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鼎

青銅鼎

西周晚期青銅炊器。平沿外折,雙立耳微向外撇,圓底,獸蹄足,鼎高58.5厘米,口徑29.4厘米,腹徑11.5厘米,重6.2公斤,耳內面飾竊曲紋,外飾兩周空心連珠紋,腹部飾一周竊曲紋,通體蠟光。1983年4月18日在墩上鄉中鋪村楊衝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鼎
  • 性質:西周晚期青銅炊器
  • 口徑:29.4厘米
  • :58.5厘米
  • 腹徑:11.4厘米
  • :6.2公斤
  • 出土時間:1983年4月18日
  • 出土地點:墩上鄉中鋪村楊沖
青銅鼎鑄造成分,青銅鼎發展歷程,

青銅鼎鑄造成分

青銅鼎是由紅銅和錫等金屬鑄造而成的,其硬度很高,雖然久埋地下依然保存完好。挖掘出來的青銅器表面有一種綠色,這種綠色不是青銅器本身的顏色,這是一種銹。青銅器本身的顏色應該是金燦燦的黃色。鼎是所有青銅器中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中國最早一統天下的權力的觀念就與鼎的誕生有直接關係。

青銅鼎發展歷程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銹,所以今人謂之"青銅",而古人則將這種合金稱之為"金",文獻中所講"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
青銅器則是以青銅為材料,採用一種非常特殊的工藝(今人稱之為青銅鑄造工藝)製作出來的器物,它是古代燦爛文明的載體之一。
青銅時代(Bronze Age)是由丹麥考古學家G·J·湯姆森首先提出來的人類物質進化史上的分期概念。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經歷了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在青銅時代(距今約4000年至2200年)創造了獨步世界的青銅文化
從出土和傳世的大量青銅器可見,古老的塊范鑄造技術在遠古的中國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青銅器在中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這樣說,古代青銅器與青銅工藝的演化,不僅是中國人的物質進化史,更是中國人的精神進化史。
青銅材料的稀有和青銅鑄造工藝的先進性,使得它與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淪於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青銅鼎、簋、尊、盤、爵等作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實用功能與作為禮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標出的意義是互為表里、融貫一致的。可以說,沒有古代青銅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來文質彬彬的貴族等級體制和先秦時代特色獨具的權力表達系統。古代文明體制的核心,即所謂的"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不與青銅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青銅容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禮器。商周社會以嚴格反映等級制度的規章儀式,即所謂"禮"來維護政治、經濟權力,而祭祀則是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的中心環節。青銅器在祭器中占據了很大份額,是貴族宗室內部族長和作為天下"共主"的天子主持祭祀必備的禮器。此外,青銅器的製作和贈與也與商、周時代貴族間婚媾宴享、朝拜、會盟和銘功頌德等禮制活動緊密相關。
作為古代禮治社會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徵,王、侯所製造的鼎、簋也被視為國家權力合法性的來源。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於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諸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國的標誌。而"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則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代興,"九鼎"便隨之易手。春秋時,楚莊公向周定王的使者"問鼎之大小、輕重",使得"問鼎"一詞成為覬覦國家權力或泛指試圖取得支配性的經典說法。置立於王室或宗廟內青銅禮器的轉移,實質上是權力與財富的再分配所帶來的政權轉移,"九鼎"作為中央政權的象徵,誰占有了"九鼎",誰就握有全國最高的政治權力。同時,各級貴族在使用禮器的種類、數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種類和數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貴族等級的高低。所謂"鐘鳴鼎食",即是表示了家族人丁興旺、僕役眾多的龐大場面,成為貴族顯示自己身份之高貴的標誌。正如著名學者張光直先生所言:"青銅便是政治和權力"。
古代青銅器常自銘為"寶尊"、"寶鼎",這表明青銅器一直是被視為尊貴的寶物,漢代即將青銅器的出土視為"祥瑞"之兆。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竟將年號改為"元鼎"。從漢武帝把銅鼎奉為神物這一歷史性事件算起,中國人收藏青銅器的歷史已長達二千餘年。
北宋以來,文人雅士對青銅器的研究、蒐集和玩賞漸成風氣,一門新的學問,即所謂的"金石學"從此開始成形,著名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即是宋代有名的金石學家。中國人對青銅器的研究偏重於考古、歷史、古文字等多門學科的著錄與考證,而西方及日本等國收藏和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則側重於形制、紋飾等美學價值方面,有關專家及其著述均有極高的水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