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鹽湖資源環境變化調查與潛力評價》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鹽湖資源環境變化調查與潛力評價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1日
-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82014
《青藏高原鹽湖資源環境變化調查與潛力評價》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青藏高原鹽湖資源環境變化調查與潛力評價》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青藏高原鹽湖資源環境變化調查與潛力評價》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科考任務“資源能源現狀與遠景評估”的重要組...
青藏高原湖泊包括乾鹽湖在內,由十大湖區組成,總面積240餘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鹽湖區。 該成果在理論和套用上均有新觀點和新發現,可歸納為:(1)提出“斷塊翹起、湖盆遷移”新模式,為闡述高原鹽湖時空演化提供了新認識。(2)提出生物成礦新觀點。(3)提出易溶鹽向低階湖聚集成鹽的“多級鹽湖成礦...
5.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境、資源效應,1999-2003,一般參加人。6.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知識創新項目,地學信息圖譜的探索研究(CX10G-D00-07),1999-2003,主要參加人。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中國西部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與調控研究(國家973項目,G1999043507),1999-...
地貌、沉積環境、礦床、礦物岩石、穩定同位素、鹽沉積和水文地質等作了系統論述,並對高原全區的自然地理、湖盆成因與鹽地球化學、物質來源、成礦模式和遠景等作了全面分析。該研究有四項重大發現,在若干青藏高原鹽湖研究的空白,即發現大面積嗜鹽菌藻、含銫泉華、鹽湖中及被確定為新礦物的固體鋰礦物-扎布耶石。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將根據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揭示過去50年來環境變化的過程與機制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預測這一地區地球系統行為的不確定性,評估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提出亞洲水塔與生態屏障保護、第三極國家公園建設和綠色發展途徑的科學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服務。 [33]...
青藏高原重點沉積盆地綜合研究為油氣資源潛力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新能源探測新進展 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取得重要進展 海洋油氣遠景新證據 南海油氣資源調查評價取得豐碩成果 北黃海海域油氣資源勘查與評價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土地資源篇 土地資源調查監測步入業務化運行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技術方法日臻成熟和完善 中國城市地價...
西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控治修復技術研究中心、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中國西部循環經濟研究中心、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等11個非實體研究機構,土地規劃甲級資質、城鄉規劃編制乙級資質、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甲級資質、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甲級、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乙級資質、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乙級資質、甘肅省土地調查目錄登記...
在淡水與鹹水湖區域也可見到赤麻鴨、斑頭雁、棕頭鷗、黑頸鶴等鳥類及裸裂尻魚、裸鯉、高原魚等高原特有魚類。即將建立的羌塘高原動物自然保護區,面積約達2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第3大自然保護區。油氣資源 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蘊藏大量油氣資源 在2004年10月“新一輪中國國土資源大調查”中...
2.國土資源部項目“《西藏高原鹽湖資源潛力評價及鋰,硼,銫提取技術探索研究》”(DKD2002001),主要成員。3. “鋰離子電池新型正極材料LiFePO4的製備及機理研究”,國土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開放研究實驗室基金(鹽開003),2003-2005,負責人,經費23.0萬元。4. “熱解蔗糖製備錳酸鋰-碳納米複合正極材料”,廣西區...
4.青藏高原全新世人類活動對環境演變的回響。完成單位:青海師範大學 主要完成人:侯光良 曹廣超 孫永娟 鄂崇毅 楊登興 5.溶液結構研究方法及其套用。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日本福岡大學 主...
《地質力學學報》由中國地質科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期刊,主要報導地殼運動與大陸地質構造及其動力機制等方面的前沿動態和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同時關注礦產資源勘查、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環境變遷規律等方面的套用科研成果。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中國科技...
[2]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橫向項目“青藏高原鹽湖浮游生物的鑑定”。(2008-2022,主持)[3]麗水市農業農村局項目“麗水市生態養殖設施提升”。(2019-2020,主持)[4]上海崇明水務局項目“崇明區河湖水質監測(生物監測)”。(2019-2020,主持)[5]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橫向項目“金澤水庫浮遊動物資源調查”...
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強調,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全國的戰略性資源,務必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青海現已發現鹽湖礦床40多處,鹽湖資源累計探明儲量約4000億噸,其中,鎂、鉀、鋰鹽保有資源儲量在全國排名均居首位。青海地處世界屋脊,自古地廣人稀,農牧區生產環境潔淨...
完成整裝勘查區的基礎地質調查。完成重點成礦區帶內的重要找礦遠景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航空地球物理調查、地球化學調查、遙感地質調查和礦產遠景調查工作量的75%。完成重點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評價。新發現10-20個油氣資源有利目標區和300處其他重要礦產資源大中型礦產地,初步形成5-8處大型資源勘查開發基地。
主要成果有熱帶亞熱帶生物資源、丘陵山區資源合理利用、丘陵山區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南方山區農業發展戰略考察研究等。黃淮海平原考察 1954~1960年的土壤調查,糾正了黃淮海平原有機質缺乏的觀點,指出旱澇、鹽鹼是限制該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矛盾,提出以治水為中心的綜合治理方案。1980~1985年,“京津唐地區環境演變、環境...
