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相關景點介紹,雉岳山·龜龍寺,內藏山·牡羊寺,旅遊線路,
簡介
俗離山國立公園由俗離山、華陽、仙遊、雙谷等三個溪谷組成。位於朝鮮忠清北道報恩郡俗離面舍乃里。山有九峰突起,故古稱九峰山,亦稱小金剛。關於山名,相傳新羅·惠恭王十三年(777,一說十一年),真表由全州金山寺來住途中,遇一農夫牽牛,牛見真表即跪地落淚,農夫見狀有所感悟,即毅然削髮離俗,隨從真表入山修行。山名之稱為‘離俗’,乃由此而來。
山中有法住寺,據說系新羅·真興王十四年(553)義信所建。該寺在全盛時期,曾有殿堂、樓閣等二百餘所,僧侶亦達千餘名之多。
相關景點介紹
雉岳山·龜龍寺
雉岳山於1984年12月被定為國立公園,總面積182.1平方公里,最高峰為飛盧峰(1288米)。從雉岳山南側的南台峰(1182米)到北側的三峰(1072米)的山脊稜線長24公里。
雉岳山有著流傳已久的報恩傳說:一位年輕人上山時,為救雉雞而殺了一條蛇,蛇的妻子為了報復,將龜龍寺的和尚殺盡,變身為出家人將年輕人騙入寺廟後,詛咒他若能活到天曉鐘響,才放他一條生路。但寺里已無和尚敲鐘,就在天破曉之前,被救的雉雞為了報恩,便一頭撞上銅鐘,讓年輕人解咒脫困。雉岳山之名便由此而來,後因秋季滿山楓紅景致,也稱為赤岳山。
雉岳山自古寺廟眾多,保存至今的有龜龍寺等8座。龜龍寺位於雉岳山毗羅峰與鶴谷里之間,距毗羅峰約6公里,新羅(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的僧侶義湘(625年-702年)於668年文武王(661-681年)在位時所建,時稱九龍寺。但從現存的大雄殿建築形態推測,龜龍寺應為李朝(1392-1910年)時期肅宗(李朝第19代王,1674-1720年在位)以後所建。傳說龜龍寺所在之地原系九龍所居的池塘,後填池建寺,故起名為九龍寺。後為避諱,改稱龜龍寺。
龜龍寺山門。門內四大天王、門外壁畫上的人物基本與中國相似,唯獨山門右側壁畫上金剛的帽子比較特別,明顯是李朝具軍的戰笠。
內藏山·牡羊寺
內藏山國立公園是全羅道的名山,更是韓國第一的楓葉山。總面積76.032平方公里,1971年11月17日與牡羊寺地區一起被指定為國立公園。內藏山的名字取自於此山藏於山內之意。每逢秋天,內藏山層林盡染,風景極美,故亦稱為“湖南的金剛”。
漢城至內藏山的列車用韓國國花命名——無窮花號。火車站在井邑市,而井邑是“東學黨起義”的發源地,知道這個的中國人就不多了。
東學黨起義,朝鮮稱東學農民運動,又名甲午農民戰爭,是19世紀下半葉在朝鮮發生的一次反對兩班貴族和日本等外國勢力的平民武裝起義運動,也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導火線。
這次起義的領導者是東學道首領全唪準。全唪準父親為人正直,秉性剛強,因為不滿郡守橫徵暴斂,率眾襲擊郡衙,不幸被捕犧牲。全唪準以父親為榜樣,立志拯救苦難的民眾。1874年,他拜見東學道道主崔時亨,成為東學道信徒。東學道的意思是提倡東方之學,與西方的天主教相抗衡。它以宣傳宗教為名義,提出“懲辦貪官污吏”、“斥倭斥洋”的口號,在貧苦的農民中很有影響。到1894年領導起義時,全唪準已是古阜郡東學道的首領。他領導的起義雖以東學道徒為核心,並繼續沿用東學道的旗號,但已經沒有太多宗教含義,所以歷史上一般稱之為東學黨起義。
東學黨起義爆發於全羅道古阜郡事出有因。郡守趙秉甲是個有名的貪官,巧取豪奪,農民對他恨之入骨。到1894年萬石洑水稅事件激發了這次起義。古阜郡是朝鮮的主要產米區,水利灌溉至關重要。朝鮮有一種特有的水利設施,以木石或土沙築成,用來截水灌溉農田,叫做洑。洑分國有和民有兩種。萬石洑是國有洑,農民從國有洑引水澆地,要繳納一定的水稅。此項水稅收入,按慣例只用於洑的管理及其他有關事業,並不上繳國庫。趙秉甲上任後,徵發數萬農民修洑。完工後,趙秉甲不但增加水稅,還將水稅中飽私囊。百姓不服,找他論理,趙秉甲閉門不見。百姓向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申述,反遭逮捕。百姓忍無可忍,便揭竿而起了。
