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

本書以"法律結構"為邏輯線索而展開體系化的研究,試圖勾勒出"涉及的利益主體--利益主體享有的權利之定性--利益主體之間的具體法律關係"這樣的架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結構"進行解析,是將"維護文化多樣性之價值取向"落實到制度層面的重要理論工作,它是制度構建的基礎性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
  • 作者:楊明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38325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The Legal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頁數:226頁
  • 開本:16
  • 定價:33.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國內外既有研究中,大多遵循"概念和範圍--保護模式--主體認定--權利內容及其救濟"這樣的框架,其中不少系重複研究,實際上此研究路徑並不能使讀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架構"產生清晰的認識,因此,本書是以"法律結構"為邏輯線索而展開體系化的研究,開拓了一種新思路。

作者簡介

楊明,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智慧財產權法、網路法,已主持教育部、法務部、中國法學會科研項目三項。

圖書目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



目 錄






















導言 /

第一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未來 /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已有共識 /

二、 迎來春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三、 公地災難與反公地災難——非物質文化
遺產保護的出發點 /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走向何方? /

第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範圍 /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 /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 /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 /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智慧財產權客體
——知識產品的比較 /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的處境 /

一、 無論是私法保護還是行政保護,制度建設
都不夠完善 /

二、 過度的商業開發偏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本旨 /

三、 生存環境的改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 /

四、 政府投入的現狀及其問題 /

五、 小結:不能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當成政績 /

第四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基礎 /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價值基礎 /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哲學基礎:個人主義與團隊精神的
價值流變 /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濟學解釋 /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倫理學考察 /

第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方努力 /

一、 國際層面上的做法 /

二、 國內法層面上的做法 /

三、 傳統社區和原住民所付出的努力 /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前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方面的努力 /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路徑 /

一、 概述 /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模式 /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保護所存在的問題 /

四、 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門保護制度 /

五、 用契約法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六、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應遵循多元化的思路 /

七、 當前的任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保護抑或國內
保護? /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制度構建 /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結構 /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客體制度 /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主體制度 /

四、 獲得權利的條件 /

五、 原住民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上的權利和義務 /

六、 侵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救濟制度 /

七、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上權利實現的保障機制 /

結語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