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石並用時代

銅石並用時代,又稱金石並用時代,是考古學家提出的一個時間區段,指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過渡性階段。為原始農牧業和手工業達到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併兼有少量小型銅器的文化發展階段。其顯著特徵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產和社會生活領域石器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出現了數量不等的以紅銅(天然銅)器為主體的金屬器,採用冷鍛和冶鑄兩種技術成器,多屬小型工具和飾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礦資源比較豐富而產生的合金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石並用時代
  • 外文名:Chalcolithic
  • 又稱:金石並用時代
  • 屬於:古代文明
簡介,世界範圍,中國,

簡介

銅石並用時代[Chalcolithic]
在有的地區,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直接源頭。在有的地區,人們把這一時期包括在廣義的新石器時代之中而未獨立劃出。還有的地區沒有經歷過銅石並用時代。

世界範圍

在舊大陸,東亞東南亞南亞的銅石並用時代問題正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中亞、西亞、北非和歐洲已確定有過銅石並用時代,最早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起始於公元前第六千紀。代表性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有:中亞的安諾文化、西亞的哈拉夫文化烏魯克文化歐貝德文化傑姆代特奈斯爾文化,埃及的拜達里文化、阿姆拉文化、格爾塞文化(見涅伽達文化),東歐的特里波利耶-庫庫泰尼文化等。許多文化往往伴存有發達的彩陶。其中如歐貝德文化,居民已掌握灌溉技術,種植小麥、大麥和亞麻,以神廟為中心開始出現初期的小城鎮,推測處於軍事民主制階段。而烏魯克文化和傑姆代特奈斯爾文化時期,已產生奴隸制城邦國家,發明了文字,進入文明初期階段。

中國

從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在中國黃河流域作農業、彩陶為重要內涵的原始文化中,開始出現零星的銅器和冶鑄銅器遺物,包括仰韶文化的黃銅片、銅笄和紅銅煉渣,紅山文化的鉤形飾物的陶質雙合范,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青銅刀,大汶口文化的一件骨鑿上附著有銅綠
銅石並用時代物品銅石並用時代物品
到距今約4500~3900年的龍山時代 ,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原始粟作農業、稻作農業進一步發展,除普通聚落外,開始出現大小城址,其中有的具有地區性中心地位。這時已學會燒制石灰和製造土坯,建築材料和技術有新的提高。快輪制陶已很普遍,玉雕工藝十分發達,出現專用的玉質禮器。特別是冶銅業明顯進步。在黃河流域的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齊家文化江漢平原石家河文化中,有至少20處以上的遺址,出土了銅器或煉銅遺物。銅器的質料可分3類:以紅銅器最多,是採用天然銅加工製成的;其次是青銅器,分為錫青銅和鉛青銅,或兼有錫、鉛和其他雜質;還有少量是黃銅,為銅鋅合金,含有多種雜質。其中的黃銅器和部分青銅器,可能是直接採用共生礦石冶煉產生的;有些青銅器也許已是人工合金產品。製造銅器的方法有鍛造和鑄造兩種。鑄造一般用單范,極少數使用合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