成百上千名百姓在全唪準率領下,向郡衙衝去。趙秉甲聞訊逃走。起義軍占領郡衙後,打開倉庫,將糧食和錢財分給農民。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立即派兩百名官兵前去鎮壓。起義軍大敗官軍,領兵官李庚鎬被擊斃。起義軍初戰告捷,士氣高漲,乘勝追擊,直指全羅道首府全州。沿途參加起義軍的農民很多,武器也大有改善。不久,全唪準被推為總督,金德明為軍師,兩個大將孫和中與金開男各領一軍。朝鮮政府接到官軍被起義軍打敗的報告,驚恐萬狀,急派京軍壯衛營正領官洪啟薰為招討使,率軍分水陸兩路開赴全州。洪啟薰先向起義軍發出招降書,威脅利誘。但全唪準不但拒絕投降,而且率軍偷襲靈光縣,生擒守城軍官黃萬基。洪啟薰一看招降不成,決心用武力鎮壓。他的部隊經過新式訓練,是當時朝鮮惟一配備西方新式武器的軍隊。但洪啟薰感到起義軍聲勢浩大,便密奏朝廷,建議借外兵鎮壓。朝鮮國王害怕引狼入室,不敢輕易借兵,只加派四百人增援。援兵還未到達,兩軍已在長城郡月坪洞交火了。全唪準採取避實就虛的戰術,不與敵人正面交鋒,拖著敵人從靈光到興德,從興德到鹹平,然後轉進長城郡。起義軍在城南月坪洞紮營。敵人長途追擊,疲於奔命,士氣低落。5月24日,洪啟薰在月坪洞中伏,官軍傷亡兩百餘名。起義軍乘勝進軍全羅道首府全州。31日,起義軍逼近全州,占領完山,以繳獲的野炮向全州城內轟擊。此時,全州的軍隊全部被洪啟薰調走,城內無兵駐守。觀察使金文鉉棄城而逃。6月1日,全唪準率軍入城,沒收官衙及土豪財富分給貧民,並嚴禁傷害百姓,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全唪準占領全州後,忠清、慶尚兩道的東學道徒群起回響,起義軍控制了朝鮮南部三道,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機構。
朝鮮政府無力鎮壓,只得向當時的宗主國清政府求援。日本政府早就密切注視朝鮮局勢的發展,等待出兵朝鮮的時機,然後製造挑起中日戰端的藉口。如今,這樣的時機終於來到了。當清政府應邀出兵朝鮮鎮壓東學黨起義的時候,日軍不請自來,在朝鮮南部登入,在撲滅了起義烈火後,又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偷襲清朝派來撲滅起義軍的援軍。
在歷史上,東學黨起義先被稱為“東學黨之亂”,後改稱較中性的“東學黨事件”,現在則稱為“東學黨起義”,甚至“東學黨革命”,定位為“反貪官污吏、反侵略”。
東學黨這碼事因為李朝的求援,清朝發兵,日本偷襲,造成“甲午海戰”,最終導致清朝的覆滅。在歷史上,中國還有幾個朝代的滅亡與朝鮮半島有關:
隋朝:由於征高麗、修運河,導致民窮財盡,烽火不斷,最終倒台。
明朝:為了幫助朝鮮對付“壬辰倭亂”,明朝軍費開支急劇上升,不斷加稅,最終激起民變。
旅遊線路
登山路線(15.8公里,需6小時20分鐘左右)俗離山管理所(10分鐘) -
一柱門(10分鐘) - 法住寺(20分鐘) - 太平休憩所(30分鐘) - 洗心亭休憩所(30分鐘) - 福泉岩(15分鐘) - 龍巖石休憩所(30分鐘) - 普賢齋休憩所(50分鐘) - 冷川谷休憩所(40)分鐘- 文藏台(50分鐘) - 普賢齋休憩所(35分鐘) - 洗心休憩所(35分鐘) - 法住寺(20分鐘) - 管理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