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丁(美國記者)

韓丁(美國記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丁,原名威廉·辛頓(William Hinton),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雷丁鎮人。

1945年,韓丁以美國戰爭情報處分析員身份目睹了重慶談判。1947年,他隨聯合國救濟總署到中國河北冀縣,為解放區恢復生產培養出第一代農機人員。翌年,他以觀察員身份親歷了山西張莊的土改,後創作了長篇紀實文學《翻身》。1953年,他從中國回到美國,被麥卡錫等人冠以“叛國者”罪名,遭受政治厄運。16年的獨自耕種和與女兒卡瑪的18年分離。1971年,他應周恩來之邀重返中國。後來的30年,他始終奔波在中國鄉村,為農業、農村和農民灑下汗水。2004年5月15日,85歲的他在美國馬塞諸塞州康克市悄然辭世,墓地遙向東方。

赤峰著名學者予舒曾撰寫《韓丁與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辛頓
  • 外文名:William Hinton
  • 別名:韓丁
  • 國籍美國
  • 星座水瓶座
  • 血型:O
  • 身高:1.68
  • 體重:49KG
  • 出生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雷丁鎮
  • 出生日期:1919年2月2日
  • 逝世日期:2004年5月15日
  • 職業記者
  • 畢業院校康奈爾大學
  • 代表作品:《翻身》、《鐵牛》
  • 主要成就:為中國人民擺脫國民黨的壓迫做出貢獻為新中國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家庭成員,人物軼事,《翻身》出版,與張莊感情,培養學員,人物評價,韓丁紀念館,

人物經歷

1919年2月,韓丁生於美國芝加哥。韓丁早年就讀於佛蒙特州帕尼學校,一所由他母親創辦的新型私立學校。
韓丁
1936年,17歲的韓丁被哈佛大學錄取,但他決定推遲入學,用一年時間去探索世界。他從佛蒙特出發,一路打工遍游美國。
1937年春天,韓丁找到一份水手的工作,隨船由舊金山駛向日本。在東京做了5個月記者後,經中國東北、西伯利亞來到蘇聯,後輾轉歐洲,再度做水手,返回美國。隨後,韓丁入學哈佛。
1939年,韓丁轉入康奈爾大學攻讀農業,由此走上了農學家的生涯。
1943年,韓丁閱讀了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受到強烈震撼。此前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爭,看了這本書轉變了看法,認為有些戰爭是正義的,值得支持。他說過,如果他是一個中國人,也一定會拿起槍,抵抗日本侵略
1945年,韓丁以美國戰爭情報處分析員的身份來到中國。重慶談判期間,韓丁結識了國共雙方很多要員,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等。在同毛澤東等人的多次談話中,他對中國革命及其前途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1947年,聯合國救濟善後總署捐贈一批拖拉機給中國,並且招收志願工人使用這些農機,韓丁應召作為拖拉機技師第三次來到中國,被派到東北工作。他不滿於國民黨的腐敗,又自願來到共產黨所領導的河北解放區。隨即在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地區負責一項發展計畫。同年秋天,聯合國在全世界結束了農機救援的工作,把志工解散送回美國。韓丁決定留在中國,一如既往地為培訓中國第一代農機人員、為恢復生產和解放區建設傾心竭力地工作。但是農機沒有燃料,無法使用,韓丁只好離開農村的工作。當時,應在山西長治附近(潞城)成立不久的北方大學的邀請,他到校教授英文。
1948年,韓丁以觀察員身份親歷了晉東南張莊的土地改革,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形成了1000多頁紙的調查筆記。同年,由後來的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取中文名韓丁。新中國成立後,韓丁繼續留在中國,培訓農業技術人員。
韓丁
1953年,韓丁返回美國,當時不到4歲的卡瑪和母親留在了北京。然而一回到美國,韓丁便遭遇到麥卡錫勢力的迫害。他被麥卡錫主義反共勢力冠以“叛國者”的罪名,所帶的資料被美國海關全部沒收,扣壓在參議委員會國內安全委員會。他本人也被置於嚴密監視之下,特工人員記錄他的行蹤,偷聽他的電話,限制他的活動。整整16個年頭,他因護照被吊銷而不能再回到中國。他被拒之於大部分帶有技術和知識性質的工作之外,只能在一家汽車修理廠當修理工。最後僅能靠從母親那裡繼承來的土地上務農為生。他種玉米、大豆、小麥苜蓿草,一乾又是15年。他多次發表演講,進行筆耕,宣傳中國人民的革命成就,揭露譴責“麥卡錫主義”。僅在回到美國的頭一年裡,他就發表了300多場演講。他為那些資料打了好幾年官司,幾乎傾家蕩產,經過長期鬥爭,最終勝訴,先後從美國海關和參議院國內安全委員會那裡把資料追了回來。韓丁說他與這些人對抗的信心來自他在各地演講時民眾對他的支持。
1959年,韓丁第二次成家,後與妻子雷州安生下一兒兩女。
韓丁(美國記者)
1966年,韓丁反映張莊土地改革的長篇紀實文學《翻身》,由紐約《每月評論》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7部,前2部介紹張莊的歷史,後5部介紹工作隊進駐張莊後所了解的情況以及領導那裡的農民所進行的鬥爭。最初幾年內,在美國國內銷量超過20萬冊,國外30萬冊。後來被譯成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中文、孟加拉文等10種語言出版。英國著名的劇作家大衛·哈利﹙David·Hare﹚將《翻身》改編為話劇搬上舞台,先在倫敦後在世界各地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翻身》成為一部經典之作,是美國大學中國歷史、政治、人類學等專業學生的必修書。並在世界許多國家廣為流傳,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90年,山西電視台將《翻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搬上螢屏。
1971年,中美開始對話,韓丁應周恩來邀請重返中國。在7個月的訪問中,周恩來先後5次同韓丁會面,稱他是“中國人民患難與共的老朋友”。回國後,韓丁參與創建了美中人民友好協會,並擔任第一任主席。之後,韓丁多次前往中國,曾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項目專家和中國農業部高級顧問。
韓丁(美國記者)
1989年,韓丁辭去聯合國中國項目顧問返回美國,之後的若干年,卻仍然住在中國。他的身份由外交官變為外交官之夫——妻子雷州安病逝後,韓丁於1987年與美籍華裔邱女士結婚。邱女士由聯合國兒童組織派駐中國,韓丁同往。
2000年,韓丁在台灣演講時心臟病發作,手術後回到美國,從此在麻薩諸塞州康克市一家老人院臥床休養
2004年5月15日,韓丁因心臟病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康克市與世長辭,享年85歲。
韓丁(美國記者)

