和準平原構成。金海平原是位於慶尚南道洛東江下游的沖積平原,面積約為220平方公里。這些平原地區土地肥沃是韓國的糧倉。韓國的盆地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土地肥沃,農業灌溉便利。面積較大的盆地包括春川盆地、大邱盆地、首爾盆地等。

島嶼

韓國擁有約3,000個大小島嶼,大多分布在西海岸和南海岸,其中三分之二是無人島。韓國東海岸附近島嶼較少,郁陵島(73.15平方公里)是東海岸最大的島嶼。西海岸大的島嶼有江華島(319.83平方公里)、珍島(319.65平方公里)。韓國南海岸大的島嶼包括濟州島(1840平方公里)、巨濟島(383.44平方公里)和南海島(297.75平方公里)等。濟州島位於朝鮮半島南方約85公里的外海,是韓國面積最大的島嶼,也是韓國主要的旅遊熱點之一。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列表。
在朝鮮半島與濟州島之間的海峽是為濟州海峽,與日本之間的海峽是大韓海峽(朝鮮海峽)。

海岸線

韓國是三面臨海的半島國家,海岸線總長約5259公里。韓國東部是陡峭的懸崖峭壁,海岸線寬闊平直,海岸線長約415公里。韓國東海岸多岩石,沒有多少海灘,海水深,潮差小,終年不結冰,主要的海灣有迎日灣和蔚山灣。韓國西部地勢平緩,海岸線曲折,擁有許多海灣與島嶼,海岸線長2600公里。西海岸潮差大,海水淺,主要的海灣有京畿灣(又名“江華灣”)、牙山灣、群山灣和南陽灣。西海岸除了仁川、木浦外優良港口很少。韓國南部海岸是典型的沉降海岸,被海水淹沒的山地殘餘形成島嶼,海灣延伸到被海水淹沒的山谷。南海岸複雜曲折程度遠超西海岸,長度是其直線距離的近8倍,總長2244公里,主要的海灣有寶城灣、順天灣麗水灣、光陽灣與鎮海灣等。南海岸的港口主要有釜山港、馬山港、麗水港和三千浦港等。

水文

韓國河流分布稠密,大多都是以雨水補給為主,徑流量季節變化很大。夏季汛期,暴雨頻繁,河流暴漲;冬季、春節則是枯水期。由於韓國的地貌,韓國河流一般是從北向南或從東向西入海。洛東江、漢江和錦江是韓國的三大河流。
韓國河流分布圖韓國河流分布圖
洛東江是韓國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太白山脈北部的鹹白山南麓,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向南流至釜山,然後向西注入大韓海峽(朝鮮海峽)。洛東江全長525公里,流域面積2.3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121.8億立方米,2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2條,通航里程達344公里。洛東江水系呈樹枝狀,下游水流緩慢,適合農業灌溉。下游的金海平原是韓國主要的水稻產區。洛東江流經龜尾市、大邱廣域市和釜山廣域市等韓國主要工業城市,是韓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紐帶。

氣候特徵

韓國屬溫帶大陸性濕潤和副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冬兩季較長。季風對韓國氣候的影響較大。韓國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亞氣團的影響,刮西北風,寒冷乾燥;夏季主要受北太平洋高氣壓的影響,刮南風和東南風,炎熱潮濕。韓國的春季是冬季西北季風和夏季東南季風相互交替的季節。南海岸於3月底4月初進入春節,中部地區4月中旬,北部地區則4月下旬進入春節。韓國的夏季通常從6月份開始,持續大於4個月。夏季東南季風帶來南部海洋溫暖的空氣和濕氣。6月底至7月底是韓國的梅雨季節,濕度最高可達80%。南部沿海地區在夏末時常有颱風,並可能引發暴雨和洪災。韓國的秋季較短,大約只有2個月。隨著夏季季風向冬季季風的轉變,乾燥的大陸性氣候開始形成,天氣持續晴朗清新。韓國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氣團的影響,寒冷而乾燥。韓國的冬季大約持續4個月。
韓國各地氣溫差異較大,平均氣溫為6~16攝氏度。8月份是全年最熱的月份,平均氣溫為19~27攝氏度。最冷的月份是1月份,平均氣溫為-8~7攝氏度。濟州島是韓國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西歸浦的年平均氣溫是15.5攝氏度。首爾1月份的平均氣溫範圍是-7~1攝氏度;8月份的平均氣溫是22~30攝氏度。夏季韓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超過30攝氏度。1942年8月1日,大邱地區溫度達到了韓國歷史最高的40攝氏度。韓國冬季氣溫寒冷,大部分地區氣溫會降到零下。內陸地區最低氣溫可達零下-20℃。南部沿海地區冬季的溫度會高些,而內陸山區的氣溫則非常低。
韓國氣候記錄
溫度(℃)
最高溫
40.0
1942年8月1日
最低溫
-32.6
1981年1月5日
降雨(mm)
最高日降雨量
870.5
2002年8月31日
最高時降雨量
145.0
1998年7月31日
風速(m/秒)
最大風速
51.1
高山(濟州市翰京面)
2003年9月12日
瞬間最大風速
63.7
2006年10月23日
降雪(cm)
最大降雪
150.9
1955年1月20日
最大積雪
293.6
郁陵島
1962年1月31日