實驗室設立了實驗測試中心,包括:年代學實驗室、古地磁與環境磁學實驗室、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化學實驗室等5個分支實驗室;按照固定研究方向,實驗室下設青藏高原與環境效應研究中心、乾旱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模擬研究中心、環境遙感與GIS研究中心、水文水資源研究中心、乾旱生態過程...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青海省地質環境保護辦法》(省政府令第37號)、國土資源部2001年3月《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劃綱要》、2003年3月《關於編制省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函》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賦予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
實驗室設立了實驗測試中心,包括:年代學實驗室、古地磁與環境磁學實驗室、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化學實驗室等5個分支實驗室;按照固定研究方向,實驗室下設青藏高原與環境效應研究中心、乾旱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模擬研究中心、環境遙感與GIS研究中心、水文水資源研究中心、乾旱生態過程...
實驗室設立了實驗測試中心,包括:年代學實驗室、古地磁與環境磁學實驗室、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化學實驗室等5個分支實驗室;按照固定研究方向,實驗室下設青藏高原與環境效應研究中心、乾旱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模擬研究中心、環境遙感與GIS研究中心、水文水資源研究中心、乾旱生態過程...
開展荒漠生態系統本底調查和科學評估,實施動態監測。在環湖和祁連山適宜地區設立沙化土地封育保護區,科學實施固沙治沙防沙工程,加大流動沙地(丘)治理力度,強化沙地邊緣地區生態屏障建設,開展光伏治沙試點。 3.降低人為活動過度影響。 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係,著力減少過度放牧、過度資源開發利用、過度旅遊等人為...
實驗室設立了實驗測試中心,包括:年代學實驗室、古地磁與環境磁學實驗室、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化學實驗室等5個分支實驗室;按照固定研究方向,實驗室下設青藏高原與環境效應研究中心、乾旱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模擬研究中心、環境遙感與GIS研究中心、水文水資源研究中心、乾旱生態過程...
發揮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優勢,實現資源統一管理,促進生態環境科學保護。建立健全保護地調查監測體系,明確國家公園和各類自然保護地範圍邊界,建立保護地矢量資料庫,統籌自然保護地體系。依託環境監測平台、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手段和現代化設備,推進巡護監測信息化、智慧型化的“智慧保護地”建設。加強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創...
發揮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優勢,實現資源統一管理,促進生態環境科學保護。建立健全保護地調查監測體系,明確國家公園和各類自然保護地範圍邊界,建立保護地矢量資料庫,統籌自然保護地體系。依託環境監測平台、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手段和現代化設備,推進巡護監測信息化、智慧型化的“智慧保護地”建設。加強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創新...
青海省位於全球重要的青藏高原冰凍圈,是亞洲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啟動區、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器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重要江河的發源地,也是哺育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的發源地,每年向下游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之水。草原、濕地、荒漠、冰川雪山、森林等生態系統豐富集中且相互交錯,是世界上...
活動大陸邊緣(特別是匯聚板塊邊緣)為適合複合圈閉發育的環境,鹽丘底劈形成的圈閉也能形成複合圈閉。而陸地上適合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溫度和壓力條件的地理環境是高緯度永久凍結層(包括永凍區淺海地帶),在冰點溫度以上的永凍層也存在天然氣水合物,如中國青藏高原地帶。2.煤層氣、頁岩氣和緻密砂岩氣 中國的煤層氣...
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布局科技創新平台,開展黃河源頭、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等重大問題研究、科學試驗和技術攻關,抓好源頭保護及流域治理,促進文化保護和傳承,推動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四)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強化“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和國家重要水源地的責任擔當,加強水環境、水生態...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重點景區建設和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積極開發具有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的旅遊資源、旅遊產品,加強旅遊業的區域協作。重點打造環西寧“中國夏都”旅遊圈、環青海湖風光和體育旅遊圈、青藏鐵路世界屋脊旅遊帶、黃河上游水上明珠旅遊帶和三江源生態旅遊區,提高服務質量,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
中國地質大學第二屆地質資源環境高峰論壇 [15] 北京 2017年4月 《數字地質學》本科基礎教材編寫研討會 [72] 武漢 2018年 中國地質大學校友會第十屆校友分會會長、秘書長聯誼會暨第三屆地質資源高峰論壇 [16] 2018年 2018中國綠色礦山建設高峰論壇 [49] 北京 2018年10月 第十七屆全國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學術研討...