主要作品

1966年,韓丁的長篇紀實文學《翻身》出版。繼《翻身》之後,韓丁先後創作了6部作品,包括以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為內容的紀實文學《鐵牛》和《翻身》的續集、反映50到80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的等。韓丁寫這些書的目的是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的革命和建設。
韓丁(美國記者)
韓丁(美國記者)

家庭成員

韓丁共有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史克,育有女兒卡瑪·辛頓(Carma Hinton),中文名韓倞,出生於中國並一直居住到21歲,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任教,卡瑪是紀錄片《天安門》的導演。韓丁1959年第二次結婚,與妻子雷州安(Joanne)生下一兒兩女,長子(Michael Hinton),女兒阿麗薩(Alyssa Hinton),凱瑟琳(Catherine Hinton)。雷州安去世以後,韓丁於1987年與美籍華裔邱廣才結婚
韓丁(美國記者)
韓丁妹妹寒春長期定居在中國,是第一位獲得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士。
韓丁的母親:卡瑪麗達·辛頓

人物軼事

《翻身》出版

《翻身》中文版的問世亦多有磨難。有報導說,周恩來曾經親自過問《翻身》中文版的翻譯出版,卡瑪糾正了這種說法。事實是,卡瑪在農村插隊的一些朋友看了《翻身》,在勞動之餘,就著煤油燈光開始將它譯成中文,在一些下放到“五七幹校”的翻譯家的幫助下,用了幾年時間最終完稿。但卻不能出版,因為書中引用了大量劉少奇的話,而劉少奇那時尚未平反。朋友便建議把那些話刪掉,韓丁不肯通融,說那是他當年的真實思想,不能屈從政治的壓力隨意修改。劉少奇平反之後,《翻身》隨即於1980年出版。當時國內某大報在報導中讚揚韓丁堅持不刪去劉少奇言論的“高度原則性”,不過女兒卡瑪說,其實韓丁在堅持不刪劉少奇的話時已經對他推行的某些政策持了批評甚至是否定的看法,而且並未因為劉少奇的平反而改變。
紐約時報》評論《翻身》這是一部非同一般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書卷……它向我們展現了新生的共產黨政權建立過程中一個村莊生動、撼人的故事。Hinton先生為我們了解共產黨取得政權前夜中國北方農村的生活,做出了有價值的、在某種意義上獨一無二的貢獻。

與張莊感情

1971年後,韓丁多次前往張莊,幫助這裡發展農業機械化。韓丁在張莊搞過一個機械化實驗,他和張莊人共同設計製造新型農機具,使田間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韓丁還幫助張莊發展工業,合資辦起了山西長弓瑪鋼公司,並幫助把產品出口國際市場。
“張莊是我的第二故鄉。”韓丁說。張莊人們親切地稱他“老韓”。1999年韓丁80壽辰時,張莊人出版了畫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韓丁》,作為給他的壽禮,並派人專程前往波士頓,送到韓丁手中。
韓丁(美國記者)

培養學員

從延安時期一直到三中全會以後,韓丁不間斷地來中國參與和幫助革命鬥爭與建設事業。他親歷了中國土地革命鬥爭的全過程。解放前夕,他在河北冀縣千頃窪,創辦了第一期拖拉機訓練班,親自擔任教練員,培養了上百名學員。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中國農機戰線的領導骨幹。
韓丁(美國記者)

人物評價

他女兒卡瑪曾評價:他的心在中國。
韓丁是一位偉大的農業機械化專家。
韓丁總是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想我們所想,遇事實話實說,毫不隱諱自己的觀點。他看到中國農業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由衷地稱讚。在南方參觀時,對蘇州地區建設“噸糧田”取得的成績,大加讚賞;在山東參觀時,對農田基本建設的規模與速度,十分驚訝和欽佩但看到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率直地提出批評和建議。(《憶美國友人韓丁》王永富)

韓丁紀念館

紀念館位於張莊,裡面陳列了韓丁的照片和雕像。在張莊國小,坐落著韓丁3米多高的雕像,每到清明,學生們會排隊在韓丁像前聽老師講韓丁在張莊的故事,緬懷這位把畢生的精力和所有的奉獻給中國、奉獻給張莊的美國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