自然災害

韓國雖然距離日本很近,但韓國所在的朝鮮半島卻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陸塊。因此韓國境內沒有活火山,只有少數大概在第三紀末或第四紀初期間形成的死火山,也沒有強烈的地震。韓國每年平均發生27次可監測得到的地震,規模在2.0以上,但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只有7次。最近的代表性地震是1978年忠清南道洪城郡地震,震級5.0,造成2人受傷,1120多處建築破損。
由於東南部日本列島的抵擋,韓國免受太平洋海嘯的影響。不過日本西海岸的地震可以引起韓國東海(日本海)海嘯。1983年日本海中部地震和1993年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就引發了韓國東海岸的海嘯,導致災害。受季風的影響,韓國夏季降雨集中,降水量大,短時間內的急促降雨會引起洪澇災害。夏末韓國還經常遭受颱風的襲擊。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綜述
韓國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但有開採價值的礦物數量很少。工業原料主要依靠進口,自給率僅為10%。由於缺乏中生代以後的海相沉積,韓國至今沒有發現油田。能源礦產主要是無煙煤,但儲量小。韓國儲量相對較多的金屬類礦物主要有金、銀、銅、鉬、鉛、鋅、鎂、鎢、銻、錫等。韓國非金屬類礦物的儲量很豐富。重晶石、雲母、螢石和高嶺土的儲量很高。
金屬
朝鮮半島的黑色金屬基本分布在北部。韓國的黑色金屬儲量很低。鐵礦主要分布在江原道的襄陽、洪川一帶。錳礦儲量為17萬噸,主要分布在慶尚北道奉化郡慶州和釜山地區。
韓國的有色金屬資源主要有鎢、鉬、銅、金等。韓國鎢的儲量有12.7萬噸。位於江原道寧越郡的上東礦是世界級的大鎢礦床,產量占到韓國的90%。韓國鉬礦儲量為1.4萬噸。全羅北道的長水礦是韓國最大的鉬礦床。位於慶尚北道奉化郡的蓮花礦是韓國最大的鉛鋅礦。銅礦主要分布在慶尚南道的鹹安、固城、昌原等地,其中鹹安是最大的銅礦床。韓國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奉化、光陽、德陽、天原、扶餘、尚州等地區。
非金屬
韓國的非金屬資源豐富,重晶石儲量為129萬噸,雲母儲量123萬噸,螢石儲量81萬噸,高嶺土儲量1040萬噸。雲母礦主要分布在全羅北道的長水;螢石礦主要分布在丹陽—堤川、錦山、春川—華川和奉化等地;高嶺土主要分布在慶尚南道的河東、山清、陝川、全羅南道的海南、慶尚北道的迎日。
韓國是世界紫水晶的產地之一,主要分布在慶尚北道慶州地區。韓國紫水晶(簡稱“韓國紫”)顏色很深,是一種很嬌艷討喜的“藍紫色”,被用來做首飾加工。不過韓國紫水晶產量已經愈來愈少了。
能源
韓國境內沒有發現油田,能源礦產只有煤炭,所有石油消費完全依賴進口,是世界第四大石油進口國。韓國煤炭資源大部分是無煙煤,總儲量14億噸,其中可開採量僅為6.5億噸。三陟煤田是韓國最大的煤田,產量占到韓國煤炭開採量的46.9%,開採條件好,煤炭質量優良。其它的主要煤田有旌善煤田和忠南煤田,其產量分別占到韓國煤炭開採總量的13.4%和9%。

