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體系》由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紅嬰,中國政法大學世界遺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長期從事法學教學與研究,在世界遺產及其法律制度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文版專家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中心專家等職,代表性著作有《世界遺產法》(北大2008)、《世界遺產精神》(華夏2006)、《世界遺產概論》(中國旅遊2003,2005)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法框架
第一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當代語境
第二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定概念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演進
二、公約確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產生的意義
第三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正面內容
二、理念導向
三、在現實中認知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二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定標準
第一節早期檔案確定的標準
第二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操作標準
第三節由4項木卡姆解析標準的執行規則
二、活的民間法:西班牙地中海地區盆地的水利灌溉法庭
三、持續罪鴉備的習慣法:在古魯堪法嘎宣讀的《曼迭憲章》
四、傳統家族法的背影:瓦尤社區“話事人”使用的規範體系
五、研究價值:雙向認知功能的產生
第九節獨特的信息傳達方式
第十節飲食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物質與精精騙永宙神融匯
二、環境與文化一體
三、紮根生長和持久延續
四、情感勝於食用
五乃定再、一些啟示
第四章組織機構與法定程式
第一節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
第二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
第三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程式
第五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系統
第一節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形標識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的含義及相囑府戀關規則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的使用規則
四、中國的非物質文蜜精化遺產標識
第二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建立
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概況
三、《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跨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第六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聯因素
第一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世界遺產
一、遺產要成“對兒”
二、物質類遺產和非物質類遺產互補的範例
三、敬朵恥互補的意義及相關方法
第二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知識
一、關於生命
二、關於土地
三、關於生計
第三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多樣性
一、文化多樣性的格局
二、文化多樣性和文化特性
三、文化多樣性與未來
第四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生物多樣性
一、一種關乎人類未來的遺產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體現的生物多樣性
三、動態發展中的目標
第五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地理環境
第六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
一、明晰概念是文化遺產旅遊產品的產出保障
二、法律框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的良性多戶乎戀互動
三、整體看待遺產旅遊
第七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內法
第一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內法與國際法的互動
一、國際法的必然要求
二、國內法的呼應和跟進
三、理論基礎與模式經驗
第二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遵循的法律原理
一、公法遺產及其確立
二、公法遺產的範疇和發展演進
三、公法遺產的法律價值體系
四、公法遺產衍生的理論問題
五、小結
第三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內法舉要
一、日本
二、韓國
三、台灣地區
第八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路徑
第一節法律規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進程
一、政府行為
二、全國人大立法
三、下位法
第二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節地方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四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域間協作
一、區域間協作的現實要求
二、區域間協作案例的啟示
三、區域間協作的路徑
第五節設立國家文化遺產日
第九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教育
第一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理論研究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理論研究的意義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理論研究的特性
第二節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理論的研究目標
第二節理念和方法的當代性
一、遺產要旨和所屬類型
二、政策走向
三、現實意義
第三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踐研究
一、公約的基本要求
二、將生活視為自然和文化的組成部分
三、保存能夠連線歷史與未來的珍貴資源
四、避免同質化的區域發展趨勢
五、傳承人保護制度
第四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體系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及知識的普及
二、學校教育和傳承人教育
三、整體性的積極推進
第五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宣傳中的問題
一、避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讀
二、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三、如何正面審視人類共同遺產旅遊
附錄
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