植物資源

韓國出產的人參被稱為“高麗參”,原引種自中國。朝鮮半島植物種類繁多,有201科、1102屬、3347種。植被類型從北向南大致可分為寒溫帶針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韓國的植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主要植物有槭樹、櫪樹、楓樺、紫椴、榆樹等。南部沿海和濟州島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植物有山茶、狹葉櫟、竹等。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區如雪岳山、智異山、漢拏山等屬於寒溫帶針葉林帶,主要植物有落葉松、偃松、冷杉、紅松、紅皮雲杉、紅豆杉等。
韓國的氣候與土壤非常不適合人參的生長。韓國出產的人參被稱為“高麗參”。採用的是“平地栽參”技術,既在田間栽種人參。

動物資源

韓國天然紀念物朱䴉。朝鮮半島有379種鳥類、78種哺乳動物、25種爬行動物、14種兩棲動物、130種淡水魚類。韓國高原地區的動物分布與中國東北、西伯利亞、庫頁島和北海道北部地區類似,主要動物有鹿、狍、斑羚、褐熊、虎、猞猁、兔、麋鹿等;低地地區與中國東北南部和華北地區的動物分布相似。濟州島和郁陵島與日本的動物種群有密切的關係,主要動物有黑熊、河狍、田鼠、白腹黑啄木鳥、環頸雉雞等。
韓國有許多特有的動物,其中白腹黑啄木鳥、黑果鴿、白鸛、黑鸛、小天鵝、丹頂鶴、白枕鶴、朱䴉等23種野生動物已被列為“天然紀念物”,有20種鳥類、2種哺乳動物和幾種昆蟲被列為瀕臨滅絕物種,有17個地點被指定為動物的繁殖、過境或過冬棲息地。

漁業資源

韓國三面環海,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主要可分為東海漁場、黃海漁場和南海漁場三大漁場。
東海漁場大陸架寬約25公里,向外延伸到水深超過3000米的大洋盆地,海水溫度季節性變化較大。東海漁場的主要魚類有鮐魚、鰮魚、鯵魚、刀魚、墨斗魚等暖水魚類和明太魚、鯡魚、鱈魚等冷水性魚類,主要漁港有江原道的巨津、束草、注文津、墨湖,慶尚北道的厚浦、浦項、九龍浦、甘浦,蔚山廣域市的方魚津、長生浦等。
黃海漁場水深平均小於50米,全部是大陸架部分,因此海水溫度季節性變化大,營養物質豐富。黃海漁場的主要魚類包括黃花魚、刀魚、鰈魚鮃魚等。此外,黃海漁場還出產蝦、螃蟹等甲殼類水產品。黃海沒有冷水性魚類洄游,因此捕魚作業在冬季會停止。不過韓國西海岸的淺海和灘涂有利於進行淺海養殖。黃海漁場的主要漁港和漁業基地有仁川、木浦、法聖浦、群山、延坪島、茁浦、黑山島等。
南海漁場由水深不超過150米的大陸架構成,是韓國最大的漁場。南海漁場終年受到黑潮暖流的影響,冬季水溫保持在14攝氏度以上,一年四季都可以捕魚,主要魚類包括刀魚鯛魚、鰮魚、鰺魚鯖魚、鰆魚、鰣魚、鰈魚等。南海漁場主要漁港包括釜山馬山忠武長承浦麗水木浦濟州西歸浦、城山浦等。

行政區劃

出於歷史、人文以及地理方面的原因,韓國習慣上被劃分為關東地方、首都圈、大田圈、湖南地方、嶺南地方和濟州地方6大區域。關東地方是韓國東部大關嶺以東地區,即韓國江原道的稱呼。湖南地區是錦江以南全羅南道和全羅北道的別稱。嶺南地區是小白山脈的竹嶺和鳥嶺以南地區,即慶尚南道和慶尚北道。大田圈指忠清南道和忠清北道。首都圈和濟州地方分別指京畿道和濟州島。這些被沿用1000多年的地區說法與韓國的行政區劃的界限不一定完全吻合。
首爾首爾
朝鮮半島在光復前使用的是朝鮮王朝1896年劃分的行政區劃,分為鹹鏡南道鹹鏡北道平安南道平安北道黃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全羅南道全羅北道慶尚南道慶尚北道13個道。南北分裂後,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全羅南道、全羅北道、慶尚南道和慶尚北道8個道被劃歸為韓國。1949年8月1日,位於韓國南端的最大島嶼濟州島從全羅南道劃分出來,成立濟州道(2006年7月設立濟州特別自治道)。同年10月18日,首爾市被從京畿道劃分出來,成為特別市。1963年,釜山被從慶尚南道劃分出來,成為直轄市。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邱(1981年)、仁川(1981年)、光州(1986年)、大田(1989年)和蔚山(1997年)相繼被從所在的道分離出來成立直轄市。1995年1月,韓國將這些直轄市改名為廣域市。2012年7月2日,韓國行政中心城市世宗特別自治市正式成立。
仁川仁川
韓國全國劃分為一個特別市、一個特別自治市、六個廣域市,以上八個皆為中央直接管轄的直轄市、八個道及一個特別自治道;以上一級行政區稱為“廣域自治團體”,共有十六個。廣域自治團體以下之二級行政區則稱為“基礎自治團體”,全國共有73個自治市、86個郡、69個自治區。基礎自治團體以下又分為面、邑、洞;再分為里、統以及最基層的班。
韓國地理
地域名稱首府人口面積二級政區圖號
京畿
9,853,972
606
25區
1
8,937,752
10,136
27市4郡13區
8
南洞區
2,466,338
958
8區2郡
4
江原
1,484,536
16,536
7市11郡
9
全羅
1,887,239
8,047
6市8郡2區
12
1,994,287
11,956
5市17郡
13
1,350,948
501
5區
5
慶尚
2,716,218
19,021
10市13郡2區
14
2,970,929
10,518
10市10郡2區
15
3,655,437
886
15區1郡
2
2,473,990
886
7區1郡
3
蔚山廣域市
1,012,110
1,056
4區1郡
7
忠清
1,462.621
7,433
3市8郡2區
10
1,840,410
8,590
6市9郡
11
1,365,961
540
5區
6
捍率洞
122,263
465.23
17
濟州
512,541
1,846
2市
16

環境保護

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韓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問題也開始日積月累。20世紀80年代,環境污染達到高潮,“環境公害”的概念開始出現,引起韓國社會的廣泛關注。1980年,韓國首次將環境權寫進韓國憲法。1987年,韓國憲法又將環境權的法律內涵進行了細分、具體化。進入90年代後,韓國政府開始積極參與環境治理。1990年,韓國先後制定了《環境政策基本法》、《大氣環境保護法》、《噪音、震動限制法》、《水質環境保護法》、《有害化學物質管理法》和《環境污染受害紛爭調節法》。在此之前,韓國還於1986年出台了《廢棄物管理法》。1997年6月5日,韓國政府發布《關於環境倫理的首爾宣言》,使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韓國從1995年開始對不可回收的垃圾按量進行收費,而可回收垃圾則是免費的。居民需要購買特定的垃圾袋來裝不可回收的垃圾,否則將被處以最高100萬韓元的罰款。這種“垃圾從量制”有效地促進了垃圾分類,限制了需要焚燒和掩埋處理的垃圾總量,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2002年,韓國修訂了《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法》,嚴格限制酒店、餐飲業一次性用品的提供。韓國的賓館和餐館一般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和餐具。外賣餐盒也大多是可回收的。
韓國目前設有健全的環境管理機構。韓國環境管理的最大特點是官民機構協調。國家環境部下設有官民環境政策協定會。政府與民間環境團體協商環保政策,並組成環境管理委員會。地方環境保護機構除設有道、市、郡、區專門環保機構外,還設有流域(區域)綜合管理機構。在管理措施方面,韓國政府一方面推動環境與經濟的一體化,擴大環保認證,鼓勵環保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建立“企業環保評價標準”,另一方面,推動工業企業污染排放管理方式的企業自律。
2005年,韓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為591.1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10位。2008年,韓國環境部提出了《綠色韓國—氣候變化綜合對策》應對空氣污染。韓國水質總體評價為中上等。2008年,四大江(洛東江、漢江、錦江和榮山江)平均生化氧量(BOD)為2mg/L,可作二級水源。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生活污水處理率為80%以上。2005年生活垃圾、工業廢料和建築工地廢物的再利用率分別為56.3%、68.5%和96.7%,掩埋和焚燒的比率低。韓國土壤環境質量良好,基本沒有重金屬污染,只有鎘含量超背景值1.1倍。1991年以來,韓國海洋環境一直保持在二級水平(化學需氧量COD 2mg/L 以下)。
韓國目前設有21國立公園,總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3.9%;2008年,韓國設有23個道立公園和33個郡立公園,分別占到國土面積的0.79%和0.45%;公園化面積比率比較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